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紫色> 唏噓喜慶(6)

唏噓喜慶(6)

  新年的鍾聲敲響,李凡的手機就開始了沒完沒了的“怪叫”,他這手機來電聲音、信息聲音和微信聲音都是有區別的。這一會是電話,一會是視頻,一會又是短信,最後還有微信上的群和朋友圈,把個李凡忙的不亦樂乎。


  最後,李凡不管了,在微信群裏發了一條,“小爺我頂不住了!睡覺!”


  所有人看的哈哈大笑,跟著,大家也就歇菜了。新年鍾聲無非是一個按鍵,大家相互拜年,拜完年誰能不睡覺?真正守夜的人現在是少而又少了。有沒有熬通宵的呢?有,不過都是打麻將的,平時沒這待遇,到了過年,理由充分,打!

  大年初一,李凡又去了火車站,康小唐的父母最後堅持讓兒子退掉了機票,他們從老家乘坐高鐵來到了南方,這是他父母第一是來,對康小唐來說似乎也是。


  接上了康小唐一家,李凡開著車子就去了陳軒炫一家住的賓館,在那裏,錢博平已經都安排好了。而三個姐姐也都相約著來了。比起陳軒炫來,這三個姐姐倒是比她輕鬆了不少,無他,三個姐姐家的父母都正跟著親家打成一片呢,隻有陳軒炫這一家,還沒有最後把事情敲定。而今天,李凡的意思是捅破這層窗戶紙。


  鬼馬的李凡想了很久才動起了歪腦筋,要想讓陳軒炫的父母鬆口,估計他們這些小輩說起來不大管用。陳家的祖上在十裏洋場當過小買辦,說起來也是老上海。這老上海最大的缺點就是瞧不起外地人。對他們來說,凡是從外地來的人統統都是“鄉屋寧”。改革開放以後,老上海對香港人給予了“特赦”,不算是鄉屋寧了,到後來,廣東籍的也都得到了“諒解”,可是,北方人去上海還是不行。


  不是說陳軒炫父母是蘇北某個城市的公務員嗎?這咋又成了老上海了?這要說起來啊,還就是曆史開的玩笑。陳家祖上的確是老上海,可是到了陳軒炫爺爺那一輩的時候就趕上了“支邊、支援內地和上山下鄉”了,到了陳軒炫父親這一輩,想回上海就不是那麽容易了,不過畢竟有著留在上海的親戚,於是,從陳軒炫上小學的時候開始,父母就都到了駐滬辦事處工作了,這實際上就是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了。要說起來,這樣的機構在江浙一帶是非常普遍的,在曆史上,江浙地區的發展與上海是息息相關的,後來,許多知情在江西、雲南等地紮根,回不來的人裏有相當一部分也是打著駐滬辦事處的旗號留在上海的。


  其實,上海的開埠是很晚的,在中國的一線大城市裏,根本無法與京城、天津衛等城市相比,甚至都無法與沈陽這樣的城市比曆史。一開始也是從移民城市發展起來的,而最早去上海發展的主要是寧波人、無錫人,因此上海口音裏有著濃厚的浙東方言味道,不過是在當地經過與其他方言糅合後產生的一種新方言。


  在長江流域的幾個大城市基本上都有這個特點,有的說起來很古老,其實也是在近代發展起來的。比如說武漢,曆史上沒有叫武漢這個名字的,但是卻有武昌、漢陽和江夏的叫法,而在150多年前,漢口卻是遠不如武昌和漢陽的。那個時候,漢口地勢低窪,每年都有洪澇,基本上無法發展,後來修了張公堤,漢口那邊才迅猛的發展起來,尤其是後來京漢鐵路的修通,極大的刺激了漢口的發展。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漢口作為地名存在了五百多年,可是查遍史冊,曆朝曆代從來沒有把漢口作為一個行政區劃的記錄,即便是今天,人們都知道武漢三鎮的組成是由武昌、漢陽和漢口組成,可其中的武昌漢陽現在還是行政區劃,武漢市裏有武昌區、漢陽區,可卻是沒有漢口區,在漢口那邊可是有著江漢區江岸區礄口區,後來又發展出了新洲區、黃陂區和東西湖區。與上海一樣,武漢話僅僅是在老城區裏流行,與周邊20裏的方言都不一樣。


  李凡琢磨出來的詭計就是讓耿浩的父母與陳軒炫父母認識,這兩家都是老上海,他們之間的交流遠比小字輩有分量,所以,當李凡把康小唐的父母接來以後,錢博平就把耿浩一家也接過來了,隻不過跟著來的還有鄧小麗。


  孩子們相互之間都認識,這樣給長輩和老人介紹起來就方便多了。陳軒炫的父母很快就明白了這是怎麽回事。不去上海不知道自己有多笨,這話還是有一定道理的,陳家媽媽立即開始審問女兒,最後是李凡出麵把話給說明白了。


  “陳媽媽,四姐是我們公司的一個幹將,他的男朋友你們也知道的,可就是沒有得到你們正式接見對不對?我們小輩就是想利用這次過年,把四姐的終身大事敲定下來,不曉得陳媽媽樂意不樂意?哦,還有一個事情通知你們一下,四姐的男朋友是學習古建築學的,我們最近又接了一個單子,需要四姐和他男朋友通力合作,到時候可是有大把的資金進賬的,這個,您二老的意見如何?”


  “噢喲!這個事情好啊!我聽我們家浩浩說了,說你這個老幺是有點石成金的本事的,隻要你說了,那就是沒錯了!”那邊還沒有表態,何采萍就吹上了。


  “耿家媽媽,儂好,你怎麽跟他這麽熟悉啊?”陳家媽媽話裏有話的問道。


  “當然熟悉咯,他是我家媳婦的表弟,他們玩的這所有賺錢的買賣都是這個小老幺搞出來的,不要看他小哦,他可是不得了耶,我同你講哦……儂曉得伐。”


  這何采萍打開了話匣子,陳家媽媽頓時聽傻了,她用眼神看自己的女兒,陳軒炫也在那裏點頭認賬,而陳爸爸此時正和耿浩老爸在一起用上海話聊著。


  在這一群人裏,陳家可真是不夠看了,耿浩、李凡還有老實站在邊上的康小唐和他的父母都屬於“大個子”,起碼在氣勢上就足足的壓了陳家一頭。


  陳家在上海也算是一個小康之家,陳軒炫的父親是駐滬辦的副主任,拿著一份不多不少的工資,幹著迎來送往的事情,母親已經退休,原來也是在百貨公司駐滬辦事員,後來改製,曾經下海擺過地攤,開過服裝店,他們看中的東西與何采萍差不多。這次出遊,全是女兒花錢,一開始老兩口還以為是女兒傍上了大款,心中十分忐忑,雖然上海人愛財,可財路不正也是接受不了的。最後才從女兒口裏逼出了實情,得知女兒已經跟著幾個姐姐開始“創業”了。再一細打聽,陳軒炫搞不明白的事情老兩口馬上就明白了,他們清楚的知道,女兒這財發的是“運氣”和“緣分”。女兒的畫畫水平啥樣陳爸爸是心知肚明,能夠在公司裏拿到股份,根本的原因還是同學之間的友情。沒有這個提前知道的信息,陳家夫婦能夠那麽容易的就答應到深圳來嗎?根本的動因是他們想見見女兒的三個姐姐。


  現在,李凡把話挑明了,話裏的話難道還聽不出來嗎?人家為了促成兩家見麵,為了成全女兒,連未來的毛腳女婿都給拉進了公司,這還有啥話可說呢?


  其實,康小唐家也不差,雖然是在下麵的一個三線的城市裏,可是康爸爸那可是正牌的退伍軍人,現在也是在當地某個國企裏擔任中層幹部,論地位和出身那也是一點不比陳家差,而康小唐的媽媽原來是省籃球隊的隊員,退役後跟著康爸爸走了,現在是當地體育局裏的一名幹部,也是不錯的,在所有的母親裏,就連何采萍也沒有康媽媽高,要不然怎麽生出了康小唐這樣的大個子?


  “他們呀,這還沒有畢業就搞成了一個叫撒寧……哦,現在的流行話是‘團隊’,你看看他們這一年多幹的事情哦,不得了耶!我覺得蠻好的,你這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哦,我要是還有個女兒,一定不會放過那個小夥子的!這樣好的小夥子你要是不抓住,乖乖龍力龍,我估計其他的女孩子要搶破腦袋耶!”何采萍還是脫離不了上海小市民說話風格,可這風格管用,還真是被李凡給充分利用了。


  “哪個說我不抓住的?我沒有說不同意啊!我曉得厲害關係的,那個男孩子不僅是自身條件好,關鍵是他跟那個叫李凡的關係很好呀,要是我反對了,我家女兒丟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男朋友耶,怕是丟了很多很多的錢哦!這個我明白!”


  果然,對付小市民就得用小市民的思維,何采萍可謂是一針見血的把陳媽媽給鎮住了。而陳爸爸呢?那跟老耿是一樣的“懼內”,基本上老婆說了算。就是吧……似乎康小唐的父母還有些不大樂意了,因為陳家太過“矮小”了。


  說起來陳軒炫並不矮,身高至少也有一米六八左右,可是陳家媽媽爸爸都不高,與康爸爸康媽媽站在一起就有些相形見絀了,這多少與兩代人生活的環境不一樣有關。康爸爸不過是身高一米八以上而已,康媽媽也不過是一米八左右,在他們的那個年代身材算是高大,可是跟兒子比起來,他們也是矮子。


  “康叔叔,小唐哥跟軒炫姐的事情我看你們就別再挑了,我可是知道,在您的老家要給小唐哥找個媳婦,光是彩禮錢就夠你們喝一壺的了,現在多好啊,您這不僅不用出啥彩禮錢,我軒炫姐可是個小富婆,他們四姐妹都有了著落,我小唐哥也跟著沾光了,他們將來的生活我想肯定不會差。”李凡小聲對康爸爸說道。


  “嗯,這孩子說話雖然有些粗,可也在理,我是沒啥意見,老康,你不要太想著你的那些正統思想,時代不一樣了,我們體育局裏的年輕人就跟我們的想法不一樣,你是不是也把架子放下來?要不,你給兒子再找一個?”康媽媽很是開明,直接就把李凡的話給接了過去,“反正這媳婦我是認下了,你要是不樂意,自己單過去,反正將來有了孫子也是我帶,跟你沒啥關係!”


  老婆這不留情麵的話讓老康隻能幹笑一下,“我就是怕孫子的個子沒有兒子高。其他的我也沒意見,咱家小唐太老實,我就怕將來管不住媳婦。”


  “真是個榆木腦袋,有這樣一群朋友在一起,還用咱家的小唐去管?你忘記你的那些戰友啦?哪次不是他們來幫你說和?要不然,我能跟你混到今天?”


  “哎呦!我啥也沒聽見!你們老兩口的恩愛話最好是關在房間裏說!”李凡立即做了個鬼臉溜之大吉,搞的旁邊的康小唐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老康有些大男子主義,這在北方男人裏很普遍,老婆跟他鬧過多次,要不老康的那些戰友隔三差五的幫著老康前來賠禮道歉的說和,這康小唐搞不好就是個單親家庭的孩子了。隨著年紀的增大,這老康是越來越倔,可在家裏的地位卻是越來越低,尤其是兒子當兵,還順利的進入了最高榮譽的部隊,雖然他們的訓練很苦,和枯燥,但是,康小唐還是在部隊裏逐步成熟了,這大學兵當的也滋潤。


  大年初一,李湧下午就要回K城了,讓李凡沒有想到的是,爺爺李江也要走,還捎帶著把錢宸兩口子和林家全兩口子帶走了,還特別把小的全都留下了。人家那是要回到K城去好好的聊聊,在深圳,人太多,親戚初見麵的話題和這群小屁孩的話題還不搭邊,何必都擠在一起?沒法子,李凡和錢博平隻好開車把幾個長輩送走。李凡倒是無所謂,他在家裏見這樣的場麵多了去了,可是林瑤不行啊,第一次大年初一就跟爸媽分離,那淚腺管不住,在機場哭的稀裏嘩啦的。


  這邊的長輩走了,那邊的長輩也紮堆去享受生活了,都不願意跟著小年輕在一起,誰能想到,陳家父母和康家父母竟然有一個共同愛好,打麻將!於是,他們幹脆在賓館裏開台,李凡還特意的提醒他們要用籌碼玩,千萬別拿現金……結果被兩家大人給嘲笑的不要不要的,康小唐和陳軒炫都不好意思說出真相了。


  李凡是會玩但從來不玩,他覺得那種遊戲太耽誤時間,另外,在家裏,除了奶奶喜歡到對麵孫家去湊角以外,爺爺和爸爸都不愛玩麻將。結果,每次孫老頭過來喊人,隻能是奶奶和媽媽過去湊角。所以,李凡並不知道現如今打麻將到底玩啥滑頭了。而現如今,由於支付功能的電子化,誰還口袋裏帶上大把的鈔票去打麻將啊?都是用籌碼,最後統一結算,然後就……電子支付了。抓賭?難啊!


  康小唐為了讓父母能夠好好的玩,把自己攢的10萬塊直接轉到了媽媽的卡裏,而陳軒炫更是牛叉,直接劃給了老媽20萬。還別說,這兩家人的牌品還都不錯,據說是打了二天“不分勝負”,要不是都要回去“上班”,還真不想走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