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節袁曹開戰
新年二三月,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暖花開、草長鶯飛,北方兩大霸主曹操、袁紹的大決戰隨之緩緩地拉開了序幕。
此戰,袁強曹弱,但實力居弱的曹操主動地擺出戰略進攻態勢,因為曹操很清楚,此時正是“袁紹最為虛弱”的時候,袁紹在不久前費了很大力氣擊敗了公孫瓚,從而吞並了幽州,但袁紹隻是剛剛得到幽州,幽州落入他手裏的時間還很短,使得他還沒有足夠時間消化幽州,換而言之,袁紹此時的實力是“冀州加上並州減掉攻打幽州消耗的實力”,如果時間拖下去,袁紹從容不迫地消化了幽州,那麽,袁紹的實力就會變成“冀州加上並州加上幽州”,幽州會被他消化掉,冀州、並州也會被他經營得更加牢固,如此,曹操想要打敗袁紹就會更難了。因此,曹操必須當機立斷地抓住這個關鍵的時間點,主動出擊。
原先的此戰被稱為“官渡之戰”,因為爆發地點在官渡,如今不同了,地點換成了滎陽。因為原先曆史上,曹操的大本營是許昌,許昌向北的黃河南岸重地就是官渡,袁軍想要攻入許昌,必須先取官渡,如今,曹操的大本營是洛陽,洛陽向北的黃河南岸重地是滎陽,袁軍想要攻入許昌,必須先取滎陽,所以,此戰受到曆史大勢發生了一定變化的影響,變成了“滎陽之戰”。在這之前,滎陽也爆發過一場大戰,即討董之戰後期,曹孫劉三方聯軍一起追殺從洛陽逃往長安的董卓,在滎陽遭到呂布、徐榮、牛輔的反撲。
曹操開始積極地調兵遣將,他派遣於禁率領三千步騎兵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孟津縣白鶴渡,協助率軍扼守磨盤頂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南渡黃河、長驅直入,同時以主力在滎陽縣北部一帶築壘固守並且放出風聲“曹軍準備北渡黃河、攻入河北”,引誘袁紹迎戰;另外,曹操以天子之名加封涼州刺史韓遂為涼州牧、後將軍(後將軍原本是公孫瓚,公孫瓚此時已死),加封左將軍馬騰為涼州刺史,從而安撫拉攏韓馬,以此穩定其西部側翼。——當曹操與袁紹展開大戰時,對曹操後方真正形成威脅的諸侯共有四家:涼州韓馬、荊州劉表、山東孔明、江東孫堅。曹操隻給韓、馬加官進爵,沒有給劉表、孔明、孫堅加官進爵,因為沒有必要,曹操知道,劉表壓根沒膽子打他的後方,無需對其加官進爵進行安撫拉攏,對其加官進爵反而顯得自己心虛膽怯,從而刺激劉表膽大妄為;孔明不但不會打他的後方,還會成為他的盟友,自然也無需對其加官進爵;孫堅有可能打他的後方,對其加官進爵根本沒用,再怎麽加官進爵都麻痹不了孫堅,孫堅該打時還是會打的,加官進爵隻對韓馬那種有勇無謀、頭腦簡單的武夫有效果。
曹操的戰策是——名為進攻,實為防守,以攻代守和以守代攻進行虛實結合的交換運用。曹操知道自己沒有實力主動進攻袁紹、殺進河北三州,他隻是在大張旗鼓地擺出進攻的架勢,引誘袁紹主動進攻,從而讓自己取得主場優勢。
果然,聽聞曹操“準備打進河北”,袁紹勃然大怒,決定“與其等他打過來,不如我先打過去”從而“化被動為主動”,隨著他一聲令下,袁軍發兵十五萬,攜帶糧草兩百多萬石,經冀州西南部的朝歌、牧野、野王三地,通過風陵渡南渡黃河,進入黃河南岸的滎陽縣境內,大將顏良率領三萬精兵作為先鋒,攻打白鶴渡,一來試探曹軍虛實,二來擾亂曹軍防禦部署。
曆史上,袁軍參加官渡之戰的兵力是11萬人,如今參加滎陽之戰卻是15萬人,更何況,在此之前,袁軍在袁孔之戰中損兵折將、傷亡慘重,按常理,袁軍兵力應該減少,豈會不減反增?實際上,這並不違反常理。因為曆史上的袁紹在發動官渡之戰時根本就沒有使出全力,有兩大證據可以證明這一點:
第一,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損兵約十萬,但在此之後,曹操用了足足七年才徹底平定河北,並且在這七年間,袁紹的三個兒子一個外甥還不停地打內戰,由此可見,袁紹的兵力大大地不止十一萬,否則,在他死後,袁氏怎麽還有那麽雄厚的兵力抵抗曹操七年並且不停打內戰?
第二,袁紹死時,河北民眾紛紛悲痛不已,因為袁紹在治理河北時“素有德政”。換而言之,袁紹在治理河北時沒有窮兵黷武,沒有給民眾造成太大的負擔,河北的戰爭潛力沒有被他全部地發掘出來。說白了,以河北的戰爭潛力,假如可以組建50萬軍隊,但袁紹隻是組建了20萬,他的“戰爭後勁”非常強韌雄厚。此舉,既是袁紹的“優點”,也是重大不足。亂世之中,一切以實力為根本,不把自己的治下地盤打造成一台巨大的戰爭機器,如何縱橫天下?這也說明了袁紹“在不該寬厚的時候瞎寬厚”。
根據孔明的調查和統計,眼下的全國人口約4500萬至5000萬,其中:
山東境內約1400萬,河北境內約1000萬,中原境內約700萬,
荊州境內約500萬,益州境內約350萬,江東境內約250萬,
交州境內約200萬,西涼境內約150萬,遼東境內約100萬,等。
綜上所述,盡管眼下隻有河北三州而非河北四州,盡管在袁孔之戰中損失了十幾萬人馬,但袁紹仍然可以組建十五萬大軍與曹操交戰。袁孔之戰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打醒了”袁紹。
得知袁紹“上鉤”,曹操大喜,當即親自率領主力前往滎陽前線迎戰,不料,就在此時,他的後院卻著火了。
在曹操後院放火的人是劉備。
獲悉曹操即將與袁紹展開大戰,劉備力勸劉表趁此良機發兵北上,攻取洛陽、解救天子,但劉表卻疑慮重重、沒有聽從,一來,劉表隻想偏安荊州,無意爭霸天下,二來,荊州內部問題繁雜,難以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地對外,三來,江東孫氏對荊州造成了重大威脅,劉表分身乏術,擔心顧此失彼。——由於孔明告訴孫堅、孫策等江東高層,山東在袁曹之戰期間支持曹操,使得江東高層裏的“北派”深受打擊,“南派”得以占據上風,孫堅因此而決定暫緩“北上”策略,轉而“西進”,攻伐荊州,如此,劉表受到來自江東的越來越大的威脅,自然不敢調遣精兵北上攻打洛陽。
得不到劉表支持的劉備決定“自行單幹”,他帶著本部攻打曹操地盤南部的汝南、潁川等郡縣,曹操不得不從滎陽前線調遣精兵進行彈壓。盡管劉備麾下的關羽、張飛、趙雲都是萬人敵的猛將,還有婁圭為之出謀劃策(婁圭其實不支持劉備這麽幹),但曹操的綜合實力畢竟碾壓劉備,使得劉備在汝南、潁川大敗而回,已成為他的部將的劉辟、龔都被曹軍斬殺。好在曹操暫時沒空對劉備趕盡殺絕,加上婁圭竭盡全力地進行部署,才使得劉備的損失不是特別大,並且安然地退回了南陽郡北部。
當曹操忙著彈壓劉備時,袁紹麾下的不少將領、謀士力勸袁紹趁此良機對曹操發動進攻,但袁紹卻優柔寡斷、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畏手畏腳,從而白白地錯失了這個機會,讓曹操在彈壓完劉備後從容地率領主力精兵返回了滎陽前線。
孔明正在齊侯府中接見著袁紹使者。
袁紹使者是孔明的“老熟人”許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