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433節曹操的落寞(3)

第433節曹操的落寞(3)

  曹操前去的地方是荀彧的住宅。


  接到家仆報告的荀彧立刻親自出門相迎,把曹操迎入府中正堂內,家仆隨即奉上熱茶,繼而退了下去,正堂裏隻有曹操和荀彧,兩人麵對麵地坐著,兩人的表情和神態都十分複雜。


  在持續了幾分鍾的沉默後,曹操緩緩地開口:“文若啊……”


  荀彧向曹操拱手行了一禮:“丞相。”他的語氣裏是一種下級跟上級說話時的那種恭敬,同時帶著複雜的意味,沒有推心置腹、坦誠相待的真摯和親近。


  曹操感受到了一種“冷淡”,他的神色和語氣愈發地蒼涼落寞:“文若啊,如果我沒有記錯,你我是在初平二年(西元191年)相識的吧?”


  “嗯,丞相記得不錯。”


  “彈指一揮,那都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時間真快啊!”曹操輕輕地感慨一聲,“但我始終感到曆曆在目,我記得,當我第一次見到你時,我心花怒放、大喜過望,我說‘你就是我的子房(張良)啊’,後來,我有了你,真真正正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文若,沒有你,哪有我曹操的今天啊。”


  荀彧受到了一些感染,他輕輕地歎口氣:“丞相過譽了。”


  現場的氣氛變得很古怪,原因是曹操和荀彧都心知肚明的,兩人之間已經存在裂縫了。


  荀彧是一個堅定地忠於漢室的漢臣,他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匡扶漢室。荀彧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不是人主之才,自己隻能輔佐一位英主重整漢室山河,在早年時,很多人看好袁紹,包括荀彧的四哥荀諶和荀彧的同鄉辛評、郭圖等人,但荀彧沒有選擇袁紹,因為,一來,他看出袁紹徒有虛名、並非英主,二來,他看出袁紹並不忠於漢室,隻想著在亂世中爭霸天下、建立袁氏江山、取代漢室,於是,他選擇了曹操,他想要輔佐曹操成為匡扶漢室、重整漢室的“漢室救星”,他的原則是“擁曹扶漢”。事實證明,荀彧的眼光是對的,早年的曹操確實是一個充滿熱血的漢室忠臣,為了匡扶漢室,他隻身刺殺董卓,他號召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董卓,在討董作戰中,袁紹、袁術等人都是出工不出力,根本不是真心地為國除賊,而是想要趁機削弱別路諸侯、壯大自身,隻有曹操等少數幾個諸侯是真心誠意地跟董卓拚命作戰的,接下來,曹操南征北伐、東擊西討,讓破碎的大漢山河一塊一塊地恢複了太平安寧,這些,荀彧看在眼裏、喜在心裏,他為了輔佐曹操,可謂嘔心瀝血、宵衣旰食,然而,千算萬算,人心難算,隨著權勢越來越大,曹操變了,從一個熱血的漢臣變成了一個冷酷的梟雄,曹操的奮鬥也從一開始的“為了漢室而奮鬥”變成了“為了自己、為了曹家而奮鬥”。曹操,已經被權力給慢慢地異化了,同時慢慢地產生了僭越之心,當了丞相還不知足,還想當魏公,還想當魏王乃至魏帝,就算他不邁出最後一步,他也已經給曹家取代劉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是不可能把屬於曹家的權力還給劉家的了。眼見如此,荀彧開始失望了,甚至心灰意冷了,他和曹操之間出現了越來越大的裂縫,兩人注定就要分道揚鑣,眼下已經處於了分裂的邊緣。


  荀彧錯了嗎?當然沒有錯,他身為漢臣,矢誌不渝於漢室的匡扶偉業,高風亮節令人肅然起敬,就算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謀臣,他也一直都把自己當成漢臣,他從來沒當曹操的魏國的臣子。荀彧選擇的道路錯了嗎?也沒有錯,他想要匡扶漢室,除了輔佐一位英主,難道還有別的道路?當時,天子在董卓的手裏,荀彧沒有直接為天子效力的機會,就算可以實現,他和天子都是無權、無軍、無錢、無糧,怎麽發展?荀彧本人也當不了一方之主,即便後來有了新的、更好的選擇(比如投效孔明,比如支持天子自立),他也已經沒有回頭的機會了。


  曹操錯了嗎?當然沒有錯,他身為漢臣,為了匡扶漢室,隻身刺董、召集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在討董之戰期間全力作戰……這些都是結結實實的事實,他現在手握大權,但他的權力不是天子賞賜給他的,是他自己通過運籌帷幄、苦心經營、浴血奮戰而得到的,他豈能把自己爭取到的東西白白地還給天子?更何況,他和整個曹家已經得罪了太多太多人,一旦交出權力,他和整個曹家可能迎來滅頂之災。就算為了自保,曹操也必須牢牢地掌握著大權,當然了,他本人也確實越來越權欲熏心了,古往今來,奪取權力不容易,放下權力更不容易。


  曹操和荀彧都沒有錯,他們最終走向分裂是無法違抗的命運,是注定的天意。在曹操產生進位魏公的念頭後,荀彧第一次反對了、頂撞了曹操,兩人的關係由此一下子急轉直下,從原先的親密無間變成了隔閡重重。從那以後,荀彧很少再去丞相府參加議事了,就算去了,大部分時候也是一言不發,比如今天傍晚的那場會議。


  跟荀彧一樣的還有荀攸,荀彧和荀攸是叔侄關係,二人的政治理念是一樣的,荀彧“非暴力、不合作”,荀攸亦然。荀彧是傑出的戰略家、政治家,荀攸是傑出的謀略家、戰術家,二人長期在曹操身邊“一個主內、一個主外”。荀彧不太擅長在最前線統軍領兵,長期以來,他負責在曹操外出征戰時坐鎮後方、運籌帷幄、整軍安民、籌備錢糧,給曹操提供一個堅固穩定的大後方;荀攸經常跟隨曹操趕赴最前線,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調兵遣將、指揮若定。二荀的“消極怠工”,讓曹操承受了很大的損失,比如,曹操之所以輸掉曹劉之戰,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二荀一起“消極怠工”,即便還有程昱、郭嘉、劉曄、董昭等人,曹操的謀士陣營也因為二荀的“消極怠工”而大打折扣,反觀劉備,則是人才日盛,有諸葛亮,有龐統,又有法正、李嚴、楊洪、李恢等人。


  荀彧此時心裏十分感謝一個人:孔明。天下群雄,弱肉強食,最終隻剩下了孔曹劉孫,如果曹操是最強大的,那麽,誰也阻止不了他“更進一步”甚至“僭位篡漢”,然而,曹操不是最強大的,最強大的是孔明,於是,有孔明壓製著曹操,曹操才沒有辦法越過那道紅線。可以說,曹操已經有了不當漢室臣子的野心,但孔明卻“逼”著曹操不得不繼續當一個漢臣,強迫曹操“不走上歧途”。邏輯是現成的:曹操一旦僭位篡漢,孔明就有了足夠的理由發兵攻伐曹操,孔明比曹操強,一旦孔曹開戰,曹操十有八九敗亡,曹操知道這一點,所以他才不敢“僭位篡漢”,並且孔明已經從曹操手裏“救”出了天子。如此,荀彧自然在心裏十分感謝孔明,感謝孔明壓製住了曹操的欲望和野心,既讓曹操沒有身敗名裂,也讓漢室沒冒出第二個董卓。在荀彧看來,這對曹操本人、對漢室都是最好的,是孔明維持了“曹操”和“漢室”之間的平衡。


  荀彧沒有產生離開曹操、投靠孔明的念頭,一來,他跟隨曹操十幾年了,肯定有感情,在曹操陷入如此低穀期時,他為之於心不忍;二來,荀彧是個正統的華夏文人,深受“忠君”思想的熏陶,堅持“從一而終”,不願侍奉二主;三來,曹操會蛻變,孔明難道不會?荀彧很擔心這個,如果孔明也蛻變了,那麽,荀彧此時的棄曹投孔又有什麽意義呢?四來,荀彧跟曹操一樣,年齡已經大了,已經沒有那麽多精力進行“折騰”了。


  “文若啊,我現在可以說是危機四伏啊……”曹操的語氣儼然就像企求,“你說,我現在到底怎麽做才能轉危為安呢?”他特地登門拜訪,一是為了緩和他跟荀彧的關係,二是為了得到荀彧的“指點”。


  荀彧淡淡一笑:“丞相,敢問,你到底想要什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