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鮮為人知的曆史趣事> 第93章 曆史上劉封到底是怎麽死的?

第93章 曆史上劉封到底是怎麽死的?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義子劉封是個不討人喜歡的人物。在《三國演義》連環畫中,劉封的行頭和形象酷似三姓家奴的呂布,可是卻沒有呂布十之一二的武藝,就是十足的紈絝子弟。


  《三國演義》中劉封一出現,就埋下了不受人喜歡的伏筆。劉備借著奪樊城的勝利要收劉封為義子,關羽明確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劉備已經有一個龍子,沒有必要又收一個“螟蛉”。劉備則顯示出帝王的大氣:“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


  實際上,劉備收劉封時並沒有子嗣,也就是說還沒有阿鬥。阿鬥龍降人間要到6年之後。


  成為劉備義子的劉封雖然進了劉備營中,卻成了可有可無的人物。因為劉封大部分的時間是和劉備的大舅子糜芳兩人帶著一支不重要的偏師摘桃子。特別讓人無法容忍的是,當義薄雲天的關羽被困向劉封求救時,劉封居然不救這位曹操費盡心機想得到的,和他的義父劉備“隻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二叔。


  於是,劉備就殺了劉封。


  如此,在劉封的鋪墊下,劉備和關羽之間的大義凜然紙上。


  可是,真實的曆史並非如此。


  二、真實的劉封,死在冉冉升起的將星途中

  劉封是長沙人,《三國誌.劉封傳》說他“羅侯寇氏之子”,也是侯門之後。可是據考證長沙沒有寇氏的侯門,而隻有竇氏。因此《三國誌》記載劉封的寇姓可能是竇姓之誤。


  而竇氏則是東漢的名門高姓,有名的如竇憲大破北匈奴。劉封的母係是長沙劉氏,更是皇室宗親。


  因此劉封的出生很高貴。


  長沙屬於荊州,荊州又是劉表的地盤。由於荊州牧劉表本人也是外來者,因此他的政權依賴於荊州的高門大戶,在荊州已經形成了劉表和荊州門閥士族共同治理的體製。


  劉備從袁紹處跑到荊州依附劉表後,雖然頂著豫州牧的頭銜,其實是寄人籬下,急需融入荊州的士人中。以劉備這樣的英雄,自然想通過和名門高族發生關係,讓自己能在荊州安全地待下去。


  劉備在長沙見到竇封後,就動了和竇氏扯上關係的心眼。正好劉備還沒有子嗣,而且和竇封的母係還能扯上親族關係,於是就想收竇封做義子。竇家也樂意和劉備這樣的中山靖王之後發生關係。竇氏和劉備雙方一拍即合。


  劉備收竇封為義子後,竇封改名為劉封。此時劉封的年齡大概10歲。


  此後,劉封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他也不愧有竇家人的素質,“有武藝,氣力過人”。劉封的武藝和普通人不同,如果說普通人是在演武場練出來的,劉封則是隨著作戰部隊一路征戰出來的,他見識過成功、失敗和流血犧牲,因此,他的武藝非常實用,而且具有很強的戰爭經驗。


  劉封參加了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的入蜀戰爭。這時候的劉封剛20歲,由於在劉備身邊近10年,而且經曆了孫劉聯軍赤壁之戰的全過程,又經曆了劉備收複荊州南部四郡的戰爭,使得劉封這10年沒有耽誤,在軍中盡得軍旅之要。


  劉封的入蜀作戰,是“所在戰克”。於是,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封被封副軍中郎將。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命令孟達進攻上庸,由於孟達軍紀太差,擔心他難以勝任。於是劉備又命令劉封率軍從漢中到達上庸與孟達會合,並對孟達進行節製。


  結果,劉封和孟達不負劉備所望,拿下上庸。劉封被封為副軍將軍。


  後來,關羽在樊城和襄陽被圍,接連向劉封求救。劉封和孟達見死不救,回複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因此始終不派援兵。


  後來劉封又和孟達鬧不團結,劉封奪了孟達的依仗即“鼓吹”。孟達一害怕就投了魏,而且反戈一擊來攻劉封。


  孟達先寫了一封長信對劉封勸降,劉封沒有從,於是雙方交戰。這時,原降將申儀兄弟複叛,劉封敗退。劉封徹底丟了和益州相鄰的東北三郡,即房陵、上庸、西城郡,不得不敗退成都。


  敗退成都後的劉封,被劉備賜死。


  劉封死時僅28歲,正在成長的年齡,可惜死於冉冉升起的將星途中。


  三、劉封死的原因


  《三國誌.劉封傳》記載,劉封敗退成都後,遭到劉備責罵,即“侵陵達,又不救羽”,責罵的內容主要是兩點:


  1、欺負孟達使得孟達反叛;2、不救關羽。


  劉備是個軍事家,他明白輕重,因此對劉封的責罵,將孟達反叛排在首位,而將不救關羽排在次位。


  因為房陵、上庸、西城郡丟失,使得劉備的軍力全麵撤守益州,完全沒有了縱深緩衝,這在戰略上非常不利。


  不救關羽,從軍事上是站得住腳的。


  因為房陵、上庸、西城郡三郡是剛得的郡,降將申儀申耽兄弟分別擔任上庸和西城太守。申氏兄弟長期在上庸地區,是當地的豪強,歸降劉備隻不過是迫於軍事壓力,還處於觀望態度。而劉封、孟達實際能掌握的隻有三郡中的房陵一郡,也並不穩固。一旦劉封主力離開,這三個郡會再次叛變。


  事實也是如此,孟達叛變後,申儀申耽兄弟立刻帶著這幾個郡投向魏國。


  因此劉封不出兵援助關羽是站得住腳的,即使丟失了這三郡,身為劉備的義子,也是罪不至死。


  與劉封死有直接關係的是諸葛亮: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製禦,勸先主因此除之。


  諸葛亮的話讓劉備起了殺心,讓劉封“自裁”。


  四、入川後劉備對劉封的安排非常合乎情理

  劉備本不想要劉封死,可是諸葛亮的“易世之後終難製禦”就讓劉備起了殺心。


  諸葛亮要劉封死的原因,是告訴劉備,待劉備死後,擔心劉封會和劉禪爭奪皇位,因此要劉備殺劉封。


  其實,劉封在世時,劉禪已經是太子了。而且劉備對劉封的安排,按照當時的思路來說是非常合乎情理的。


  劉備讓劉封遠離政治中心的成都到邊境帶兵,主要是兩點原因:

  1.讓劉封負責益州的東北門戶,以自家人保衛自家人;

  2.以此保證劉禪的內部安定,一旦劉禪有事,劉封可立刻帶兵回成都勤王。


  劉備對劉封的安排,和曆代王朝的親王們在外帶兵,思路異曲同工,這本沒有問題。


  五、孟達對劉封的命運看得很清楚

  劉封對劉禪的太子是默認的,這點從他反對孟達的勸降可以看出來。孟達對劉封的勸降非常直白:

  今足下與漢中王,道路之人耳,親非骨血而據勢權,義非君臣而處上位,征則有偏任之威,居則有副軍之號,遠近所聞也。自立阿鬥為太子已來,有識之人相為寒心。


  孟達對劉封說劉備已經立阿鬥為太子,你的位置就很尷尬,所以很危險。


  孟達也是名士,和法正交好,因此他的眼光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特別是孟達說的:“恐左右必有以間於漢中王矣。”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有人會要劉封死,這個人是誰,孟達心裏清楚。


  誰敢離間劉備父子,誰會離間劉備父子?除了關羽,就是諸葛亮。


  可是,劉封“不從達言”。劉封不從,乃是因為他沒有貳心,如果劉封有貳心,他不會不對孟達的話感同身受。


  事實上,無論《三國誌》還是《三國演義》,從來沒有看到劉封貳心舉動。


  六、劉備“想”要劉封死


  孟達給劉封的信中,還有意味深長的一句:“足下失據而還,竊相為危之。”意思是隻要劉封丟了房陵、上庸、西城郡三郡,回到成都就是死路一條。


  孟達這句話並非指軍事。


  房陵、上庸、西城郡是劉備為劉封安排的地盤,也是他的歸宿,目的是要他遠離成都。而這三個地方丟了,就真的沒有地方可以安置劉封了。劉封也就隻能死了。


  事後證明,孟達看得很準,劉封死前大歎:“恨不用孟子度之言!”


  而孟達雖然看出來劉備的想法,可是劉備畢竟是“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並非絕情的人。當劉封死後,劉備聽說劉封拒絕了孟達的勸降,心裏也後悔,“為之流涕”。


  七、諸葛亮“必須”要劉封死


  諸葛亮一直有複興漢室的雄心,因此出山以前就給劉備獻上一副奪取天下的良方《隆中對》。如果諸葛亮自己可以拿主意,他早就達成了《隆中對》的戰略態勢。


  可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實施起來卻總是不順,因為諸葛亮沒法做劉備的主。


  當劉表病重時,諸葛亮讓劉備取荊州,劉備不同意;當劉琮投降曹操時,諸葛亮讓劉備取荊州,劉備也不同意。這兩個有利時機錯過之後,劉備不得不問孫權借荊州,戰略上造成極大被動,形成了“取荊州”和“交好孫權”的矛盾。


  諸葛亮更無法駕馭劉備手下大將關羽張飛。特別是關羽的失荊州,已經宣告諸葛亮出山前形勢一片大好的《隆中對》成了泡影。


  但是複興漢室是諸葛亮畢生的追求,他必須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一旦劉備死後,諸葛亮可以駕馭他的兒子劉禪,可是無法駕馭劉封這個“剛猛”的親王,而無法駕馭的人將可能破壞諸葛亮複興漢室的大業。


  因此諸葛亮要劉封死。


  事實也證明,劉備死後,諸葛亮的手下全是他可以駕馭的人。唯一一個似乎有點性格的魏延也被諸葛亮處處穿小鞋,最終死於諸葛亮之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