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空間大炮
回到JD6聯盟領地的院士們馬上回到各自的實驗室,曾院士則把工作安排好以後帶領幾位院士對空間大炮進行解析,這個東西的戰力他是見過的,絕對不輸魚馬星文明戰艦的攻擊力,遠望者文明僅僅3000多尊空間大炮就讓強出他們戰艦一截的肅殺者毫無作用。
如果遠望者文明的空間大炮再多一些肅殺者根本無法進入他們的領地中,這種空間大炮要是能打造數十萬數百萬,不管是用於領地防禦還是攻擊其它文明或者蟲群都是非常好的武器。
有了曾院士的帶領,空間大炮的解析工作馬上展開,展現在大家麵前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直徑上千公裏的巨大深洞,深度更是超過5000公裏,很明顯這顆行星的內核已經被熄滅,小星區文明已經不需要行星的磁場來為普通民眾提供保護了,即使是星係級文明也有能力不需要磁場,而且很多生物根本不需要磁場提供保護,他們有能力抵擋各種來自宇宙和母恒星的有害射線。
這個大洞光是挖掘工作就需要耗費無數的時間,這個工作不是科技高就能快速完成的,而是需要無數人和機器設備一點點的用時間來磨出來的。
大洞需要挖掘的岩土達到40億立方千米,幾百億億噸,這可不像製造肅殺者等工業產品,人和機器設備越多製造速度就越快,空間就那麽大,隻能容納有限的人和機器,而且還要完成這海量般的岩土轉運。
大家終於明白了為什麽遠望者文明有數萬億戰艦,卻隻有3000尊空間大炮,一個方麵的他們可能認為沒有太多必要建造空間大炮,另一個方麵也是由於建造速度的影響。
曾院士帶領大家來到大洞的洞壁處,這裏並不是整齊光滑的牆壁,而是被無數的各種設備占據,這些設備有大有小,不過看樣子應該都是空間設備。
下到大洞底部,這裏的儀器設備更加複雜了,規模也更加大了,直徑一千公裏的圓形區域,密密麻麻的豎立著各種巨大的機器設備,他們的高度很多都超過萬米,占據的範圍也非常大。
看到這個局麵,曾院士大概計算了一下,這個大洞的建造成本絲毫不亞於建造一支十億艘肅殺者的艦隊所需要的時間和物資。
看來短時間內想要打造一支龐大的空間大炮艦隊是不現實的了,不過現在艦隊不缺時間,先把空間大炮的科技解析完成了再慢慢打造不遲。
經過多次的討論,最終通過了拉攏煊星文明戰略計劃,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如何打敗沐星文明中的那一百艘魚馬星文明戰艦,徹底毀掉沐星文明。
雖然僅僅是一百艘魚馬星戰艦,但是想要打敗他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使魚馬星戰艦停著不動,以肅殺者的攻擊力也無法對他們造成任何傷害。
虛粒子武器或許能對魚馬星戰艦造成一些傷害,但是沒有經過證實過,而且虛粒子的產出實在太慢了,最初每天僅僅能提取到一百公斤,現在艦隊已經在全力生產製造虛粒子的儀器,也隻達到了每天400公斤的地步,每千年生產的設備隻夠增加一百公斤的日產量,虛粒子的生產比反物質的生產更加困難。
魚馬星戰艦不僅防禦強,攻擊力也強,整艦幾乎沒有弱點,第一逆轉態裝甲在魚馬星戰艦麵前形同虛設,第二逆轉態雖然比第一逆轉態強,但是也應該沒有達到能防禦魚馬星戰艦空間切割的程度。
胡宇隻得找到李有為院士詢問第四逆轉態的進度,李院士很遺憾的告知胡宇暫時沒有任何進展,第四逆轉態是能量消耗是第一逆轉態的百倍,每一立方厘米消耗的物質和中子星差不多了,李院士自己也不知道到底什麽時候會有進展,或許是一百萬年,或許是明天。
沒有有效的裝甲防護,普通的空間扭曲防護和反引力防護在同等攻擊下也顯得捉襟見肘,更別提對抗魚馬星文明戰艦的攻擊了。
現在還是隻能從攻擊上麵找方法,魚馬星文明的戰艦體形龐大,長度達到了50千米,虛物質長箭雖然可能攻入魚馬星戰艦內部,但是誰知道魚馬星戰艦有沒有防禦這種武器的能力。
艦隊必須做好充足的打算,僅僅靠虛物質一種武器就去進攻魚馬星戰艦是不理智的,必須找到另外一種大殺器才行。還有一點,這次戰爭同樣可能會引來大星區文明,這個問題也要得到解決,雖然是道子先生授意,但是也要想出萬全之策才行,現在還不是捅婁子的時候。
空間科學分院的院士們已經著手對現在掌握的幾種空間攻擊方法進行重新研究,希望能提升這些空間攻擊的殺傷力,但是就像曲率航行的千倍光速門檻一樣,這些空間攻擊的極限攻擊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要強行提高攻擊力,消耗的能量將成倍成倍的增加。
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天峰文明說過高階蟲群隨時都能切斷各種超距離通訊方式,如果艦隊去對抗蟲群,四維通道技術不一定能收到效果,所以艦隊必須著重發展人工智能技術,雖然人工智能現在能做到走在路上讓普通人無法分辨真假,但是電腦終歸是電腦,在很多方麵總是比不上人腦。
艦隊暫時不需要去駐守防線,但是也必須要朝這個方向考慮了,如果超距離通訊被切斷,電磁波和引力波在複雜的戰場環境中也難以達到傳輸信息的目的,在開發出新的通訊方式之前隻有人工智能代替人類上場了,到時候所有的指揮係統都不會有多少作用。
現在的人工智能也勉強能進行戰鬥,關鍵時刻還是需要人工輔助,艦隊計算機分院的院士也一直努力想要人工智能完完全全的取代人工,這些年的進步也非常明顯,現在所有的生產任務已經全部實現自動化。
人員的作用隻在排除一些邏輯問題,避免這種錯誤越積累越多,唯有戰爭是人工智能唯一暫時不能完全取代人類智慧的,戰場中沒有任何邏輯規律可循,即使院士們連同無數科學家編寫了數萬億條指令,在模擬戰爭中也還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
用一句簡單的話說,計算機隻能看到表麵的東西,它無法理解某個動作深層次的意思,比如戰場中敵艦突然後撤,到底應不應該追擊這麽一個簡單問題,如果交給計算機來判斷的話出現的結果將會很大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