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三國之蒼生至上> 第030節魯國、魯軍

第030節魯國、魯軍

  魯軍的兵馬主要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盧植當初調撥給孔融的六百兵馬,由宗寶統領;第二,劉備、關羽、張飛的四百兵馬,這部分兵馬由關羽、張飛統領,劉備擔任魯國的國傅,這個職務不是軍職;第三,三千五百兵馬是孔明的,由太史慈、褚燕統領(典韋不單獨領軍,他的職責是孔明的保鏢)。


  如此,顯而易見,孔融基本上是沒有直係部隊的,不過,宗寶對他還是很服從的,孔明畢竟是他的兒子,劉備也跟他關係很好,因此,不能說他隻是一個“傀儡”,他對魯軍還是有很高的實際控製權的。魯國下轄六個縣(魯、汶陽、薛、卞、鄒、蕃),根據孔融的調遣:

  宗寶、武安國部駐紮在魯縣;


  關羽、張飛部駐紮在汶陽縣;


  太史慈、褚燕部分散地駐紮在薛縣、卞縣、鄒縣、蕃縣。


  眾軍進駐魯國境內後,孔融和劉備根據孔明的提議,讓士卒們分批離開魯國,給予盤纏,令其返回老家把家人接過來定居團圓,比如太史慈,他此時就可以前去青州東萊郡黃縣老家,把母親接到魯國定居了。此舉,一來可免除士卒們思念家人之苦,二來可增強士卒們對魯國這塊土地的認可,假如有敵來犯,士卒們因為家人和家都在魯國,自然奮勇作戰、保家衛國。


  在請示過豫州牧皇甫嵩並且得到皇甫嵩的批準後(皇甫嵩和盧植關係很好,皇甫嵩知道孔融是盧植舊部,自然給予關照,不過,皇甫嵩馬上就要前去涼州平叛),孔融頒布了命令:


  宗寶、武安國在魯縣募兵,將其部增至5000人,加緊操練以備戰;

  關羽、張飛在汶陽縣募兵,將其部增至3000人,加緊操練以備戰;

  太史慈、褚燕在薛縣、卞縣、鄒縣、蕃縣募兵,將其部增至10000人,加緊操練以備戰。


  如此,魯軍就會從來到魯國時的4500人增至一萬八千人,足以剿賊禦敵、保境安民——剿賊禦敵、保境安民肯定夠了,但參加諸侯爭霸、軍閥混戰肯定不夠,不過,那是以後的事。


  既然得到了擴軍的允許,那麽,魯軍自然要拿出戰績的,如果長期不打仗,魯軍的擴軍之舉未免惹來風言風語。跟黃巾軍打了大半年的仗,孔明完全了解黃巾軍除了少部分部隊外,大部分都是一觸即潰的土雞瓦狗,不足為慮,更何況,魯軍擁有這麽多猛將,不出去多剿點賊寇,讓越多越好的地方的老百姓過上安生日子,未免浪費將才,同時,剿賊還有三大好處:一可通過實戰鍛煉部隊,二可趁機撈點外快發點財,三可招募豪傑壯士。


  魯軍擁有這麽多猛將,窩在魯國等著別人來打顯然太小家子氣,因此,魯軍是主動出擊。


  二月上旬,魯軍出擊與魯國隔著兗州山陽郡的兗州東郡,一戰剿滅活動於當地的黃巾軍殘黨王度部兩千餘人,斬殺王度,繳獲錢糧不少;

  二月下旬,魯軍出擊與魯國隔著兗州泰山郡的青州齊郡,一戰剿滅活動於當地的黃巾軍殘黨張饒(張餘)部五千餘人,斬殺張饒,繳獲錢糧頗豐;

  三月上旬,魯軍出擊與魯國隔著兗州泰山郡的青州濟南郡、樂安郡,連戰五天五夜消滅盤踞於二地的黃巾軍殘黨徐和、司馬俱部一萬餘人,斬殺徐和、司馬俱,繳獲錢糧不計其數;……


  魯軍每次在剿賊勝利後,都把賊首和賊軍頭目斬首處死,至於投降和被俘的賊眾,已經死了的就地掩埋,受傷的則任其自生自滅(一來,世道本就如此殘酷,二來,醫療資源有限),受輕傷的和未受傷的一律押回魯國充當勞工苦力(奴隸),用於開荒種地、修路、修築工事、修建城垣,服役三年,期間如果表現良好,三年後就可以恢複自由,如果表現優異,還可以減少服役時間。這是孔明倡導的,這麽做雖然凶橫,但總比把他們全部處死得好,畢竟他們既有命也有希望。


  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魯國周圍的四五股規模較大的黃巾軍餘部接連被魯軍幹脆利索地剿滅,不但讓魯國的安全係數得到了大大提高,也惠及魯國周圍十多個郡國,使得以上地區不再受到黃巾軍餘黨的荼毒禍害,無數老百姓因此而交口稱讚“孔國相威武”、“孔國相仁義”。


  位於豫、兗、徐、青四州交界處的魯國突然間冒出了“魯軍”這麽一支如此強橫的力量,使得四州境內的黃巾軍餘部和形形色色的匪盜賊寇都心驚膽戰,還未遭到魯軍剿殺的,要麽急忙搬家,要麽直接投降歸順,比如,先後有兩支規模不大的黃巾軍餘黨便主動跑過來投順,一支由裴元紹、周倉統領,另一支由杜遠、廖化統領。聽聞這四人姓名後,孔明暗暗地感到吃驚,他發現,自己對曆史的改變已經越來越明顯了,越來越多的人和事因為自己而被直接、間接地改變了命運和軌跡。考慮到根據書上記載,周倉和廖化都是蜀漢陣營的人,孔明順水推舟,讓劉備收納了裴元紹、周倉、杜遠、廖化。劉備委任裴元紹、周倉為關羽的左右副將,委任杜遠、廖化為張飛的左右副將。


  除了逃之夭夭和投降歸順的,也有黃巾軍餘黨並不懼怕魯軍,繼續在魯國周邊地帶活動,最大的一股便是遊蕩在青州北海國境內的管亥部。聽到“管亥”這個姓名時,孔明頓時笑了,他記得非常清楚,這個管亥正是自己老爹孔融的“老熟人”,根據書上記載,自己老爹當初被這個管亥打得一籌莫展,如今,那種事是絕不可能發生了。


  三月下旬,孔明整頓兵馬,準備討伐管亥,但就在這時,有人急切地找到他,聲稱可以兵不血刃地解決管亥。


  此人不是別人,是孫仲。


  孫仲是早在宛城便投靠孔明的原黃巾軍頭目,他武藝不強、本事不大,還被武安國一錘砸斷右臂,雖然已經康複,但右臂不可避免地留下了殘疾,無法成為孔明麾下的戰將,因此,他長期以來在孔明麾下隻是負責打理後勤事務,倒也勤懇踏實。


  “孫仲,你怎麽兵不血刃地解決管亥?”孔明好奇地問道。


  “回少公子,我和管亥是同鄉並且關係很好。”孫仲道,“隻不過我們倆後來各去一方了。我想,也許我可以說服管亥歸順少公子您。少公子您宅心仁厚、關愛部下並且還是天人神童,投效您肯定有前途,眼下,黃巾賊已經被朝廷剿滅了,隻剩下一些殘渣餘孽還在蹦躂,繼續走這條路必死無疑,管亥肯定清楚這一點。”


  孔明想了想,覺得可以一試,一來,兵不血刃地解決管亥部自然是最好的,二來,管亥武藝不錯,能跟關羽鬥幾十個回合才被斬殺,由此可見,他的武力值跟武安國是一個級別(武安國能跟呂布鬥十幾個回合才被擊傷且沒被擊殺),甚至勝過武安國一籌,收服此人也有用。


  “行,既然你毛遂自薦,那就試試吧!注意安全。”孔明對孫仲點點頭。


  “多謝少公子關心,我會盡力的。”孫仲一臉感激地道。


  此事進展得十分順利。管亥見到孫仲時自然又驚又喜,孫仲雖然不是什麽能言善辯之士,但把最簡單的道理闡明說清肯定是沒問題的,他告訴管亥:黃巾軍大勢已去,繼續混這條路絕對沒前途,還不如跟他一樣投靠孔明,孔明本事很大並且“天生異相、絕非凡人”,也不歧視黃巾軍出身的人(孫仲就是最好的例子),投靠孔明肯定有前途,如果非要跟孔明硬幹,那就死定了,孔明麾下有好幾員猛將,個個都是牛人。


  不出意外,管亥被孫仲說服了,當即決定投效孔明。在把部下遣散掉老弱病殘、隻保留兩三千精壯後,管亥被孫仲帶到魯國,正式地投入孔明的麾下。


  管亥因為出身貧寒、目不識丁,所以沒有表字,孔明如法炮製,給他取了表字叫“子過”,寓意他從此改過自新。


  收服管亥自然是讓孔明感到高興的一件事,畢竟他麾下又增加了一員勇將,同時,他的思路也受到啟發:自己不一定要從匪盜賊寇中挑選有用之才,還可以發掘民間的“良民人才”。


  打定主意的孔明立刻去找他的三伯即孔融的三哥孔謙。


  孔謙生於魯縣長於魯縣,並且還是魯縣的縣令,可以說,他對魯縣、魯國和周邊一帶的風土人情是非常熟悉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