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老者
見桓儇麵目和善又是一個女子,老者周身的戒備這才有所緩解。不過仍舊是不肯放下手中的鐵揪,小心翼翼地領著桓儇進了屋內。
進屋後環顧四下,入目的隻有家徒四壁。
再移眼看向那個老者,隻見他並非麵黃肌瘦而是身體浮腫,連帶著走路也是顫顫巍巍的。唯獨目光中透出了些許希翼,卻如同風中殘燭隨時都有可能湮滅。
“娘子,你還是趕緊喝水吧。喝完水,就快些離開這地方。這裏可不是什麽好地方。”說著老者將手中的白瓷碗遞了過去。
瞧著老者手中陳舊至極的瓷碗,碗口處還有好幾處缺口,內裏也沾了不少汙漬。桓儇垂下眼簾掩住了眼中一閃而過的情緒。
“多謝。”接過老者手中的水,猶豫再三她把水擱在了一旁,轉頭目光溫和地看著老者,沉聲道“老人家,請問為何這方圓幾裏的村落都是荒無人煙,難不成發生了什麽變故麽?還有您家裏怎麽也不見其他人啊……”
桓儇的話才落下。那老者明顯緊張起來,退後了好幾步,連忙擺手道“娘子,您莫要再問了,老朽什麽也不知道。您趕緊走吧,免得惹禍上身。”
說著老者推搡桓儇往外走,麵上悲戚難掩。
“老人家,你何必趕我走呢?”桓儇伸手扶住門框,盯著麵前的老者,喟歎一聲,“別人辦不成的事情,或許我可以辦成呢?我知道按照益州所轄的人口,村莊不可能會這麽荒涼的。一定是發生了什麽事情吧。”
“您一個女子能做什麽?就連刺史他都一去不複返,您又能做什麽……”老者似乎是被勾起了心中傷痛,步下一個踉蹌跌倒在地上。
他也沒有起身就這樣靜靜坐在門檻上,抬頭望著為浮雲遮蔽的烈日。天際下是挺拔卻枯萎的桉樹,那光禿禿的樹枝似乎昭示著,那裏埋葬了許多已經死去多時的生命。
“娘子,聽老朽一句勸,別管了。這事您管不了……”老者長歎一聲,“你們都鬥不過他的。何必自尋死路呢?”
壓下心中憤慨,桓儇目光溫和地看著跌坐在地上的老者,“鬥不過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難不成我管不了,皇帝也管不了麽?”
“天高皇帝遠,皇帝又能做什麽呢。”老者擺了擺手示意桓儇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沉默半響後,桓儇方才開口道了句是郗刺史托我來的,他很掛念你們。對於老者剛剛說的那句話,她無法反駁。的確是山高皇帝遠,再加上新君即位,諸事堆積。若非郗聿懷的血書,很多事情他們的確管不了,也不會知道。
聞言老者猛然抬起頭,不可置信地看麵前的桓儇,那原本渾濁的眼珠驟然間亮了起來,如同黑暗裏燃起的火光,叫人不敢忽視。
“您說的可都是真的?”
“沒有騙你。我此行的確是來為你們討回公道的。”桓儇掀眸沉聲道。
聽見她的答複以後老者扶著牆站了起來,身形顫抖地看著她,眼中有壓抑不住的喜色,“那您是從……京城來的嗎?是郗刺史他的信送到了京城嗎?那真是太好了,敢問貴人……郗刺史他可好。”
“他很好……”麵對老者一連串的發問,桓儇仍舊是微笑瞧著麵前老者,暗歎一聲。
在郗聿懷身上寄托了他們的全部希望,當然不能讓他們知道郗聿懷已經死了的事情。
想到這裏桓儇垂眸掩去了眼中一閃而過的惋惜。
知道了桓儇是因為郗聿懷信才來的,老者逐漸放下戒備。倚著門框無措地伸手,反複在打滿補丁的衣襟上擦拭起來。
“娘子,您隨老朽來。老朽先帶您去一個地方。”
說完老者招呼桓儇一塊去到村裏祠堂,再去召集其他人一塊到祠堂去。
在祠堂內等待的時間,根據牆上的村誌她才知道原來此村得名上津村。原本也是附近數一數二的大村,隻可惜前幾年遭了災禍變成現今的模樣。
片刻之後,這位老人帶著一大群人,步履蹣跚地來到了祠堂。
眼前這些村民都是衣衫襤褸,身體浮腫,個個都瞪大眼睛打量著桓儇。而且其中的年輕人無一例外都是身有殘缺,盡管如此他們仍舊是滿懷期待地看著桓儇。
“娘子,您稍等一下。我讓他們去搬個凳子來。”說著老者朝躲在人群中的兩個女童招了招手,“鳳鳳,你和小邪子去搬個凳子來。”
沒一會兩個女童就合力從角落搬來一個還算幹淨的矮凳,“姐姐,你快坐吧。”
“好。你們也別站著了,一起坐吧。我既然是受郗刺史的囑托而來,就不會輕易丟下你們不管。”桓儇含笑斂裙坐下,拉著兩個女童坐到了自己身邊。
“想來娘子還不知道這益州城外到底發生了什麽,才會變成現在的樣子吧?”打量身旁的村民一眼,老者歎了口氣,“老朽其實是該村的村長,名喚鮑穆俠。原本我們村和附近的青蘿村還有望北村,都算得上生活富足。可是沒想到成帝的一紙召令,讓我們的生活就此一落千丈。”
聞言桓儇眼中掠過一絲詫異。成帝的召令?蹙眉細思許久,她竟然想不起來成帝會一直召令益州陷入這般境地。縱然成帝之後再怎麽行事荒唐,以他的性子也不可能拿益州來開玩笑。
畢竟益州與吐蕃接壤,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讓吐蕃奪下益州,從而直逼長安。
“是什麽詔令?鮑村長你能不能同我細說一下具體情況?”桓儇挑眉囅然莞爾。
“好。老朽這就告訴您這些年益州所發生的事情……”
從老者口中得知,原本這附近的村莊都是靠著養蠶和種地為生。畢竟百姓常說一揚二益,益州的富庶並不遜色於揚州,他江南有江南的刺繡之法,益州亦有益州的繡法。
蜀繡精美絕倫,聞名天下。蜀地大多數人都是靠著養蠶發財致富。這樣一來附近的村子也會種植一些桑樹和養蠶,從富商手中換取財富。
偶爾有幾個年輕人會去附近的礦井和鹽井裏幹活。盡管大家都知道下井者大多數都是九死一生,可是官府給出的銀子很多,心動的人亦有不少。這樣一來難免出現東家富,西家貧的情況。
其他不敢下礦和下井幹活的人,他們的日子雖然貧苦,但是好歹有命活著。不會像現在這樣流離失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