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文明的救贖> 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禦模型

第一百四十五章 防禦模型

  南柯夢界——真理城。


  科學院的地質研究院。


  在南柯夢界值班的地質學家馮青雲,突然收到一封郵件。


  打開一看,原來是一封協助研究函件,內容主要是關於中微子流發射軌跡,確定藍星內部地層的放射性層,以及建立一個避開放射性底層的地麵發射點。


  咦?最高機密?

  馮青雲看到這裏,心裏麵一頭霧水,中微子和地層放射性有什麽好涉及最高機密的?

  而且邀請函的署名,是黃明哲和張庭玉,對於黃明哲國內科學界就沒有人不認識,而張庭玉是高能所的副所長。


  這才是馮青雲疑惑的原因,他一個搞物理和數學的,怎麽也玩起了地質學?

  不過既然是最高機密,他也非常識趣,點擊接受邀請,隨即他的身影消失在真理城。


  出現在黃明哲特別設置的一個虛擬空間裏麵。


  這個虛擬空間裏麵,此時已經有不少人在忙碌著,馮青雲還看到了地質研究院的另外兩個研究員。


  看著相關人員已經到齊,黃明哲開門見山的說道:“首先非常感謝各位百忙之中抽空過來,接下來我說一下任務……”


  他簡單的解釋了這一次的任務,就是建立一個中微子發射器的星球發射點模型,這些發射點有兩個要求。


  第一,安裝區域相對隱蔽和安全。


  第二,盡可能在不經過地層放射性層的情況下,讓中微子流可以覆蓋最大的麵積。


  盡管不明白為什麽要避開地層之中的放射性層,但是馮青雲還有盡職盡責的說道:

  “地層之中,地殼的放射性非常低,不過上地幔的頂部莫霍界麵,與地殼之間有一個軟流層,這裏是距離我們地麵最近的放射性層。”


  馮青雲一邊說,一邊將藍星的剖麵圖投影在眾人麵前。


  軟流層深度在50~250公裏之間,可以歸屬於上地幔的一部分,是岩漿的生成地,也是一個放射性元素高度集中的地層。


  高度集中的放射性元素釋放了能量,放射性能量加熱了矽鎂鋁氧化合物形成岩漿。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不少天然大理石的放射性嚴重超標,另外岩漿也是非常多金屬礦床形成的原因,特別是那些放射性礦物,絕大多數都是被岩漿裹挾上地殼的。


  “那大家就按照目前的軟流層上限,開始計算出適合的中微子發射器安裝點。”黃明哲吩咐道。


  “沒問題。”


  眾人按照自己的專業行動起來。


  軟流層距離地麵的上限是50公裏左右,但是這個數字是一個平均值,地殼之中大洋地殼比較薄,而大陸地殼又比較厚,這些因素都是需要考慮進去的。


  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裏,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 41公裏。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公裏;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


  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隻有幾公裏。


  青藏高原是藍星地殼最厚的地方,厚達70公裏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穀中地殼隻有1.6公裏厚;太平洋馬裏亞納群島東部深海溝的地殼最薄,是藍星上地殼最薄的地方。


  由於中微子發射器布置的位置,肯定是在高山或者高原上麵,因此中微子流軌跡切入地殼的最深處,便設定為:大陸地殼方向最深80公裏,大洋地殼方向最深30公裏。


  根據藍星的地麵曲率,切入地殼深度,可以計算出麵向大陸地殼方向的最大覆蓋距離是1200公裏左右,而麵向大洋方向的最大覆蓋距離是900公裏左右。


  當然各個地區是可以因地製宜的,畢竟每一個地區的地殼厚度是不一樣的,布置在地麵需要考慮的情況還非常多。


  比如設置在青藏高原上麵的中微子發射器,其最大覆蓋範圍,可以達到半徑2000公裏。


  而設置在瓊州五指山上的中微子發射器,其覆蓋範圍也可以達到1100公裏左右。


  之所以實際比計算的覆蓋距離大,主要是山地的海拔高度在加持,比如瓊州五指山的最高峰在1867米,就中微子發射器布置在海拔1200米的位置,自然而然可以提升直接覆蓋距離。


  這是麵向地麵的設置,如果是麵向天空甚至是外太空,根據黃明哲計算出來高能π中微子衰竭率,最大影響距離可以達到30萬公裏附近。


  這個範圍已經全麵覆蓋了藍星的近地軌道和同步軌道,甚至連一部分月球軌道都會被影響到。


  在場的一眾研究員之中,不乏地質學和天文學的大牛,加上超算和虛擬仿真空間的輔助。


  很快他們就初步完成了星球模型的構建。


  形成了邊線——中心的布置。


  邊線上分別布置了:瓊州五指山發射站、福省戴雲山發射站、齊魯省膠東半島發射站、吉省老爺嶺發射站、蒙區大興安嶺發射站、疆區天山發射站、雪區唐古拉山發射站、雲省無量山發射站,一共是八個中微子發射站。


  中心區則是為了防禦天空和外太空而設置的,一共有四個發射站,分別是:徽省合肥發射站、晉省呂梁發射站、秦省漢中發射站、湘省衡陽發射站。


  這些中微子發射站就覆蓋亞洲絕大部分的地區,除了西亞西部、東南亞的南洋群島之外,其他地方都被覆蓋到了。


  而天空和外太空,那更是毫無死角的覆蓋,直接大範圍向外太空發射高能π中微子流,任何從外太空突入的核子武器,都會直接變成啞彈。


  當然,這個防禦係統隻能保護大部分亞洲地區,無法阻止米國和西洲聯盟原地自爆。


  除非將中微子發射器布置在外太空上麵,這樣就可以無死角壓製全世界的核反應。


  可惜根據計算,一個大範圍的中微子發射器,每年需要消耗80~120億千瓦時的電能。


  顯然衛星的太陽能電池板,暫時沒有辦法提供這麽龐大的電能,而金烏計劃目前正在進行的核聚變反應爐小型化項目,其進度比較緩慢。


  其實核聚變反應爐小型化項目,不僅僅對於中微子發射器有影響,對於鳳凰計劃中的伽馬射線激光器也有影響。


  畢竟大範圍的高能伽馬射線激光器,必然是電老虎,太陽能電池板根本支撐不了這種能耗。


  當然,隨著中微子發射器的布置必然帶來另一個嚴重問題。


  如果國內這些中微子發射站功率全開,那被覆蓋到範圍之內,可不僅僅核子武器變成啞彈,那些正在運行的核電站也要瞬間癱瘓。


  甚至核聚變反應爐都會被影響到,因為中子無法產生,會導致核聚變反應爐的連鎖反應會難以持續。


  不過黃明哲已經想好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在核聚變反應爐周圍布置中微子反射裝置,將這些高能π中微子反射出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