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禪讓製是好是壞?
在漫長的帝王時代,史官們喜歡將上古時期的“禪讓”製吹捧得無比高尚,殊不知它隻是宮鬥的“遮羞布”而已,充滿赤裸裸的謊言,遠沒有想象中那般溫情脈脈。其實,關於“禪讓”的真實麵目,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被荀況、韓非等人看穿,其中韓非論述道:“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見《韓非子·說難》),真可謂一語中的!
堯將帝位“禪讓”給舜
不過曆史上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卻偏偏相信堯帝禪位給舜帝、舜帝禪位給大禹不僅確有其事,而且他們這樣做也的確是出於真心,是一種大公無私、道德高尚的體現,值得後世稱頌。持這種觀點的人中,便包括戰國中期的燕王姬噲(燕王噲),而且他還真的效仿堯舜二帝,將王位主動讓給宰相子之。那麽,燕王噲最終的結局如何?他是否如願以償地獲得“堯舜之君”的稱號?
燕王噲是燕易王之子,燕國第38任國君姬噲,於周顯王四十八年(前321年)繼位,在位6年時間,並沒有什麽值得稱道的作為。不過,燕王噲雖然是個平庸的君主,但很沒有自知之明,因為看了幾部頌揚堯舜二帝賢明、萬民歸心的書籍,便羨慕的不得了,一心想要效仿他們,做名垂千古的聖主明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燕王噲便將謀士鹿毛壽召來,向他請教辦法。
燕王噲聽從鹿毛壽的建議,禪位給子之
此時,國相姬子之執掌燕國的朝政,隨著權勢和名望的日漸攀升,開始滋生出篡奪王位之心,而鹿毛壽為求取富貴,已在暗中投靠在他的門下。所以等到國王向他征詢意見時,鹿毛壽便按照子之的授意,建議燕王噲效仿堯帝、舜帝,把王位禪讓給國相。
鹿毛壽知道燕王噲舍不得王位,便欺騙他說:“微臣觀察國相子之多年,認為他有上古賢人許由之風,不貪戀權位、不希求富貴,如果大王將國家讓給他,他必然不敢接受。這樣的話,大王既不會失去國家,而且還能留下讓賢的美名,何樂而不為呢?”燕王噲覺得這種操作很不錯,於是便真的讓位給子之,然後自己退居臣位,向昔日的國相朝拜,時在周慎靚王六年(前315年)。
燕王子之在位時昏暴,引起國人痛恨
鹿毛壽謂燕王:“不如以國讓相子之。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麵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見《史記·卷三十四》。
但讓燕王噲大感失望的是,子之並沒有辭讓王位,而且在稱王後還拚命壓製、排擠太子姬平,必須除之而後快。不僅如此,子之在位期間縱情酒色、為政暴虐,稍有不順心之處,便會大肆誅戮臣民,由是讓國中怨聲載道。在這種情況下,姬平便聯合將軍市被討伐子之,雙方混戰數月,死者多達萬餘人。最終,姬平戰敗逃亡,市被被殺。
齊宣王派兵滅燕,並殘殺燕王噲、子之
然而子之並沒有享受多久的“勝利果實”,便遭遇身死國破的結局。周慎靚王七年(前314年),齊宣王利用燕國發生大內亂的機會,派大將匡章率軍北伐,僅用了50天時間便攻破燕都薊(今北京),並把燕王噲、子之全都剁成肉醬(“醢”),隨即又在燕國境內展開大規模的燒殺搶掠活動。齊軍的暴行激起燕國百姓的反抗,沒多久便被迫撤回國內。事後,燕國故臣擁立前太子姬平為王,即燕昭王。
燕昭王勵精圖治,虛心招攬人才,網羅了大批來自各國的有才之士。經過30年的經營,燕國積累了相當實力,然後趁齊湣王驕縱敗政、天下厭棄之機,以名將樂毅為主帥,聯合秦趙韓魏四國攻打齊國,一鼓作氣攻克70餘城,隻有即墨和莒沒有拿下。齊湣王逃亡至莒被殺,燕國一血國恥,並成功躋身戰國七雄之列。
燕昭王勵精圖治30年,終於一雪前恥
燕王噲食古不化,為了博取讓賢的美名,便效仿上古的堯舜二帝,將王位主動讓給相國子之,結果非到沒有博得期望中的好名聲,而且還落得被砍成肉泥的下場,實在是愚蠢至極,令天下人恥笑。正因為有燕王噲的“反麵案例”在前,所以後世君主再無一人肯這樣做,這也算是他用生命為代價,來揭穿“禪讓製”的真實而醜陋的麵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