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一令平山河
“不必了,我們抓緊時間!”張良說道,“請將軍立刻與百越各王聯係,要他們派遣使者前來秦軍大帳當中商議要事。”
“我們正在與百越作戰,如此是否合適?”趙佗感覺奇怪,提出了不同意見。
“照我說的做,我會全權承擔責任!”張良揚了揚扶蘇給他的詔書。
趙佗不再說話,直接吩咐了下去,心中卻對張良下了一個定論,這是一個沒有什麽實戰經驗,隻會溜須拍馬的官僚。不知道用什麽方法騙取了皇帝的詔書,來這裏耀武揚威,不過他的辦法顯然是行不通的。
什麽叫做召集使者來議事,要是能夠商量,還會在這裏打生打死嗎?”
打了那麽多年,始終沒有搞定百越,就憑他張良一個文弱書生,趙佗隻能嗬嗬了。
他現在的心態就是任由張良去鬧騰,反而到時候任務完不成是他張良的事,可與他趙佗無涉。
此時所謂的百越,其實有很多分支,包括吳越、揚越、東甌、閩越、南越、西甌、駱越等等眾多越族支係。
其中正與秦國作戰的並不是所有百越勢力,而是其中一支叫做南越的勢力,相當於就是後世的廣東大部分地區和廣西部分地區。
南越附近的西甌和揚越並沒有與大秦發生戰爭,當然也不算友好。
幾個百越使者來的非常之快。
趙佗將張良介紹給諸位使者,並說明張良乃是皇帝欽差。
幾位百越的使者對俊美如美女的張良都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沒想到這樣一個俊俏的小生,居然是大秦皇帝的使者。
看他的樣子不像是一個高官,更不是一個軍人,為什麽大秦皇帝會派這樣的人來這裏處理如此重要的事宜。
張良也不跟他們廢話,直接開門見山。
“諸位,今天請大家來是有一件大事需要宣布!”
“不知天使有何重要事情要宣布?”百越使者都很緊張,不知道張良要宣布什麽?難不成大秦又派兵了,要他們投降?還是有別的不利於百越的消息?
“當今大秦皇帝陛下寬仁厚愛,為免兩國再起刀兵,造成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慘劇,決定自即日起,終止對百越戰爭。”
“什麽?”趙佗整個人都要跳起來了。
就這麽不打了?那他這個大將軍怎麽辦?他辛苦在這裏多年,就是為了有朝一日破解百越,班師歸朝的時候能夠得到更大的封賞,如果就這樣不打了,他還混個啥?
“是真的嗎?”三個百越使者卻是又驚又喜。
驚得是他們沒想到居然會有這樣的轉折,原本以為大秦既然用了五十萬軍隊,是無論如何也要打下百越的,誰知道政策變化居然如此之快?聽說大秦的皇帝換了,是不是小皇帝不想打百越?
喜的是他們終於也可以結束戰爭了。
其實這場戰爭要論損失,肯定是百越一方更大。
雖然他們將大秦南軍拖入到了戰爭的泥潭中,但是他們麵對的畢竟是當今天下最為強大的軍隊,因此他們自身的損失絕對比大秦的損失要大得多,甚至是十比一都不止。
也就是說大秦死一個士兵,他們要死十個,畢竟他們的戰力根本不能與打遍整個天下沒有敵手的大秦軍相比。更多的是依靠地利和人多來勉強抵擋,簡單來說就是用人命來堆。
同樣他們的醫療衛生等條件非常簡陋,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他們貧病交加,長期戰爭導致的饑餓而死、疾病而死等等各種人員損失非常巨大。
而且百越不比中原,這裏的生產力還是非常的低下,此時他們大多還處在原始社會後期,多用的是刀耕火種,連鐵器也不普及,有的地方甚至還在使用石器。
如此低下的生產力,加上連年戰爭,令他們的經濟幾乎崩潰。
如果大秦真的能夠放棄戰爭的話,他們是樂意看到這個結果的。
“趙佗將軍稍安勿躁,我此來代表的是皇帝,我所說的就是皇帝說的!”
張良很鎮定地看向趙佗,還有三個使者。
趙佗沒有再吱聲,畢竟大秦的法律嚴厲,如果有將領敢不遵守皇帝的命令,那就直接以叛逆論處。
而且始皇帝對將軍的忌憚還是很深的,雖然他寵信王家和蒙家,但就算是王翦蒙恬這樣深受秦始皇器重的將領也沒有能擺到太尉的位置上,而是一直空著,就知道皇帝有多忌諱有實力的將領了。
現在雖然皇帝從老豆換成了兒子,但是趙佗又不是扶蘇肚子裏的蛔蟲,誰知道扶蘇會不會與秦始皇一樣都對將領非常防範。
如果扶蘇和他老豆一樣,那麽趙佗現在在這裏說什麽反對的話,就是在將自己往上吊的繩索上套。
尤其是不知道這個叫做張良的底細,萬一他回去搬弄是非……
因此趙陀立即沉默,再也不說一個字。
“這麽說這件事情是真的了!”三個使者非常激動。
“此事絕對是真,”張良微笑回答道,“趙佗聽令!”
趙佗沒有辦法,隻能半跪接旨。
“大秦皇帝扶蘇令:張良到達百越之日起,趙佗立刻停止進攻百越,鳴金收兵。今後非百越主動攻擊不得主動攻擊百越。”
“臣接旨!”趙佗捏著鼻子也隻能先接收。
張良又對那三個使者笑道:“現在你們相信了吧!之前的都是誤會,苦了大秦和百越的百姓,現在新皇登基,他寬仁厚道決定與百越結成兄弟之盟!”
“兄弟之盟!”三個百越的使者互相看了一眼,沒想到秦國居然玩的這麽大。
“正是兄弟之盟,而且大秦皇帝陛下準備大封諸侯王,百越的諸位部落王,隻要與大秦簽訂了契約,都可以封王!”
“封王!”三個使者仿佛聽天書一樣,大秦不但不再攻打我們,還給我們封王?
要知道諸侯王是周朝時代的分封製,而大秦消滅六國,建立起大一統的王朝後,就開始推行郡縣製,這次怎麽會再給他們搞分封製?
他們雖然僅僅隻是部落,但是對權力的渴望絲毫不亞於中原地區。
如果他們的部落能夠成為大秦分封的諸侯王,那麽對內就有了名正言順的法治權、統治權,戰力金錢土地等等都會集中到自己手上。
“還不光如此,”張良說道,“大秦皇帝許諾,不但諸侯王之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而且諸侯王的其他兒子也可以得到封賞,可以成為公爵侯爵等等,擁有自己的領地,可以在領地內征稅、決定防務等等。”
“諸侯王,還可以繼承,還有公爵和侯爵,太好了!”三個使者激動地都要跳起來了。
這種分封製度對他們太有利了,不但王位可以繼承,而且諸侯王的兒子個個可以成為一地的領主,這樣的人領主多了,部落的實力豈不是更強?
隻不過三個使者也不是傻子,大秦顯然不是閑著沒事情做,拿封王來玩,肯定有他們的目的,還是問清楚最好。
“請問大秦如此厚愛我們,希望我們能提供什麽幫助呢?”
“大秦國皇帝希望能夠跟百越開展貿易。12345
其實秦始皇征百越,不光是為了版圖領土,還有一件重要事情,那就是百越的海外貿易。
很多大秦欠缺的奢侈品,比如象牙瑪瑙,茶晶等等都是從海上貿易所得來的。
因此始皇帝希望能夠掌控這種貿易通道,為自己服務。
之前他采取的方式是戰爭,而現在扶蘇則是和平的交易。
“交易,不知道大秦要跟我們交易什麽東西?”
這幾個使者可都是知道的,大秦發動戰爭的目的在哪裏?
他們隻是不明白大秦有什麽可以跟他們交易的?
“當然有很多東西,大秦有一些你們絕對連聽說都沒聽說過的東西!”張良拿出了一籃土豆和番薯。
“這金色的名為土豆,紅色的名為番薯,這是兩種非常優秀的糧食作物,他們產量很高,而且耐儲存,長的可以存放整整一年,還可以磨粉做成各種食品,關鍵是他們的畝產量非常之高,正常一畝地可以生產五千斤!”
“多少?五千斤!”三個使者徹底傻了,就連趙佗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
如果有這樣的作物,那百越的溫飽問題就可以解決了。
三個使者都有點心動,急匆匆地抓了幾個就裝在自己的口袋中。
“還有這個!”張良又使出一疊紙。
“這個是什麽東西?”三個使者都非常謹慎地看著王寅。
“這東西叫做紙,就是用來代替竹簡寫字的。”張良解釋道。
“什麽,可以用來寫字?”三個使者馬上就被吸引了過去。
張良將紙的一些特征都告訴他們,順便要他們做做廣告。
三個使者將紙傳來傳去觀看,有點愛不釋手,誰都不肯放手了。
他們一眼就看出這紙的巨大作用。
要知道百越雖是未開化之地,但是並不是說他們沒有能人異士,像這幾個使者就都是傑出人物。
他們都有一定的文化,也讀過書,甚至有遠的已經到中原去學習中原的文化。
隻可惜,想要把中原的文化弄回來,實在是太不容易,要是用牛車拉,不知道要拉到猴年馬月去。
如果有了眼前這樣東西,那就太方便了,中原文化可以源源不斷傳入百越,為百越之地的百姓開民智,以便提升百越的整體水平。
“這是神物啊!”南越的使者摸著紙,激動萬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簽約也是順理成章,三個使者都分別將詳細情況修書一封帶回部落內。
果然,推恩令的封賞是大部分人都願意看到的,三個部落的首腦沒有多餘的意見,直接同意簽訂。
三個部落的首腦來過簽過之後,百越之地的其他部落也打聽到了消息。
於是他們紛紛向大秦朝廷申請,要求簽訂與南越一樣的契約。
張良當然不會拒絕,凡是來的,一律與他們簽訂契約。
於是百越之地,一下子多了十幾個諸侯王。
“你這樣做不符合皇帝陛下的心思,陛下是不會理會你的!”趙佗終於還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張良並沒有動怒,隻是笑著說:“陛下一定會同意,一定會讚成,我相信皇帝陛下一定會看穿其中的奧妙。”
趙佗的臉卻有點黑,這張良打臉打得也太直接了,你為什麽不直接說,我看不懂其中的奧妙。
大秦麒麟殿中。
“諸位如何看張良的此項措施?”扶蘇問文武百官。
文武百官立刻開動腦筋,開始領悟其中的奧妙。
僅僅隻是停戰嗎?顯然不是。
還是開展貿易?也不是。
那麽是分封嗎?難不成是要搞舊製?
眾人思索良久,都沒有明白是怎麽一回事。
扶蘇通過諸天聊天群偷偷地問了一下王寅,張良那是什麽計策?
“什麽,這不就是那推恩令嗎?”王寅立刻就明白了。
那原本是西漢武帝時期為了對付諸王勢力膨脹,尾大不掉所產生的一個計策。它的效果非常之好,諸侯王用了這推恩令之後,他們的實力就開始分散,而且是越來越散,最後到了根本沒有辦法與大漢中.央政府抵抗,武帝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所謂推恩令第一步是讓那一些部落首領能夠擁有王的稱號,但是這僅僅隻是一個虛的稱號,事實上他們本來就是王,就算我們不封他們也是王,封王隻是為了收攏他們的心。
第二則是讓他們把封地再分封給諸多兒子,而且允許兒子在封地內征稅、征兵,可以幹一切諸侯王可以幹的。這樣諸侯王的封底必然分裂,於是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分散,而且越來越難以一條心,內部也會因為分贓不均而產生矛盾衝突。
第三步,因為分封,於是王國分為公國,公國又分為侯國,諸侯王地盤越來越小,實力自然也就越來越弱,其實他們已經不是真正的分封製,隻是套了一個虛名的郡縣製而已。日後大秦隨便找個由頭,將他們一一收服,到那個時候,他們已經分裂到連反抗的力氣也沒有了。”
扶蘇按照王寅的分析說了一遍。
“陛下英明!”
“陛下神武!”
“陛下高見,我等不及也!”
一眾人立刻開始拍馬,一半是為了奉承,一半倒也確實是真的佩服扶蘇居然這麽短的時候內就能夠明白這推恩令的真意。
扶蘇借用王寅的知識裝了一波,裝嗶的感覺讓他舒爽。
“那會不會有人看出來大秦推恩令的真意呢?”有人疑問。
“不可能,一群蠻荒之民而已,誰有皇帝陛下之天資可以推斷出來?”又拍了一次。
“說的也是,而且我還覺得,就算真的有人看出來了,還得看老諸侯王是否願意聽從,就算他願意聽從,他的兒子們是否能夠拒絕如此誘惑?”
“看來那張良已將一切都考慮到了,真奇才也!”
“城主果然是城主,給聯推薦的兩人,都有著經天緯地之能,有了這兩人,大秦的基業穩了!”扶蘇想著,“韓信、張良回來,一定要重重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