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文明的救贖> 第二百三十六章 微型化

第二百三十六章 微型化

  2016年8月29日。


  汕美的蓮花山火(核)電站一旁,核聚變研究所對於可控核聚變反應爐微型化研發工作,正式進入最後階段。


  黃明哲、董寬、魏風等人都在忙碌著這個微型化工作。


  可控核聚變反應爐的微型化,並不是單純將之前的金烏一型、金烏二型同比例縮小就可以。


  因為微型化意味著同樣的材料,性能在迅速下降,但是核聚變反應的溫度和釋放能量的密度,並沒有減少。


  這種情況下,必然不能使用之前的材料,隻能等待新材料的研發,獲得合適的新材料,才可能完成可控核聚變的微型化。


  之前黃明哲已經完成了核聚變反應爐微型化的設計工作,但是一直沒有研發出適合的材料。


  最近隨著大量新人類的增加,思維材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數量大幅度增加,這又促進了科研力量的提升。


  在上一個月思維材料研究所完成了所有材料的研發,因此可控核聚變反應爐微型化——金烏四型的研發工作,便進入最後的研發階段。


  實驗室裏麵。


  一台和中型電冰箱差不多大小的設備,正靜靜地陳列在實驗室中間,這就是金烏四型可控核聚變反應爐。


  高度為2.1米,長度為1.1米,寬度為0.95米,重量為644千克。


  考慮到金烏四型用移動式工具的可能性比較大,比如用於大型衛星、戰車、小型船隻、臨時營地、小型地下基地、應急供電車等等。


  因此金烏四型的整體設計風格是一體化,整體隻有核燃料罐口、反應廢料罐口、調壓式輸電口。


  自動機器人將一罐[dd(核燃料)]的核燃料罐插入核燃料口中,核燃料罐樣子比一般的噴霧殺蟲劑瓶大一圈,裏麵儲備著5千克重氫核燃料。


  董寬拿起對講機吩咐道:“啟動反應爐,第一次試運行開始。”


  “收到。”


  研究員拿起遙控器,按下核反應啟動鍵。


  一陣輕微的嗡鳴之後,代表著反應爐核聚變自持完成的綠燈亮起。


  然後一台自動機器人將一條電纜接入調壓輸電口中,研究員調好電壓,按下了輸電開關之後。


  黃明哲便看到了檢測設備反饋回來的數據,最大功率維持在[25.3千瓦時/秒]的水平上。


  相當於年發電量在8億千瓦時。


  目前可控核聚變的核燃料,1千克可以產生15億千瓦時能量左右,整體能量轉化為電能的轉化效率為68%左右。


  意味著5千克核燃料可以自持6年時間。


  但是實際上不止,因為核聚變反應會產生超重氫和氦三,金烏四型會自己將這些超重氫和氦三重新注入核聚變反應之中,這樣就會變相提升核聚變反應爐自持時間。


  估計5千克核燃料可以讓金烏四型自持7年時間,這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運轉的時間。


  而實際上核聚變反應爐不可能日夜不休的運行,一來核聚變反應爐可能過勞死,二來機器也不可能不停歇。


  比如安裝在鳳凰伽馬射線激光衛星上,總不能不斷開啟激光器。


  另外金烏四型還設計了一個變種型號,專門為伽馬射線激光器設計的,因為激光器需要短時間爆發。


  因此金烏四型—b可以進行超頻輸電,瞬間將能量輸出功率提升上百倍。


  不過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核燃料消耗量會極速上升,在超頻功率下,5千克核燃料最多支撐25.5天左右。


  考慮到外太空的情況,到時候可能加配一些額外的核燃料罐,以延長核燃料自持時間。


  ……


  黃明哲看了看數據,一切都符合他的設計預期。


  “看來我們完成了微型反應爐了。”董寬高興地說道。


  黃明哲想了想吩咐道:“可以多細分幾個型號,比如根據各種需要,專門設計一些專業型號。”


  “沒問題,微型化有了原型機,咱們現在的科研力量與日俱增,改進工作很快可以完成。”董寬對此是信心滿滿。


  一旁的魏風也沒有太大擔心,他現在正思考著其他事情,對於可控核聚變他已經不感興趣了,或者說毫無征服感了。


  第一次試運行進行了五個小時,期間進行了超頻發電、變壓輸電、間歇發電等測試工作,一切都非常的順利。


  之後,黃明哲吩咐董寬繼續完善金烏四號,並且組織科研力量,開發各種細分型號的金烏四型。


  另一邊,航天科工也在準備鳳凰衛星和沉默衛星的發射計劃。


  ……


  上個月,長五—d完成了第六次發射任務,將最後四顆諦聽衛星發射到藍星1500公裏軌道上。


  自此諦聽衛星係統實現了對於藍星的全天候、無死角監控。


  藍星每時每刻的真實情況,都會在虛擬藍星上同步顯示出來,配合剛剛服役的女媧生物超算,幽冥府實現了對於藍星全麵監控。


  9月1號,瓊州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又迎來了一次重量級發射任務。


  長五—e的發射任務,航天科工這幾個月可以說是痛並快樂著,一個月一次的長五—d發射,加上要設計建造長五—e這個月球運載火箭。


  不過幸好大量新人類工程師和研究員加入,他們終於在八月底完成了長五—e的建造工作。


  不過看著發射架上的長五—e,李國慶和陳耀也感到壓力山大,畢竟時間太趕了。


  “發射倒計時10……6……3……0,點火。”


  聽著廣播,陳耀和李國慶看著一排排顯示屏。


  長五—e屬於不可回收型運載火箭,自然攜帶的燃料也非常多,搭載著一顆改進型的8.6噸諦聽探測器。


  點火非常成功,長五—e在主發動機推動下,開始傾斜準備突破卡門線。


  芯一級在近地軌道210公裏處分離,盡管是不可回收型,但芯一級還是會回歸大氣層,最後墜毀在南太平洋的航天器墓場。


  呼!陳耀鬆了一口氣,突破了大氣層之後,航天火箭最危險的階段終於度過了。


  接下來就是環繞藍星軌道,進行變軌機動,不斷向高軌道移動,最後借住藍星的引力彈弓,進入月球軌道。


  而進入引力彈弓階段,就是這一次發射任務中第二危險階段,這個過程必須非常精細,不能出一點點失誤。


  根據計劃環繞藍星機動,將耗時6天時間,然後進入引力彈弓階段,在9月8日內側淩晨兩點鍾左右,進入月球軌道。


  看了看數據之後,陳耀、李國慶便準備返回航天科工的生產基地。


  後續跟進工作,隻能交給文昌航天中心把控,這大半年來他們已經發射運載火箭和衛星習慣了。


  而國外對於一個月發射一次的華國航天速度,也快感到麻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