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登基
話語剛落,就見一個頭帶七梁冠、身穿紫袍、胸前繡麒麟、腰係金魚袋的中年人走入大殿,“武恩將軍在神武殿內都敢隨意散發武威,咆哮朝堂,如果到了外界,豈不要翻天?”
來人身長七尺,方頤大口,相貌威嚴,唯有那鷹勾鼻略顯突兀,顯得此人麵相有些刻薄寡恩。
“嗯?神威候!”
劉宣沉哼一聲,目中浮現出一抹凝重,“怎麽,難道神威侯也要越權在皇位之事上橫插一手?”
“咦……將軍此言差矣。”
神威侯臉上露出一抹古怪,坦然道:
“皇位更第自然是皇族及這滿堂諸公的事情,我等外將自然是不會插手的。”
“那你今日所來為何?”
劉宣眯眼望去,心下思量起來。
大漢自立國起,便無外姓王,而武帝繼位後,為了鞏固勢力,更是撤銷所有藩王世襲之權,其他王侯也各有不同程度的打壓,手中權勢都大幅度降低。
因此,當今天下,爵位最高、勢力最強者不過是與國同戚的七大國公與以武力受封的七大侯爵。
做為七候之一的神威候,不管哪位皇子繼位,他的地位依然穩固,如今插手,隻能惹一身騷。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讓神威候動心。
……
“我等七人為國禦守八荒,功勞苦勞皆備,新皇繼位,也該為吾等封王!”神威候的目光掃過群臣,無形的威壓讓人心中壓抑,“滿堂諸公以為如何?”
“封王?”
自太祖立國,便禁封異姓王,至武帝時期,更是撤銷天下所有王位的世襲之權。
如今,正值新皇登基,七大神候竟然選擇這個時機,強索王位。
這讓繼位大典更添異數,也讓其他人目光閃爍。
“二皇子外祖父乃神英候,看來是早已知道這次的境況,所以留在宗門閉關,沒有淌這趟渾水。
如今,隨著七候相逼,這皇位已經成為燙手山芋,誰若繼位,必將麵臨七候之難。”
“若是不答應,便要麵臨七候反叛,若是答應,異姓王位一封,開此先河者,必將成為大漢之昏君,不管答應還是不答應,新皇必將背負罪孽,成為下一任皇帝的替罪羔羊,當真是好算計!”
能位列朝堂之內的皆是心思玲瓏、老奸巨猾的聰明人,隻是稍一思忖,便明白了前因後果。
一些有心廢太子重立新皇之人,此刻一個個頓時不語,若無其事的環顧四周,好像之前請求冊立新皇的不是他們。
畢竟,大封異姓王這個罪沒人背負的起。
但若封王位,那麽儒門的態度呢?
要知道,當下朝堂,勢力最龐大的是儒門,隻要儒門表示反對,那麽一切都可挽回。
有朝臣看向三公,但這三位卻是一個個閉目不語,不做任何表態,顯然,事先早已得知,甚至暗中有所交易才會導致儒門現在出現不管不問的態度。
不然,七王一封,可是會對儒門的領袖地位造成強烈衝擊,隻是不知,到底是何代價才換得儒門如此讓利?
劉宣看著殿內不語的群臣,剛要駁斥,忽聽耳內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此事已成定局,無需阻止了!”
“叔祖,此例不可破啊!”劉宣嘴唇微動,施展出傳聲入密。
“今日不破,七候必反,到時所有人都會知道我大漢垂暮,那些宗門、暗地裏圖謀複國的各國餘孽以及各大世家、亂賊又豈能沒有動作,那時,才是我大漢亡國的時候啊!”
“那太子……”劉宣有些猶豫。
“有些罪責總要有人承擔,等一切風平浪靜,再尋一位皇子清除昏君,正視聽!”
‘正視聽’這三個字說的極為的鏗鏘與冷漠,皇家無情,甚至到了連皇帝都能犧牲的地步。
“這……”
“這不算什麽,到時快刀斬亂馬迅速尋找新皇登基,也能破除所謂‘漢九而終’的謠言,到時,我大漢江山依然穩固,我劉氏依然統禦天下,這些,豈是一個皇帝換的來的!”
耳內聲音鏗鏘有力,話語直白卻不得不讓人信服,劉宣目光一陣閃爍,若是外人敢說出如此大逆之話,他劉宣即便戰死也要誅殺此賊。
但如今,說出此話的卻是他的叔祖,是他們皇族還能統禦天下的底蘊之一。
這就不能不讓劉宣心塞,他的目光看向一臉狂態的神威候,再看看站立在龍台上不言不語的劉暘,心中不禁暗想:
“或許,換一位皇子會讓大漢更好。”
此刻的劉暘不知,他已經成為替罪羔羊,隻等他背負所有罪責,便是被清除的時刻。
不過,盡管劉暘不知道這些暗中的謀劃與交易,但如今,他被人如此逼迫,殿內群臣卻無一援手,可見整個大漢朝廷對於他這位新皇毫無半點忠心可言。
他的皇位一點依仗都沒有,隨時會被人一言拿下。
性命不掌控在自己手裏的這種感覺,當真難受。
劉暘早已是怒火中燒,前世唯諾,這一生剛一開始,便是當頭一棒,還未大展宏圖就被眾人逼迫強行低頭,這種感覺,不體會真的不知道有多難受。
“哼,皇帝?”
“今日就先暫時讓你做上這個位置,等你犯下大錯,讓祖宗蒙羞,我便取而代之!”
“到時一切罪責都由你來背負,而我,便是新一代賢明君主……”
四皇子劉郢心下已經熄了今日爭位的心思,不過皇位現在不能爭,但這王位卻是不能放過,這也是為將來起事占據一份大義做準備。
劉郢的心思,同樣也是支持其他皇子大臣的心思,他們希望所支持的對象將來能得到皇位,同樣也希望將來自己也能封王拜相,讓家族更加繁榮。
尤其,今日神威候的做為,原來,王侯之位也可以這樣而來,他日,他們也未必不能效仿。
這些人互相對視一眼,默契頓生,齊齊出列。
“吾等認為諸侯爺勞苦功高,可封王。但先帝已撤銷天下世襲藩王,應先請吾皇封諸位皇子為王,再為諸侯封王!”
劉暘望著底下群臣,三公巍然不動,三大將軍中,即便是皇室宗親劉宣也突然沉默不語,其他兩大將軍更是不敢參與這種事,而其他朝臣要麽出列請封,要麽眼觀鼻,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