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便宜
潘氏倒不是非要和沈氏抬杠不可,實在是作為親家,她對柳家的情況還是有一定了解的。
如果今天沈氏說有很大可能會中舉的人是柳鬆,那她肯定是相信的,畢竟柳鬆那天才的名聲可都傳到州城去了。
可現在沈氏說的是柳家老大,也就是柳文孝。
柳文孝這個人,她還能不知道嗎?
從小念書,快四十歲了還是個秀才!
因為親戚關係,她也遠遠的見過兩次,隻覺得那人頂著個秀才的功名,排場卻擺的跟個舉人似的!
就這樣的人,沈氏居然信誓旦旦的說他能中舉,誰信啊?
鑒於之前自己的懷疑讓沈氏翻了臉,潘氏這次說話講究多了:“妹妹,先說好,我可沒有不信你的意思。可你們兩口子這主意我聽著好歸好,成不成的都在你大伯子身上,萬一他考不中,這銀子豈不是打水漂了?”
沈氏也知道自家大伯子有幾斤幾兩,也沒有怪潘氏心生懷疑。
“咱都是一家人,我說話也就不藏著掖著的了。說句實在的,要是換了往常,我和當家的可不敢動這個心思,畢竟誰家的銀子都不是大風刮來的,還能眼睜睜看著它賠進去嗎?”
“你的意思是,你大伯子今年肯定能中?”她這麽一說,潘氏頓時聽明白了。
她仍舊有些疑惑的道:“我雖然是個婦道人家,對讀書人的事情不懂,可我也知道,這舉人可不是說考中就能考中的,不然的話,縣裏也不會有那麽多不得意的老秀才了。我就想問問,你家大伯子今年為啥有這麽大的把握?”
話說到這個份上,沈氏也看出來了,今天要是不給潘氏一個交代,隻怕自己沒辦法順利的說服對方拿出錢來。
她猶豫了一下,一咬牙,道:“接下來這話,就咱自家人知道,可千萬不能往外傳,明白嗎?”
沈母和潘氏天天待在家裏,最願意聽的就是八卦。
見沈氏神秘兮兮的樣子,兩人頓時來了精神。
“你看你這話說的,都是一家人,還能信不過我和你嫂子嗎?”沈母催促道,“你趕緊說吧。”
於是,沈氏便把柳文孝今年買了考試卷子,下次春闈肯定會中舉的事情說了出來。
沈母聽得眼睛都直了,潘氏更是一臉懷疑的樣子:“妹妹,這可是大事兒,你說的那個卷子,靠譜嗎?”
“肯定靠譜啊!!去年下山窪的柴舉人,就是買了考試題的。”沈氏道,“他大伯好歹是個讀書人,我們家老爺子也不是個糊塗的,他們都覺得沒問題,肯定沒問題!再說了,牽線的人是衙門的書吏官,是我大嫂的娘舅,還能坑自家親戚?”
潘氏畢竟沒有多少見識,聽沈氏這麽說,不由得動了心,隻是一想到要拿出白花花的銀子,心裏還是有些舍不得。
沈氏見狀,知道這會兒不能再勸了,於是以退為進的道:“我今兒來,可不是來要飯的!我就是琢磨著爹娘養大我不容易,現在有了這麽好的買賣,不跟家裏說一聲,我這心裏過不去。”
她突然站起身,像是受了什麽委屈一樣的道:“行了,反正該說的我都已經說了。你們要是想要參一股,那就拿出銀子來,要是信不過我和當家的,就當我今兒沒來過!!”
眼看著沈氏說完就要出門,潘氏想都不想,一把把她拉住。
輕手輕腳的把人按坐回炕沿上,她這才陪笑道:“我說妹妹,這當家的娘子還沒當上,脾氣可就見長了!嫂子還不知道你嗎?最是惦記自家人了!這麽好的小姑子,你都不知道外麵的人有多羨慕我!”
潘氏這麽一放軟態度,沈氏反倒抖起來了。
她冷冷的道:“嫂子知道我惦記你們就好,我家裏還一堆事兒呢!今兒一大早回來,本來是問問你和娘,要不要也跟著入一股。既然你們不願意,那就算了吧。”
說完,她端起架勢,看上去像是想要走的樣子。
潘氏趕緊加大了手上的力氣,把人牢牢的按在炕上:“你看你這丫頭,還是這麽急性子,這麽大的事兒,你總得容我和你哥商量商量啊!”
商量?那可不行!
畢竟紙包不住火。
自家當家的那點事兒,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傳到縣裏來,到時候還不穿幫了?
這麽想著,沈氏便道:“說來說去,還是嫂子你不信我!就當我今兒沒來過!!”
“你看你,我不是這個意思。都是一家人沒有花好好說。”潘氏猶豫了一下,道,“我的意思是,入股的事兒,能不能緩兩天?”
“這個……”沈氏放鬆了語氣,露出了為難的樣子,“不是我不給你們時間,是人家不給我們時間。實話跟你說吧,當家的看中了一個鋪麵,人家說好了,今兒就簽約交定金銀子。”
“鋪子都看好了?”潘氏眼中精光一閃,“多少銀子?”
“街麵上,離謝家書鋪子不遠,要六百五十兩。”沈氏道。
“才六百五十兩?咋這麽便宜?”潘氏吃了一驚,有些狐疑的道,“要是真跟謝家鋪子不遠的話,最少也得八百兩銀子往上才對啊!!”
沈氏等的就是這句話,聞言頓時歎了口氣,妝模作樣的道:“事到如今,我也就實話實說了吧。那家鋪子的主人家裏出了事,急著用錢,所以才把價格壓的很低。”
“原本這好事兒也輪不到我們當家的,可是誰讓我們當家的人緣好呢?人家說了,看在往日裏交情的份上,這鋪子就給留一天,今天下午要是見不到銀子,就賣給別人了!”
“當家的雖然有本事,我們也有些積蓄,可畢竟是鄉下地方,家裏又那麽多人用錢,所以我們就算有心想買,銀錢上也終究差了一塊!”
說到這裏,她有些不甘的看了一眼潘氏:“不然的話,我也不會這麽著急一大早的跑來找你們借銀子!!畢竟人家說了,就給留到下午,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