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穿越水滸之西門大官人> 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

第八百六十七章 張覺之亂的後遺症

  宋朝以為殺了張覺,就能夠將自己背叛盟友的這個汙點抹去,怎知麻煩哪有那麽容易了結。


  張覺之死,不僅是讓郭藥師和常勝軍的將士寒心,更是讓燕雲之地的漢人都對宋朝心懷不滿,認為宋朝隻是貪圖燕雲的土地,並未將燕雲之地的漢人當作自己的子民予以保護。


  與此同時,金軍同樣是不依不饒,糾纏不休。


  張覺的人頭送到營州金軍大營後,完顏宗望又發函給燕山府路安撫使王安中,說貴我兩國既然有盟誓條約,上麵寫明了平州歸我大金,現在我大金攻打平州討伐逆賊,你們大宋理應資助我們糧餉才對。


  完顏宗望的要求,絕非無理取鬧。當初金、宋兩國的盟約中就曾約定,金軍在燕雲兩地攻打遼國時,宋朝須得為金軍供應糧草。


  張覺軍在平州反叛時,對外曾經打出了遼國的旗號。金軍攻打平州,按照盟約,宋朝正該供應糧草。


  麵對金軍的強行索要,大宋朝廷知道自己理虧,有勾結平州的把柄在金軍手中。為了息事寧人,不和金國撕破麵皮,大宋朝廷隻得滿足了完顏宗望的要求。


  於是,剛剛才封平州為泰寧軍的大宋,如今卻眼看著平州被圍而不敢救助。另一方麵,燕山府還按照金軍的要求給他們送去了大量的糧草。


  燕人越發看清宋朝軟弱無能,如時立愛這樣的有識之士都不願意出山為大宋朝廷效力。


  西門慶帶著時立愛提供的信函回到營州後,與完顏宗望合作,派人將這些信函逐一送出。


  這些信有的是寫給平、營二州的世家大族的。


  那些世家大族原本各自結寨自保,閉門不出,在暗中觀望金宋兩國對平州的爭奪。


  在收到時立愛的親筆信後,平、營二州的世家大戶們響應號召,都紛紛投入金軍的懷抱,為完顏宗望軍出錢出糧出力,平州城被徹底的孤立了。


  張覺被殺後,平州城內群龍無首。


  西門慶與完顏宗望抓住時機將時立愛的信函送入城中,並將張覺的人頭懸掛在平州城外示眾。


  得知張覺被宋朝出賣給金軍,平州再無外援後,平州城中人心惶惶,許多人失去了鬥誌。


  在看了時立愛的招降信後,城中官員趙民彥、張鈞等帶著數十人,以及官庫中的金銀珠寶棄城逃逸,投入金軍大營。


  完顏宗望將這些金銀珠寶笑納後,轉眼間就給了西門慶,作為采購西門慶糧食的報酬。


  有了大宋朝廷供應的糧草和平、營二州世家大戶們的支援,完顏宗望軍解決了糧草問題,暫時不需要西門慶再從海上運輸了。於是,西門慶又將後繼運來的糧食從海上運往了金國內地。


  發金遼兩國的戰爭財,西門慶大官人現今的良心一點兒也不會痛。


  平州城內有人出城投金,但被奉為都統的張醇固仍然帶領城中將士嚴防死守,不向金軍低頭。


  金軍有了糧草保障,也不急於拚命攻城,而是在城外布下軍馬,將平州軍堵死在城中,等著他們坐吃山空,不戰而降。


  為了打破僵局,張敦固幾次領兵出城與金軍交戰,企圖破壞金軍的封鎖,但他怎是完顏宗望的對手,每一次嚐試都被金軍擊敗。


  麵對強大的金軍,張敦固麾下的軍隊終於失去了堅守下去的信心。堅守兩個月後,張敦固接受了金軍的招降,有條件的向大金國降伏。


  所謂條件,就是希望金國保留張敦固的平州都統之職,讓他和麾下的漢軍繼續駐守平州。


  完顏宗望與西門慶等人商議之後,接受了張敦固的條件。


  於是,張敦固打開平州城門,率眾向金軍投降。


  金軍如同在遼東伐遼時一樣,在城外接受張敦固投降後,並未入城,而是得勝班師,回到了營州城中,將平州城依然交給原來的官吏管理。


  結束了平州之戰後,完顏宗望要返回都城,西門慶完成了輔助他的任務,也跟著他一起離開營州,北上會寧城。


  駐紮在營州城的金軍再一次交給了完顏闍母統領。


  金國境內,張覺之亂帶來的影響暫時平息,但是在宋朝境內,困擾和影響卻依然在發酵。


  張覺起兵造反時,曾經出榜文鼓勵被金軍遷移的燕地漢人回返燕京城,說大宋朝廷會妥善安置他們。許多燕地漢人信以為真,興衝衝地又從平州返回了燕京城。


  然而,這些燕地漢人還不明白,當初出賣他們的正是大宋朝廷。


  宋朝讓金軍強行遷移走這些富裕的燕地漢人,本就是為了無償占有他們的土地,分給常勝軍耕種。


  因此,當這些人返回燕京城時,才發覺自己的土地和產業已經被常勝軍將士瓜分了,自己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許多逃回燕京城的燕地漢人不甘心,就鬧到燕山府知府衙門和雄州宣撫司衙門打官司,要求常勝軍返還自己的土地和產業。


  可是,郭藥師的幾萬常勝軍在燕山府舉足輕重,且這些土地是朝廷賜予他們安家的,如今地都種上了,還能輕易的收回去?

  燕地漢人與常勝軍爭奪土地的矛盾成了讓大宋朝廷頭痛的一件事,一時間宋徽宗君臣都無法可解。


  這件事,本就是大宋朝廷對燕地漢人幹的一件無恥之極的事。


  若是金軍將這些人順利遷往遼東,這齷蹉事當然不會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可是張覺在中間那麽一鬧,卻意外地將此事的黑幕挑開了。


  於是,宋徽宗隻能指示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揣著明白裝糊塗,將官司推到副知府郭藥師那裏去打。


  郭藥師本就是常勝軍的首領,失去土地的燕地漢人還能在他那裏打贏官司?


  許多逃回燕京城的漢人因此變得赤貧,對朝廷怨聲載道。


  因為此事,同為燕山府副知府的中山府安撫使詹度因為同情失去土地的燕地漢人,與飛揚跋扈的郭藥師產生了一些矛盾。


  因為在政事上的爭端,詹度與郭藥師二人發展到在燕山府的職權之爭。


  大宋收回燕山府之後,朝廷任命的三位最高官員依次應該是燕山府路安撫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中山府安撫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詹度,最後才是常勝軍節度使兼同知燕山府知府郭藥師。


  但郭藥師堅持認為燕地防禦全靠常勝軍,自己應該排在詹度前麵。


  詹度說聖旨上自己就排在前麵,聖旨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


  可是郭藥師掌握著數萬軍隊,在燕地有實權,擊敗蕭幹之後更是自視甚高,並不認可詹度的說法。


  大宋朝廷知道這個情況後,恐怕詹度與郭藥師交惡,影響燕山府穩定,於是命任河間府知府的蔡靖與詹度交換位置,以此安撫郭藥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