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言情女生>鄭王天下> 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二章 瓷器難得

  謹記:說0丨6 Хīashυ丨6оΜ 以免丟失

  送走了陳戎,鄭忽在鄧方的陪同下,來到了長葛的官營作坊。


  起來,自從那日之後,鄧方便全身心的投入到戴罪立功的大業之中,不惜以一令之尊,親自下場。


  不但每奔波於各鄉裏到逃逸人口的家裏親自辟謠,招來人口,而且對於鄭忽強行布置下的種麥之事也極為重視,隔三差五的組織各鄉的鄉宰、三老五更、豪長進行“座談”,為他們答疑解惑,安撫人心。


  在鄧方的努力下,長葛民眾這段時間對於鄭忽的些許不滿,也很快消散。


  隻不過鄧方卻是因此而瘦了一圈,鄭忽見狀,略有些愧疚,多次勸他要注意身體,不可過於勞累。


  鄧方每次嘴上答應著,可轉過來,依舊我行我素,絲毫不把鄭忽的勸告放在心上。


  這讓鄭忽感到無奈的同時,也就任由他去了!

  其實對於種麥之事,剛開始鄧方也多有不解,等到他看到麥被鄭忽命人打造的石磨磨成麥粉的時候,心裏是有些驚訝的,但也隻是驚訝而已,因為他從來不知道作為輔糧的麥還有這種操作。


  但當他嚐到鄭忽讓庖廚處製作的麥餅,他心中的驚訝徹底變為了震驚,他開始隱隱明白鄭忽為什麽會力排眾議的強行要求長葛民眾都要種植麥。


  同時,他也對鄭忽所傳授的保持地力的方法充滿了期待,若真如世子所,那麽長葛的民眾可就是有福了。


  沒錯,鄧方現在也變的務實了許多,對於沒有經過驗證的事,他學會了持保留意見。


  鄭忽自然也感受到鄧方的變化,在欣喜意外之餘,也不得不感歎,挫折才是最好的老師。


  鄧方作為鄭忽的母家人和長葛的“大內總管”,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而且來,未來鄭忽若想成就一番大業,沒有人輔佐肯定是不行的。


  而鄧方的能力智慧皆不算太差,否則鄧曼也不會推薦他來為鄭忽打理食邑,此人唯一的毛病就是有點士大夫階層的驕傲,這也算是此時士人的通病了,沒什麽不能理解的。人無完人嘛!


  跟隨著鄧方來到專門為製作瓷器新開辟的坊室內,鄭忽看著作坊內的眾多年輕匠人在一名老匠人的指導下全神貫注的進行著拉坯的工作。


  鄭忽見此情形,滿意的點點頭,伸出手打斷了鄧方想要開口的話,就這樣靜靜地觀摩著匠人們的工作。


  老匠人早就看到了鄭忽和鄧方的到來,隻不過一直沒有上前與鄭忽見禮的意思,一絲不苟的指導著眾人拉坯時所用的手法。


  末了,不斷地告誡眾人想要製作出好的瓷器,一定要熟悉泥料的軟硬程度,隻有根據泥料的軟硬製作出不同形狀和大的胎才能燒出合格的瓷器。


  鄭忽默默的在心中為此人的敬業精神點了個讚。


  瓷器的燒製工作,鄭忽早已經交代下去,直到數日前,鄧方才帶著此人將一燒好的瓷碗擺在鄭忽麵前。


  鄭忽見後大喜,當即命此人專門負責瓷器的燒製工作和培育燒製瓷器的人才。


  對此,老匠人並沒有什麽意見,畢竟方法是鄭忽傳授的,既然鄭忽讓他再將此法教授給其他人,那他從從命就是了。


  所以,這才有了鄭忽剛才看到的一幕。


  吩咐其他的匠人繼續手頭的工作,老匠人來到鄭忽麵前與鄭忽和鄧方分別見了一禮。


  不要以為此時的匠人地位有多低,正相反,從金文及文獻資料來看,官營手工業中的生產者地位還是相對較高的。


  像《尚書?酒誥》:“又惟殷之迪諸臣工,乃湎於酒,勿庸殺之,姑惟教之。”


  在這篇出自周公之手的戒酒令中,周公旦告誡大臣對於殷遺民中的有一技之長的人,如果有酗酒的,不要殺害他們,要以服教育為主。


  這其中雖然不乏有拉攏殷遺民為周所用的意思,但也可以看出周朝對於手工業者即百工之人的重視程度。


  同樣地,在此時百工之人也延續在西周時期的社會地位。


  鄭忽麵前的老匠人名叫陶孟,由其姓氏就可知其祖輩都是匠人而且還是製陶的匠人。


  正因為此,其製陶的手藝極為精湛,在未得到鄭忽的瓷器製作之法前,他采用瓷石生產的所謂硬質陶器,其胎質已經達到瓷化程度,敲擊之聲清脆悅耳,也應當屬原始瓷範疇。


  看著此人黝黑而又溝壑縱橫的麵容,指甲縫中土垢附在其皮膚上仿佛已成為其身體的一部分。


  鄭忽開口道:“陶老,如今這作坊之中,每日能生產瓷器幾何?”


  陶孟有些無奈的回道:“瓷石練泥頗廢功夫,而且為了能讓眾人早日熟悉瓷土的軟硬程度以製出合格的瓷胎,每日拉坯用的泥料也都是瓷土,再加上燒製時火候還不是掌握的很到位,所以每日的成品瓷器不過一指之數啊!”


  鄭忽聞言道:“陶老不必如此著急,此事並非一日之功,徐徐圖之也就是了!”


  陶孟歎了一口氣道:“如今看來,也隻得如此了!世子可莫怪老朽耽誤了大事!”


  鄭忽笑道:“不耽誤,不耽誤!陶老這是折煞子了!”


  在四民還未分業,卻又已顯端倪的此時,像這樣的老匠人基本上都是某一個領域的大牛,鄭忽對於這些人是不敢有絲毫怠慢,姿態擺的極低!

  我太宗不是曾經過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些匠人也應該算得上是最原始的科技從業者了。


  隻不過靠的經驗的傳承而非係統的理論而已。


  即便是這樣,中國古代匠人所創造的一些產品,在二十一世紀也極難仿製出來,由此可見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


  鄭忽身為一個立誌要點亮科技樹的穿越者,厚待匠人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隨後,陶孟帶領著鄭忽和鄧方參觀了瓷器製作的整個流程,鄭忽看著每個參與製瓷的匠人不但要親自練泥、拉坯、印坯、利坯、曬坯、刻花、施釉甚至還要燒窯、彩繪。


  不由得發出了一聲歎息。


  “世子緣何而歎啊,可是有不對的地方?”陶孟有些不明所以得道。


  “陶老何不讓練泥者恒練泥,拉坯者恒拉坯,如此以來定可使人各司其職,無有二顧之心!”


  陶孟聞言,若有所思。


  ……


  搜【完本說網】秒記ШanЬenМе 書籍無錯全完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