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傳國玉璽
《韓非子·和氏》記: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人相之,有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為,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視之石也,忠貞之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寶焉,遂命曰“和氏璧”。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趙,得和氏璧。後統一天下,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傳國玉璽,正麵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蟲鳥篆字,由玉工孫壽刻於其上。
東漢班固所著《漢書,元後傳》中記載:初,漢高祖入鹹陽至霸上,秦王子嬰降於軹道,奉上“始皇璽”。及高祖誅項籍,既天子位,因禦服其璽,世世傳受,號曰“漢傳國璽”。
也有傳言說李斯是另尋藍田玉刻之,但無論那種,都能證明一件事,就是那位華夏中原的第一位皇帝,確實刻製了一方玉璽。而這方玉璽,自秦之後,落到了劉邦的手裏,於是就被稱為漢傳國璽了。
之後曆代雄踞中原的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神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曾經在一段時間裏,東晉皇帝因為沒有“傳國璽”在手,被北方的人嘲諷為“白版天子”,因此這枚玉璽,又從漢傳國璽升級為了被天下人承認的傳國玉璽。
由於隋亡之後,蕭後攜隋煬帝孫楊政道及傳國玉璽遁入漠北突厥。以至於唐初貞觀年間,也可算得上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因無這傳國玉璽鎮壓國運,再加上李二的皇位來的也不太幹淨,整個的仕林當中,有相當多的人都對李二登基存有相當多的不滿。就自刻了數方“受命寶”、“定命寶”等玉“璽”,借以代替這方傳國玉璽,鎮壓朝堂和民間的輿論。
直到貞觀四年(公元630),大唐軍神李靖率軍討伐突厥,蕭後與隋煬帝孫楊政道背離突厥,返歸中原,獻上了這枚傳國玉璽,李二的底氣才足了起來。甚至大氣到民間都8可明言玄武之變和囚父殺兄之事而不罪責,這心胸比起後世滿清的那幾位大興文字獄的皇帝,該說真不愧是拉開了盛唐序幕的男人,確實是那些渣渣們比不了的存在。
當然,文字獄的興起,也可能乾隆發現自己祖上留給自己的那方玉璽是假的有關。自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破汴梁,徽欽二帝被掠之後,“傳國玉璽”便被金國掠走,此後便銷聲匿跡,再沒有出現在世人的眼前過。
隻是有傳聞,在元世祖忽必烈駕崩時,元大都集市上居然有人當街叫賣傳國玉璽,關鍵是還被當時的元朝宰相伯顏給直接買回家收藏去了,而沒有送去獻給皇帝。
伯顏的這波操作,讓這個關於玉璽的傳聞破綻百出,極少有人相信蒙古的皇族得到了傳國玉璽。果不其然,大明建國之際,洪武皇帝朱元璋舉兵北伐,元廷棄中原而走漠北,繼續馳騁於萬裏北疆。而後太祖遣大將徐達深入漠北,窮追猛打已經遠逃到極北之地的殘元勢力,對其王公貴族大肆查驗,為的就是追尋這方傳國玉璽的下落,不過最終還是無功而返。
所以才會有清太宗剿滅蒙古林丹汗時,從投降的林丹汗後裔那裏得到了所謂的元朝“傳國玉璽”一說。
清初的紫禁城中,共藏禦璽大約有三十九個之多,其中這方皇太極的“傳國玉璽”,到了乾隆時,被這位頗好考據的高宗皇帝,欽定為了贗品。所以被自家老祖宗騙了的弘曆,才會變得如此害怕前明的死灰複燃吧。
不過到了清末的時候,存放在沈陽故宮的這個贗品,也不知所蹤了。直到劉季離開那個世界之前,都沒有在聽到過傳國玉璽再次出現過的消息,
而現在,在這個和前世跨越著時間和空間的世界裏,劉季竟然看到了和與那枚傳說中的傳國玉璽內容一模一樣的印璽,這不能不讓劉季感到震驚。
至於說是巧合,這話連劉季自己都不相信。玉璽上所刻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意思是既然我順受天命,當了皇帝;就應該使黎民長壽、國運永久昌盛。
但是到了漢朝的時候,又出現的一種說法,上麵刻的是“受命於天,既壽且康”,一下就把意境拉開了。
可以說,短短的幾百年裏,這玩意兒都能出現變化,更別說這個連世界觀的變了的漢風了。要知道,這玩意兒最開始稱傳國璽的,就是漢朝啊。連自家的傳國璽都能出現錯漏,這遠在時空之外的漢風,剛好對上內容,這不是扯淡一樣嗎?
心裏雖然十分的懷疑,可劉季還沒忘記,華老爺子說的是,這兩個盒子裏麵都有漢室的國運。既然這個是聖旨,而且是被與傳國玉璽同樣內容的印璽加蓋過後的。那麽這裏麵儲存國運的話就極為正常了。
可是另一個長條形的盒子呢,這裏麵的又會是什麽東西呢?有了那個特殊的聖旨作為鋪墊,劉季對匣子裏的東西十分的好奇。
強行收回自己注視著那個印跡的目光,劉季壓製著心中巨大的疑問,推波助瀾的再次向眼睛已經快長到額頭上的劉震讚歎道。
“厲害!確實厲害,你家連這種蓋完了章的空白聖旨都能弄到,真不知道還有什麽比這更珍貴的了。不過你這兩個寶物我都見到了,也別差這最後一個了,正好也讓我長長見識,看看還有什麽能比這兩樣東西更加珍貴的。”
”你說的是這柄劍嗎?”被劉季吹捧過後,劉震也更加放鬆了警惕,轉眼間就把最後的那個木匣打開,從裏麵抽出了一柄精美的長劍,“鏘啷“一聲就拔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