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城中村
孩子現在僅僅隻是要進幼兒園就要交讚助費,雖然家裏的四個老人都覺得隻要上學就好了,幼兒園沒必要讀。但是家裏的朋友要想進學讀書,享受九年義務教育,首先要有幼兒園畢業證,學才允許報名。
這可把彭凡一家愁壞了,讀幼兒園要交讚助費,讀學又要交讚助費,讀初中還要交讚助費。問題是交了那麽多讚助費就能保證考上重點高中嗎?考上重點高中就能保證考上985大學嗎?考上大學就能保證拿到學位證和畢業證嗎?畢業了就能保證找到工作嗎?
彭凡的內心突然沒有了答案。他真害怕,如果將來孩子不愛讀書,這麽多讚助費就打了水漂。但是,即便如此,他也不敢把孩子讀大學的陽光大道給一刀切斷,他沒有那麽鼠目寸光。
所以當彭凡把自己買學區房的目標告訴溫佩時,溫佩的心情怎一個開心了得?他們這對年輕夫妻結婚五年了,卻還沒有一間像樣的住處。
且不養孩子的投入大得就像個無底洞,夫妻倆每個月還要寄給家裏的四個老人一大筆贍養費,這樣省吃儉用之後,能存下幾十萬就是個奇跡了,如果不是彭凡恰好找了個好工作,一大家子就隻能喝西北風了。
這些年,兩口為了省錢,租住在上海的一個城中村裏。這裏的房東可出租的房子很少,因為樓層比較低,而且又處於比較落後的棚戶區,租金自然便宜很多。
上海作為北上廣深之一,有魔都之稱,繁華程度更是狠狠的甩開廣州、深圳幾條街。但是很多人隻看到上海的繁華,卻看不到處在繁華以外的城中村。
彭凡住處周圍的建築至今依然保留了70、80年代的風貌。建築破舊,牆上到處貼滿了廣告,甚至還有很多牆角都長滿了雜草,街道冷清,雜物亂放。這些完完全全符合一個村莊的基本特征,但與大都市的上海格格不入,更像是一座村莊。
在70、80年代,彭凡居住的城中村曾經是一個縣城,在當時可以算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地方了,在那個時候,農村裏麵都是泥土做的房子,而在這裏已經開始有了像樣一點的平房,在當時來已經算是相當的前衛了,現如今這樣的城中村卻被稱為“棚戶區”。
從縣城轉變成棚戶區,是因為上海這些年的發展之快,已經把這個被遺忘的縣城狠狠的甩開了。
像這樣的城中村在上海還有很多,現在上海的發展重點在於浦東新區那邊,很多比較偏遠地帶的城中村,還沒有規劃到,還處於比較落後的地方。
彭凡這幾年租住在城中村,本來想買車代步,但是住在這樣狹的街道,隻能夠一輛車開過,有車也沒有地方停車了。
因此彭凡和溫佩都巴不得下一秒就可以擁有自己的房子,哪怕麵積不大,但至少是一個避風港,不用為孩子的讚助費發愁,也不用再付租金。
當彭凡得隴望蜀,以為正向幸福的康莊大道上飛奔的時候,彭凡的嶽父突然病倒了,剛開始會嘔吐,四肢水腫,皮膚稍稍一碰就淤青,再後來就會貧血、皮膚瘙癢,甚至發展成嘔血,麵色一日比一日蒼白。
老人隻好去醫院看病,做了大大的檢查,才知道事情非同可,竟然患的是尿毒症,要靠血液透析才能維持生命。
可憐的老人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日夜操勞一輩子,好不容易兒女長成,抱上孫子外孫,可以安度晚年了,卻忽然一病不起。
他聽血液透析每個月都要花費一大筆醫療費,把所有的養老金貼進去都不夠用,竟然沒辦理出院手續就自作主張回到了鄉下的老房子裏,是要放棄治療直接等死。
溫佩知道以後哭著跑回老家,砸鍋賣鐵也要給父親治病。
還是彭凡向嶽父的主治醫生了解了尿毒症,才知道主要通過腎髒替代治療方法來治療,即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移植三種治療方式,重要髒器功能衰竭行替代治療或移植是最成功、有效的,隻要科學規範地治療,仍能夠有質量的存活許多年。
而醫生們製定的治療方案血液透析是目前廣泛應用的尿毒症治療方法之一,方法是將患者的血液與透析液同時引入透析器,清除血液中的尿毒症毒素及體內多餘的水分。
醫生很耐心地告訴彭凡,國內很多透析中心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期已能延長十幾到二十年,國外甚至有存活三十餘年的報導,所以尿毒症並不可怕,隻要科學治療,依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彭凡了解後更傾向於讓嶽父做腎移植。腎移植是將來自供體的腎髒通過手術植入受者體內,從而恢複腎髒功能,隻是很難找到可以成功配型的腎髒。
彭凡是個實心眼的老實人,他二話不,就拿出自己的一半積蓄,陪著妻子溫佩苦苦勸嶽父接受腎移植手術,最終把嶽父打動,還把嶽母和妻子感動得稀裏嘩啦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溫佩所在的外貿公司因為經營不善破產了。一夜之間,樹倒猢猻散,昔日見麵的同事各奔東西。
溫佩拿著公司發的遣散費,找了整整兩個月都沒找到工作。她隻好去商場裏做起了收銀和銷售。彭凡也不得不利用晚上的時間給夜宵店送外賣。
本來彭凡沒有把他當外賣哥的事透露給同事們,可是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有一次姚文軒請公司的部分員工聚餐,葉琉奕、蔡姐、和蔣冰都去了,沒想到他們在路上碰到了穿著外賣送餐員服裝的彭凡,葉琉奕這才明白為什麽彭凡白上班的時候經常都困得睜不開眼。
不過,蔡姐從來都對彭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過分苛責他,因為彭凡的存在是最令蔡姐放心的,以他的能力無論如何都威脅不到蔡姐的地位。蔡姐有時候會想,要是UI組一直都隻有兩個人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