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節民以食為天
孔明此舉的意義自然是極其無窮的,別的不說,他的地盤麵積再次擴大了。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被孔明取名為“台灣郡”,台灣郡下轄台北、台中、台南、台東四縣;海南島及其附屬島嶼被孔明取名為“海南郡”,海南郡下轄海口、瓊中、三亞三縣。兩地都是郡級別的,但既不屬於青州也不屬於徐州,屬於“直轄郡”,如此,齊魯的土地麵積從約17萬平方公裏增至24萬餘平方公裏,人口數量突破1400萬(台灣、海南二郡境內合計有十幾萬原居民),原先的“山東十五郡一百五十七縣”增至“山東十七郡一百六十四縣”。十年內,累計超過五十萬內地人口通過海路遷移到台灣郡和海南郡,並且這個數字一直與年俱增,源源不斷地持續下去,極大地促進、推動、加快了此二郡的發展,也大大地增加了齊魯的錢糧財富攢聚,緩解了齊魯的人口壓力。——台灣郡、海南郡既不屬於青州,也不屬於徐州,屬於“直轄郡”。
除了開拓台灣郡、海南郡外,孔明還交給趙海五人一個意義無窮的重大任務:以海南島為出發點,駕船航海前去占城尋找占城稻。
正如以前說過的,華夏本土的糧食作物隻有小麥、水稻、黍、稷、菽等,沒有玉米、番薯、土豆等高產量的糧食作物,它們都是外來的物種。玉米、番薯、土豆的原產地都是在太平洋對岸的墨西哥和中美洲、南美洲,很顯然,孔明做不到派遣船隊橫跨太平洋前去美洲尋找玉米、番薯、土豆繼而將其引入華夏,但在華夏附近就存在著一種高產量的糧食作物即“占城稻”。占城稻的原產地是占城(占城是越南南部存在過的一個古國),這種水稻的優點很多,第一是很耐旱,雖然是水稻,但卻能像小麥那樣比較耐旱,第二是適應性強,容易移植,第三是生長周期短,從播種到收獲隻需要短短的兩個月時間(在東南亞、海南島等四季溫暖的地方,占城稻一年可以生長五六季,如此,稻米自然產量很大)。根據史書記載,占城稻在宋朝時被引入華夏。
孔明沒辦法派船隊橫渡太平洋前去美洲尋找玉米、番薯、土豆,但可以派船隊橫渡南海前去越南尋找占城稻,實際上,他的船隊也不需要橫渡南海,隻需貼著海岸線一路迤邐向南,就可以到達越南南部了。
根據孔明的計算,在把占城稻引入齊魯境內並且進行大麵積的推廣後,齊魯的糧食產量可以猛增50%以上。糧食產量增加50%以上,就意味著可以多養活50%以上的人,這是何其偉大的事業。根據史書記載,唐朝人口的最大值是8050萬,正好符合“八千萬人”的閾值,但在唐朝之後的宋朝,人口的最大值卻達到1.26億,比“八千萬人”的閾值多出了整整50%,為什麽?就是因為占城稻被引入華夏了,使得華夏的糧食產量增加了50%多,從而養活比“八千萬人”多50%的人口。
民以食為天,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孔明比宋朝提前八百年把占城稻引入華夏,可謂“功德無量”。
為了促進農業發展、糧食增收,孔明還大力地發展養禽業,這是因為雞鴨鵝的糞便富含氮、磷等有機元素,可以讓莊稼生長得更加茁壯。在氮肥、磷肥被發明出來前,家禽的糞便就是農作物的最大的氮、磷來源物。
跟占城稻一樣重要的還有一種經濟農作物:甘蔗。
甘蔗原產於印度、新幾內亞島,後來傳播到了東南亞群島一帶,大約在周朝時被傳入了華夏南方,但由於華夏南方處於未開發狀態,華夏的人口、文化和文明的重心集中在以黃河流域為主的北方中原,使得甘蔗在華夏遲遲沒有被大規模的推廣開。孔明已經得到了台灣郡、海南郡,此二地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繼而製作蔗糖。因此,在孔明的規劃下,台灣、海南二郡全境大規模種植水稻、甘蔗,讓這兩個寶島成為大漢的糧倉之一和最大的兩個蔗糖出產地。
掌握著大漢絕大部分的蔗糖,就像食鹽一樣,毫無疑問地會給孔明帶來滾滾的利潤收益。
就在孔明為開拓台灣、海南以及尋找占城稻而忙得熱火朝天時,他接到一個報告:一位白馬銀槍的青年將軍由河北而來,途經齊魯,請求得到孔明的接見和幫助。
孔明先是一愣,隨即立刻醒悟是誰,當即乘坐馬車前去迎接。
在齊魯北部的黃河南岸渡口處,孔明見到了來者,他立刻高興地呼喊起來:“子龍將軍!”
趙雲手持龍膽槍、座下雲飛雪,雖然風塵仆仆,但依舊英姿勃發,在見到孔明後,他也非常高興:“孔少公子!”他身邊帶著一個年輕男子和一個少年。
孔明熱情地迎接和招待了趙雲三人。趙雲顯得很有原則地開門見山:“孔少公子,實不相瞞,公孫將軍(公孫瓚)敗亡了,我殺出袁紹軍重圍,逃離河北,眼下,我打算前去荊州投奔劉皇叔,這是我當初答應他的承諾。先前,我和劉皇叔在公孫將軍麾下相識,我們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劉皇叔非常希望我能投效他,但我畢竟是公孫將軍的部將,不能做出有違德操的事情,如今,公孫將軍已經不在了,我可以名正言順地前去投奔劉皇叔了。隻是,從這裏到荊州,千裏迢迢並且隔著曹操的地盤,我難以前去,懇請能夠得到孔少公子的幫助。”
孔明聽得心頭嗟歎唏噓,他已經猜到了,趙雲來找他是為了請他幫忙,而不是投奔他的。這是情理之中的,趙雲德操高潔、公私分明、原則堅定、義薄雲天,他既然在當初答應劉備在公孫瓚敗亡後前去投奔劉備,那他肯定言出必行,不會違反自己給劉備的承諾,否則的話,他就不是趙雲了。
“知道了。”孔明心頭黯然地笑道,“我會安排好的。”他雖然明知自己不能“挖”趙雲,但他還是非常舍不得就這樣“放過”趙雲,畢竟,趙雲實在太完美了。
趙雲是非常聰明的人,他心知肚明,孔明也非常欣賞他、喜愛他,很想挽留他,但孔明同樣是一個很有原則的人,不會強人所難,隻會成人之美,因此,作為對孔明的感謝,心頭很感動的他向孔明介紹和推薦他身邊帶著的二人:“孔少公子。”他先介紹那個年輕男子,“這位是我的同鄉發小夏侯蘭,他精通法律法令且對此很有研究,是一位法律人才,我在此把他舉薦給你。”他又介紹那個少年,“這是我兄長趙風的獨子趙炎,我兄長去世多年,趙炎一直跟我生活,也跟我習武,他天資聰慧且刻苦勤奮,假以時日,他在武學上的造詣不會亞於我,我想把他托付給你,請你幫我照顧他。”
孔明聽得出來,這是趙雲在“補償”他,他欣然地接納了夏侯蘭和趙炎,笑著點頭:“那我就多謝子龍將軍了。”
十多天後,孔明在齊魯南部長江邊上送走了趙雲。與此同時,建安五年(西元195年)過去了,建安六年(西元196年)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