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395節疑人不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5節疑人不用

  毫無疑問,任何人處於司馬懿的這種處境中,都難免心理陰暗,都必須學會隱忍蟄伏,否則隨時都會掉了腦袋。司馬懿的隱忍性格以及在後期露出的“凶殘”其實都是被逼出來的,要怪,隻能怪他長相不好並且碰到曹操這麽一個多疑的主子。沒有對與錯,隻有必然的趨勢。


  司馬懿最終通過“高平陵事變”奪取了曹魏的大權,很多人由此判定,司馬懿這個“鷹視狼顧之徒”在這一刻終於暴露了自己深藏不露、深謀遠慮的野心,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在曹操手下時,司馬懿是不可能造反的,因為曹操隨時碾壓他,但曹操沒有活得過他,司馬懿比曹操年輕二十四歲,熬死曹操是很正常的;


  在曹丕手下時,司馬懿也是不可能造反的,因為曹丕也能隨時碾壓他,但曹丕也沒有活得過他,司馬懿熬死曹丕簡直就是躺贏,曹丕隻活了三十九歲;


  在曹叡手下時,司馬懿也是不可能造反的,因為曹叡也能隨時碾壓他,但曹叡也沒有活得過他,司馬懿熬死曹叡簡直就是再次躺贏,曹叡隻活了三十五歲;


  在曹芳手下時,司馬懿終於可以造反了,發動了“高平陵事變”,一舉奪取了曹魏大權。


  如果說司馬懿處心積慮了幾十年,就在等著這個時候,這在道理上說得通嗎?司馬懿正式投效曹操是在西元208年,他發動高平陵事變是在西元249年,前後相差了整整41年。如果說司馬懿或者司馬家精心策劃了這場前後跨度四十多年的大陰謀,這在邏輯上根本就是不通的。四十多年,太漫長了,充滿了太多的意外、偶然、巧合,根本沒辦法確保目的達成。比如,司馬懿如何確保自己活得過曹魏三代君王?他如何確保自己可以一直長壽?如何確保曹操、曹丕、曹叡全部死在他前麵?如何確保曹氏在曹操、曹丕、曹叡後不會又出一個雄才大略、完全碾壓他的君主?這根本就不是人能夠掌控的。曹魏名將張郃戰死於西元231年,很多人認為這是司馬懿的陰謀,為了剪除曹魏的羽翼,但張郃之死距高平陵事變足有18年,時間跨度太長了,司馬懿就算害死張郃,他又如何確保在這十八年裏不出現曹魏的後起之秀將領?別忘了一句老話——人算不如天算。


  實際上,就算在曹芳手下時,司馬懿“造反”的成功概率也是很小,曹叡在死時任命曹爽和司馬懿一起擔任托孤大臣之職,毫無疑問,曹爽是曹家的“自家人”,司馬懿屬於“外人”。由於曹芳年幼,曹魏大權落入曹爽、司馬懿之手,曹爽隨即排擠司馬懿,奪了司馬懿本就不多的權力,從而一個人大權獨攬。在這樣的情況下,司馬懿發動了政變,他能出動的兵力隻有他私自訓練的3000名死士,曹爽則是手握重兵,如果曹爽進行反抗,司馬懿不但必敗無疑,並且必死無疑,然而,曹爽卻直接放棄抵抗投降了,使得司馬懿一舉成功。難道,這也在司馬懿的算計中?


  分析“高平陵事變”的本質,不難看出,該事變並非司馬氏家族奪取曹氏家族的權力,而是曹魏朝廷鏟除禍國、殃民、亂政的權臣曹爽。曹爽在成為托孤大臣並且排擠掉司馬懿後,可謂權傾朝野、為所欲為,對外,他好大喜功地發動攻伐蜀漢的戰事,結果遭到慘敗,損失無數,對內,他任人唯親、結黨營私、胡作非為、驕奢淫逸,甚至還霸占了曹叡留下的嬪妃,導致曹魏上下對他十分憎惡怨恨,因此,鏟除曹爽不隻是司馬懿的意願,更是整個曹魏朝廷上下的一致意願。盡管曹爽姓曹,是曹家的人,但他卻已經蛻化成了曹魏基業的蛀蟲和國賊。托孤大臣共有兩位,一是曹爽,一是司馬懿。鏟除曹爽,不由司馬懿帶頭,還能由誰帶頭呢?於是,在朝中群臣以及很多曹氏皇親國戚的支持下,司馬懿鏟除了曹爽,延續了曹魏的國祚。最為重要的是,在這起事變中,司馬懿贏得非常險,一旦曹爽狗急跳牆、負隅頑抗,他必敗,然而,鬼使神差、陰差陽錯,曹爽竟然不戰而降。


  曹氏勢力之所以這麽“不堪一擊”,源頭出在曹丕的身上,他擔心曹氏會像劉氏爆發“七國之亂”那樣,分支勢力威脅中央勢力,因此,他不遺餘力地打壓削弱曹氏宗族的分支勢力,導致曹氏宗族從此以後很難再出人才,隻有“主幹”一枝獨秀。此舉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有兩個:第一,一旦“主幹”出了奸佞,比如曹爽,就會直接禍害整個曹氏基業;第二,一旦“主幹”遭到異姓外族的滲透、控製、奪權,“主幹”沒有“分支”增援救助。這也是司馬懿“隻要戰勝曹爽,就能奪取曹氏大權”的根本原因,因為曹氏隻有一個曹爽掌握大權,幹掉了曹爽,曹氏就沒有別的掌握實權的人了。曹丕的這個“昏招”難道也是司馬懿的計謀?


  通過“高平陵事變”,司馬懿鏟除了曹爽,同時也奪取了曹氏的大權,這是不可避免的,就好像曹操。曹操為了匡扶漢室,真刀真槍地打拚,最終成為天下第一雄主,掌握漢室大權,在這樣的情況下,曹操能把自己手裏的大權交給劉家天子嗎?肯定不能,一來做不到,二來很有可能在交權後被滿門抄斬;相同的道理,司馬懿鏟除曹爽,掌控魏室大權,他能把自己手裏的大權交給曹家天子嗎?肯定不能。如此,司馬懿就“身不由己”地成了曹魏第一權臣,給他的兒孫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打下了篡奪曹魏的基礎。很多時候,人是根本沒選擇的。


  將心比心地想一想,任何人在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的處境,篡奪曹魏都是必然的,邏輯很簡單:我爹(我爺爺)為你們曹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卻一次又一次地差點被你們曹家整死,如今,大權在我們司馬家的手裏,難不成還要交給你們曹家,讓我們司馬家承擔遭到夷滅全族的巨大危險?與其心驚膽戰地做曹家的“忠臣”,不如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反了。


  司馬懿活著的時候,在曹魏境內的威望是相當高的,後來,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準備明目張膽地篡奪曹魏,忠於曹魏的毋丘儉、文欽等人發兵討伐司馬師、司馬昭,但他們在討伐司馬氏的檄文裏對司馬懿仍然充滿讚譽和尊敬。毋丘儉、文欽都是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他們對司馬懿的看法無疑比時隔千年後的後世人更真實。


  司馬懿當然也有缺點,他的缺點有兩個:第一,言而無信;第二,嗜血好殺。


  曹爽之所以願意投降,是因為司馬懿對天發誓“隻要他的權,不要他的命,可以讓他錦衣玉食地度過下半生”,結果,曹爽投降了,司馬懿卻翻臉不認賬,把曹爽、曹爽所有的直係親屬、曹爽所有的心腹親信全部殺得幹幹淨淨並且還是滿門抄斬、夷滅三族,都殺絕了,在這之後,隻要是反抗他的人,都被他毫不留情地斬盡殺絕、株連九族,累計殺掉了上萬人,另外,他在征伐遼東公孫氏政權時不但把公孫氏家族殺得一幹二淨,還在遼東境內大肆屠城,導致遼東地區漢民人口銳減,公孫度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遼東漢化工程”因此而完全泡湯。


  司馬懿之所以如此“喪心病狂、滅絕人性”,恐怕也是一種長期遭到壓抑、進行爆發的結果,由於他“天生異相,鷹視狼顧”,使得他幾十年來遭到曹魏勢力各方麵的猜忌和打壓,好多次險些喪命,如今,他得權得勢了,豈能不發泄心裏的怨恨惡氣?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