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187節簡體漢字

第187節簡體漢字

  新體字(簡體字)正是由孔明本人以及蔡琰、楊修、徐幹、阮瑀等人完成的(禰衡因為投效孔明時間較晚,沒有參加這項浩大的、意義非凡的漢語文字改革工程),他們都是年輕氣盛的年輕人,幹出這麽大的事情可以說是“膽大包天”。實際上,這項浩大的工程絕不是能在一朝一夕之間便可一蹴而就完成的,在後世,它不知道匯聚了多少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教育學家的心血,不知道耗費了多少語言學家、文字學家、教育學家的精力,但孔明純粹“開掛”,他直接貫徹“拿來主義”——對於一個後世人而言,看著一個簡體字然後將其還原成繁體字,是非常難的,普通人基本上做不到,但看著一個繁體字然後將其同義簡體字寫出來,則是非常容易的。因此,孔明不需要像後世的那些創立簡體字的專家、學者那樣苦苦地摸索,他的“新體字”完全就是現成的,更何況,他還有蔡琰、楊修、徐幹、阮瑀等此時的眾年輕才子的鼎力協助,使得此事更是順風順水。經過長達一年多的嘔心瀝血,孔明與蔡琰、楊修、徐幹、阮瑀等人終於完成了“三千個常用漢字的新體版”,這三千個新體字的特點是:筆畫簡約而有序、結構簡潔而清晰、字體保持方正美觀、偏旁規律性很強、實用性極高、在學習記憶和書寫使用時十分方便,與同義繁體字對應時“形變神不變”等,簡而論之,新體字(簡體字)比古體字(繁體字)“更科學”。——但是,有一種漢字不管再怎麽複雜,再怎麽難學、難記、難寫,也不被簡化,就是姓氏,因為姓氏是神聖的。


  簡體字在後世具有不小的爭議性,孔明對此心知肚明,簡體字的最大優點就是實用方便,可以促進掃盲和文化普及,加上漢語拚音等輔助工具,非常有力地有助於民眾識字率的提升,它的缺點或者說被反對的地方、存在爭議的地方主要是:

  第一,很多含義不同的繁體字被合並成一個簡體字,比如,“後”和“後”被合並成“後”,如此,導致單個漢字的含義大大增多,一個漢字具有多種甚至十多種含義,從而降低了漢語文字的含義嚴謹性,增加了漢語文字的含義模糊性。由於單個漢字具有多種含義,必然導致詞匯、語句所表達的含義變得模棱兩可起來,長期以往就會產生閱讀障礙甚至形成文化割裂;


  第二,繁體字確實比簡體字更複雜、更難學、更難記、更難寫,但隨著電子科技的發展,簡體字在這一點上的優勢已經大大降低,同一個漢字,不管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將其輸入電腦是沒區別的,比如“後”和“後”,拚音都是“hou”,如此,繁體字的複雜就不成問題;


  第三,簡體字不夠典雅古樸,極大地喪失了繁體字的文化底蘊和曆史淵源;


  第四,繁體字是“老祖宗創造的”,經曆了數千年的文化沉澱,飽含歲月的精華,拋棄繁體字簡直就是“數典忘祖”甚至被視為不尊重、不敬畏、糟蹋、作踐華夏本土源遠流長的正宗文明和正統文化,使得華夏的文明和文化得不到保護、延續、傳承。


  對於簡體字的以上“缺點”,孔明並不讚同:


  第一,孔明在“創造”新體字時特地避免了簡體字的這個重大缺陷,使得這點不足之處基本上不存在。漢字有多少個呢?大約近10萬個,但這是後世的統計數據,並且大部分的漢字屬於“異體字”和“罕用字”,在日常使用中幾乎不存在,堪稱“死字”,此時的漢字的數字遠沒有後世那麽多。秦朝統計漢字3300多個,漢朝和魏晉時統計漢字1萬多個,唐朝統計漢字2萬多個,宋朝統計漢字3萬多個,清朝統計漢字4.7萬多個,後世的近10萬個漢字是在五千年悠久曆史中不斷地產生、慢慢積累下來的,此時的漢字的數量隻有約1萬個。孔明簡化了3000個常用漢字,對於此時的文化發展、教育普及等可以說是綽綽有餘。隻要學會3000個常用漢字,足以覆蓋99.99%以上的書麵資料。況且,孔明又不是不允許新漢字繼續產生,但是,新漢字在被造出來時必然會遵循孔明的“新體字”特點,否則既不被官方承認,也不受大眾認可,淪為沒有意義的“死字”,從而形成一個“漢字的簡化體係和傳統”;

  第二,此時是西元193年,電腦被發明於西元1946年,相隔1700多年。在這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長時間裏,簡體字將會一直對繁體字保持筆畫簡單的優勢,因此,簡體字很有必要;

  第三,這一點純屬唯心主義的主觀看法,繁體字可以寫得優美好看,簡體字也可以寫得優美好看,至於文化底蘊和曆史淵源,時間長了,自然就有了,並且,繁體字還會繼續存在,沒有被消滅;

  第四,孔明此時身處西元193年的時代,近3000年前的炎黃二帝是此時華夏人的祖宗,但過了千八百年,此時華夏人便是千八百年後的華夏人的祖宗,此時華夏人創造的“新體字”在千八百年後也會變成“老祖宗的東西”,並且會在悠久的歲月裏承擔起保護、延續、傳承華夏本土文明和文化的重任。什麽事情都先有個開始,隨著時間推移就成了“老祖宗的東西”。


  一切的治國政策都要圍繞著“強國富民”這個核心,改革語言文字也是一樣,如果國弱民窮,該國早晚滅亡,一直死抓著的“老祖宗的東西”也隨之煙消雲散,又有何意義?比如,黨項人在建立西夏國後,一直沒有本民族文字的黨項人仿造漢字創造了“西夏文”,但隨著西夏國的滅亡,西夏文也隨之消失在曆史的塵埃中,其承載著的所謂的文化底蘊和曆史淵源盡皆不複存在;再比如,凱末爾建立了土耳其,他力排眾議地廢除土耳其人原本使用的學習難度極高、晦澀難懂、非常不利於文化普及和掃盲的阿拉伯語字母,改為容易學習的、通俗易懂的拉丁語字母。一個國家,文化和知識豈能被掌握在極少數的識字者的手裏?否則如何開啟民智、教化民眾、促進國家和民族的長久持續的發展及進步?眼下的華夏約5000萬人,識字率不到2%,換而言之,全國隻有不到100萬人識字。孔明必須釜底抽薪、一勞永逸地改變這個現狀,從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孔明“發明”漢語拚音,是為了規範漢語發音;

  孔明“發明”簡體漢字,是為了規範漢字書寫。


  孔明的這兩大措施不是破壞漢語漢字,而是推動漢語漢字順應時代和客觀需求而更好地發展進步。


  麵對孔明的詢問,楊修在深深地吸口氣後,慨然地道:“少公子都無懼,我等又有何懼?”


  “少公子,我們會堅定不移地跟著你一起幹的!”徐幹、阮瑀、禰衡等人一起目光炙熱。


  孔明笑起來:“好樣的!年輕人就應該有這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


  “初生牛犢不怕虎……”蔡琰讚歎道,“真是妙語!孔明,你怎麽老是隨口一句就能說出這種既明白易懂又鞭辟入裏的妙語呢?”


  “少公子,為什麽要在月旦評上直接公布?”楊修問道,“按常理,我們不是應該先向州牧進行匯報,再與鄭玄等名士大儒進行商討,最終才進行決定嗎?”


  “因為我不想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更不想在這件大事上妥協讓步一分一毫。”孔明的表情既莊嚴又堅毅,“此事關乎普及文化、開啟民智、教化萬民,我沒精力跟我爹他們扯皮,必須快刀斬亂麻,造成生米煮成熟飯之勢。月旦評是文壇盛事,非常適合公布我的這項決定。”


  “快刀斬亂麻,生米煮成熟飯……”蔡琰眼神迷離地看著孔明,“又是兩句妙語。”


  “別人還好,唯獨州牧。”楊修擔憂道,“州牧畢竟是少公子你的父親,萬一他堅決反對,如何是好?”


  “他哪怕跟我斷絕父子關係,我也要把這件事付諸行動並且貫徹到底。”孔明堪稱斬釘截鐵,“因為這是普及文化、開啟民智、教化萬民的千秋大業,做出任何犧牲,都是值得的。”


  楊修等人頓時對孔明肅然起敬。


  轉眼間,兩天已過,十二月一日到來,又是一月一次的月旦評大典。


  這天一大早,齊魯書院附近便人流如潮,宛若百川入海般匯聚向齊魯書院附近的大竹林,大竹林內外迅速化為一片人山人海,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早在數日甚至十數日、數十日前,齊魯書院附近的客棧、旅館、賓館就已經人滿為患,成百上千來自齊魯各地和齊魯外各地的才子、學子紛紛趨之如騖地前來,就是為了在月旦評上得到名士大儒的品評指點。因為渴望參加月旦評的人實在太多,所以,月旦評以前一次持續一天,但現在已經延為一次持續五天,很多才子、學子不得不提前在齊魯書院附近住進客棧,互相交流、排隊等待,文風氛圍極濃。


  從清晨開始,便有大批軍士、衙役(捕快)、官差來到大竹林周邊地帶設立多道警戒線,嚴格地維持現場秩序,不準任何人攜帶兵器進入現場,又有大批小販挑著各色商品來到附近擺攤售賣,吆喝叫賣聲此起彼伏,還有江湖藝人在現場表演雜耍、猴戲、載歌載舞等,可謂熱鬧非凡,猶如大型集市。十分值得注目的是,現場井然有序地擺放著很多垃圾桶、垃圾簍,另有不少環衛工人,並且到處豎著“嚴禁隨地亂扔垃圾”的木牌,還有分設男女的公共廁所。


  大約八點,隨著一聲高亢雄渾的“州牧到”傳喚聲,現場頓時安靜下來,在武安國帶著上百名軍士的保護下,孔融滿麵春風、笑容可掬地來到現場,他雖是一州之長,但在骨子裏還是一個文士,自然而然,這種文壇盛事,他是每期不落的,跟在他身後的,還有齊魯書院院長鄭玄、副院長蔡邕和孔昱、許靖、許劭,以及陶丘洪、陳琳、王烈、邴原、管寧等一批當世的名士大儒,還有王子法、劉孔慈等孔融的幕僚。


  孔融到場後,立刻引起現場一片“見過州牧”聲,說到底,得益於孔明,孔融在齊魯的威望是非常高的。聽到眾人的問好聲,孔融顯得虛懷若穀、平易近人地向現場眾人微笑回禮。


  緊接著,又有人高聲傳喚道:“孔少公子到!”


  在孔融等人的驚奇目光下,孔明笑嗬嗬地帶著蔡琰、楊修、徐幹、阮瑀、禰衡等人大步走來。“父親好。”孔明走到孔融的麵前,畢恭畢敬地行了一禮。


  “明兒,你怎麽也來參加月旦評了?”孔融笑著問道。


  “孩兒過來湊湊熱鬧嘛。”孔明笑道。


  孔融釋然一笑:“好,過來開開眼界、長長見識,多多認識天下的英才賢士,對你也是大有裨益的。”


  “父親教誨得是。”


  在響起的抑揚頓挫、鏗鏘轟鳴的鼓聲中,眾人一邊談笑風生著一邊步上位於大竹林正中一塊特地開辟出的空地間的一個長寬都有約十丈的禮台。孔融坐於正北,孔明坐在孔融身邊,鄭玄、蔡邕、孔昱、許靖、許劭坐於正東,其餘的名士幕僚坐於正西。孔融是主持人,鄭玄等人則相當於裁判。台下早有數以百計的才子學子擁擠著,等著被分發登台順序的號碼竹籌,圍觀者數量多達才子學子的數十倍,把現場包圍得水泄不通,人人翹首觀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