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2章 眾王知政
崇禎之所以下決心整頓宗室皇親,土地是一方麵,畢竟宗室手中的掌握的田產太過巨大,隻有整頓好宗室,那麽他就可以騰出手來整頓各級官吏、地主豪紳以及所有侵占著良產卻不向朝廷納稅的群體了;另一方麵,就是崇禎真的想改變把王爺猶如圈養肥豬一般禁錮在封地而不得踏出半步的規矩,這事想想都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他不想再讓自己的族人受這種非人的折磨了。
要說明太祖為了子孫後代不再受他少年時的那般困苦,可謂是嘔心瀝血、煞費苦心,為此專門製定了一個較為詳細規劃:
爵位方麵,太祖規定,皇帝之子封親王,親王之子封郡王,郡王之子為鎮國將軍,其孫則為輔國將軍,曾孫為奉國將軍等等,世襲罔替,代代相承。與爵位相對應的,就是在生活上的保障也定出了個詳細的規定:1,臨爵不治事;2,不上稅;那麽明朝一個王爺的待遇是怎麽樣的呢?
以親王為例,每年的俸祿是,米五萬石、鈔二萬五千貫、錦四十匹、紵絲三百匹、紗、羅各百匹、絹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綿二千兩、鹽二百引、花千斤。除此以外,還有馬料草用度月支五十匹。在親王以下的各級宗室,每年也有規定的俸祿,待遇極為優厚。
崇禎想改變這些,他想改變永樂皇帝之後養豬模式畸形下形成的宗族群體的命運。
要說命運,這也就是太祖沒想到的是,他老人家費盡心思為子孫後代規劃好的藍圖,沒想到卻給子孫後後代們帶來了災難。原因是就是兩個字“克扣”,親王們的俸祿確實沒人敢克扣,但那些遠支的低級皇族,俸祿經常被人克扣,他們有沒有其他生路,因明朝規定,任何皇族都不允許自己謀生,不能從事士農工商中的任何行業,這些遠支低級皇族不善持家者隻能苟且偷生,有些甚至淒慘的餓死在家中。相反那些與皇帝較為親近的親王、郡王們還好些,他們利用自己特有的身份,利用朝廷政策上的漏洞大肆圈占田地,聚集財富。為什麽會如此呢?因為他們什麽都不能做,朝廷也不允許他們做什麽,連踏出封地都不允許,所以他們的心理隻會更加朝著畸形發展,淩虐百姓,兼並土地成了他們一生最大的樂事。
崇禎帝清楚地記得:在自己統治的那些年裏,這些王爺們侵占的土地僅河南就近二分之一,山西近四分之一,其他省份也好不到哪兒去,這還不算地主豪紳、官員侵占的土地,這些土地還都不上稅!再加上秀才、舉人等名下免稅的土地,這是何其龐大的一個數字。整個大明王朝在崇禎年間需要上稅的土地隻占了耕地總數中很小的一部分,全國的額定賦稅,居然隻有五百萬兩!想想都讓崇禎汗顏呢!反觀滿清全國耕地麵積和自己統治時期的明朝差不多的情況下,普通年月也收到六千萬到八千萬兩之巨,這差距也忒大了點,自己的大明和滿清僅在稅收上的可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了,差距啊,不改怎麽能行,痛定思痛若不下狠心斬毒瘤怎能改變亡國的命運?改!一定要改!!!
得知皇帝要給自己補發俸祿,眾王爺們晚上睡覺都非常香甜。至於選宗令之事,一眾王爺弄了大半天也沒商量出個所以然來。對於這個結果,崇禎早就在第一時間便已獲知,他也不在乎,反倒早早的來到田貴妃宮中小酌幾杯,留宿永寧宮睡了個非常香甜美覺。
第二天一大早,崇禎洗漱更衣來到宮後苑(也就是禦花園)打了趟太極拳。用過早膳,時近晌午時分,皇帝鑾駕再臨宗人府。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次參拜有一個特例,就是福王,福王朱常洵隻是在下人的侍候下施了一個躬身禮,這是崇禎給他的特例,不過呢,在給他特例的時候,崇禎還給福王帶了個話:若下次相見,叔父還是行動不便的話,那他的王位就傳給世子吧。崇禎這話說起來倒是輕巧,其他王爺知道了也隻做笑耳,可落在福王的耳朵裏,可就變味了,猶如五雷轟頂:孤這體魄難道不好?皇上想讓孤瘦下來,可就孤這體格如何能瘦的下來?這將如何是好?
“免禮平身,免禮平身。諸位皇叔、皇兄,快快落座。”崇禎麵帶微笑,伸出手來往下按了按,這畫麵那叫一個溫馨呢。
感受到皇上的善意,加上俸祿即將到手,眾王爺心情那叫一個舒爽:“謝皇上。”
“現在呐,朕來給各位王爺介紹介紹這幾位,這是……”
此次跟隨崇禎帝來到宗人府的隨員,都是崇禎精心挑選過的,都是些絕對忠誠且有本事,還是有培養價值的人:
原兵部侍禦史王家彥(號尊五),協理孫承宗老大人,出任京營戎政官;原戶部侍禦史倪元璐(字汝玉),現出任禮部侍郎;原工部侍禦史範景文(字夢章),現出任戶部侍郎,協理魏忠賢掌管國庫、太倉),這是崇禎帝強烈要求的,魏忠賢也不敢反對,且是直接向崇禎負責的官員;原太常寺侍禦史吳麟征(字聖生),現被崇禎帝將他的崗位調整到監察司,出任侍郎一職。此君是海鹽人,天啟二年的進士,能力突出,擒豪猾,捕劇盜,治聲日聞,任上廉公有威,僚屬莫敢以私進。故此,崇禎特委任他行監察之則,非言官;原左都禦史李邦華(字李暗),此君敢直言,崇禎用其為大明帝國掌管天下農桑之事,出任農事部侍郎,農桑之事可是關乎大明的命運心衰之所在;原左副都禦史施邦曜(字爾韜),現出任軍法部侍郎;大理寺侍郎淩義渠(字駿甫)。
崇禎將跟隨他來的一眾朝廷官員一一說出,可一眾王爺並沒有多大心思去聽,他們更關心實際問題,啥時候把錢糧給他們,他們不關心並不代表那些年輕的世子們不感興趣。崇禎麵上表現得不大在意,可實際上他早就將場中的情形看在眼裏,並叮囑王承恩,將這些仔細聆聽自己講話的人都記下來,列個名單給自己。
“朕承諾給王爺們補發齊了欠俸的,不過呢,在這之前,還須王爺們先了解一下大明當前的實際狀況的好。這不,朕帶來了各部衙門具體負責相關事務的侍郎們,由他們來給王爺們解答疑惑吧。王爺們也不必擔心他們所報數據不準,京營、檢察司、大理寺、軍法處的人也都在這兒,量他們也不敢瞞報。”崇禎回手指了指身後這些年輕的官吏,這些人可都是自己破格提拔的,十分被自己看好的一批人,信得過。
“阿彌陀佛,這麽麻煩幹嘛,皇上,您太過繁忙,還是選出宗令,發了俸祿了事,朝廷之事吾等哪敢過問呐?”誦了句佛號,瑞王朱常浩開了佛口。
崇禎擺擺手道:“五皇叔,朕不想讓親人再困守孤城,還是都回來吧,閑暇之餘,你們還可以到處走走。再說了,這朝政之事關乎天下,你們不了解怎麽能行呢。”
崇禎的話讓朱常浩有些心動,他本來就不想離開京城,其他王爺亦是如此。所以聽崇禎這麽一說,大家也沒了意見,紛紛安下心來開始聽這些侍郎官給他們介紹與他們的俸祿息息相關之事。
“皇爺,都在這兒了。”借著農事部侍郎李邦華向大明的這些王爺們介紹,大明當下所能收取佃租還有土地的檔口,王承恩悄悄地遞給崇禎一張謄錄好的名單。
順手展開來一看,崇禎不免微笑點了點頭,名單所列皆可算是有骨氣的皇家子弟:有福王世子朱由崧、唐王之子朱聿鍵、桂王之子朱由榔、宜春王之子朱議衍、溪王之子朱常彪、昌王之子朱議這些人。
看完名單,遞還給王承恩,崇禎道:“收好,還算不錯。”
王承恩不明白,崇禎說的這個還算不錯,是說自己做的不錯呢?還是說名單裏的這些人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