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衝突(一)
時間來到了7月上旬,提奧多雷在小亞細亞西部的政權逐漸穩定,他本人的威望和名氣也有了點起色,當地希臘人紛紛稱讚這位年輕勤奮的皇帝,至從曼努埃爾一世死後,當地希臘人已經有好幾十年沒有看見過有所作為的君主了。
提奧多雷呼號所有羅馬人(希臘人)行動起來,共同抵禦拉丁異端的入侵,公開舉起反抗拉丁人的大旗,發誓要將這些盤踞在神聖正教領土上的異端通通趕走。那些原本還對拉丁人抱有好感的,如今卻早已消失不見;那些原本還在尼西亞、士麥那經營商店的威尼斯商人,如今也早已逃之夭夭。
盡管提奧多雷最大限製克製這些衝動的國民盲目迫害當地外國人,但仍然有一些流血事件發生,這更是刺激了當地外國商人,這也導致尼西亞政權損失了大量收入,而作為最高統治者的他如今也庇護不了那些外國人,在幾個月前民憤還不是很嚴重時他可能還管得了,但現在,每一位希臘人的怒火都被點燃,倘若這個時候阻止他們,簡直就是一種作死行為,自己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威望和名聲將大打折扣。
(希臘人有很嚴重的排外思想,對待異族非常排斥。在這個zj合一的年代,這種情況更加明顯。)
南斐宏,坐落於尼西亞西南邊,靠近重要港口城市士麥那。雖然它的繁華程度和人口遠遠比不上大城市尼西亞,但它遠離拉丁帝國,又坐落於尼西亞政權的中部,可以最大程度保護提奧多雷的生命安全,因此提奧多雷決定遷都到這裏,作為東羅馬—尼西亞政權新的政治中心。(尼西亞雖然繁華,但距離拉丁帝國僅40公裏遠)
隨著時間的推移,提奧多雷也深知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因此他除了遷都南斐宏以外,還向四周繼續擴張,以此來補充自己的實力。
也是在這個月,提奧多雷遇見了除拉丁帝國以外新的敵人,盤踞在特拉布宗地區的科穆寧兄弟,同樣也打著羅馬帝國正統的口號,向尼西亞這邊擴張,兩股希臘勢力便在錫諾普地區爆發了第一次軍事衝突……
(錫諾普是小亞細亞重要的港口城市,坐落於黑海沿岸。)
7月11日……
錫諾普以西十五公裏,一支600餘人的尼西亞部隊正朝著錫諾普的位置跑步前進著,這是一支由法蘭克人、希臘人、突厥人和羅斯人組成的混雜隊伍,開路的是由幾十名瓦蘭吉戰士組成的前軍,他們手握戰斧,其高大強壯的身軀對身後的它族戰友來說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
為首的羅斯人軍官是一名叫做莫裏斯·帕特裏克,在那場海戰中,就是這名戰士扭轉了戰局,從此被提奧多雷看重,現在成為了這支瓦蘭吉隊伍的指揮官。
(羅斯人世世代代接受羅馬帝國的冊封,從未背叛過羅馬,一直信奉東正教文化,在蒙古人入侵前,一直在為帝國提供優秀的瓦蘭吉戰士。)
“莫裏斯,我們還有多久才能抵達錫諾普?已經急行軍數天了,兄弟們疲憊不堪。”在他身邊,一位高大壯實的羅斯戰士摘下了沉重的頭盔,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對莫裏斯開玩笑地說道:“真懷念大雪和寒冰,這樣突然襲來的毛熊就能成為你最好的坐騎,去你任何想去的地方——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熱得不行。我向上帝發誓,如果讓我繼續呆著這種環境下,最遲一個星期我就會成為烤全熊。”
這裏的自然環境與羅斯不同,這裏的氣候夏季非常炎熱,而羅斯終年寒冷,大地被冰雪覆蓋,這些習慣了冰天雪地的維京人後代也對寒冷有了抗體,哪怕是零下二十度的天氣,他們依然能自由揮舞手中的斧頭,然後狠狠地向敵人的頭顱上砍去。
但羅斯人不抗熱,高溫讓每一位人都感到心情浮躁,這個自帶戰士血統的羅斯人更加浮躁,像一萬隻螞蟻在心裏爬來爬去一樣,恨不得現在就到錫諾普,然後痛快地喝上一杯美味解渴的麥酒呢!
“閉上你的嘴巴。”莫裏斯狠狠地敲了敲他的腦袋,警告道:“在你發言之前,應該向長官說聲報告!我們現在是光榮的羅馬戰士,應當保持嚴肅的軍紀,而不是像個野蠻人一樣毫無紀律!收回故鄉那套習俗,西蒙士兵,你現在隻需要向前走、向前進,懂了嗎?”
“是……長官。”
不一會兒,一位斥候騎馬奔騰而來,在靠近莫裏斯地隊伍時急忙停了下來,但按耐不住身下的馬匹,重重的摔了下來。
莫裏斯等人迅速將他扶起,來不及多問,隻聽這位斥候的一番話,在場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軍……軍隊!在前方不遠處!我聽見他們在用希臘語講話,但……但其中還混雜了一些聽不出的語言!”
“用希臘語講話?”莫裏斯眉頭一皺,他迫切問道:“是我們的前鋒部隊嗎?”
“不……肯定不是……我向上帝發誓。”斥候驚恐萬分,他指了指腰間上係著的帶血的劍,幾乎完全按耐不住心中的恐懼,大聲喊道:“他們發現我們後,向我們發起了攻擊!有一些說著不是希臘語的士兵向我們放箭,十二位戰友,隻有我一人活了下來!”
這位斥候的聲音也傳到了中軍那邊,中軍是由希臘人構成的軍隊,大部分都是輕步兵,長官米海爾·巴勒聽到前方傳來的聲音後,他跳下了戰馬,三步並作兩步走到了莫裏斯身邊,又看了看這位渾身是血的斥候,著急問道:“羅斯人,這是怎麽回事?發生了什麽?”
莫裏斯轉身,匯報到:“報告長官,我們在行軍過程中發現了這名斥候,據他所說他和其他幾名斥候在偵查過程中遭到了一支不知名的軍隊的攻擊,對方同樣講著希臘語,但裏麵又摻雜著其他語言。”
“是突厥人嗎?”米海爾第一反應就是盤踞在小亞細亞中部的突厥國家,畢竟這個國家與羅馬水火不容,常年爆發戰爭,邊境經常遭到攻擊,這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不是。”莫裏斯堅定回答道,“斥候很肯定那不是突厥人,因為他自己就會突厥語,也肯定不是法蘭克語和薩拉森語。在小亞細亞,除了這幾個國家,還有一個,就是格魯吉亞,但格魯吉亞人怎麽會跟希臘人在一起呢?”
說到這裏,兩人都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互相對視了半會兒,從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兩似乎知道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