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六)

《八卦筮法源流考》(二十六)

  ——八卦筮法江湖術揭示與批判


  下卷:後封建八卦納甲筮法


  第一章:筮術上又一怪胎的誕生——八卦納甲筮法


  第一講:西漢京房在天人同構(即“天人合一”)的巫術與神秘主義思潮裏架構出了“納甲筮法”,奠定了後世二千多年裏的八卦算命基石


  第三節:京房“八卦分宮納甲筮法”的“理論”與“方法”


  二、


  正是漢朝以天命觀與王道思想相結合,而退回到先周時期的思想意識。漢學者直接將天人觀念用於論證君權神授,董仲舒從天人感應的思想體係出發,以陰陽災異說“經”,十分明確地為大一統王權專製張本。


  “唯天子受命於天,天下受命於天子。”(《春秋繁露》)

  “天人感應”的世界觀是董仲舒思想上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肯定和強調天道秩序,以天道作為規範人倫政治架構的終極基礎。


  董仲舒以博學之才大講陰陽五行與災異,開辟了漢儒學“術”的天地。漢儒者,利用儒家的“天命”思想,試圖建立一種天命神學,將漢朝政權的合法性依托在天命上。而這一“天命神學”的完成者就是董仲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思想,是漢代儒學神學化與王權化發展的代表思想。


  神學化的經學成為兩漢官學之風氣,漢儒生力圖用神學化的經學輔政,試圖以陰陽災異學說來製衡、約束現實的專製君權,以使君王勿恣意妄為。而以專製君主為核心的統治者則完全把神學化的經學當作工具,故兩漢才有陰陽災異,天人感應,圖讖祥瑞,五德始終,八卦明堂,卦氣月令等各種神秘學說甚囂塵上。


  京房的八卦納甲筮法也正是受天人感應思想,並將幹支五行納入八宮卦係統,這是自戰國到西漢發展起來的陰陽五行學說與八卦筮術相結合,並認為這八卦納甲占筮就有了能通神的“功力”(即占筮出一卦,看卦裏的陰陽、五行如何,就認為所問人事上的吉凶如何)。


  京房在前人“天人合一”的巫術思維基礎上 ,創造了一套嶄新的“八卦”納甲占筮術。以八宮變卦為根本,係以世應,飛伏,爻辰,六親,納甲等名目,妄想以此決斷人事吉凶。


  京房對“八卦”卦學的觀念,是先有主卦,後有重卦,是先有八主卦(經卦),而六十四卦是由八卦(經卦)重複組合而來的,這是傳統“易學”上對六十四卦生成的錯誤認為。京房也不可能走出這種認識的誤區,他那裏知道這套“六聯體”符號本初的生成及演變過程。


  京房因此將先秦的卦學中的八個基本卦(即八經卦),演變出“八宮”卦學體係。改變了先秦時期的單純“八卦”取象筮法,或結合《周易》文辭當占辭的那種筮法模式。而把“八卦”納入幹支五行,產生了新的“八卦”納甲筮法。而“六十四卦”裏的卦畫與卦名稱早在先秦時期為固定程式。京房把“六十四卦”中的八個卦畫符號給於“八經卦”。由“八經卦”每一卦做為本宮,由本宮卦畫符號,逐爻畫變化變出其它卦畫,也就變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來,並將這一卦歸到一個宮內。故八宮共得六十四卦,如《乾》宮的八個卦為“乾為天”,“天風姤”,“天山遁”,“天地否”,“風地觀”,“山地剝”,“火地晉”,“火天大有”。這八個卦從此是固定不變的屬《乾》宮八個卦了,形象的說是出自一個宮裏,其五行皆屬金,即五行為金。


  京房受到《係辭》裏“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的啟發,從八宮的本卦卦畫逐爻變而得一個卦畫符號,而得為本宮的一個卦。而每宮裏最後兩卦為遊魂和歸魂卦,也是受到《係辭》的啟發:“《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精氣為物,遊魂為變,其故知鬼神之情狀。”


  八宮係列安排好後,得每個卦裏還得安排進去些實質內容,好增加對現實人事占斷的運用,即解卦上所認為的正確性,故京房就把自然與社會裏的現象裝進“八卦納甲體係裏,在每卦裏安排設計出爻 象和"世應"來。


  《乾鑿度》裏講: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乾鑿度》是緯書,為漢人偽托孔子所作,是以儒家經義附會人事吉凶,預言治亂興廢。


  《京氏易傳》裏說到世應是與爻位連在一起說。如“上宗廟在世,六三三公為應”。“六四諸侯居世,初六元士在應”。如筮得一卦,是如何斷所問之事的吉凶呢?從《京氏易傳》《姤》卦中說法:“陰爻用事,金木互體”,“定吉凶,隻取一爻之象”。而這一爻定吉凶,是安世卦為主,一世卦以初爻為主,五世卦就以五爻為主,本宮卦以上爻為主,遊魂、歸魂卦就以變化的爻為主。這為主的爻稱為“世爻”。這就是後來的安“世應”之說。有了“世”爻位,就按爻位的貴賤來定。一卦六爻,初爻為元士至到上爻為宗廟的排序法,六爻越往上位越尊貴。世爻是為主之爻(即算卦上看自身),用來判斷問事吉凶。但是還要看卦中其它爻的相應關係,於是有了應爻。不過這都是人為的想象與規定而已,既無任何科學依據,也沒有任何道理。


  《易緯乾鑿度》裏講:“三畫成乾,六畫成卦。三畫以下為地,四畫以上為天。易氣從下生,動於地之下則應於之下。動於地之中則應於天之中。動於地之上,則應於天之上。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為應。”


  《京氏易傳》《否》卦講:“三公居世,上九宗廟為應,君子以俟時,小人為災”。


  八卦納甲筮法裏的《否》卦是屬《乾》宮的三世卦,“三公居世”是因為初為元士,二爻為大夫,三爻為三公。故“三公居世”。即《否》卦裏的第三爻就是世爻,應爻就是上九宗廟了。


  這與《易緯·乾鑿度》講的“初以四,二以五,三以上,此之為應”的說法是相同的。簡單的說定出“世爻”,而隔二爻位就是“應爻”了。今天算卦這些都是固定不變的,安排了世應,斷卦是以世爻為主。而現在斷卦同樣看“世應”,世爻為自己,應爻為對方,如看問卦者自身的吉凶,就看世爻的陰陽五行生克變化。當然現在的算卦上有很多的說法、斷法,不能窮盡,不過這都是人為的規定而已,即妄說而已。


  八卦納甲筮法中,有了八宮序列及世應,那麽幹支五行,也得納入卦裏。


  《京氏易傳》卷下說:“分天地乾坤之象,益之以甲乙壬癸,震巽之象配庚辛,坎離之象配戊巳,艮兌之象配丙丁,八卦分陰陽,六位五行,光明四通,交易立節……易之變化,六爻不可據,以隨時所占。”


  京房將八宮卦配以十幹,十幹中甲為首,故又稱為納甲筮法。


  “六位配五行”指六爻與十二地支相配。京房將十天幹配八卦,因天幹是十個,而“八卦”是八個經卦,那麽怎麽安排十幹呢?京房按陰陽分屬,將屬陽幹甲,丙,戊,庚,壬;陰幹乙,丁,巳,辛,癸,與“八卦”分陰分陽來相配。


  而“八卦”裏的陰陽之分大抵是按《易傳·說卦》中講的一家人,即父母和三男三女來分陰陽。自然是乾,震,坎,艮,這是父和三個兒子為陽了。坤,巽,離,兌,一母領三女為陰了。天幹與八卦分陰陽後也就成了固定不變的陰陽屬性。 如《離》是代表著南方,又是“火”的代號,那麽“火”永遠被貼上陰火的性質標箋了。


  這就是古代的神秘學問,又是非常好玩的神秘學問。因在帝王專製時代裏,沒有、也不得有正經學問可做,很多讀“經”做學問者,就玩“數術”也就樂此不疲。


  “八卦納甲”筮法裏的乾、震、坎、艮為四陽卦;坤、巽、離、兌為四陰卦。


  陽卦配陽幹,即:

  乾 艮 坎 震


  甲 丙 戊 庚


  壬


  陰卦配陰幹,即:

  坤 兌 離 巽


  乙 丁 己 辛


  癸”


  這樣就是“乾納甲壬,坤納乙癸,震納庚,巽納辛,坎納戊,離納己,艮納丙,兌納丁”。


  《京房易傳》中說:“八卦分陰陽,六位配五行”。在卦爻納支上,也是分陰陽,陽卦各爻納陽支,陰卦各爻納陰支。這是卦納天幹,爻納地支。四陽卦乾震坎艮納屬陽的六地支,即子、寅、辰、午、申、戌。四陰卦坤巽離兌,納陰六支醜、卯、已、未、酉、亥。


  京房的八宮卦納甲圖如下:

  (因圖片無法上傳,故略。不過這種圖式在百度一搜就出現。)

  從上圖可看到,八純卦(經卦)每一卦都有對應的幹,每一爻都有一個對應的地支。因天幹十個,而“八卦”有八個,隻得把多出的幹,陽歸乾,陰歸坤。這樣乾坤兩卦各納兩幹,這就規定,甲與壬同,乙與癸同。


  從圖中看,陰陽卦的納支排序是有所不同。這種排法受“天左旋,地右動”來排序。“八卦”納進了幹支,新的筮術框架也就立了起來。而五行也就跟著納入了“八卦”體係裏去了。


  八卦納甲筮術是把五行生克納入筮法之中,這樣就大大開拓了筮術的新思路。在《說卦》裏已對“八卦”取象安排進去了五色、方位、五行,但很不係統。象“乾”卦的取象:為天,為君為父,為王,為金,為大赤。而在“八卦”納甲中“乾”的五行為“金”,但“金”的五色為白。


  《易傳·說卦》裏的“八卦”還沒有捋順與五行的關係。春秋時期占筮時的“八卦”取象是乾為天,坤為地,巽為風,兌為澤,艮為山,離為火,坎為水,震為雷。這是八種自然物象。那時“八卦”還沒涉及五行內容,京房把前人的陰陽五行學說納入到八宮卦係統裏。而八宮五行所屬:乾宮卦屬金;坤宮卦屬土;震宮卦屬木;巽宮卦也屬木;坎宮卦屬;離宮卦屬火;艮宮卦屬土;兌宮卦也屬金。


  八宮五行所屬,與早期八卦筮法裏的取象相同的則是坎,離,艮,坤。五行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屬性。然而八卦要安排進五行,似有無均等之感。除原坎水,離火,艮山,坤地,是取固有之象不變。而震雷、巽風認為與木發榮有關,故震、巽兩卦也就配“木”了。


  “乾天,兌澤言何配為金。乾天剛鍵,兌又為正秋,秋之盛德在金。故乾、兌兩卦五行屬金”了。這樣五行安排進了八卦中,這種配比隻是一種想象,是沒有什麽科學根據。本身筮術整個架構都不是建立在科學的思維上,而是巫術思維的產物。


  通過戰國到西漢,陰陽五行學說已成為思想界主載學術的理論。而幹支、方位、月令、時序、物候等學說,皆與曆法農學有關。而星象,神煞皆與“天學”有關。而八卦筮術學也跟著這些學說的產生而發展,並且“八卦”筮術不斷納進新的神秘思想學說,為天人溝通的神學目的論,而構建出通神的新工具。


  這套與神溝通的工具到京房手裏已演變成一套寵大的體係。這種筮術體係的構建材料無非是陰陽、五行學說,也無非是把自然與社會的兩屬性抽象的東西,套進八卦筮術之中。


  京房把前人從天地所直觀感悟的東西,即抽象化的金、木、水、火、土,安排到八卦筮術中,但認為還不足以解卦與占斷人事吉凶上所謂的準確依據,就必須賦予上社會屬性。故京房天才的構建出“六親”(父母、兄弟、妻財、官鬼、子孫。)關係於八卦筮術中。不要小看這“六親”納入筮術中,這才是使卜筮者通過八卦納甲裏陰陽、五行、六親生克聯想比類出生活中的父母、財、官、運等等吉凶來(包括後出的“八字”批命)。實乃依然是轉換了一種比類模式,與先秦“八卦”筮法用八種物象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沒有本質區別。


  八卦筮術不是預測學,是巫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而現代預測學是離不開現實社會裏的人事活動的客觀現實中的信息收集,歸類,整理,綜合分析,而推理出某種事情的發展趨勢的科學預見。


  而先秦的八卦筮術的筮法,我們已知,是通過那八種取象,風呀,水呀,雷呀等八種自然物象與所卜事情進行的比類、聯想,最後“推理”出人事吉凶上的所以然來,那叫牽強附會與胡說八道。故而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逐步退出曆史舞台。到漢京房建構出八卦納甲筮法,依然是以自然之象與社會之象的想象而模擬到“八卦”筮術中,就妄想以此“類比推理”出所占卜事項的吉凶來。???

  總之,京房所建構的是以陰陽五行為基本間架的八宮六十四卦的筮術,是巫術思維的產物,與先秦的龜占沒有兩樣。是從萬物有靈論裏異化出的萬物感應論,並認為做為萬物感應的中介,便是陰陽與五行。把陰陽五行當成萬物之源的原動力,這萬物之源動力又成為天地人之間的因果鏈,天怎麽,地就怎麽,人間也就怎麽。把萬物有“靈”轉換一個新的說法,萬物有“感”。這就是“天垂象,見吉凶。”看似京房把自然現象與社會現象一股腦的裝進八宮卦體裏,讓人覺得,似乎有其合理性。有其合理性,似乎就有了有效的預測性。人們根本不解“八卦納甲”筮術的內在道理,被這種看似有“道理”的理論所迷惑而迷信。


  而事實正相反,八卦納甲筮術既解決不了人生社會的任何問題,也說明不了客觀世界裏的任何現象。京房建構的八卦分宮納甲筮術,是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巫術思維下妄想實現其實證結果,這隻能是一種巫術的妄想。


  京房八卦納甲筮術,如同柏拉圖《理想國》裏的“洞穴喻”那種真實寫照。“八卦”筮術思維如同生活在“洞穴”裏的那些被禁錮的人,隻看到事物的影子,從沒有看到過真實的事物。“八卦筮術”隻是一種影子學,而不是科學,因它背離了真實世界,即背離客觀現實中的事物做為研究對象。


  柏拉圖的《理想國》裏的“洞穴喻”是這樣說的:“讓我們想象一個洞穴式的地下室,它有一長長通道通向外麵,可讓和洞穴一樣寬的一路亮光照進來。有一些人從小就住在這洞穴裏,頭頸和腿都綁著,不能走動也不能轉頭,隻能向前看著洞穴石壁,讓我們再想象在他們背後遠處高些的地方有東西燃燒著發出火光。在火光和這些被囚禁者之間,在洞外上麵有一條路,沿著路也已築有一帶矮牆,矮牆的作用象傀儡戲演員在自己和觀眾之間沒的一道屏障,他們把木隅舉到屏障上頭去表演……


  那麽,請設想一下,如果他們被解除禁錮,矯正迷誤,你認為這時他們會怎麽樣呢?如果真的發生如下的事情,其中有的人被解除了桎梏,被迫突然站了起來,轉頭環視,走動,抬頭看望火光,你認為這時他會怎樣呢?他在做這些動作時會感痛苦的,並且,由於眼花繚亂,他無法看見那些他原來隻看見其陰影的實物。如果有人告訴他,說他過去慣常看到的全然是虛假,如今他由於被扭向了比較真實的器物,比較地接近了實在,所見比較真實了,你認為他聽了這話會說些什麽呢?如果再有人把牆頭上過去的每一器物指給他看,並且逼他說出那是些什麽,你不認為,這時他會不知說什麽是好,並且認為他過去所看到陰影比現在所看到的實物更真實嗎?”(《理想國》[古希臘]柏拉圖著 商務印書館 1986年版 郭斌明等譯 第242、243頁)

  正如中國後封建時代裏形成的龐大的“數術”文化,形同“影子”文化,一旦讓人們認識到那全然是虛假,猶如“洞穴喻”,不正是為中國“數術”文化裏生存的人們最好的注腳嗎?

  近代印度發生過狼孩的故事,這一事例常常被引為心理學上的案例。這說明,人的成長與其生活環境不無關係,什麽樣的文化環境與人的認識理解世界的能力至關重要。即一個人受其社會化過程的影響至關重要。


  先秦史巫創設的八卦取象筮術到京房改造成八宮卦係統筮法,均是隻見影子而不見實體的學說,是現實裏扭曲變形的認識論。“八卦”筮術學說不是真對事物的本質做為研究對象,而是舍棄事物的真象,而是通過事物“抽象”或“影象”去反觀比類這個世界,並且認為通過那種比類能達到未知的世界。


  若一旦揭示幾千年所慣常認為的“真理”,全然是虛假的,確實眾多人無法相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