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科幻靈異>文明的救贖>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合作社發展

第一百三十六章 合作社發展

  嶺南汕美。


  此時不少農村已經開始了改種,由於種水稻的地方大多數水田,為了避免接下來的雨季被淹沒,各個農村合作社開始修整排水溝。


  事實上,在汕美的農村合作社發展得比較快,這其實和汕美的社會環境有關係。


  一是年輕人都到珠三角地區打工,剩下的老人在務農;二來是很多富裕的家庭,覺得種田太累不劃算,不少農民其實已經是實質上的城市居民。


  他們都本著把農田和果園加入農村合作社,每年可以獲得一些收益。


  而那些年輕人更是沒有意見,他們在外打工,農田荒了也是在浪費,為什麽不利用起來。


  至於那些原來在種地的農民,也忍受不了工資和五險一金的誘惑,紛紛攜田入社,成功轉職農業工人。


  汕美城區附近的青龍頭村,此時十幾個農民正在熱火朝天的勞作著。


  青龍頭村合作社的從汕美城區農村合作社(分部)調來了大量的農用機械,其實國內很多地區的農用機械,都有明顯的時空分布不均勻情況。


  有些農民的農業機械一年用不到兩三次,將放倉庫生鏽;而有些人卻沒有農業機械可以使用,或者隻能租借。


  農村合作社則可以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通過建立綜合資源庫,可以知道一個地區有多少犁田機、插秧機、收割機、抽水機等。


  通過合理調度,將資源充分利用起來,不需要每一個自然村農村合作社都購買大量的農機,一來可以減少運營成本,二來充分利用了資源。


  汗流浹背的老農民楊樹根,正手腳麻利的挖掘著排水溝,已經六十三歲的花甲之年,本該退休的年齡,卻依舊在辛勤勞動著。


  誰不想六十歲退休,誰不想安享晚年,可是現實往往就是這麽殘酷,華國農民和工人們犧牲太多了。


  一些人一輩子都在勞作,從懵懵懂懂的少年,到白發蒼蒼的老人,這其中的辛酸隻有親身經曆才可以理解。


  楊樹根考慮到兩個兒子現在要娶媳婦和買房子,自己身子骨還硬朗,便在合作社工作。


  本來華農集團對於這些超齡農民,是不打算招聘的,但是黃明哲親自推動了一項特別法案。


  那就是《農村農民特別豁免法案》,允許華農集團雇傭超齡農民,保留其原有的農村社保醫保,但是工資不再扣除五險一金。


  這是針對五十以上的農民,而采用的臨時方案,而期限為2015~2025年十年。


  2025年之後,但凡超過60歲的農民工人,全部強製退休,由於華農集團統一發放退休金。


  這就是一個臨時過渡方案,十年之後黃明哲有信心,憑借可控核聚變的廉價電能,實現農業農村的全麵轉型,到時候就可以實現農民真正的退休製度。


  因此六十三歲的楊樹根,成為了青龍頭村農村合作社的特聘員工。


  他拿起披肩的麵巾,擦了擦額頭的汗水,吐了一口唾沫在手心搓了搓,拿起鋤頭修整著水溝。


  這是一條機械挖掘出來的排水溝,但是機械總有照顧不到的邊邊角角,這就需要人工修整了。


  “老叔,喝口水。”侄子楊海生將一瓶白開水遞過來。


  “海生,我不渴。”楊樹根埋頭苦幹著。


  楊海生自己打開水瓶,咕嚕咕嚕的喝了一大口,又站著小聲的嘀咕起來:“呼!這好端端的,為什麽不種水稻了?”


  “你小子要休息去休息區,別在這裏光站著,小心你這個月的獎金。”楊樹根頭也不抬的提醒道。


  額……楊海生一驚,連忙拿起沙鏟挑著泥土,上個月他就是在農場磨洋工,結果被扣一千塊獎金。


  整個農場的各個區域,都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監控攝像頭,誰都沒有辦法在這種情況下磨洋工。


  在工作期間可以到專門的休息區休息,農場都是實行九小時工作製,而這九小時之中包含了可休息的一個小時。


  通過人工智能的無縫隙管理,確保了多勞多得的原則可以貫徹落實。


  華農集團的人工智能監控係統,可是總部統一管理的,當地農村合作社是沒有權利管理,避免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維護農業工人的合法利益。


  一個工廠也好,一個公司也好,如果對於磨洋工不重視,又無法保證獎罰製度的公平公正,後果就是那些真正的努力者的積極性被消磨。


  在楊樹根等人修水溝的不遠處,一大片剛剛平整好的土地上,一個個玻璃溫室正在搭建著。


  這些玻璃溫室是種植蔬菜水果使用的,為了防止台風,溫室都特別加固。


  這些溫室可不是粗製濫造的塑料膜大棚,而是非常先進的室內農業溫室。


  裏麵控溫控濕控光係統,還有可以節約用水的滴灌係統、臭氧和紫外線消毒係統。


  還有非常嚴格的空氣過濾消毒係統,可以防止病毒和細菌真菌傳播到溫室裏麵,就算是不小心被感染到,也可以通過封閉溫室,將感染遏製在一定範圍之後。


  嶺南這一邊玻璃溫室的比例還不大,在另一個試點省份——黑江省,玻璃溫室才叫規模龐大。


  此時無數的玻璃溫室正在拔地而起,不僅僅蔬菜水果要在溫室裏麵,連水稻、小麥、土豆、小米、大豆這些糧食作物也計劃進入溫室生產。


  齊齊哈爾市。


  繁榮縣附近,這裏是嫩江平原,也是國內著名的商品糧種植區。


  一大片土地正在改造成為玻璃溫室,而且玻璃溫室的高度達到了十五米左右。


  “夏理事,這行得通嗎?這麽多溫室,這個電費就是一個大麻煩呀!”一個農民擔憂的問道。


  “老趙,你就安心吧!你看這個。”夏雨來那種手機打開一份內部通知說道。


  老趙抽了一口老煙杆:“夏理事,我大字不懂一籮筐,你直說是什麽?”


  其他幾個農民也豎起耳朵來。


  “嶺南那邊的合作社已經拿到了補貼電價,你們猜猜是多少!”夏雨來神秘的說道。


  “難道一毛錢一度?”


  “怎麽可能?估計兩毛錢就不錯了。”


  夏雨來笑著比了兩個手指。


  “我就是說兩毛錢。”


  “這個價格還可以。”


  “哈哈……”夏雨來笑著搖搖頭說出一個讓人錯愕的數字:“兩分錢一度。”


  “啥?”


  “兩分錢一度?”


  “電網瘋了?”


  顯然一眾農民都被這個數字嚇到了,作為國內機械化農業程度最高的東北地區,他們都知道這個價格是多麽便宜。


  夏雨來解釋道:“加入農村合作社的才可以享受這個補貼電價,嶺南那邊下個月開始實行,我們這邊可能要到十月份,現在大家說建不建溫室。”


  一眾農民當然同意建,如果是這個電價,他們敢在冬天開暖氣和日光燈種蔬菜和糧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