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128節曲阿小將

第128節曲阿小將

  張昭無需多言,根據書上記載,他在以後會成為孫吳政權的首席重臣、孫吳的三朝元老,為孫氏得到和穩定江東做出了重大貢獻;張紘也無需多言,根據書上記載,他在以後會成為孫吳的名臣謀士,也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張昭和張紘被合稱為“二張”;至於嚴畯、步騭、呂範,三人都具有名臣之才。呂範雖然不是徐州本地人,但他正在徐州,卻受到陶謙的猜忌,因為一些誤會,陶謙懷疑他是袁術的內應。另外,陶謙曾邀請張昭出仕,被拒絕後認為自己遭到輕視,就把張昭抓進了大牢,幸得張昭好友、廣陵郡太守趙昱的幫助和求情,才被釋放。


  由此可見,這五位大才,陶謙要麽根本識不了,要麽用不了。除了以上五人,徐州本地的人才還有廣陵郡人氏陳矯、廣陵郡人氏徐宣(此二人都是屬於曹魏陣營的)等,由此可見,徐州本地人才濟濟,但陶謙偏偏沒有知人善用的本領。


  孔明跟陶謙要了這五人,然後舉薦給了孫堅,他之所以這麽做,一是順水推舟,這五人早晚會成為孫吳的文臣,既如此,早晚送去也沒什麽分別;二是為了感謝孫堅,他知道孫堅在義成縣之戰中“故意放水”報答自己,自己肯定要投桃報李,隻不過,送別的東西太俗氣,送人才最有意義和價值,因為人才是最寶貴的東西,孫堅既早晚要稱霸一方,光有武將顯然不行,還得有文臣謀士。


  果然,得到孔明“回禮”的孫堅大喜過望,立即派遣孫權攜帶厚禮潛入徐州與孔明一起拜訪了張昭、張紘、嚴畯、步騭、呂範,用滿腔的誠意打動了這五人,成功地招納了這五人,如此,孫堅身邊就不隻有程普、黃蓋、韓當等武將了,還有了張昭、張紘等傑出的文臣謀士。


  這五人裏,另外四人都欣然願意前去投效孫堅,唯獨步騭不大願意前去投效孫堅,而是想要投效孔融、孔明,這是因為步騭十分欽佩孔融、孔明,同時,步騭的先祖步叔乘是孔門七十二賢之一,他認為比起孫氏,步氏跟孔氏更加親近(孔融、孔明是孔子後代,孫堅聲稱他是孫子/孫武後代)。孔明不敢改變曆史,好說歹說,勉強說服了步騭前去投效孫堅,不過,步騭在臨走前把步氏家族的一些因為戰亂而失去親人的孤兒寡母托付給孔明,請孔明把他們安頓在青魯。對此,孔明自然滿口答應。


  搞定這件事後,孔明向陶謙發出邀請,陶謙身患長期的、慢性的疾病,齊魯的醫學水平則是獨步全國,擁有華佗、張濟等眾多名醫,因此,孔明邀請陶謙前去齊魯境內治病、養病。陶謙非常高興地答應了。


  最後,孔明前去接見一個讓他大感興趣的俘虜。


  這個俘虜不是別人,正是臧洪等人在義成縣之戰中俘獲的那個武藝驚人但卻名不經傳的無名小將。


  “我是孔明,請問你叫什麽?”孔明十分和氣地詢問對方。對方沒被捆綁,但被解除了武裝,同時,典韋如臨大敵地護衛在孔明的身邊,他已經知道了“這廝武藝驚人,先一打四,後一打七,居然還打翻了我方四員健將”。


  “我叫趙海。”對方回答道,他的態度並不抗拒,十分配合順從,表情和語氣都很平和,並且對孔明也沒什麽敵意。


  孔明打量著趙海,隻見趙海年齡二十歲出頭,長相平平無奇,個子也不高,但四肢健壯、滿手硬繭,皮膚粗糙而黝黑,看起來應該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而是出身於鄉野。“趙海,你是哪裏人?”孔明繼續問道。


  “我是揚州吳郡曲阿縣人氏,因為老家在海邊,所以被父母取名為趙海。”趙海回答道。


  “曲阿?”孔明聽到這個地名後心頭猛地一動,暗忖道:難道這個趙海就是傳說中的“曲阿小將”?

  孔明記得,根據書上記載,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存在一個神秘的隱藏猛將,被後世讀者們稱為“曲阿小將”。具體情況是這樣的:根據書上記載,太史慈曾經在揚州牧劉繇麾下當過一段時間的戰將,當時,孫策圖謀江東,在揚州境內積極地開疆拓土,與劉繇屢屢發生交戰,孫策既是足智多謀的統帥又是勇不可當的猛將,因此打得劉繇毫無招架之力,劉繇隻能依靠太史慈進行抗拒。某天,孫策帶著程普、黃蓋、韓當、周泰、蔣欽等十二名將領前去悄悄地探查劉繇軍隊的營寨,被劉繇軍隊發現,太史慈認為這是擊殺或俘虜孫策的好機會,便招募軍中將領跟他同去,除了一員小將豪氣幹雲地毛遂自薦外,其餘將領都畏懼孫策而不敢出戰,太史慈便帶著這名“曲阿小將”前去大戰孫策,接下來,太史慈與孫策先後大戰了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關鍵之處來了,當太史慈和孫策進行單挑時,太史慈帶來的曲阿小將和孫策帶來的十二名將領在幹什麽呢?根據常理可以推斷出,程普等十二將一開始認為孫策能獨自擊敗太史慈,但他們在看到孫策和太史慈大戰了一百多個回合不分勝負時,應該不會讓孫策繼續冒險了,畢竟孫策是統帥,不容有失,因此,他們應該上前幫忙,但他們最終未能協助孫策擊敗太史慈,為何?因為孫策有幫手,太史慈也有幫手,即曲阿小將,雖然隻有一個人,但卻牽製住程普等十二將。由此可見,這個曲阿小將不但膽氣、魄力過人,武藝也非常高強。


  孔明反複地打量著趙海,心裏盤算著:難道趙海就是曲阿小將?他就跟李進一樣,隻在曆史舞台上曇花一現,便再也不見了。不過,這件事根本沒辦法求證,孔明難不成問趙海“你就是曲阿小將嗎”趙海肯定會一臉茫然地反問“什麽是曲阿小將”。因此,趙海到底是不是曲阿小將,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答案。


  “趙海,我聽說你武藝十分高強,一人跟我麾下八員健將對戰,雖然敗了,但雖敗猶榮,畢竟打翻了我麾下四員健將,他們就算贏了你,也勝之不武。”孔明笑道,“我很好奇,你的武藝是怎麽來的?”


  趙海道:“我家在海邊,我自小隨父親下海捕魚,慣用魚叉刺魚,後來,為了抓到更多、更大的魚,我就常去比較深的水域潛入水裏用魚叉刺魚,熟能生巧,十幾年下來,就練出了在水裏能輕易刺中魚的本領,從軍後,我把這個本事用在長棍上,打人時擊無不中,就這樣。”


  孔明聽得暗暗驚歎,他總算明白趙海的高強武藝是怎麽來的了,這家夥從小在水裏抓魚,等於從小在水裏練武,水的阻力是空氣的八百倍,並且魚在水裏是十分敏捷靈活的,他能在水裏輕易地刺中魚,毫無疑問,換到陸地上、換到空氣裏,他的力量和速度自然都是極強的,如此,他就無師自通地、水到渠成地掌握了高強的武藝,另外,他在武學上的天賦肯定也是極高的——他在實戰中把敵人和敵人的兵器當成魚就行了。這讓孔明忍不住想起了後世金庸武俠小說裏的“越女劍”阿青。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裏,大部分武林高手都是名師教導出來的,但阿青不是,她沒有師父,她隻是一個十分普通的牧羊女,偶然地碰到一個會使竹棒、敏捷靈活的白猿,便也拿起竹棒與白猿打打鬧鬧,日積月累下來,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悟到了出神入化的劍法(棒法)。趙海也一樣,道理是異曲同工的。


  “趙海啊,你是怎麽到了橋蕤的麾下的?”孔明繼續問道。


  趙海道:“我在父母先後去世後,就投入了劉州牧(劉繇)的麾下,當了一個普通士卒,劉州牧與袁將軍(袁術)展開大戰,劉州牧戰不過袁將軍,我和很多同伴在兵敗失散被俘後被袁將軍收編了,繼而被歸入了橋將軍(橋蕤)的麾下。”


  孔明點點頭,他語氣溫和而真誠地道:“趙海啊,想必你親眼看到了,袁術非仁義之君,他對他治下老百姓進行百般盤剝壓榨,致使老百姓饑寒交迫,這樣的君主不值得你為其效力,但在我青魯治下,老百姓卻是安居樂業、豐衣足食,我希望你能歸順我,幫我一起讓更多的老百姓可以過上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怎麽樣?”


  趙海答應得非常痛快:“好!其實,我已經看出袁將軍不是一位明主,但橋將軍對我們這些部下很好,我不忍心離開他,如今,我救了他一命,已經算是報答過他的恩德了,可以離開他還有袁將軍了。”


  孔明喜出望外:“好!好!歡迎你!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一家人了!”他隨即想到一個問題,“趙海,按照你的描述,你應該更擅長用魚叉呀?為什麽卻在實戰中用鐵棍?”趙海與王霸、杜譽、王崢、曲陽、趙岑、伍習、吳文、張強發生交戰時先後把王崢、杜譽、趙岑、曲陽打翻落馬,如果他當時手中兵器不是鐵棍而是魚叉或別的兵刃,那麽,王崢等四人必然非死即傷,但因為趙海使的是鐵棍,所以王崢等四人都隻是受了傷,沒有生命危險。


  趙海猶豫了一下,說道:“我不想殺人。”


  孔明心頭一暖地上前拍了拍趙海的肩膀:“真乃仁者無敵也!”他隨後詢問趙海,在得知趙海沒有表字後,便給他取了“子軍”這個表字。


  此次發兵相助陶謙擊退袁術之戰,孔明一如既往地大賺特賺,他既獲得了趙海這個非常難得的武學奇才,又獲得了三十多萬新增人口。人才和人口都是孔明最渴求、最在乎的東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