第281章 恢複高考信息
記住《》iashu 求書、報錯、附上 書名 作者
“姐,您別急,是好事,咱進屋。”孫廣傑接過姥姥的自行車,推進院裏。
姥姥打開帶來的包,裏麵放著一套17本的《數理化自學叢書》。王奶奶看著這些書,滿臉的疑惑。“妹子啊,你這是什麽意思?”
“姐,我得到個可靠消息,今年國家恢複高考,不輪成分高低,也不管年齡大,結婚與否,隻要有高中文化程度,都能參加高考,咱廣傑終於能考大學了。”姥姥摸著書本。
王奶奶還沒有廣傑激動,他一把拉住姥姥的手,“韓奶奶,您的可是真的。”
“真,不過現在還沒有公開,可不敢往外。因此,我才急著找你,你先用這套書複習著,老話就叫有備無患。”
孫廣傑拿起姥姥帶來的書本,一冊冊的觀看著,很快的就深入進裏麵。悠悠心想,這真是個人才。
王奶奶激動的留下淚,拉著姥姥的手。“妹子啊,讓姐咋謝你那,俺這會覺得,俺吃苦受罪的熬著,總算是值了。誰想到,俺們這樣的人家,還有出頭的這一。”
姥姥和王奶奶嘮嘮叨叨的著話,孫廣傑一頭紮進書裏,看了這本看那本,根本就沒抬頭,估計也沒聽清兩位老人什麽。
等吃飯的時候,王奶奶才把他喊了起來。他看著姥姥不好意思的:“對不起,我看見書就忘了時間。韓奶奶,這套書真好,謝謝您啊。”
進入農曆的八月,村裏就忙了起來。先是收了穀子,接著就割大豆。今年的大豆長的真好,豆顆有拇指粗細,婦女勞力割著都費勁。
婦女們隔一還得拾一次棉花,今年的棉花長的真好,產量高不還特別的省事,基本上沒生過蟲,中間就打過幾次叉。
不過大豆還是比麥子好收,四五的時間,九百畝大豆就收完了。二爺和幾個老人用牛拉著石滾,一個下午就能壓出來一大場,三的時間就打完了。
韓屯村今年的大豆產量也高,畝產達到了三百五十斤。大豆沒有征購指標,人均一千斤大豆。不過每人隻分了五百斤,剩下的五百斤隊裏統一榨油分給群眾,豆餅隊裏統一上地喂牲畜。
其實,現在大豆還是非常好賣的,集市上兩毛七八一斤。堤外的村莊都是沙土地,比較瘠薄,大豆的產量每畝不到一百斤。
一般的村莊也就種個百十畝大豆,榨油後的豆餅當做精飼料,拌在草料裏喂牲畜,喂牲畜少了豆餅可不行。堤外的人一年能分斤豆油,不過沒分過大豆。
人們都是靠在地裏撿豆粒,家裏才能有幾斤豆子,過年時摻在高粱裏,打十幾斤的雜麵包餃子,炸丸子。
大豆對人的身體也非常重要,所以堤外有條件的人家,一般都會去集市上買些大豆,摻在其他的糧食裏磨麵吃。這裏的老話就是:高粱豆窩窩就辣椒,越吃越上膘。
其實,就是放開量的吃,每人一年一百斤大豆也吃不了。韓屯村人均可以賣四百斤豆子,最少能收入一百元錢。在別的村莊,一年一大家子都不一定能收入一百元錢。
大夥那個高興啊,又開始算賬:一麥一豆比二年三作,收入高多了。一畝地最少多收五十元錢,人均三畝地,一年就多收一百五十元錢。
從此,韓屯村就開始了一麥一豆的生產模式,也減輕了大夥的勞動強度,種大豆比高粱省工還省力。
收了豆子,就開始往地裏運糞。韓屯村這兩年喂的豬多,攢的糞也多,地排車、拖拉機都用上,地裏鋪了厚厚的一層。
三輛拖拉機,白黑夜的幹,又是犁又是耙。秋分之前,終於把一千畝地都整了出來。播種就用不著拖拉機了,用牛和驢拉著就行,實在不行也可以用人拉。
今年的秋分是農曆的八月十一,接近中秋節了,縣裏機關單位集體來韓屯買豬肉的,比去年春節還多。他們都是提前預定好的,一共訂出去八百多頭豬。
隊裏養的豬都長到了二百多斤,村民個人喂的豬,則長到了二百五六十斤。
隊裏的能出欄的豬就有五百頭,村民家養的也有五百多頭。舅姥爺和姥姥商量,還是得讓姥姥出去賣豬肉。
石廟村的人又找來了,還是同去年一樣,舅姥爺把拖拉機也借給了他們。幸好放秋假了,不然悠悠得請好幾的假。
悠悠上學純碎是為了玩,也是為了掩人耳目。家裏人盡管知道她上學純碎是浪費時間,不過還是讓她跟著一年級按部就班的學習。
悠悠每和一幫屁孩開心的玩鬧著,有時覺著自己的智商都下降了,越來越孩子氣,全家人對此倒是欣喜異常。連姥爺都:“這才像個孩子樣,孩子操心多了不好,影響發育。”
從八月初八開始到八月十四,娘倆一共收了746頭豬,總共花了1486元錢。6800元錢的利潤錢,舅姥爺還是都給了愛國舅舅。
隊裏的486頭豬,賣了6974元錢,村民每人分了二十多斤的豬下水。整個八月節,大夥那個高興啊,家家飄香,戶戶歡聲笑語。
隊裏喂的母豬現在達到了二百頭,有一百二十多頭已經開始產仔,估計以後就能供應上自己村裏用的。
“大一號”不負她家六位老人的期望,於八月十五那生下了一個兒子,這個孩子又白又胖,生下來就八斤多。
一家人都高興的不行,她自己委屈的:“俺的命真孬,頭十五忙的要死,俺帶著孩子也沒耽擱幹活,到了該吃的時候,就躺下了,幹看著吃不到嘴裏。”
十五以前,他們三家殺了三十多頭豬,“大一號”懷著孩子也沒少忙活。
因豬肉是涼性的食物,剛生完孩子的人,滿月之前絕對不能吃,就是出了滿月,也不能多吃。家裏的豬肉再多,“大一號”隻能幹看著。
不能吃豬肉“大一號”也沒饞著,她家的三位老人,輪流著給她做好吃的,老母雞一一隻,吃的她自己都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