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帶著文廷等人,一路回到了之前劉季所呆著的指揮部。
路上黃一行的所作所為,配合著文廷的講解,也讓劉季深刻的理解了,為什麽一向挺豪爽的文廷,會在打完黃一行之後,顯得那麽的暢快了。
不過這些都是小插曲,最多就是滿足了一下劉季的好奇心,以及讓劉季再次開闊了眼界,見識了什麽叫做日常下意識作死。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讓文廷他們,盡快的休整一下,盡早恢複戰鬥力為好。畢竟接下來的時間裏,還有一場硬仗要他們去打。
將早已備好的飯食,為這些一路趕路廝殺之後,早就饑腸轆轆的士卒端上之後,趁著他們吃飯的功夫,劉季帶著等候在這裏的醫療小隊,為他們準備起他們所需要的消毒包紮藥物。
這裏要說的是,雖說在醫療培訓方麵,劉季自建立了邊軍醫院之後,就已經在全力推行實施了。
但是受限於這個時代的大眾知識水平,以及赤陽城大部分士卒的心態問題,劉季的醫療小隊普及計劃,實行的很不到位。
比如駐紮在這裏的這支醫療小隊,說是小隊,其實隻有區區三個人,而且其中隻有一個人,在劉季的畢業醫療考核中,算是過了關。
其餘的兩個人,現在還處於學習階段中,不過還算好的是,這兩個人在那個結業人員的看護下,最起碼可以幫著做一下包紮換藥之類的工作了。
基本上這兩個人現在所做的工作,就相當於前世的醫院中,那些護士小姐姐所做的工作。
隻不過相對於那些漂亮性感的製服小姐姐們,這些時刻都想著掂刀子上陣砍人的彪形大漢,可要血腥多了。
如果不是劉季下了軍令,隸屬於醫療小隊的人員,除非戰鬥人員全軍覆沒之外,不得直接參與戰鬥,恐怕劉季花了好大心血培養出來的這些醫護兵,早就在戰場上拚的差不多了。
可以說,從這些醫療小隊在跟著劉震帶來的援軍,和劉季匯合之後,這些人是劉季麾下的數萬大軍之中,唯一的沒有經曆過戰陣廝殺的部隊了。
但就算如此,全軍上下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說這些人是慫包。
因為經曆過這麽多場戰鬥,就算有些幸運兒真的沒有受過一點傷,但是在見識過那些在以往基本就可以準備後事的戰友,被這些人硬生生從地府鬼差手中搶回來之後,這些人從心理上,就會對這些醫護人員多上幾分尊敬。
畢竟當兵這個行當,曆來過得都是刀口舔血的日子,常在河邊走的情況下,哪怕現在沒有受傷,誰也不敢說自己以後能夠依舊毫發無傷。
萬一到時候掛了彩,這些平日裏遠遠的躲在戰陣背後的醫護兵,就是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俗話說,好死不如賴活著,除了那些因為常年的廝殺,有些心理變態的血腥戰爭販子之外,基本沒有一個正常人,在有機會活著的情況下,選擇去死的。
哪怕赤陽軍裏麵的士卒,因為要守衛著城中妻兒老小的原因,打起仗來悍不畏死。
可不怕死不代表著在能活著的情況下,就情願去死。故而隨著這批醫療兵慢慢的展現出自身的價值之後,這支手中隻沾染自家人鮮血的部隊,成了各大將校相互爭搶的對象。
而這些醫療兵,在從其他那些主戰部隊中的士卒那裏,感受到了尊重之後,也漸漸的意識了到自身的重要性,慢慢的開始不在隻想著掂刀子砍人了。
當然,在軍功爵製度盛行的漢風王國,哪怕他們因為自身的職責所限,不能殺人積累軍功,作為後勤輔助人員的他們,依舊有自己獨特的晉升機製。
作為一手創立出來軍隊急救醫療係統的劉季,在後世的人情冷暖裏麵,早就明白了一個道理。
任何沒有利益收獲的崗位,哪怕有著強製性的命令監督,最後的結果也一定是一塌糊塗。
就如同被商鞅的軍功爵,一手締造出來的大秦帝國,硬生生憑著國民對於軍功的渴望,吊打了整個戰國一般。
在後期封無可封之後,隨著始皇帝嬴政這根定海神針的倒下,整個帝國也迅速的隨之坍塌。
在軍功爵這個有著明確規定的晉升機製下,戰功這個計量單位,就是秦國國民所追求的利益。
而平定了天下之後的秦始皇,在失去了六國的土地以及積累的財富,這些可以拿來作為軍功爵賞賜的資源之後,自商鞅變法以來,被努力維持的國家信譽度,變成了一紙空文。
這也就導致了國家給國民許諾的利益,在國民看來,變成了無法信任的井中月,水中花。
沒了這些利益驅動,秦國國民對於國家所賦予的職責,也就失去了那份積極性。
哪怕在秦國繁重的刑罰之下,國家的各個崗位都有人員在維持,但是當收益與付出不成正比之後,這種付出就成了國家對一個人的壓榨。
看看後來秦國的局麵就知道,僅僅是一點點的火星,在天下苦秦久矣的華夏大地上,就成了一片難以撲滅的燎原之火。
所以為了防止醫療兵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造成消極怠工,進而引發醫療部隊和主戰部隊的矛盾,劉季早早地就把醫療部隊的晉升機製做了明確安排,並經由老王爺和張旗兩位主帥之手,為這些醫療部隊的利益做出了保障。
由於羽騎本身的機動性以及特殊性,早期並沒有攜帶這些醫療兵。可是在打開了局麵之後,劉季特地要求作為援軍的劉震,將他訓練出來的第一批醫療部隊,帶上了戰場。
這一戰,除了必須要完成的作戰目標之外,也是老王爺和張旗兩位老爺子,對於劉季力排眾議之後,方才建立出來的醫療部隊,實戰價值的一個考核。
畢竟在人命如草芥的亂世裏麵,花費如此多的資源以及人力,所建立出來的非主戰型部隊,最終的效果能否符合當初對它的投資,也是兩位赤陽城的當家人,以及整個漢風國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