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安家少爺初長成
江歌兒微微一笑,將掃帚遞給了小丫鬟道了聲謝謝,自回房睡了。
這廂安玉柔領著桂香匆匆往菊苑趕,來時已是滿堂黑壓壓的人頭,張家小娘子一臉羞紅的別在安家大少爺身邊,竟像是新媳婦第一天麵見高堂的樣子,安玉柔嘟著嘴行至大廳,敷衍了事的給安老太太行了禮:“祖母晨安,孫女玉柔願您福壽綿長。”
“乖了,你快撿了凳子坐下,一會同我們一起用膳。”安老太太臉上笑著,心裏頭卻覺得沒甚意思,武將兒媳的一雙兒女與自己打小不親近,每日的磕頭問安也皆是形式主義,安老太太瞧著礙眼,便免了晨起問安的規矩,結果倒好,非年節自己是斷斷見不著孫子孫女的影兒,可見是沒把自己放心上的,恭謹二字善不能行,奉老便更加沒戲,還是得指望張娘子腹中的孩子,原就是張家的骨血,自然更與自己貼心些,若是再江張小娘子許配嫡孫的話,管他什麽武將滿門貴胄,還不都是她張家說了算?
安老太太打的算盤劈裏啪啦響,也不管安家少爺是否願意,人剛到安府,便押著與那張家小娘子處一塊去了,如今被群半老徐娘圍在中間說些葷話,臉早臊得跟猴屁股一般通紅。
安夫人冷眼瞧著:“君兒莫臊,男兒到了年紀也該見見場麵,被人說幾句葷話便臉紅,如何能有出息,你且當逛青樓則個?”
“你這當母親的,說話也沒個避忌,淨拿青樓來做比,可見是自輕自賤了?”安老夫人發了火,越瞧這媳婦越不順心,當初怎就聽了那個兵蛋子的騙,娶了個五大三粗的女人回家?要不是又得了侄女張娘子知冷知熱的,不定自己的兒子如今活成啥樣。
“兒媳這不是瞧滿屋子都是自家人,說話才這般沒遮沒攔的,若是尋常客人,男女賓客可是要分開,哪能這般男女老少混做一團,勾欄瓦肆都沒這般無拘束,若是讓言官知曉,老爺必得彈劾。”
“說話越發沒有邊際了,怎麽自家人在一起聚聚,都能被言官彈劾?”
“母親若是不信,媳婦這可還有前些日子京城裏送來的邸報,從三品同知參見鄭大人,因入殿前不慎放屁,被數十名言官聯手彈劾,罪名是對官家不敬,有汙聖聽。”
“這裏又不是殿前.……”
“男女大防也不是放屁這般的小事。”安夫人不肯讓步,反正自張娘子進門,安老夫人處事偏頗,為人不正,自己也不必給她留麵子。
廳中眾人言笑晏晏,見兩人劍拔弩張,便漸漸止了話頭,老夫人不想跟兒媳婦在此話題上纏繞:“知君回府,起居可曾安排妥當。”
“煩勞母親掛懷,一切都已妥當。”安夫人淡淡回複,前些日子早稟了老太太安知君歸府的消息,也沒見照應一聲,如今人到跟前了,又想撿現成的人情賣弄。
“如今哥兒年歲漸增,除了學業也該知些人情冷暖了,我跟前的鬆芝便很好,不若撥給哥兒先用著。”
安太太瞧了眼老太太身後的黑影,光線有些暗淡,看不甚清楚鬆芝的表情,想著平日裏鬆芝不苟言笑的模樣,想來也是刻板的很,平白的給自己兒子招一木雕般,真是得不償失。
安夫人嫣然一笑,似荼蘼的薔薇無風自香:“多謝母親掛念,兒媳已指派了荷香桂香二人服侍君兒,他們兩一靜一動,正是合宜,且事事穩妥,想來定不會有差池。”
“鬆芝,你站到少爺跟前,讓少爺好好看看。”老太太並不理安家夫人,執意要將鬆芝塞入安知君門下。
“諾!”鬆芝垂眉低首,裙鋸微動的移到安知君麵前:“請少爺安。”
“鬆芝姐姐快快起身,我一向敬重您如長輩,豈有長輩給晚輩見禮的規矩,真是折煞我了。”安知君誠惶誠恐的行長輩禮,滿室的人皆摸不著頭腦,唯有張家小娘子暗歎了一句小狐狸,這安知君必是嫌鬆芝人老珠黃,可礙著長著賜不可辭的原因,且把那鬆芝捧到長者的位置,自古以來,隻有姐夫納小姨子,伯父找侄女的,卻沒有一樁是晚輩肖想長者的,隻要安知君咬準這一點,安老夫人便做不了這個主。如此也好,自己還未進門,哪容得下這些別有用心的丫鬟給自己添堵。
“什麽長輩晚輩的,鬆芝如今方為二八年華,不過在祖母跟前多伺候了兩年,怎能年紀輕輕的便成了您的長輩,休要把女兒家的年紀虛長,若惹得她淚目了,你且得自己哄去,祖母可不幫你。”
“祖母教訓的是,隻是孫兒今年尚在弱冠之年,喊她一句姐姐並無大錯,鬆芝姐怎會因此垂淚?”安知君進退有度,見老夫人一門心思的想給自己塞人,心裏煩擾頗多,差點就維持不住臉上的雲淡風輕。
“如今你剛回,竹郡那邊的人也不知道用得趁不趁手,還是讓鬆芝過去幫你掌掌眼,沒準你用了便不想還了呢?你們這裏泥猴子,哪裏知道評鑒東西好壞,光憑外表可是看不出門道的。”
“多年祖母慈愛,說到人手問題,孫兒倒是想跟妹妹討個人。”
安玉柔知道他是心裏掛念杏香,自然願意送他順水人情:“哥哥,你我何曾分過彼此,你若說這話便是要同我生分了。”
“妹妹勿怪,我這也是怕你不肯割愛罷了。”
安玉柔目光狡黠:“哥哥要的,妹妹哪有不允的。”
“胡鬧!初至家中不與長輩行禮,卻在大庭廣眾下討要丫鬟,是什麽君子做派。”門簾一欣,一矮胖滾圓的中年男子,帶著滿身琳琅玉氣叮叮當當的來了廳前,對著高座上的安老夫人諂媚一笑:“請母親安,請嫂嫂安,請各位姨娘安。”
“兒啊,今日怎得空過來,酒肆生意如何?”
“托母親的福,一切安好。”胖子嘿嘿一笑,說不出的猥瑣氣質:“今兒聽得侄兒知君回府,還等著他上門拜謁,哪成想賴在母親這討要丫鬟,越發的不長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