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紫色> 第八十六章 方丹的煩惱(1)(修改)

第八十六章 方丹的煩惱(1)(修改)

  等到在海外也鑒定出來了,別以為這樣你就可以舒心的送拍了,那些中介和掮客就開始忽悠你這東西如何如何了,如果加大宣傳力度,可以把拍賣價格推上高峰,甚至拿出許多拍賣界的典型範例,一個個的向你講述“內幕”,最後就一個目的,您繼續掏錢吧,您得預先付出這推廣宣傳費用,不是您全出,我們公司也要出的,要不,就您這點錢夠幹啥的?現在做個廣告多貴啊?知道不?光是印一個宣傳廣告冊就得多少錢啊?等您這東西一拍賣,您可就發了……


  就是估價,這些人也是估高不估低,什麽某某類似的,去年上拍,賣了多少,您這怎麽地也得是多少多少……要是真不明白這裏麵套路的,嘿嘿,你那就不是送拍了,是把自己送過去給人“宰”了,而這樣的人,目前在收藏界可是大行其道,但凡你隻要在某個收藏網站點了點,一不小心留下了痕跡,嘿嘿,對不起,十年八年你脫不了身,人家會定期的給你電話、短信和其他的方式“問候”你。


  國人玩古玩古董至少有千年的曆史,早在北宋時期,國人就已經開始重視古董古玩的收藏,可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尤其是西方的商業營銷理念傳入國內後,似乎一切都變了樣子,而最可悲的是,現如今的監管和實際情況是脫節的,甚至把原來我們最寶貴的“虛心接受監督”“善待每一個顧客”的傳承給徹底的拋棄了。比如,你想向某個網站或者網購提點建設性的意見,對不起,你絕對找不到可以說話的地方,以前還有什麽什麽信箱,現在你去看看,還有嗎?某某拚,經常掛著低價的招牌叫你進去??,結果,裏麵的價錢跟外邊的完全是兩碼事,你能怎麽辦?說破大天去,你覺得貴可以不買啊!可是你的點擊率,你的大數據已經無償的留給了對方,但凡你隻要再點開,鋪天蓋地給的推薦保證就是你上次被惡心了的那些!還有,那個啥寶的,你本來急需要快點買點東西的,裏麵也有發貨地點的選擇,你可以就近網購,不過,你千萬別信,誰信誰倒黴!


  你覺得景德鎮的瓷器不錯,你點了那裏生產發貨的,結果最後你才發現,那瓷器是從其他八竿子打不著地方發來的。你想就近買點貓砂,等著用,結果,對方發貨的時候才知道,那貓砂要從四千公裏外運過來……凡此種種,你連提個意見的地方都沒有,你就是提了,人家也能給你一萬條合情合理加上合法的理由解釋,而他們在網店上寫的,沒人去問,最多告訴你,那是“筆誤”!你怎麽地?

  網店上造假比比皆是,更別提其他的造假了,跟這些造假比起來,那些製作古玩贗品的人還算是有良心呢,他們起碼得比劃的跟真的差不多啊。


  香港的西方古籍古玩之所以那麽扯,根本原因就是西方營銷理念進入了收藏界,加上近年來到香港的西方遊客越來越少,加上香港本地的博學之人是越來越少,甚至出現了諸多的文化空白,這不是說著玩的,其實是一個真實的反應。


  現如今的香港文化教育已經不像從前了,學中文的不懂古漢語,學洋文的不明白西方古典文學,用邯鄲學步來形容當今的香港文化界是一點也不為過的。曾幾何時,香港出現了一大批文化精英,當國內還在埋頭打理自己的身體時,香港就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愛民族的文化精品,直到今日仍然膾炙人口。


  李凡鑽的就是這個空子,你們搞不清楚,那麽好啊,我們前來掃貨,不管是啥,放在倉庫裏慢慢的找,哪怕隻有千分之一的概率,隻要不是贗品,總能從中找出具有曆史價值的東西,這其實也是個大數定理。就說這次李凡讓石大慶給王銳送過去的那本“盛景”吧,那可是拉丁文本的,這僅僅比最早的希伯來文盛景差了那麽一點點。為什麽給王銳送過去?因為這一堆“破爛”是王銳派出的人弄回來的,誰弄回來的東西在石大慶那裏可是都有登記的。


  看到拉丁文的盛景,你讓方丹能不“買糕的”嗎?根據紙張判斷,這本盛景應該是十九世紀早期的刻本,即便是在歐洲,這個版本的盛景也是不多見。


  很顯然,這是早期到東方來傳教的教士遺留下來的,一開始被繼承者珍藏,或者說是放置,當一本書看不懂的時候,最好的地方就是放在書架上。往往這樣的書籍保存的還很完好,甚至成為孤本絕本,關鍵是,無人識得真麵目。


  時至今日,在香港還有幾個人能熟練的使用拉丁文呢?不認識,那這本盛景還有個蛋用?一旦主人的書房、家宅翻修和清理,被扔出來就是個必然,而看上去成色不錯,由那些古董販子花點小錢收去就順理成章了。


  十九世紀,正是歐洲工業革命的時代,諸多近現代的生產技術層出不窮,這本拉丁文盛景就是由此而生,它看上去也不古老,表麵的羊皮包裹很新潮,用金屬模子燙壓出來的十字架凹凸有致,這種書在香港也太普通了,被人忽略很正常。


  這本盛景沒有逃過李凡的眼睛,因為,那個年代刻印圖書的習慣與當代是完全不一樣的,尤其是刻印這種拉丁文的盛景,而且,這本盛景顯然是某人或者某虔誠的信徒無私捐刻的,沒有出版商,沒有營銷商的任何落款,這在後世根本不可能。,更重要的是,李凡讓石大慶透光照了那書的紙張,李凡看到了紙張的特殊性,因為,那是現在已經失傳了的意大利棉布紙,在當時也屬於高檔奢侈品。


  造紙術是從華夏傳到歐洲的,而這個傳遞的過程時間比較長,還出現過諸多的反複。最早,從華夏學會造紙術的是阿拉伯人,他們利用尼羅河和中東一帶出產的紙莎草、蘆葦等做原料生產紙張。而最早傳入歐洲的造紙術使用的原料是歐洲當地產的“麻”,這個時間延續了很長時間,當時歐洲生產的,麻紙很厚很粗糙,類似我們現在使用的牛皮紙,甚至還要厚,可是表麵卻是凸凹不平。


  在曆史上,歐洲人也習慣使用“羊皮紙”,就是這個羊皮紙其實也是有多種含義的。最早的羊皮紙就是把羊皮用石灰水浸泡,脫去羊毛、油脂,再兩麵刮薄、然後在拉伸中幹燥、打磨,最後便成了當時貴族和王室的書寫材料。到了工業化時代,羊皮紙逐步就演變成了工業化生產的,經化學處理而製成的紙,厚而結實,不透油和水,供包裝物品用,可是使用的原料裏是絕對沒有羊皮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的木槳和棉布廢料,正是使用了棉布廢料,使造紙技術得到了一次飛躍。


  在十七世紀末十八世紀初的時候,歐洲可是沒有後世的現代造紙技術,歐洲,沒有類似東方的竹子,稻草等等,基本上沒有可以用於造紙的原料。也就是在這個時代,大航海時代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促進了棉紡織行業的大發展,也把英國從“羊吃人”的怪圈裏解放出來了,原來紡織原料是羊毛,現在好了,有棉花了。


  說起工業革命,歐洲各國大發展,可是在經濟上,真正起到原始積累的工業就是紡織工業,英國早在資產階級革命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現代紡織的萌芽,大量生產的羊毛製品充斥著整個歐洲,如果沒有英國產的羊毛服裝,那些去大航海的船員不會那麽方便和順利,反過來,大航海時代也使原產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棉花成為新的紡織原料,進而,整個歐洲的服裝都發生了變化,尤其是棉織品作為貼身內衣有著其他仿製品無法替代的優越感,直到今天,棉紡製品仍然是各種紡織品裏的第一,而英國最早發家的行業就是紡織業,其實,日本也是。


  棉紡織的發展促進了歐洲造紙業的變革,到了十八世紀上半夜,在意大利和法國就出現了利用廢舊衣服和破布生產的紙張,進而,逐步過渡到了木槳的使用。


  而王銳手裏的那本盛景就是用那種與近現代紙張差別不大的棉纖維原料的紙張刻印的,注意,是刻印,而不是機印。此時的機械化印刷術還沒有出現,所以,這些細節讓李凡一眼看出來了,這東西不用做碳14,李凡就已經給斷代了。


  當然,石大慶還是叮囑王銳去做一次碳14的檢測,然後,拿著檢測報告叫自己的一個親戚送拍,反正,不能讓別人看出來是股東賣東西。


  另外一件則是薛萬錦在天津的一個藏家家裏發現的,是啥呢?是一張由馬歇爾簽署的命令,正文是用打字機打的,可是簽名卻是本人簽署的,到底是不是馬歇爾的簽名?在國內,這樣的筆跡鑒定還是有難度的,老薛正想轍呢。


  馬歇爾在1924年派駐天津,成為美國陸軍第十五步兵團的“副官”,就是我們稱呼的副團長,而此時的第十五步兵團是沒有團長的,團長還在路上,還沒有上任,因此,這個時候的馬歇爾實際上是這個團的“一把手”。


  1924年,正是軍閥混戰的年代,由馬歇爾簽署的各種命令不在少數,但是,能夠保留到今日的卻是不多見。據說,馬歇爾當時還與一位華人木匠熟識,臨走時,那個木匠還送給了馬歇爾三件禮物,隻不過那三件東西對於馬歇爾來說真是風馬牛不相及,什麽東西呢?第一件是中式炕上的被槅子,第二件是個剃頭挑子,第三件是賣烏豆的圓形挎桶,這幾樣東西就是我們現在也想象不出來,不知道這三樣東西最後去了哪裏,反正人家是沒當個東西收藏,用?咋用?不會用啊。


  薛萬錦不在乎錢,把原件送到美國的相關機構去做筆跡鑒定,得出了結論。問題是,這東西在美國似乎也引起了注意,他們希望薛萬錦將那個東西在美國送拍,而薛萬錦幹脆說,想買沒有問題,到華夏方丹拍賣會上來吧!典型的拉客啊!

  就在李凡忙活著的時候,薛萬錦的電話又打來了,“我不管你有多忙,現在你必須要跟我說一會,我這裏十萬火急,那個方丹準備出幺蛾子了!”


  洞穴裏的水已經抽的差不多了,整個洞穴裏並不複雜,李凡並沒有把洞穴原來的出口捅開,盡可能的保留了原貌,靠近原來出口的地方有一大一小兩個石像,看上去是佛像。說起來也是怪了,在曆史上發現的石像裏,隻有佛教擁有大量的石像,不僅是在華夏,就是在中亞一些國家也有發現,阿富汗那尊被極端分子炸毀的巴米揚大佛就是其中之一,而類似現在這個掩埋在山脈裏的佛像還有多少?沒有人可以回答出來,而且,在古代,人工在崇山峻嶺裏鑿刻大佛的行為,到底是從原始佛教誕生地傳過來的,還是從漢傳佛教穿過去的?也是一個曆史之謎。


  華夏人尊重曆史,佛教是外來的宗教,在華夏發展傳承,佛教之所以能夠名列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與在華夏的傳承分不開,如果沒有在華夏的傳承,佛教在世界上還真是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宗教了。可是我們華夏卻沒有像某些國家那樣,要據為己有,要去申請什麽遺產。事實上,當今的漢傳佛教裏充滿了華人的哲學思想和華人的智慧結晶,而佛教的原產地現在是個什麽樣就不用多說了。


  當華人把佛教看成是一種哲學思維,是一種修煉人的品格、道德情操,當人在一生中經曆了溝溝坎坎,經曆了各種挫折和磨礪之後,回頭再來看佛教的經意,幾乎都會有一種頓悟和放下的感覺,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出處,在原始的佛家經典裏,可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寧可剜肉飼鷹,也想不出萬物皆有緣的道理,在華夏,儒釋道三家的思想融合造就了華夏文明傳承,這一點毋容置疑。


  “你說說看,他又出啥幺蛾子了?”李凡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計,“不過你也不用著急上火,在咱們的一畝三分地上,他就是個孫悟空,也得壓在佛掌之下!”


  “他和一個叫托馬斯的一起搞了《仿富春山居圖》的水印版,他要在第一次拍賣會上拍賣,這個能行嗎?到時候坑的可是我們自己的同胞!”


  “哦,這個事情啊,簡單啊,先讓他把送拍的水印畫送相關部門檢測啊,沒有那些正規監測部門的背書,你們就可以否定這個物品的上拍。”李凡輕鬆的說道,“我相信,任何一個檢測機構都明白行裏的規矩,如果你還不放心,那你可以找找朱教授谘詢一下,你又不是不認識他,他老人家會給你定心丸的。”


  “哦,你是說……檢測部門不給他們證書,但也不給否定的結論?”


  “古玩行裏你見誰能直通通的說‘那是假的!’這是規矩,他們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