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節身不由己的處境
徐庶長歎道:“這可是一個極其浩大的工程啊!”
“是大工程,但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孔明語氣堅定,“什麽事情都有一個開頭,如果這件大事需要持續一百年才能完成,那我們現在就動工,一百年後就完成了;如果我們拖在五十年後才動工,那需要等到一百五十年後才可以完成;如果我們隻是光說不幹,那麽,一千年都不會完成。千裏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五位先生,難道不是嗎?”
“少公子說得好!”五位軍師一起喝彩,他們都被孔明的這份魄力給深深地震動感染了。
孔明笑道:“塞外確實很大,大得近乎無邊無際,但實際上,它還是有邊有際的,塞外之東、塞外之南,都已是漢地,塞外之西是大漠戈壁(中亞),塞外之北是冰川雪原(北亞),我們隻需向西推至大漠戈壁,向北推至冰川雪原,那麽,整個塞外就在我們的手裏了,到了那時候,就算在塞外之西、塞外之北仍然存在著一些胡人異族,但他們在窮山惡水裏是永遠不會發展壯大的,是永遠不會形成氣候的。如此,塞外無憂矣!我們一步一步地進行,比如,我們在接下來五年內占領了十分之一個塞外,那麽,漢地擴大了,胡人的生存空間就縮小了十分之一,雙方實力此消彼長,一個十分之一、兩個十分之一、三個十分之一……持續不斷地鯨吞蠶食下去,最終,我們就贏了。”
田豐道:“我們漢人可以在塞外長期地定居生活下去嗎?會不會蛻化為胡人?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
孔明道:“絕對可以的。我們漢人以農耕為主,但不代表我們漢人不能遊牧啊!當塞外成為漢地後,塞外漢民可以根據當地適合遊牧的客觀現實也進行遊牧生活,畢竟,內地需要塞外的馬匹、羊肉、羊奶、羊毛,塞外需要內地的鐵器、糧食、布帛,雙方是一體的。隻要塞外漢民仍然說漢語、寫漢字、穿漢服、過漢節、讀四書五經、行漢家禮儀,他們就是漢人。”
沮授道:“對於目前塞外已經存在的鮮卑人等異族胡人,少公子打算如何對待?”
孔明道:“當然不能采取屠戮手段,人口是世界上最寶貴的資源,不管是漢人還是胡人,都是如此。我們要同化他們,把他們變成歸化民,變成漢民,從而增強我們漢人的人口數量,但要采取正確合理的措施,不能做出引狼入室的蠢事。”
賈詡道:“在下認為,以後,我軍俘獲了鮮卑人,可以帶他們來我漢東境內好好地遊覽遊曆一番,讓他們親眼看看我們漢人過的富足生活,最後,把他們釋放回去,通過他們告訴他們的族人,隻要願意歸順大漢,就可以成為漢民,就可以過上漢人的富足生活。在下相信,無論是漢人還是胡人,廣大老百姓都是不在乎什麽宏圖大業的,他們隻希望自己能過上富足太平的生活,在乎宏圖大業的隻有那些王公貴族。如此,肯定可以吸引生活在窮困中的廣大鮮卑老百姓源源不斷地歸順我大漢。鮮卑老百姓大量地歸順我大漢,鮮卑魁首還怎麽作亂?”
“好主意!”孔明擊掌稱讚。
幾人越商討越興奮,談至傍晚黃昏時分,最終初步地確定了對付鮮卑人的一套大綱計劃。
就在孔明敲定這件大事時,幾名婢女坐著馬車前來找到孔明,為首婢女下馬車後向孔明款款地施了一禮:“少公子,公主殿下喚你,邀你與她今晚同席用膳、共賞花月。”
孔明頓時有些鬱悶:這個劉慕,都快嫁給老子了,還跟老子搞這套談戀愛時的花前月下?不對啊,這年頭的男女在結婚前基本上不搞談戀愛的那套的,直接就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了。
賈詡五人一起笑道:“少公子,軍國大事雖然重要,但個人私事也不可忽視啊,你快去陪伴公主殿下吧!”
孔明笑了笑:“知道了,五位先生,那我就先行一步了。”
賈詡五人一起向孔明行禮:“少公子慢走。”
孔明登上他的三駕馬車,在典韋等虎賁衛的護衛下,返回泰安城內。
孔明進入泰安城內時,夜幕已經降臨,全城燈火通明、熙熙攘攘,人聲鼎沸、人流如織,這是因為漢東百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泰安作為漢東的核心,自然是漢東境內最繁華之地,城區已經進行了多次規劃、擴建、翻新,堪稱此時全國一等一的大城市,城內手工業、商業、娛樂業等都是高度發達,人口眾多稠密,城區規劃井然有序,城區麵積和常住人口已經超越西都長安,甚至不遜於東都洛陽(長安和洛陽畢竟在戰亂中受到很大的破壞,人口流失嚴重,雖經曹操的勵精圖治,正在不斷地恢複著,但目前還沒有恢複到原狀,泰安則是一直持續地發展著、擴建著,擁有“後來居上”的優勢),隱然已有天下第一大城的氣象,如此,城內自然產生了大規模的夜市,夜生活十分豐富,每晚要鬧騰到後半夜才會恢複真正的萬籟俱寂。
孔明向來不喜歡張揚招搖,加上他在漢東境內極得民心、威望實在太高了,因此,一旦他出現在公眾場合,立刻就會被成千上萬的人圍堵得水泄不通,為了不擾民以及不帶來麻煩,他命令典韋不走主街道,通過一片開發區內的一條僻靜小路前去劉慕住處。
開發區就是新拓建的、還在建設中的城區。既是開發區,肯定還沒有很多的居民,隻有在白天才會工人雲集,在晚上自然沒什麽人,已經修建好的馬路兩邊盡是施工中的房屋樓閣,加上這年頭又沒有路燈,因此黑燈瞎火一片。
孔明坐在馬車裏,閉目養神、陷入幽思,典韋帶著虎賁衛們嚴密地保護著他,盔甲森然、無言默然,唯獨腳步聲整齊一致且鏗鏘有力。
今年已是建安十年(西元200年),孔明已經十九歲(周歲),算一算,自他在三歲那年投身鎮壓黃巾軍之戰起,不知不覺、彈指一揮,十六年下來了,通過持續十六年的苦心經營,他現在已經成為天下群雄之一,並且實力位居天下數一數二,地盤坐擁青徐平遼四州,治下人口高達兩千兩百多萬,占了天下人口近一半,同時財源廣開、日進鬥金,使得他財大氣粗、富可敵國,麾下武將、帳下文臣也是人才濟濟,他的漢東軍更是兵強馬壯,可以說,孔明的奮鬥目標已經基本達成,因為,他成功地在這片亂世中開辟出了一塊麵積遼闊的“世外桃源”,讓兩千兩百多萬人得到他的福澤蔭蔽,過上了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太平生活,他有足夠的財力不斷地為他的夢想加磚添瓦,甚至,他還對外開疆拓土,讓大漢的疆域領土更上一層樓,然而,越是如此,他就越是身不由己。
孔明對曆史是充滿敬畏的,他知道,曆史不能隨意地、輕易地被改變,否則,極有可能帶來無法預測、無法控製的嚴重後果,是,眼下是亂世,兵荒馬亂、民不聊生,但萬一曆史被他改變得更加糟糕了,那他就成了華夏的千古罪人了,但他也無法坐視華夏蒼生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而無動於衷。因此,孔明一直竭力地想要保持“明哲保身、獨善其身”,同時竭盡全力地救人,當初,他也認真地考慮過投效曹孫劉三家其中一家,曹操是雄主,孫權是英主,劉備是賢主,他想輔佐劉備匡扶天下,然而,劉備卻與他因為在理念上存在著本質性的分歧,兩人從此分道揚鑣,如此,他陷入了“茫然不知所措”的狀態,他既不想自立,也無主可投,隻好繼續救人。想要救人,必須先自救,想要有能力幫助別人,必須先有自保的能力。於是,十六年下來,孔明在身不由己中變成了天下數一數二的強大諸侯,如此,他沒辦法再低調了。
孔明本來想效仿割據遼東的公孫度或者割據交州的張津(以後是士燮)那樣,置身事外、與世無爭,不參加群雄逐鹿,隻是偏安一隅以及挽救越多越好的亂世百姓,然而,事與願違,他已是這個亂世中舉足輕重的強大諸侯,根本無法偏安。孔明周圍眾諸侯裏,誰也不能把他當成空氣,誰都必須把自身利益與孔明掛鉤,袁紹想要吞並他,袁術想要拉攏他,孫堅想要聯合他,曹操想要消滅他,就連天子和洛陽城中的漢室公卿大臣們,也把他視為了救命稻草。
不得不迎娶劉慕,就是孔明的這個艱難處境的最好寫照。
孔明想當這個亂世的“局外人”,但可惜,他已經是這個亂世的“局內人”。
“難,真難呐!”孔明歎息一聲,“我以後到底該怎麽做呢?”他感到一陣陣的思緒如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