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六朝漢臣> 第七十一章:邀請

第七十一章:邀請

  司匡越說越激動。


  左手情不自禁地揮舞起來。


  他與衛青對視,開始總結這種方法的精髓。


  他壓低聲音,用隻有台上之人才能聽到的聲音講述:“衛公,待中小商賈幾乎停止走私之後,吾等再將價格提高,不收錢財,采取以物易物之法,隻收牛、羊!”


  “一來,可以用肉,緩解邊境糧食不足的情況。”


  “二來,可以減少每年運輸糧食的消耗,把運糧的費用,轉嫁到商賈身上。”


  “三來,可對匈奴進行內耗。匈奴,遊牧民族。牛羊是他們的命根子,隻要大量收購,他們的底蘊,會逐漸變薄,相對而言,大漢實力增強!”


  “四來……”


  眼中閃過一抹殺意。


  “每年限售,令匈奴各部,自行決定食鹽分配數量。”


  衛青瞳孔猛地收縮,“自行分配……”


  他在軍事上的天賦很高。


  不需要司匡點明,他自己就悟到了。


  匈奴各部落的聯係並不強,除非匈奴單於有命令,否則,都是各過各的。


  一旦自行分配食鹽這個消息曝出去,為了增加自己部落的數量,他們的做法,通常都是對弱者下手!

  弱肉強食,是匈奴的準則。


  自相殘殺這件事,他們真的做得出來。


  漸漸的,衛青領悟到商戰的精髓了。


  不戰而屈人之兵。


  原來如此!


  怪不得當年管仲能夠九匡諸侯。


  高!

  實在是高!


  如今,他已經沒有心思聽取下麵的文化與社會的策略了。


  衛青滿腦子隻剩下一件事——立刻把人帶回長安,推薦給劉徹。


  此人擁有管仲、樂毅之能。


  得此人,勝得一軍團!


  陡然。


  衛青晃晃腦袋,把腦海中的想法清空。


  對司匡拱手,笑著詢問,“閣下大才,敢問,可有出仕打算?若是願意,鄙人可以上下打點,為閣下舉一個賢良方正,待時機一到,可直接入仕!”


  “呃……”


  司匡忽然愣住了,大腦宕機。


  好家夥。


  眼前這家夥怎麽不按正常套路出牌?


  自己這還沒問評價呢,上來就開始招攬?

  此人竟然能舉賢良方正,地位這麽高?

  這玩意兒,一般人可沒有權力。


  見司匡沉默不語,

  衛青莞爾一笑,繼續開條件,“閣下隻要願意跟隨鄙人前往長安,吾以名譽保證,半月之內,必定見到陛下,與陛下交流治國之策。以君之能,不出十年,必可踏入大漢朝堂,參與朝會!”


  參與朝會的條件=秩比兩千石以上。


  除非得到特殊應允,否則,哪怕是一千石的中大夫這類的官職,也沒有權利進入大殿。


  衛青這句話,幾乎就是把司匡看作了一個兩千石。


  不過,一句話並非空穴來風。


  他作為劉徹的近臣,掌握的情報,多於絕大多數情報組織。


  劉徹繼位十年了。


  朝堂上的老臣,絕大多數都是文景二朝的老古董了。


  這群老頭兒的身體狀況、健康情況,沒有人比他更清楚。


  十年之內,朝堂絕對會完成一次大換牌。


  新老交替的大換牌。


  為何劉徹急著召見司匡?


  隻因,他需要培養班底了,培養自己親自提拔的班底。


  司匡坐在地上。


  鼻子呼出兩道粗氣。


  揮揮手,淡淡的回答,“衛公,這場比試結束後再說吧。”


  衛青揮揮手,笑著,“不用比了,吾可以做主,兵家認輸!”


  良嶽急了,呼喚,“衛公!”


  衛青揮了揮手,轉身,瞅著這位接下自己委托的兵家第一人,“恕我直言,單是那商戰一詞,足以碾壓絕大多數平匈之策,更別提其還提出其他平匈之法了!”


  他迎著涼風,看著良嶽,沉聲說道:“吾現在隻想把他請到長安,向陛下呈遞解決內憂之法!”


  沒辦法。


  解決諸侯王的策略,實在是太重要了。


  這可是自孝文皇帝開始,每一屆大漢皇帝,都在追求的事情。


  如今機會來了。


  作為劉徹的近臣,他不可能放過!


  良嶽失落的低著頭。


  沉默了。


  再看到案幾上治河策劃書的時候,他就已經看到了未來。


  哪怕他是留侯之後,也沒有親眼見過大漢地圖。


  這東西,用好了,可得榮華富貴,用不好,會落得一個族誅的下場。


  如今,司匡顯然就是用好了,


  甚至,還舉一反三,打通河流,規劃出造福天下的水利工程圖。


  輸了。


  的確是輸了。


  隻是,他開不了這個口。


  隻能保持沉默。


  一時間,高台上的氣氛變得極其微妙。


  司匡歎了一口氣,攤攤手,開口,主動打破這個尷尬氛圍。


  “衛公,實話跟你說吧,鄙人恐怕無法離開稷下。”


  “為何?”


  司匡指了指身下的這大片土地,苦笑一聲,“欠著錢呢,欠了將近一百二十金,走不掉,若是走了,鄙人的名譽,豈不是一朝盡喪?”


  當然。


  這隻是說辭。


  真正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是顧忌。


  長安=政治中心=風暴之地。


  沒有底蘊的人,到了之後,隻會成為炮灰。


  劉徹這一家子用人都有一個傳統:用的時候重用;不喜歡用了,輕則冷處理,重則殺人。


  看看周亞夫、董仲舒就知道了。


  想要在大漢安穩生存。


  長安,一定要去,但不是現在。


  當務之急,是把自己的名頭打出去——學閥的名頭!


  劉徹執政中後期,殺的手下很多,但是,知識分子的下場,都比較好,幾乎都是遭遇冷處理。


  學閥的名頭,相當於一張保命符。


  第二個原因則是龍城之戰。


  龍城之戰可是侯爵孵化器。


  他要利用這半年時間幫助流民“強身健體”,準備孵化爵位。


  大漢律令規定,未經允許,禁止圈養私兵。


  因此,他想出來“強身健體”這個理由。


  半年之後,隻要把把身體強壯的流民領到邊境,投靠衛青,必定大富大貴!


  為了未來命運,必須留在稷下。


  司匡為了表現出自己的堅定,直接把欠錢與名譽掛鉤。


  果不其然。


  聽到之後,這位侍中遲疑了了。


  一百二十金。


  一般人,誰能欠這麽多?

  衛青:“……”


  他仰著頭,回憶了一下自己的家財。


  小舅子前幾年賞賜了不少金餅。


  一百二十金,雖然有些肉痛,但他還是拿得出來的。


  歎了一口氣,哭喪著臉,“罷了,這錢,吾幫你還了,隻要能跟我回長安,一切好說!”


  “咳咳咳咳……”


  司匡眼珠子瞪得溜圓,被口水嗆到了,咳嗽個不停。


  不按套路出牌?


  真當自己就這一個理由呢?


  “衛公,還有一件事。”


  “又怎麽了?”


  “吾還要在這蓋房子。”他指了指流民,“鑒於黃河決口,流民眾多,吾特意開展以工代賑。流民得糧食,幫吾蓋房子。”


  司匡換了一口氣,繼續說道:

  “這幾天的時間,已經招收了一千一百二十三位流民了。若是我在此時離開,豈不是辜負了他們的期望?”


  “因此,吾希望可以在半年之後,再去長安!半年時光,足以令遊民吃飽!足以令遊民攢下糧食,等待官府安置。”


  “心係百姓,君大義!”衛青望著高台下許多衣衫襤褸的觀眾,讚歎,“公且放心!吾會留下專人,處理這件事!”


  他雙手藏於袖口,微微一笑,“鄙人與齊墨的關係,還算可以。讓他們派遣工匠直搗,工程質量絕對可以讓君滿意。另外,吾與農家,也有交情。有他們安排流民,公盡管放心前往長安!”


  司匡:“……”


  這家夥到底是什麽身份?

  不是兵家嗎,到底和多少人交好?


  墨家、農家……


  好家夥,直接提出來一個破天荒的建議,讓諸子百家幫忙建房子。


  這要是真的建成了……這絕對會被後世當成文物。


  名頭他都想出來了:稷下學裏——諸子百家智慧結晶。


  漸漸的。


  額頭滲出汗珠。


  司匡情不自禁地環視台下。


  忽然。


  他在圍觀的最外圈觀眾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孔安國。


  腦海中閃過一個精光。


  開口,“衛公,鄙人還是不能去!”


  “你!”


  衛青急眼了!

  腰間佩劍快要拔出來了。


  “衛公,吾已經答應孔氏一族,參加其開孔廟、祭祀祖先的活動。不能言而無信!”司匡拱手,目光炯炯,“陛下獨尊儒術,吾若是對儒家言而無信,豈不是在質疑陛下的決定?”


  “這……”


  “請公應允!匡承諾,半年以後,定去長安!”


  “可是……”


  衛青急得額頭汗珠直冒。


  毀人命運這件事,他還真的做不出來。


  無奈,詢問。


  “孔廟何時打開?”


  “一個多月之後的寒食!”


  衛青臉色一沉,“這麽久……”


  他雖然來此執行任務,但是,不能久呆,必須趕緊回去。


  閉上眼睛。


  思考一陣子。


  計上心來。


  睜開眼睛,目光炯炯。


  “毀人名譽之事,吾做不出來!”


  “根據時間估計,尋常趕路之法,路上行程恐怕需一個月。”


  “這樣吧,以三個月為限!請君三個月後動身,前往長安!吾願給閣下留手劄一份,憑此信物,不需傳信,可直接在各地驛站留宿、可直接進入函穀關!”


  司匡嘿嘿一笑,點點頭,“可!”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