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帝國的崛起> 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出

第六十八章 生員(八)-第二出

  順天府府衙位於京師北麵,對麵是府學,東側是國子監。所以,京城中有句話叫做“南匠北酸”。京城的南麵工匠多。而北城就是窮酸讀書人多。


  府衙外的順天府街中,各種茶鋪、酒樓林立。這算是時代特色:衙門經濟。


  從府衙中跑出來的侯府小廝在距離府衙八字牆五十米開外的酒樓中見到等候在此的張管事。在二樓雅間中將情況說一遍。


  張管事本來還帶著笑意的胖臉,瞬間沉下來。


  他等在這裏,一個是為了就近聽到結果。侯爺那邊傳下話來:隻看結果不問過程。另外一個原因是看張昭的笑話。當日,張昭回絕他的態度令他很不爽。然而,現在他聽到什麽?

  張管事喝罵道:“你他娘的,勞資現在去哪裏找錦衣衛的人?”


  明朝的勳貴在剛開始時都會掛一個錦衣衛的頭銜,什麽千戶、同知、指揮使之類的。但這和錦衣衛的諜報係統是兩馬事。不過,人麵確實是熟的。


  張管事囂張歸囂張,做事情還是一套。他動手前自然找錦衣衛係統裏的熟人打聽過。畢竟,張昭“調動”錦衣衛校尉的事,傳的很廣。而結果是:張昭和錦衣衛的幾個實權人物屁的關係都沒有。這個錢寧哪裏冒出來的?

  小廝給罵的如同鵪鶉一樣,瑟瑟發抖,不敢言語。


  張管事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估計是張昭給這個經手的錢校尉什麽好處了。這裏麵的彎彎繞,府衙裏的官老爺們未必知道。吩咐道:“不用糾結這個。打第二張牌。”


  …


  …


  府衙的大堂中。


  三名審案官意態躊躇。誰都沒有先開口。


  現在的問題是,錦衣衛幫張昭頂雷了。他們知道這裏麵估計有些問題,但涉及到錦衣衛裏的事,誰願意去深究呢?那麽,現在的難題是該怎麽判?

  劉大戶這種富戶被錦衣衛捉拿、拷打、榨壓在京中常見。順天府是拿錦衣衛沒辦法的。但眾目睽睽之下,他就算不想當強項令,名聲還要不要。總得給個說法。


  而提學衙門要不要采信張昭的說法,認定此事和他無關?這樣能不能服眾呢?


  這時,餘冠收到提示,再次開口道:“老大人,就算這錦衣衛校尉一口咬定是他們擅自行動,與張昭無關。那張昭占劉大戶100畝地的事情事實俱在。還請老大人考慮。”


  劉大戶跪的膝蓋都麻了。這時連忙大聲哭喊道:“對對對。請青天大老爺給我做主啊。”


  …


  …


  張管事所在的酒樓隔壁是一處茶鋪。大眾化的茶鋪,兩文錢一碗高沫,水隨便續。還賣點心、涼菜、紙筆等。此時,府衙大堂中的消息如流水般的送來。


  李幽坐在臨窗的位置,和幾名同年交談。院試放榜後,新科生員們有幾天的假期,然後再入縣學、府學學習。


  不僅僅是他,案首曹朗亦在這家茶館中。府學裏的秀才,國子監裏的監生們,這裏都能看到。各自都在高談闊論,發表看法。張昭的案子早傳遍京城啊!


  茶鋪牆角的位置,幾名長隨阻隔著視線。一名女扮男裝的女子正坐在這裏等候,聽眾人議論。正是劉小娘子。臉上畫著妝,遮掩其麗色。


  她剛聽完家仆的報告:二叔讓人來告訴她,大局已定。剛欣喜沒幾秒鍾,又聽到最新的消息:錦衣衛幫張昭背書,承認張昭對拷打、敲詐不知情。


  “他怎麽可能不知情?”劉小娘子心道。


  她內心中並不願意父親參與這件事。她家隻是個富戶,和秀才相公作對能落什麽好?而且,張昭現在比她家更富。然而,父親竟不肯聽啊!要選立場,她隻能站父親這邊。


  劉小娘子沉吟一會,對家仆道:“你再去聽消息。”心中有些憂心。張昭果然和錦衣衛有勾結。錦衣衛頂缸,這就使得法理上和張昭無關。相當於第一拳打下去,被對方格擋開。這不是什麽好兆頭。


  這時,茶鋪門口不知道誰家的兄弟闖進來,叫道:“那餘童生沒再就糾結這事,轉而說起張昭強占劉大戶家100畝地的事情。”


  茶鋪的氣氛頓時又被推向高-潮。各種議論如沸騰的開水般揚起來。


  劉小娘子心裏頓時鬆口氣。


  這不像錦衣衛的事,可以被糊弄。這個是事實。


  …


  …


  李幽這桌。


  幾名新認識的同年喝著茶。石同學笑嗬嗬的道:“大戲開鑼啊!又是新的一出。子遠兄,你如何看?”


  李幽很享受給同年們關注的目光,這幾日李氏族學的幾名童生自然不會和他混在一塊。清清嗓子,再瞥一眼牆角處的美人,笑道:“按理說,兼並土地不是什麽過錯。


  但是,張子尚的案子如今滿京城都在關注,一點過錯都會被放大。而剛才第一出戲還沒有定論。雙方各執一詞。這裏如果突破,那會被綜合考慮進來。”


  這裏麵的邏輯是:如果強占100畝地屬實,那麽張昭就有過錯。而過錯方的話,自然不會有多大的說服力。那第一個問題就可以自由心證。主審官會有偏向性。


  更別提輿論關注著。府衙的判決結果,不能服眾怎麽行?

  幾名同年紛紛恭維道:“子遠兄高見啊!”


  稍遠處的幾名士子紛紛對李幽舉杯,或者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他的分析。


  …


  …


  小安鎮中。


  早飯後,譚大娘就回到自己的小院中。見小姐正忙碌著照顧病重的夫人,忙回到廚房裏煮粥。


  方小娘子在清冷的廳中喝粥,饑腸轆轆的肚子稍微好受點。想著自己的處境,不免悲從心來。


  譚大娘是方家的老人,不然也不會留在這時,歎道:“好人都沒好報啊。小姐,那張秀才剛中,就被同學舉報。今日去府衙中被審。他家小姐早晨哭成淚人。”


  家裏用度早斷,全靠張少爺接濟的。


  方小娘子壓著自家事的心情,做人要知恩圖報,關心的問道:“他沒事吧?”隨即醒悟,輕聲禱告道:“願他吉人自有天相。”


  不知何時,冬日的小雨停歇。一道陽光從厚厚的雲層刺穿而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