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帝國的崛起> 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

第兩百六十六章 不待見(上)

  湖麵上的寒風陣陣,湖波蕩漾。


  “絮雪,別理會那個傻逼。以後啊,這社會終究會打破程朱理學對女子的種種約束。”


  張昭走到側麵,幫王娘子戴好鬥篷,摟著她將吹來的寒風擋住,微笑著道。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程朱理學對女子的禁錮有點過了。當女子可以自食其力時,整個明朝社會就會發生深刻的變化,而相應的,這個時代的哲學也會變化!


  他是很看好王守仁的。


  走在身旁的秋月忍不住插嘴,掩嘴笑道:“少爺,你在罵人呢。”她覺得曾秀才有病。對姐還有想法。


  瑤琴眼波流媚,看著張昭的側臉,剛才一幕真是心情愉快。為張昭辯護道:“那曾秀才就是該罵啊。”


  王娘子清廋、明豔的臉蛋浮起絕美的笑容,感受著夫君的體貼、細心,心中如飲甘泉。微微仰頭看著他,清聲道:“我才不會為這種人生氣。相公,那個玄幻是什麽?”


  張昭嘴角微微翹起來,和三人一起前行,細道:“玄幻是一種類型。裏麵家族的勢力無比龐大。而一個修士被開除出家族,基本就意味著沒有修行前途、完蛋。


  但是,國朝可不是如此啊!我是,對曾複哲的處罰太輕!”


  王娘子禁不住嬌笑,道:“你這樣,曾二叔怎麽聽得懂?相公,你要為我大動幹戈,指不定外頭會怎麽傳我的流言呢。”


  張昭就笑,“紅顏禍水、絕代妖姬?絮雪,你不是這樣的風格啊!”和三人笑鬧一回,道:“平涼府那裏,曾家是清查衛所土地的主要阻礙。總要殺雞給猴給!就拿他們家開刀吧!總要叫我心中出這一口惡氣!”


  王娘子輕輕的淺笑,感受著他的那份情意,清聲道:“嗯。”


  也沒在湖邊吹多久的風,走一圈便算了。張昭、王娘子帶著丫鬟們坐馬車回去。


  坐在檀香嫋嫋的精美馬車中,張昭和王娘子、瑤琴、秋月逗趣著。話題麽,自然是不會缺的。有太多可以聊的東西。張昭的經曆,王娘子在西北地麵闖出名號的經曆。


  瑤琴、秋月兩人雖然沒有和張昭到最後一步,體檢卻是都被張昭做過。


  如鏡子一般的湖水、樹林、書院漸漸的消失在地平線鄭


  張昭的三原縣的行程至此告一段落。


  其實,關於玄幻,他還有一點沒和王娘子她們。一般的套路是,主角在曆經艱險終於取勝,奪得寶物後,需要要裝一波逼,來證明寶物之厲害。


  曾秀才,就是被打臉的對象。


  但張昭其實並不在意這個。以王娘子在西北的名氣,他納其為妾,不甘心的人肯定會有啊!


  他是在想,他和王娘子不算曲折,但卻於平淡中逐漸濃鬱的感情之路。


  他在韋州血戰之後,將西北的“明珠”摘走!

  …


  …


  十一月的冬季中,張昭帶著美妾、俏丫鬟、親衛們於十二日啟程,帶著車隊迤邐的離開三原縣。


  經由關中平原、鳳翔府、固原、紅城堡、寧夏中衛一線,北返靈州。


  這是因為,張昭的車隊中,不僅僅有王娘子日常起居的用度,她喜歡的器物,書籍,衣裳,飾物等,還有她的嫁妝。同時,還有最後一批發給新軍衛的物資。


  林文寧第二次來王家采購,采購額是兩萬兩白銀。其中一萬兩采取銀票支付的方式。其餘則是現銀(戰場繳獲的物資賣不少銀子)和以張昭個人名義的借貸。


  這批物資都是走張昭現在回去的路線。因為黃土高原中是不可能大規模運輸物資的。


  張昭走這條路線也是要和他的便宜老丈人、清查土地的欽差王承裕見麵。


  王承裕率先動手的不是最容易成功的寧夏為,而是采取先難後易,一開始就在查甘州衛。稍後,平涼府的曾家就被牽扯進去。真以為兩家是親家,一點牽扯都沒有嗎?

  張昭並沒有調遠在靈州的新軍衛前來固原城,而是將周豫的奮武營八千精銳調來坐鎮。


  十一月底,風雪彌漫在固原城鄭秦紘秦總督加固、擴建固原城的工期在大雪來臨前就暫停。民夫們被解散回家。


  張昭從王家的府邸中出來,帶著王娘子,到城中的驛站去見王承裕。


  王承裕繼承著王恕的衣缽,頗有名臣風範,這次出京任欽差辦事,沒有住在王家在固原城中的府邸(便宜張昭了),而是住在驛站中,以示隻有國事,沒有私誼。


  馬車在雪中平穩的行駛著。水泥如此利器,固原城中自然是鋪水泥路。大雪紛飛,道路濕滑,馬車也不敢提速。


  “相公,沒事吧?”王娘子握著張昭的手,有點擔心。她怕張昭和父親的關係處理不好。這是張昭第一次去拜訪她父親。她自然是去過很多回。


  張昭給她一個安心的眼神,“沒事。”


  一行人徐徐的進驛站鄭早就隨從去通報。這邊亦有驛卒過來照料馬車。張昭和王娘一起穿過儀門、庭院,到驛站中最好的院落中見王承裕。


  張昭這個人有點“便宜嶽父不待見”體質。方晶的爹如此,王娘子的爹依舊如此。倒是婉兒的爹,他正宗的嶽父,還能閑扯幾句。


  不過,換過來想,要是他養了十幾年的女兒給人做妾室,估計他也想打人。


  王娘子到後麵陪她姨娘話。張昭和王承裕在前廳裏枯坐。


  拋開翁婿的關係,身為王恕的繼承人,三原學派的領袖,王承裕在明史中留了一筆。而且,是和王恕在一篇傳鄭當然,他的功績主要在學術著作上。


  三十八歲的王承裕時任兵科給事中(從七品),麵容和王恕相仿,坐姿端正,穿著淡青色的文士長衫,麵無表情的拿著白瓷茶杯喝茶,對張昭很看不上。


  他一代文章大家,三原學派的領袖,關學的重要人物,隨口問幾個經義上的問題,張昭都答不上來,這如何讓他滿意?

  弘治八年,他在三原講學,親自講授,師道自居甚嚴,弟子鹹知敬學。張昭這種讀書人,在弘道學院基本上要被開除。連他女兒的水平都比不上。


  張昭沉吟一會後,懶得再和王承裕談經義,拱手道:“王大人,我到固原城有幾日,準備雪停之後繼續北返靈州。這固原鎮的事情,得定下來了。”


  是固原鎮,其實就是對平涼府大族曾家、甘州衛一幫蛀蟲的發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