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翁曾源當了狀元,慈禧竟看上了他!
解放後的教育改革之後,一般對省市先的文理科總分第一名也相應的稱為狀元,也就是狀元郎。所以,“狀元郎”在我們心中算是很美好的詞匯,畢竟,那象征著家族的榮譽和對寒窗苦讀的一種交代。古時候,高中狀元等同於取得了仕途的“通行券”,不少大官都是從正經的科舉製度裏一步步高升的,這樣的人,也被後世稱為“科班兒”出身的人。
據不完全統計,自我國開創科舉製度以後,從優秀的人中選拔最優的人是何等難事。從唐高宗五年開始,到光緒三十年這足足千餘載的時間內,中舉人的超過數百萬人,得中進士的不足十萬人,而高中狀元的也僅僅隻有五百多人。他們都是在苦讀之後,才一舉天下知,成為當時科考上的佼佼者。由此可見,讀書人想高中狀元,是非常難的事情,甚至堪比上青天。
可是,您知道麽?大清時期,正有一位狀元,得了這麽好的榮譽卻不“珍惜”,見了慈禧太後之後,立馬辭官不幹了。這是怎麽回事?這人又是誰呢?
原來,這位便是出生於道光十四年的翁曾源,因其為翁同龢之侄,人稱“小狀元”。翁曾源的家族是世代榮耀的,祖上曾官至內閣大學士,父親做過巡撫,叔父是皇帝老師,可以說,翁家三父子都是進士出身。正是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翁曾源想不成才都難,他從小就學富五車,是個滿腹經綸的才子。可是,他有個遺憾,因為,有先天癲癇症,所以,一直沒取得功名。
直到同治二年時,翁曾源的父親去世,慈禧愛惜人才,於是,下令:翁家子嗣可不用考試,能直接參加殿試,翁曾源一下子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同治三年,翁曾源在殿試上盡顯才華,當場就被任命為新科狀元。翁家出了兩個狀元,這個美名瞬間傳遍了京城,加之,翁曾源本人相貌出眾,民間對這位三十歲的帥哥很是喜歡,彼時關於他的傳聞不絕於耳。
此人有才還有貌,所以,也成為了當時名門小姐們追捧傾心的對象。從此以後,他被百姓傳為“美狀元”。但是,就當很多人都在為他的“前程似錦”而開心時,卻傳來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消息:翁曾源辭官歸田了,得來的新科狀元,人家不幹了。一時間,引得大家紛紛議論,少年得誌是何等美事,他這是怎麽了?到底發生什麽大事,能讓他做出這樣魯莽的決定?
原來,慈禧聽聞新科狀元的英俊瀟灑和才情滿滿之後,心裏很是癢癢,她畢竟是個年少的寡婦,對帥哥還是沒有“抵禦力”的,於是,她決定親自召見這位少年郎。倆人一見麵,慈禧的心裏酒笑開了花,她很是喜歡這個帥哥,於是,全程和顏悅色的詢問了他的工作、學習、生活等情況。事情到這時,還沒什麽端倪,翁曾源也都一一如實作答。
突然,慈禧話鋒一轉,問到:“李義山詩,有‘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句,予嫌其未愜,欲改為‘靈犀一點有心通’,似勝原句。而上句苦難妥協,汝為予改之。”跪在地上的翁曾源一聽,心想不對,如果,蓋了下句為“靈犀一點有心通”,按格式,上句就應當是“彩鳳雙飛無身翼”,這可難不倒狀元郎。
可是,他轉念一想,這些詞眼可都是形容情人之間,都是些打情罵俏的詞句,太後此舉究竟為何呢?翁曾源瞬間頭都大了,他不敢多想,於是,呆若木雞的跪坐在殿上,腦門上出了豆子大的汗珠,連腿都軟了。慈禧見他半天不作答,再看他急的麵紅耳赤的模樣,反倒覺得好笑。於是,便令太監把翁曾源帶出了皇宮,反倒沒責罰他什麽,就放他出宮了。
經過此舉,翁曾源回到家中,穩了穩心神,回顧起了太後說話時的神情儀態,還有這首詩的寓意。翁曾源就算是個再不解風情的文人,他也能聽懂太後的寓意,於是,瞬間慌了神,生怕別人知道,這可是要掉頭的大罪,自己又怎能頂著翁氏一家的榮耀去觸犯這樣的大不敬呢?翁曾源心想:雖然前途重要,可是,名節和小命更重要,我惹不起我就躲起來吧,於是果斷辭官。
第二天,翁曾源向皇帝上書,稱:自己的癲癇病再度複發,不適合當官了,希望皇帝可以準許他辭官回家。就這樣,翁曾源還未過足新科狀元的癮,就被一盆冷水澆醒了美夢,他隻好回歸了田野。回家後的翁曾源一直寄情山水之間,一心研究書法、畫作,雖然,沒有出任任何官職,但是,倒也落了個清淨、平安。因其源擅長畫花卉,鄉裏得片紙以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