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節準備出征
孔融咬牙切齒、義憤填膺地道:“董卓此人,真乃人麵獸心也!此人自率軍入京、把持朝政後,廢黜少帝、另立獻帝隻是一個開始,這幾個月來,他可以說是倒行逆施、喪盡天良、殘暴不仁、無惡不作,其惡行堪稱惡貫滿盈、罪惡滔天、罪該萬死、天怨人怒!少帝已被他弑殺,唐妃、何太後、何太後母親也遭他毒手,在下葬何太後時,他詭稱把何太後與先帝(漢靈帝)合葬,卻趁機開啟文陵(漢靈帝陵墓),將陵中珍寶盜竊一空!如此寡廉鮮恥、不忠不義之舉,當真亙古未聞!不僅如此,他還封自己為丞相(相國),自己給自己‘入朝不拜、劍履上殿’的特權,在朝堂之上橫行無忌、為所欲為,這幾個月來,他在朝中大肆屠戮忠良,又放縱麾下軍士在洛陽城中劫掠富戶、搶劫財物、奸淫婦女,致使洛陽全城哀鴻遍野、哭聲震天,甚至,他竟派兵攻襲舉辦集市的良善百姓,欺男霸女、殺人如麻,被害者高達千餘人,婦女財物被其分給其麾下軍士,不知多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最為令人發指的是,他竟每夜入宮,夜宿龍床,奸淫妃嬪宮女(被玷汙的妃嬪是漢靈帝的,劉辯和劉協還很年幼,自然沒有妃嬪)!大漢倫綱算是被他玷汙糟蹋殆盡!禮崩樂壞啊!日月無光啊!天子受辱啊!宗廟蒙羞啊!”孔融越說越激動,他眼中含淚,整個人怒發衝冠、杜鵑泣血。孔融既是孔子後人,他自然更加深受儒家傳統思想的熏陶,他是非常忠於漢室的,因此,他前期痛恨董卓,後期痛恨曹操,同時自然而然地尊重劉備。
“董卓,名為丞相、相國,實為國賊!十惡不赦!罪不容誅!”劉備表情憤慨地道,“他既犯下如此天地不容的暴行、獸行,必遭天下人共討之!”他是漢室宗親、劉氏後裔,自然更加痛恨董卓禍亂劉氏天下的行為。
“這廝要是落在我的手裏,我非用丈八蛇矛戳他一千個窟窿不可!”張飛聲如悶雷地道。
孔融點點頭:“越騎校尉伍孚試圖刺殺董卓,可惜功虧一簣,伍孚殉國而死,伍孚之後,驍騎校尉曹操也試圖刺殺董卓,可惜也功虧一簣,好在,曹操幸免於難,已經隻身逃出洛陽,聽說,他現在兗州陳留國,散盡家財、聚攏豪傑,準備起兵討伐董卓。”曹操是豫州沛國譙縣人,他被董卓通緝後,他父親曹嵩攜帶家中財產從老家豫州沛國樵縣逃到兗州陳留國避難,所以,曹操逃出洛陽就直接前去兗州陳留國尋找他父親曹嵩。——曹操在兗州陳留國起兵後,曹嵩擔心萬一起事失敗必定引火燒身,因此帶著小兒子曹德(曹操共有兄弟五人,他是老大),前去局勢平靜的徐州琅琊郡(諸葛亮的老家)進行避禍。
劉備也點點頭:“我知道這個曹操,此人在平定黃巾之亂中功勞很大,被先帝封為典軍校尉,董卓入京後,他投靠了董卓,被董卓封為驍騎校尉,我以為他是助紂為虐、甘當鷹犬,沒想到,他其實是臥薪嚐膽、隱忍蟄伏。曹操跟伍孚一樣,都是真正的大漢忠良,真英雄也!”
孔明聽得在心裏暗笑:玄德叔啊,你居然誇曹操是大漢忠良、真英雄?嘿嘿,你一開始看錯了曹操,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第二次還是看錯了曹操,他既不是趨炎附勢的無恥小人,也不是什麽大漢忠良、真英雄。曹操已經在陳留國起兵了?既然如此,曹操已經殺了呂伯奢,並且已經說出了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曹操專屬名言。哦,還有陳宮,本打算追隨曹操的,結果發現曹操不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而是不擇手段的奸雄,於是跟曹操分道揚鑣了。
關羽開口道:“董卓權勢滔天且手握重兵,特別是他在吞並丁原和何進、何苗的軍隊後,其軍勢更是無人能比,他的西涼軍足有十萬之眾。如此,就算曹操在陳留國聚攏了不少豪傑,也肯定不是董卓的對手。”
孔明微笑著開口道:“但天下想要誅殺董卓的,可不止曹操一個人。黃巾之亂時,先帝下旨允許各地的刺史、太守、豪強自行組建私軍幫助朝廷兵馬鎮壓反賊,如今,各地的刺史、太守、豪強盡皆手握私軍並且幾乎人人痛恨董卓的暴行,隻要有人登高一呼,必然應者雲集,各地諸侯聚沙成塔、積少成多,組建起一支在人數、實力上超過西涼軍的聯軍是水到渠成的。”
劉備眼前一亮:“言之有理,隻是……曹操有這麽大的號召力嗎?”
孔明微笑道:“曹操的號召力還差點,但有個人絕對足夠。”
“誰?”孔融和劉備一起問道。
孔明故意打啞謎:“此人乃名門之後,其家族號稱‘四世三公’,家中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名望和影響力都極高。”
孔融和劉備立刻猜到是誰了,兩人一起脫口而出:“袁紹!”
劉備點頭:“此事確實非袁紹不可。聽聞,袁紹在洛陽時曾與董卓針鋒相對、拔劍相向,二人互相憎惡但又互相忌憚,後來,袁紹逃出洛陽,董卓本打算通緝袁紹的,但忌憚袁家的名望和影響力,便改為拉攏和安撫袁紹,委任袁紹為冀州渤海郡太守,又把袁紹封為邟鄉侯。對了,還有袁術。袁術跟袁紹一樣不服董卓、逃離洛陽,但董卓也是拉攏和安撫袁術,委任袁術為荊州南陽郡太守。袁家不愧是天下第一名門,連董卓都不敢輕動。”
孔明點頭:“曹操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自己的名望和號召力都不夠,因此,他肯定聯係袁紹,請袁紹舉起討賊大旗,袁紹必然同意,兩人會傳檄天下,呼籲各路諸侯加入討賊聯軍。”說著,孔明故意地看了看孔融和劉備,“父親、玄德叔,倘若袁紹和曹操邀請我們加入討賊聯軍,我們要不要加入?”
“這還用說?”孔融激動地道,“為國除賊,義不容辭!”
“文舉公所言甚是!”劉備同樣激動不已,“哪怕袁紹、曹操不邀請我們,我們也要前去!誅殺國賊董卓!拯救社稷蒼生!”
“大哥說得好!”張飛大聲喝彩道,“到時候,我來打先鋒!定把董卓那廝一矛刺於馬下!”
孔明笑了:“父親和玄德叔真是大義凜然,不錯,我們必須這麽做!”他在心裏仰天感慨:老子苦等了這麽久,繼平定黃巾之亂後,第二場重頭戲終於來了!十八路諸侯聯合討伐董卓!
送走劉關張時,孔融似乎想到了什麽,他看向孔明:“明兒,如果當初我沒有聽從你的,堅持在朝中為官,如今,恐怕我們全家都會陷入董卓的魔掌,你……”他用一種驚疑不定並且帶著畏懼的目光看著孔明,“你難道當初就預料到董卓會率軍入京、把持朝政?所以,你才力勸我前往地方為官並且把我們孔家在洛陽的宗族人丁盡數遷至魯縣老家?”
孔明笑了笑:“父親,您想多了。”他飄然而去,留下孔融在原地用望而生畏的目光看著他的背影。
大風起兮雲飛揚,時間慢慢地進入了西元190年(農曆庚午年、東漢初平元年),一場驚天動地的狂瀾巨浪正式席卷了整個大漢天下。
曹操自刺董失敗、逃出洛陽後,在兗州陳留國舉兵討董,不但自身散盡家財(曹家也是巨富大戶),還得到陳留國本地巨富衛茲(衛弘)的鼎力資助,財力雄厚,因此而聚攏近萬豪傑義士,打造兵器軍械、置辦衣甲旗幡、購買戰馬糧草,同時,曹操又草擬了一道矯詔(偽造的聖旨),謊稱是他在逃出洛陽前被漢獻帝暗中授予的,快馬送給渤海郡太守袁紹,讓“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袁紹當這個“出頭鳥”。
袁紹心知肚明曹操送來的“聖旨”是假的,但他很樂意當這個注定受益無窮的“出頭鳥”,因此“慨然受命”,繼而跟曹操一樣聚攏豪傑義士、舉兵討董。袁紹的名望、聲望、號召力、影響力都大大地超過曹操,他振臂一呼,立刻應者雲集。不多時,袁紹便率領麾下文武官將上百員引兵三萬,離開冀州渤海郡,前往兗州陳留國與曹操會師。曹操隨之草擬了一份討董檄文傳告天下,謄寫數十份,送往四方各州各郡,號召天下諸侯聯合討伐董卓,檄文道——
“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弑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操等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凶。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魯國自然也收到了一份曹操派人送過來的這討董檄文。
“好!好!好!”官署正堂裏,孔融激動萬分地看著手裏的討董檄文,同在現場的劉備、關羽、張飛也是激動不已:“終於來了!”
劉備看向也在現場的孔明,忍不住感慨:“孔明賢侄不愧是天人神童!一切正如你所料!袁紹、曹操果然號召天下諸侯聯合討伐董卓了!”
孔融看向劉備:“玄德意下如何?”
張飛早就按捺不住了,他火急火燎地道:“孔國相,還有什麽好商議的?我們先前不是已經說好了嗎?隻要討董檄文一到,我們也即刻出兵!我的丈八蛇矛早就迫不及待地想一矛刺死董卓那個國賊了!”
劉備神色凜然,語氣斬釘截鐵:“文舉公,備也是此意,正如你先前說過的,為國除賊,義不容辭!”
孔融表情肅然地點點頭:“既如此,事不宜遲!立刻召集文武,大堂議事!”
兩個多小時後,魯國的眾軍政高層從魯國各縣一起趕到魯縣,齊聚一堂。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魯國可以說是人才濟濟,除了國相孔融、國傅劉備二人,武有宗寶、武安國、關羽、張飛、典韋、太史慈、臧霸、褚燕、管亥、臧洪一幹將領,文有王脩(王修)、鄭玄、邴原、彭璆、王烈、孫邵、是儀、左承祖、劉義遜、王子法、劉孔慈等文士——這些文士大多是孔融的好友。另外,魯國這幾年在孔融、劉備的治理下可謂一片太平,加上連續幾年都是風調雨順,沒有遭到水旱瘟蝗等天災,確實是民眾安居樂業,官庫中錢糧積攢豐足。
大堂上,孔融高舉著曹操派人送來的討董檄文,慷慨激昂地道:“國賊亂政、國難當頭,天子受辱、社稷倒懸,我等既為大漢之臣,世受國恩、世食漢祿,自當以死報國、為國除賊!”
現場眾人一起轟然應道:“願與國相一起討賊報國!”
孔明看了一下現場眾人,發現文官盡皆神色憂鬱感慨,武將則盡皆表情興奮激動,這也難怪,武將隻有在亂世中、戰場上才能建功立業。這些武夫聽聞又要打仗了,自然摩拳擦掌。
“明兒,”孔融開口道,“你有什麽提議嗎?”
所有人都看向孔明,此時,魯國高層已經無人不知“孔少公子是神童”。孔明笑道:“父親,這場吊民伐罪的討董之戰,我們肯定是要參加的,但我們也不能不顧我們的老家,如果我們傾巢出動,有人趁機端了我們的老家,怎麽辦?我建議,我軍二十個營可出動十五個營,留五個營守衛老家。”魯軍此時的部隊編製既保有此時的風格又帶有一點後世的風格,以“營”為主單位,兩萬餘魯軍合計二十個營,一個營約一千名士卒,分為步兵營、騎兵營、弓弩營、器械營、運輸營等。
孔融點點頭:“言之有理。”他掃視一下眾人,吩咐道,“叔治(王脩表字)、霸候,我等前去討賊,魯國就托付給你們二人了,一定要保得魯國萬無一失。”
王脩和武安國一起出列,向孔融拱手行禮:“喏!”武安國是孔融的第一心腹武將,王脩則是孔融的第一心腹文官,孔融曾說“如果我落難,任何人都可能不會來救我,但王脩必來”。在輔佐孔融治理魯國的這幾年裏,王脩清廉如水、愛民如子、公正嚴明,深受魯國民眾愛戴。
孔明在旁邊看了,他心裏暗忖:武安國不參加討董之戰了?這就跟書上記載的不一樣了,如此說來,武安國也不會碰到呂布了(其實,此時的武安國就算參加討董之戰,孔明也肯定不會讓他出戰呂布的),對他也是好事,看來,因為我,越來越多的人和事都被改變命運和軌跡了。魯軍此時人才眾多,孔融派他最信任的王脩和武安國留守魯國,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留守魯國的人再加上子源大哥吧!”孔明提議道,武安國有勇少謀,王脩畢竟是文官,臧洪雖然武力不是特別強,但智勇雙全,軍事素質高超(畢竟他在曆史上可是堅守孤城對抗袁紹大軍一年之久的),統領軍事政務、守衛一方之地正是他擅長的。
“好。”孔融頷首,“子源,你也留守魯國吧!叔治、霸候都受你差遣。”
臧洪出列,向孔融、孔明拱手行禮:“喏!”
敲定此事後,孔融一錘定音:“諸位立即各回本部,集結兵馬,準備兵器、軍械、糧草,三日後,誓師出征,討伐董卓!”他意氣風發地大手一揮。
“喏!”眾人再次一起轟然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