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114節講武堂

第114節講武堂

  孔明大搞社會基建,他此舉固然極大地提升了魯國的民眾生活水平,有力地推動了魯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淨化了魯國的社會風氣,升華了魯國民眾的思想理念,促進了文明建設進度,提升了魯國的發展速度,擴大了魯國的社會財富積攢速度和數量,然而,這麽做不是沒有代價,代價就是——花錢如流水。實際上,孔明根本不是花錢如流水,他是花錢如瀑布:


  大搞基建,需要雇傭不計其數的工匠(木匠、篾匠、石匠、瓦匠、泥水匠、鐵匠、染匠、畫匠、花匠、油漆匠、裁縫、車夫、船夫等等)以及不計其數的民夫勞工,要發放多少工資?

  需要巨量的磚、瓦、砂、沙、石、竹、木、土、鐵、漆、布等材料,需要耗費多少金錢?


  聘用環衛工人、郵驛員、治安員、孤兒院工作人員、敬老院工作人員、福利院工作人員、義莊工作人員、學堂教師、宣傳人員等,要發放多少工資?建立這些機構需要耗費多少金錢?


  從外地購買耕牛、馬匹、種豬、母豬、糧食等,需要耗費多少金錢?


  製造龍骨水車等各種農具、興修水利工程等,需要耗費多少金錢?……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一項比一項更加龐大的開銷,加起來的總和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數字。如果沒有足夠的資金,孔明心中的藍圖隻是空中樓閣,好在,他擁有巨量的財富,這也正是他向來不擇手段地拚命斂財賺錢的根本原因。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並且錢是世界上最接近萬能的東西。孔明記得,根據書上記載,他老爹孔融曾在青州北海國當了六年的國相,後來還升為青州刺史,然而,在那六年裏,孔融幾乎一事無成,雖然孔融憂國憂民,矢誌於安邦定國,但他卻幾乎沒幹出什麽真正的利國利民的大事,造成這個尷尬結果的原因有二,一是孔融是個優秀的文學家,卻不是優秀的政治家,缺乏政治上的才器和智慧,二是孔融沒錢(孔融一方麵不貪不撈一方麵沒有斂財掙錢的本事),所以他在北海國當了六年國相,隻是做出一些給予小恩小惠於民的善舉,沒讓北海國乃至青州得以民富軍強。


  孔明跟孔融完全不同,有智慧,有錢,所以事情好辦得多,他把巨量的資金投入了他的治下,一方麵讓他的治下得以脫胎換骨、氣象一新,一方麵也讓他的治下民眾直接地得到了極大的恩惠(無數人因為孔明大灑金錢、大搞基建而發財賺錢)。另外,孔明此舉也是一項長線投資,他把他的治下搞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在一開始確實需要花大錢,就像做一筆很大的生意,但在一切走上正軌後,他的治下民生豐足、稅賦大增,他就慢慢地收回“成本”並且還能賺到更多的錢,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別人大搞基建是勞民傷財,孔明大搞基建則是惠民生財,因為他搞基建的錢都是他自己掏的,還創造了近百萬個工作崗位,讓參與基建的老百姓都賺到了錢。


  跟孔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的諸侯對其治下領地和百姓都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他們隻知道設立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對百姓進行敲骨吸髓的橫征暴斂,卻不懂得惠澤百姓、藏富於民,比如董卓、袁術、公孫瓚等,他們的短視之舉正是他們最終走向敗亡的根本原因。


  齊國即將成為第二個魯國,並且,青州七郡的另外六郡也會很快變得跟魯國、齊國一樣。


  孔明即將離開魯國,前去齊國走馬上任,魯國的國相是他的三伯孔謙,國傅是他的嫡係文臣王朗,此二人都跟孔明一條心,另外,臧洪率領齊魯軍第七旅駐紮魯國,足保魯國無虞。


  就任齊國國相後,孔明立即著手辦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在齊國國都齊縣創建齊魯軍的第二座兵工廠——位於齊縣境內齊河邊的齊河兵工廠。軍工業自然越發達越好,原先的魯山兵工廠已經滿足不了越來越強大的齊魯軍,況且,隻有一座兵工廠也不夠保險,雞蛋不能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因此齊魯軍需要第二座、更多的兵工廠。孔明大筆一揮、大灑金錢,從魯山兵工廠調撥一批兵器工匠老師傅作為底子和種子,在齊國齊縣齊河邊建立了齊河兵工廠,由於早有經驗和基礎,該兵工廠的建立自然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其生產規模、工匠人數、兵器和軍械的產量都與魯山兵工廠不分上下。


  齊河兵工廠和魯山兵工廠一樣,都是嚴格管理、嚴格保密的。


  齊魯鐵礦豐富,全華夏此時的約50個鐵礦產區有12個在齊魯境內,足以保證齊魯軍的軍工業需求。


  第二件大事是在齊縣境內創辦了全華夏、全世界第一所正規的軍校學堂:講武堂。


  孔明創辦講武堂是為了培養優秀的中級軍官、優秀的高級將領等軍事人才,同時也為了發展華夏的軍事學。講武堂由孔明親自設計,被他設計得很有後世風格,教室、食堂、宿舍、操場之類的自然不必多說,最大的特點是室內、走廊邊的牆壁上懸掛著華夏自古以來的眾多軍事家、名將的畫像以及他們的軍事學名言:薑尚、周公、孫武、田忌、吳起、孫臏、曹劌、廉頗、李牧、白起、王翦、樂毅、蒙恬、司馬錯、項羽、季布、韓信、彭越、英布、周亞夫、衛青、霍去病、陳湯、李廣、馬援、班超、皇甫規、張奐、段熲……從而激勵講武堂的學員們以這些先輩為榜樣,見賢思齊、奮起直追,像這些先輩那樣在戰爭史上留下自己的輝煌篇章。


  講武堂麵向全華夏招生,隻要是矢誌於軍旅、願意加入齊魯軍、個人品德沒有問題的人,都可以加入,不限男女,不限年齡,不限籍貫(外地人加入講武堂,全家都要搬到齊魯境內),不限身體因素(孫臏也是殘疾人,將不在於勇而在於謀,就算身體殘疾,隻要擁有韜略謀略,照樣可以在戰場上指揮千軍萬馬)。入校後,不收學費、食宿費、課本費,一切都是免費的,但是,新生入校半年後會接受考試,考試合格者才能繼續留校學習,不合格者就被淘汰出校——說白了,孔明總不能一直白養著天賦不高、不夠勤奮努力、學習成績差的學員在學校裏混吃混喝,入校半年後的考試就是一場篩選。齊魯軍的將領軍官也可以抽空來到學校裏旁讀。


  學員們在講武堂裏主要學習三門功課:一是最基本的讀書認字,二是古往今來的軍事學知識,三是練武。


  講武堂的校長是盧植,副校長是皇甫嵩和朱儁,教官大多是東漢朝廷的一些辭官退伍的將軍、軍官,他們都讀過兵書,並且因為東漢末年各地戰亂頻繁,大部分人都擁有實戰經驗。


  孔明來到講武堂進行視察卻發現盧校長、皇甫副校長、朱副校長竟然都不在,經過打聽,得知三人都去附近的一處駐軍練兵場了。


  講武堂此時剛開第一期,共有三千多名學員,幾乎都是男性,之所以說“幾乎”因為存在兩個女性,這兩個女性都是孔明的熟人。


  “楊子婧,你怎麽會在這裏?”孔明納悶地看著楊賜的孫女、楊彪的女兒、楊修的妹妹楊青。


  楊青比孔明更納悶地看著孔明:“我怎麽不能在這裏了?”


  孔明有點無言以對,他暗想:貌似花木蘭、樊梨花、梁紅玉、秦良玉都是在三國以後的年代吧?“我的意思是……你一個女孩子家的,卻想要投身軍旅?”孔明上上下下地看著楊青。


  楊青道:“我爺爺和我爹都矢誌於匡扶漢室,他們都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在董卓那種惡賊的麵前,再多的詩書經綸都是毫無用途,當初,董卓把持朝政,我爹每天都生活在膽戰心驚中,他每次在上朝前都跟我們進行訣別以防有去無回。我哥也是,人人誇他是神童,玩起拆字猜謎,他無人能及,但又有什麽用?能殺賊嗎?能殺賊的,隻有刀!我要像你一樣,上戰場,統領虎狼之旅,用手中戰刀痛飲賊寇鮮血!”


  孔明聽得啞然失笑,但他又不方便打擊楊青:“好好好,有誌氣,祝你成功。”


  除了楊青,講武堂的另一個女性學員不是別人,正是董白,或者說是孔白,她已經正式改名了。至於孔白跑到講武堂裏當學員,原因很簡單,她想要報答孔明,孔明也隻能隨她意。


  除了楊青和孔白,孔明在講武堂裏還見到不少熟人:蔡邕的兒子蔡晨、盧植的長子盧泰、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朱儁的次子朱皓、孫仲的兒子孫濤、李節李進的弟弟李軍等,據說,盧泰、皇甫堅壽、朱皓、楊青被學員們戲稱為“齊魯四少”。


  為了鼓舞學員們刻苦學習,孔明還製定了一項特別的規定:每期學員畢業時,學業成績位於前三名者,可盡皆獲得鑲玉並且劍上刻有孔明名字的八麵漢劍;位於前四名至前十名者,可盡皆獲得鑲金並且劍上刻有孔明名字的六麵漢劍;位於前十一名至前三十名者,則可盡皆獲得鑲銀並且劍上刻有孔明名字的四麵漢劍,以此作為特別的嘉獎。


  在勉勵一番蔡晨等人後,孔明前去那處駐軍練兵場尋找盧植三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