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杏樓風波
餘茯苓眼中滿是欣喜,“真的?二哥兒周管事他們竟將箋紙做出來了?那什麽時候能往外賣啊?”
餘嬌是昨日收到沈瑜的來信,餘知舟和周管事從江南回來後,先是用餘嬌留下的手記,試著做出了楮紙。
那手記是餘嬌根據天工開物裏的記載,又加上自己在秦嶺山下對製作楮紙的見聞所寫。
取楮樹皮和嫩竹同塘浸潤數日,用腳踏之,把楮樹皮捆成小捆用清水蒸煮,將楮樹皮扯成絲,用石灰漿塗,入釜煮,踏去石灰水,漂洗至色白,以滾開草木灰水沭泡,陰幹河水洗料,蒸煮後水漂,剃去雜質,再次放入鍋內蒸糜,揉碎成末,入槽加水攪拌,打槽撈紙,壓去水分,火牆幹燥,從牆上揭下紙張,整理切邊打包。
這期間要經過四次蒸煮,餘嬌聽北張村的楮紙傳人說過,其中兩次是清水蒸煮,另外兩次是堿性溶液蒸煮,雖然過程有些麻煩,但經過這樣處理得到的紙張,才能潔白如玉,纖維勻細,表麵光滑。
餘知舟他們又用楮紙製了十色箋紙,目前已製出紅色小箋,和鵝黃小箋,餘嬌在手記中寫了不光可以用花汁給箋紙上色,還可砑製圖案,刷印山水花鳥製作花箋,餘知舟他們還在嚐試後兩種。
“造紙坊已經運作起來了,正在趕製紅色小箋。”餘嬌說道,“第一批箋紙製作出來,應要到年後了。”
沈瑜寄來的信中夾了兩張箋紙,餘嬌已經看過質量,楮紙本就紙質柔韌,纖維交錯,能體現墨色變化,抗老耐挫,在唐宋時期楮紙不僅用來印紙幣,官方和私人文書,卷契,書籍也都采用的楮紙。
用楮紙製成的箋紙,既有楮紙的優點,樣式也精美好看,很是適合在京城打開市場打出名氣。
“咱們去杏樓慶祝一下。”餘嬌挽著餘茯苓的手說道。
杏樓在京城的名氣餘茯苓也有些耳聞,她可是聽人說杏樓就是一座銷金窟,有錢人才去得起的地方。
她忙拉著餘嬌的手,“還是算了吧,你想吃什麽,咱們多買些菜,我回去給你做。”
餘嬌微微一笑,拉著餘茯苓往前麵走去,“你不是說來京城要好好開開眼界,總不能白來一趟,走吧。”
她帶餘茯苓去杏樓並不是隻為了開眼界,杏樓每十五日都有詩會比試,聚集了大量讀書人,她們生產出的箋紙,若是能借上杏樓的東風,揚名和銷售絕不成問題。
她想先跟餘茯苓去杏樓看看,回去便可以好好計劃一下如何才能借上杏樓的東風。
雖是白日,杏樓門外卻客流如川,熱鬧非凡,三層相高的樓閣雖算不得高聳雄偉,可占地廣袤,足有五樓相向,一進其中,便能覺出繁華富麗。
夥計笑容滿麵的迎了上來,餘嬌沒要雅間,在一樓大廳要了張桌子吃堂食,好借機觀察樓內的情形。
點了菜肴後,餘嬌讓蒹葭和白露也都坐下一並用飯。
餘嬌仔細觀察過,樓中來往的雖不乏衣著富貴的華服公子,但也有不少寒門子弟,他們似乎並不是為了吃飯,會徑直去西三樓。
從一旁客人的聊天中,餘嬌聽出西三樓似乎是專門為讀書人準備的閣樓,杏樓每月十五舉行的詩會便是在西三樓,平日若無比試,那裏可供書生們討論文章,交流學問,樓中免費提供茶水點心,這背後的東家倒是個十分會做生意的。
用過飯後,餘嬌想在樓中逛一逛,幾人便去了主樓,拾階而上。
看到連廊上布置的壁燈時,餘嬌想著若是晚上過來,杏樓定比白日還要更具觀賞性。
她的目光落在掛滿燈籠的飛橋上,忍不住朝飛橋走去,想親眼看一看餘啟蟄對上的那副佳對。
餘茯苓被杏樓內的繁華看得眼花繚亂,落後了幾步,眼見餘嬌帶著兩個丫鬟都走上了飛橋,她急忙追去。
卻不小心撞到了人,餘茯苓趔趄了下,急忙欠身施禮賠不是。
這是一群衣著華貴的富家子弟,領頭那人懷中還擁著個姑娘,餘茯苓撞到的正是領頭的富家公子哥。
這群人隻是腳步頓了頓,似乎根本不在意,便繼續高談闊論,要往雅間走。
餘茯苓鬆了一口氣,趕緊邁步朝飛橋上正在看燈謎的餘嬌行去。
隻是那富家公子懷中的姑娘回眸打量了餘茯苓幾眼之後,便踮腳與公子哥耳語了幾句。
“站住!”
餘茯苓剛走沒多遠,身後就傳來一道聲音,她停下步子,轉過身垂著頭,沒敢去看幾位華服公子哥,再次欠身賠不是。
“撞了本世子,輕飄飄的陪個不是就算了?”秦光擁著懷中的女子,走到餘茯苓跟前,一臉不可一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