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帝國的崛起> 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

第七百零六章 宮中(上)

  張昭確實如弘治皇帝所料,確實是打算先回自己府中。他身邊跟著生病的王絮雪,焉敢大意?

  但他的車隊到美食鎮,距離京城還有十裏路時,給太監張忠帶著弘治皇帝的口諭等著,隻能令等在此處的金鳳護送王絮雪回府裏。


  寬敞的馬車中,張昭也沒避諱直接上來,“絮雪?

  瑤琴和秋月兩個丫鬟輪流在馬車裏服侍。此刻正輪到瑤琴。


  王絮雪眼睛微微眯著,半昏半醒,虛弱的道:“夫君…她難受的緊。


  張昭摸摸她的頭,還好沒發燒,握著她的手道:“絮雪,我們到美食鎮了。金鳳帶人在這裏等著的。天子召我進宮。你跟著你金鳳妹妹先回府中。


  “嗯。


  交代完畢,張昭帶著王武等十幾名親衛打馬往宮中而去。其餘人緩緩前行。


  弘治皇帝都把太監派到這裏來等著,他得做個姿態出來啊!其實,他大致知道弘治皇帝在擔心什麽。


  …


  …


  張昭快馬至京,直接往西苑而去。稍後,消息就傳遍京城各衙門。


  後世網絡上有個段子:某日,據說某大客戶不忿銀行櫃台員工嘲諷其額度提高至1個億,遂將存款轉走。


  重點在評論。


  評論說:根據銀行業的潛規則,基本上支行的員工們都會認得行裏大客戶的車、車牌號。隻要車到銀行門口,基本上行裏都知道他來了。


  具體到張昭這裏。他帶著親衛們從朝陽門進京城。門口的官吏誰會不認識他這張臉?

  消息當然是迅速的傳開。


  到西苑裏,根本未通報,直接由候在此處的太監王嶽領著見弘治皇帝。


  此時,在弘治皇帝麵前“奉承的崔誌端等道士已經離開。


  弘治皇帝知道張昭不會勸諫他,但還是想在自己的心腹愛將麵前保持一個聖君的形象。


  “臣張昭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

  弘治皇帝將張昭叫起來。


  時隔數月未見,弘治皇帝又略顯憔悴了一些。依舊是虛胖,穿著藍色的便服龍袍,白白淨淨的模樣。帶著溫和的笑容。


  張昭心中感慨難言,他似乎看到弘治皇帝正在走向他生命的終點,躬身奏道:“陛下,臣自兩淮整頓鹽法歸來,特來向陛下複命。


  弘治皇帝點點頭,溫聲道:“你的奏章,朕都看過。兩淮的差事辦的不錯。子尚對如今的朝局有何看法?


  旁邊侍立的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李榮、蕭敬、王嶽等人都看著張昭。


  京中所有的人都在等待著張昭回京。而此時此刻一切都將見分曉。


  張昭從容不迫的道:“臣有三件事奏於陛下。


  “嗯。


  “第一,臣請陛下準許在江南地區改革衛所製度。第二,臣請陛下準許臣在天津衛、遼東諸港口打造大明海軍。第三,臣請陛下允許懲處揚州、金陵的士子。


  弘治皇帝心裏就是一鬆,張昭果然謹守本份,沒有參與朝政的意願,笑嗬嗬的道:“來人,給子尚上杯茶。


  蕭敬應聲而去。


  弘治皇帝再對張昭道:“衛所製度的廢除,弊端和好處如今上下都看的清清楚楚。既然魏國公已經上書朝廷,此事不應有異議。當令試行改革衛所司執行。


  說著,吩咐道:“去將三位先生請來。再召英國公、戶部尚書侶鍾前來覲見。


  “遵旨。


  王嶽領旨意而去。


  弘治皇帝沒有明說,但張昭知道怎麽回事。建造海軍之事必然要和閣臣以及戶部尚書侶鍾商議。


  海軍的發展所需經費巨大,不可能全部由國泰商行一家長期獨自承擔。開局可以用鹽商的銀子頂著,後續則必須要朝廷投入。


  這是大明的海軍,又不是弘治皇帝一個人或者張昭的海軍。


  至於說懲罰揚州、金陵的士子,以弘治皇帝之寬厚,隻怕多半要“減刑的。


  …


  …


  片刻之後,李東陽、謝遷、焦芳三名閣臣先行抵達。俱是緋袍,宰輔氣度。


  文淵閣就在紫禁城中,步行過來西苑也不過二十分鍾左右。


  再等一會,戶部尚書侶鍾抵達。


  弘治皇帝授意,張昭再將剛才的“三件事說一遍,道:“百年海軍。大明有鄭和公公遺留下來的造船術,水文資料,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但工匠的培養卻是需要時間。此刻若再不奮起直追,恐怕將落後於其他國家。


  想必元輔,兩位閣老,侶尚書已經得知去歲便有名為葡萄牙國的夷人來到我大明的海岸。


  敢為大明的海船可能去到他國?這邊是航海技術上的差距。下官以為大明必須要開始建造海軍了。


  這話看似在理,其實在扯淡。張昭故意在恐嚇“諸公。


  至少在明末時,大明的海戰技術是不落後於世界主流的。明末時縱橫在東南海域的大海盜鄭芝龍,在海上可是稱霸一時。


  戶部尚書侶鍾斷然的道:“不行。大明財政才剛剛好轉,鹽稅另有用途,你要建造海軍,國庫裏哪有銀子?軍費開銷已經夠大了。


  別看張昭和侶尚書“合作幾次還算比較愉快。但是侶鍾身為財相,天然的比較叩門。


  海軍建造的經費,後期是大頭,他能從哪裏省得出來?


  張昭道:“老大人,海軍的建造經費我有辦法可以籌措到。但是,此事必須要用財政預算的形勢下撥給樞密院。


  說著,麵對眾人疑惑的目光,道:“海外多產金銀之地,取之即可。遠的不說,便是東瀛島中就有大量的銀礦。若無海軍,僅靠商船如何運回大明?


  侶鍾還要再爭,首輔李東陽一錘定音,說道:“建造海軍之事可行。又道:“子尚,但對揚州、金陵士子懲處不宜過重啊。你在報紙上的文章,我是讀過的,也認可你的觀點:要給予懲罰。但讀書人是國家的根本,剝奪功名似太過。


  意料之中的講條件。


  侶鍾忍了忍,沒有打斷李東陽的話。從他的角度而言,當然是更看重財務情況。但從李首輔來看,是要“安撫張昭。


  謝遷瞥侶鍾一眼,侶尚書大局觀還不夠啊。再看向張昭。他會作何回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