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三章 雜事(一)
草棚子裏,其中一個縫製衣裳的年輕婦人見餘嬌走遠,才低聲道,“婆婆,那位餘姑娘人真好。”
一旁其他幾個婦人也全都點頭,很是認同。
那位餘姑娘一出手便買了村裏這麽多田地,那般有錢,從她身上一點也瞧不出有錢人的高高在上,性子和善的很。
老婦人笑著說道,“咱們遇著善人了,日後你跟芽哥兒要好生幫餘姑娘做事,好人該有好報,咱們不能因著餘姑娘心善,便欺人善。”
年輕婦人點頭,將老婦人的話記在了心裏,她看了眼餘嬌埋下梨核的小坑,抬頭道,“婆婆,等咱家院子建成了,讓相公幫你尋幾棵梨樹。”
老婦人笑著應道,“好,隻盼著我這把老骨頭能多活幾年,等梨樹結了果,請了餘姑娘吃梨,再入土。”
“婆婆身子硬朗,定能等到那一日的。”年輕婦人柔聲說道。
吃飯的時候,餘嬌方知這村子名喚白衣,是個很好聽的名字。
白衣村原不叫這個名字,有位詩人遊曆至此,見村裏生長了許多白菊,便作了一首《菊》,詩中寫道‘黃花今日晚,無複白衣來’。
後來這裏便改名叫了白衣村。
若無水患,這個時節,村裏的家家戶戶的門口和小路旁,應是開滿了秋菊的。
在白衣村用過飯,餘嬌一行人又去了附近其他村看過田地,才回了城裏。
這一趟走下來,餘知舟頗為不解,“這邊的田地淹得這般嚴重,真能種的活胡菜嗎?有些田都能種藕塘了。”
餘嬌聞言,不由一笑,“三哥好主意,若是種不成胡菜,咱們便改行種藕。”
餘知舟一默,先前他不過是提了一句箋紙,餘嬌便要開造紙坊,他可不敢再胡說了,萬一餘嬌又一時興起,他可擔不起這個罪過。
北地氣候幹,水域並不多,不是江南那等空氣濕潤的地方,也沒有梅雨。
此次北地水患,也是連日暴雨所致,胡菜喜濕,若是從前的土壤,興許還得多次灌溉。
隻是那些地勢低窪的田地,得盡快放水,村裏的百姓都忙著建造屋舍,糧鋪的生意已經清閑下來,餘嬌便安排那七八個夥計,先去田間放水,餘知舟沒躲懶,也跟著夥計們日日下田放水。
周管事寫了信回來,儋州的糧鋪自打一開門便生意極好,運過去的四千多石糧,隻餘一千多石了,他打算將儋州糧鋪交給趙禹看管,等過幾日便回沚淓縣。
在儋州,糧食根本不愁賣,若不是先前餘嬌定下規矩,不許一人購入太多糧,這些糧怕是早就賣完了。
周管事在信中提道,他做主把一人買糧不得超過五石的規矩給撤下了。
這點是餘嬌疏忽了,要不說周管事是個能人,有這樣的手下,實在省心的很。
餘茯苓聽說周管事要將儋州糧鋪交給趙禹看管著,又是欣喜又是不安,她知道趙禹沒有讀過書,看管糧鋪少不得要看賬目,她怕周管事將此事交給趙禹,是因看在趙禹是她未婚夫這層關係上。
可趙禹若是做不好差事,她不免覺得愧對餘嬌。
餘嬌安慰了她一通,“周管事是個通透的人,於生意上的事情最是精通,而做生意的大忌,便是任人唯親,就算有親眷這一層的幹係在,想來也是姐夫能擔任此事。”
聽餘嬌這般說,餘茯苓心裏好受了一些,但心裏還是存著幾分忐忑。
村裏的百姓見餘嬌找了人去田間放水,心裏都很是過意不去,將房屋建好的人,都自發的跑去了田間幫忙放水。
這般過了五六日,低窪處田裏的水已放得差不多,餘嬌又去田間看了一趟,回到宅子裏,便聽夥計說周管事從儋州歸來了。
餘嬌梳洗更衣後,周管事帶了賬冊給餘嬌過目,“我來前,將賬目清了一遍,怕您急著用錢,進賬的銀子帶回了兩千兩,留了一些給鋪子裏開支用。”
他將銀票擱在桌上,餘嬌翻了翻賬目,筆筆入賬,清晰明了,餘嬌愈發覺得顧韞真是給她送了個得心應手的人來。
餘嬌沒細看賬冊,翻了翻便放在了一旁,先與周管事說了說她買田要種胡菜的事兒,又說起造紙坊,兩人聊至深夜。
周管事在生意上浸淫多年,見解獨到,有他梳理,餘嬌愈發覺得箋紙一事可行,菜籽油也大有商途。
末了,為了讓餘茯苓安心,餘嬌又提了提趙禹。
周管事笑著道,“並非因他是東家的姐夫我才這般安排,趙禹原先就在糧鋪做過事,還跟賬房學過打算盤。去儋州後,他有心跟我學做賬目,我閑暇時指點過他一二,他本就肯學,上手也快。”
餘茯苓聞言,忙給周管事斟了一杯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