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娃樣子
由於從小沒有受到過嚴苛的貴族禮儀訓練,加上內心深處對皇權也沒有多少敬畏之心,站的時間稍微一久,敬玄就原形畢露,左邊打聲招呼,右邊調笑兩下,放佛回到了上學時站在操場聽校長講話。
當學生的以為躲在底下的人堆裏做點小動作, 不會被人發現,其實位於高處的“校長”那是把“壞學生”偷雞摸狗的行為瞧得一清二楚,想不想揪出來當眾出醜,全在李世民這位校長的一念之間。
偏生敬玄還沒發現異樣,而且還把旁邊的人給帶壞了,現在他跟安元壽二人已經訂立了攻守同盟, 準備待會“放了學”, 在校門口堵住身後那三個出言不遜的家夥。
身為李世民的心腹兼安保隊長,薑行本原是打算嗬斥敬玄幾句的,但一想到上次在絳州承了這小子的情,保住了侄子薑雒一命,所以便也裝作沒聽見,這讓端坐在高台的李世民顯得更加不滿。
外邊泉州刺史楊煜,站在禦道中間得意洋洋的朝皇帝以及各位同僚匯報過去一年泉州取得的成績。
眉飛色舞說得正興起,他就指望著這一天呢,畢竟泉州離得遠,千裏迢迢回長安並不是那麽容易,除非陛下親自相召,否則一年一度的大朝會是輪不到他來的。
但由於今年是個例外,因此楊煜便如其他州許多刺史一樣,在回來的路上就已經將要在大朝會的總結報告背的滾瓜亂熟。
又因為每個州的發言時間有嚴格的規定,為了能讓陛下記住自己,他又拚命的對著鏡子練習語速,語氣。
本來說得聲情並茂,諸位上官都在頻頻點頭表示讚許了, 結果就在他以為這下自己升遷有望的時候,能夠回到關中扛起弘農楊氏大旗的時候,忽然陛下揚起了一隻手…
楊煜當場腦子一嗡,那個手勢明顯是阻止自己繼續說下去,為什麽?難道是自己說得不夠好?
或者是陛下不滿意自己在泉州對待當地豪族的策略?亦或者是馮盎這個老王八或者寧洄藻這個老陰比暗地裏朝陛下打了自己的小報告?
楊煜正喘喘不安,皇帝陛下終於開口了:
“敬玄,你似乎有話要說??”
聽見這句話楊煜頓時鬆了一口氣,不過他又瞬間緊張起來,這個敬玄又是何人?莫非是陛下暗中派到嶺南的探子?
而正在嬉笑的敬玄,聽見李世民點到自己的名字,也是一愣,旋即又反應過來,遭了,被逮住了。
皇帝問話,不能不答,這在任何場合都不例外,迎著所有人的目光,敬玄總算享受到了一回“萬人矚目”的待遇,臉上燙得十分厲害,縮了縮腦袋高聲答道:
“回稟陛下,臣沒有話說!”
哪知李世民根本就不打算這麽輕易的放過自己,又微笑道:
“不對, 朕看你說得興起,定是有話要說,那就不妨站出來讓文武百官都聽聽你的高見。”
李世民說到這裏,頓了頓,語氣徒然一厲:
“出列!!”
慘了慘了,敬玄心中哀嚎不已,看來還是自己太過得意忘形了,這下要丟臉了,隻得邁著慢吞吞的步子,走到了禦道中間。
還沒站踏實,就感覺到旁邊傳來幽怨的目光,抬頭一看,是一名身穿緋色官服的家夥,麵生得緊,自己應該不認識。
見敬玄聳拉著腦袋站在下麵,李世民又好氣又好笑,指著他淡淡開口道:
“說吧,你有什麽高見?”
敬玄一時語塞,見周圍的幾千人都看著自己,恨不得當場找個地縫鑽進去。
“怎麽不吭聲了?”
李世民步步緊逼,絲毫不給敬玄思考的機會,嘴裏嘲諷不斷:
“朕以為你對泉州時政有甚不滿,想聽聽你這位鴻儒弟子的見解呢。”
敬玄這才明白過來,原來身旁這位是正在做報告的泉州刺史,於是對他歉疚一笑,可沒想到這家夥壓根不領情,從鼻孔裏散發出的哼唧聲讓人恨不得給他來上一拳。
“楊卿繼續說。”
李世民打定主意要把敬玄晾在一旁,讓他當眾出洋相出個夠。
而得到皇帝首肯的楊煜,連忙繼續了自己的政府報告:
“回稟陛下,泉州去歲得銀一萬零兩百貫餘…糧二萬擔…絹五百匹…較之貞觀三年…增二成五…”
李世民雖然在用心聽,目光也偶爾在敬玄臉上掃兩下,當他無意瞥見這小子聽到這些數字開始皺眉的時候,神色立刻又變得不悅:
“敬玄,你不滿意?”
現今的大唐雖然已經初步完成了天下大一統的局麵,但偏遠州縣的消息依舊閉塞,對於京畿道發生的事,地方上依舊是一知半解,尤其是那些好幾年才有機會進一次長安的外地官員,見陛下三番兩次點名敬玄,於是對他的身份開始感到好奇起來。
“臣沒有不滿意啊?”
敬玄不明白李世民為何非要和自己過不去,早些走完過場然後下班多好呀…
“那你為何頻頻皺眉?你覺得泉州的賦稅少了?”
李世民的話讓敬玄暗暗翻起了白眼,怎麽皺眉也被你發現了?
“是有點少啊…”
敬玄也非常老實。
旁邊楊煜聽見這話可不幹了,抖著胡子,十分激動的瞪著敬玄:
“我泉州的賦稅在整個嶺南足矣名列三甲,汝莫不是耳聾?!”
敬玄見他一上來罵自己是聾子,火氣也騰的一下上來了,當著百官的麵反駁道:
“堂堂一州之地,又鄰近大海,這點賦稅有什麽值得稱道的?莫非都被馮家給吃了?!”
這話一出,滿堂嘩然,當眾指責一位封疆大吏,而且還把矛頭指向耿國公馮盎,這話不可謂不嚴重,而那泉州刺史楊煜氣得臉色煞白,手指著敬玄,顫抖的嘶吼道:
“你休要血口噴人!!”
敬玄毫不相讓:
“我怎麽就血口噴人了?一州之地的賦稅加起來還沒有一個縣多,怎麽就容不得別人懷疑?!”
平心而論一萬多貫的稅銀其實已經非常不少了,尤其是那些外地官員,對於敬玄的口出狂言也感到非常不滿,大唐哪個縣的賦稅能有一萬多貫?
我們怎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