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抱著皇帝投河自盡 為什麽還被稱作是民族英雄?
曆史上每個朝代的亡國之君下場皆不一,有皇帝自殺、有皇帝被殺、有皇帝被俘,新朝皇帝為了顯示自己的寬厚仁德,往往封俘虜皇帝個小官、有皇帝逃亡,最終去向不明……
在眾多的亡國之君結局中還有另外一種,便是被大臣抱著投海自盡,而這位大臣成了民族英雄,此事為何呢?
這位民族英雄是南宋抗元名臣陸秀夫。南宋小朝廷的宰相,一生致力於抗元。
在陸秀夫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帶著他把家遷到了鎮江這個地區了。在陸秀夫年齡稍微大了一點的時候,就跟著他鄉裏的兩個先生學習,當時教書的先生他的學生有一百餘人,但是卻誇陸秀夫不一樣。在一二六零年的時候,陸秀夫就考上了進士,當時在李庭芝鎮守淮南的時候,就聽說了陸秀夫的名聲,於是就把他叫到自己的府中,讓他在自己府中當客卿。陸秀夫非常的清麗,在當時有知識的人中確實很少有人能夠趕得上他。而且陸秀夫的性格非常的沉穩而且安靜,當幕僚們一起去官署請見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交談玩樂,隻有陸秀夫坐在一旁默默不語。而且在舉行宴會的時候,陸秀夫也是坐的非常的端正,很少和別人說話。而且交代他去做的事情,陸秀夫總是完成的非常的好,而在當時,陸秀夫也非常受到李庭芝的器重。在陸秀夫到李庭芝府中之後,李庭芝有過三次調動官職,但是都沒有讓陸秀夫離開他。
在一二七四年的時候,李庭芝被派到了淮東地區當製置使,李庭芝被派過去之後,就把陸秀夫提升到了參議官。在一二七五年,因為邊防要被攻破了,所以當時很多幕僚都逃走了,當時留下的就隻有以陸秀夫為首的幾個人。這時候李庭芝就向南宋的朝堂推薦陸秀夫,所以陸秀夫就被任命為了司農寺的丞相,並且還繼續升職,一直到了最後成為了宗正少卿。在一二七六年的正月份,陸秀夫被派到去邊境去和元朝談和談的條件,但是走到一半元朝就返回了,所以就沒有去成。
當時二王到達了溫州了,所以陸秀夫就和蘇劉義就去追隨去了,並且在途中還派人去把陳宜中和張世傑給召了回來,和他們一起擁立益王。再後來陸秀夫被晉升為端明殿的學士。因為陸秀夫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呆在軍隊中的,所以就對軍中的事務非常的了解,於是陳宜中有軍中的事情就會向陸秀夫請教,然後再去辦理。當時陸秀夫也把自己知道的都向陳宜中說,但是因為有一次因為一些事情陸秀夫和陳宜中產生了矛盾,所以陳宜中就暗中讓人去彈劾陸秀夫並且還要把他罷免了。這件事被張世傑知道了,於是就訓斥了陳宜中,陳宜中聽到後心中非常的惶恐,所以就急忙把陸秀夫給叫了回來。
在當時南宋末年的時候,當時皇帝去世而很多大臣也都離去了,而且在當時楊太妃就在一旁聽著政事,和大臣們說話竟然自己稱自己為奴。雖然當時很多大臣們都沒有報任何希望了,但是陸秀夫在上朝的時候,依然手拿著手板,並且在議事的時候還會痛哭,兩邊的袖子都給哭濕了,而陸秀夫的這種感情也感動了其他的大臣。但是因為益王死去,所以大臣們這時候都想要離開。但是陸秀夫就說對著大臣們說:“現在皇帝還有一個兒子,那你們都走了,他要怎麽辦呢?
在以前,有也用很少的一部分軍隊來實現中興的,而現在我們的情況不比他們要好太多了嗎?我們有這麽多大臣,而且還有這麽多軍隊,隻要不是上天想要滅絕我們大宋,我們為什麽就不能憑借這個來振興我們的國家呢?”當時大臣們在聽到了這句話之後,就被陸秀夫的精神給打動了,於是就紛紛支持陸秀夫,然後一起擁立了衛王。在當時,陳宜中已經去占城去了,而且因為和張世傑有些矛盾,所以很多次召陳宜中,陳宜中就是不回來。所以當時陸秀夫就成為了左丞相,然後和張世傑一起處理國家的事務。
當時張世傑就帶著部隊去崖山去了,而陸秀夫就一直為了軍旅的事務而整天非常的繁忙。再到了後來的時候,元朝帶著剩餘的部隊就逃到了海上,並且陸秀夫在海上的時候,把宋朝二王的事都非常詳細的記錄了下來並且寫成了一本書,並且把這本書交給了當時的禮部侍郎並且讓他把書流傳出去。
帝昺樣興二年二月,宋、元雙方進行了最後一場生死決戰,也是一場非常著名的海戰,擁有曆史上最悲壯激烈之稱的崖山海戰。
當時元軍由降元漢人張弘範為都元帥,李恒為副元帥,從南北兩路向宋軍夾攻。宋軍焚毀了岸上的行宮和軍營,移師海上,二十餘萬軍隊和民兵布置在一千多條木船上,並用繩索環接,形成一個個方陣。張世傑隻顧率將士在海上死守,陸上未留一兵一卒,結果被元軍切斷了淡水和柴薪的供應渠道。
二月六日,元軍攻破船陣,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先拔劍驅妻倪氏和次子七郎、三子八郎及女兒蹈海。
陸秀夫,要為三百年的大宋保留最後的尊嚴和氣節!
趙昺的座船已被死死纏繞,無法再逃了。陸秀夫穿好朝服,恭恭敬敬跪在幼帝趙昺麵前說:“國事至今一敗塗地,陛下當為國死,德祐皇帝遠在大都受辱不堪,陛下不可再受他人淩辱。”
年僅8歲的小皇帝哪知什麽德祐皇帝,更不知百年前那場靖康之恥。言罷,抱起腰係玉璽的九歲小皇帝,用白綢將哇哇大哭的趙昺縛在自己背上,陸秀夫站起身,然後一步一步走向船弦,縱身躍入茫茫大海……
這時,他隻有四十二歲。
楊太後得知兒子已死,悲痛欲絕之下也跳海身亡。隨後跳海殉國的大臣和後宮女眷多達十餘萬人。
數日後,已突圍出去的張世傑得知噩耗,他嚎啕痛哭:“一君身亡,複立一君,如今又亡,大宋從此再無君可立。難道這是天意嗎”?哭罷也墮海而死。
江鉦辦完父親的喪事後,帶著幾百族人匆匆趕回厓山。走到廣東海陸豐時,得知崖山二十萬軍民全軍覆沒,大哭幾場後也投海而死。
4年後,被蒙元囚禁三年而不降的文天祥被殺,臨刑前望向南方痛哭跪拜。
南宋,亡了
崖山海戰,宋軍戰死及溺水死者達十多萬人,南宋王朝至此終結。陸秀夫負帝蹈海忠君殉節,這不僅僅是忠君之舉,還是高尚的民族氣節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表現。比那些貪生怕死投降元朝的漢人強千倍萬倍。
當宋恭宗趙顯降元時,他沒有愚忠隨降,而是重組抗元政府,直至與新君和社稷同亡。他的死,是一種民族大義,體現了國與民榮辱與共,生死同命,為國忘家,萬死不辭的熾烈感情;表現了決不向入侵者屈服,“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浩然正氣;表現了對自己賴以休養生息的家園、土地拳拳的摯愛之情和由此激發出來的獻身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形成、發展起來的愛國主義的光榮傳統和崇高美德,並已成為激勵人民抗敵禦侮的巨大精神力量。正因為如此,陸秀夫才受到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深切懷念和衷心敬仰,被我們稱之為民族英雄。
“負帝蹈海”,這一跳,跳出了中華民族熱血男兒的民族大義,跳出了忠君愛國的英雄壯舉,為世人所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