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五)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五)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四十五篇《周易·萃》文譯解

  (原文)

  “( ) 萃:亨。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 無咎。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大吉,無咎。萃在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齎谘涕泆,無咎。”


  (譯文)

  “四十五、勞苦勤政,通達順利。


  君王憑借宗廟禮儀,利於賢德之人的會聚,亨通,有利於未來;即使用牛做祭品進行宗廟禮儀活動,是正當的,有利社會向前發展。若愛心不能堅持始終,將起紛亂和憂慮。若是發號施令 一定遭受譏笑與恥辱。不要擔憂,堅定愛民信念向前,就沒有害咎。做好表率,沒有咎害。有了愛,才有利於四時之祭。若隻會憂慮歎息,能有什麽利益可得呢?要有作為的向前,沒有咎害,隻有受到一些磨礪而已。迎得大的吉祥,是沒有過失所得到的。在位能勞苦勤政,沒有害咎;不失掉愛,自始至終應作為堅守正道為準則,災禍就不會發生。憂慮歎息得落淚流涕,常存憂患意識,沒有害咎。”


  (解說)

  “萃”:聚集。又通“悴”:勞苦。此篇裏當勞苦講,指在位者應勞苦勤政。


  “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


  “廟”:指宗廟;有才德人的處所;朝廷等意。本篇裏應指宗廟,是王與諸侯祭祀祖先的廟堂。也是禮儀文化教化之地。”“大牲”:用牛做祭品。這是講君王利用好宗廟祭祀這一禮俗文化活動,以此來教化和聚攏人心。但本篇的中心是講在位者應憂思勞苦並以愛為行動準則。全篇並不是講祭祀活動,這裏是把宗廟禮儀作為教化和聚攏人心的一種文化活動,而不是如某些學者所說的是講“祝占”的。本段意思是:“君王憑借宗廟禮儀活動,利於賢德之人的會聚,亨通,有利於未來;即使用牛做祭品進行宗廟禮儀活動,是正當的,有利社會向前發展。”


  “有孚不終,乃亂乃萃。若號,一握為笑。勿恤,往, 無咎。”


  本段強調愛民若不能堅守始終(有孚不終),就要出現問題,就會帶來紛亂和憂慮(乃亂乃萃),若發號施令(若號),一定會遭受譏笑(一握為笑)。不要擔憂,堅定愛民信念向前,就沒有害咎(勿恤,往, 無咎)。這是講愛民是否能夠堅守的利害關係。


  “引吉,無咎,孚乃利用禴。


  “引”:帶領,引導。“引吉,無咎”指在位者要帶頭做表率,就沒有害咎。“禴”:四時之祭;或稱薄祭。“孚乃利用禴”是說,有了愛民為根本,才利於四時之祭。這裏表明在對宗廟祭祀禮儀活動的前提是愛民為根本,才能體現宗廟祭祀活動的意義。在古代祭祀宗廟是非常重要及重大的事情,更有其重要的政治意義。而作者強調的是君王要以愛民為根本,即百姓的事情做好了,利用宗廟祭祀活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教化作用。相反“有孚不終”,既不關心百姓,卻一味的搞祭祀宗廟的活動,那自然也不是什麽好事情。


  “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 萃如嗟如”:憂慮歎息狀。本段這是講,要積極地去作為,去幹事,去解決實際問題。不可一味的束手無策,不可一味的隻有歎息憂慮。要勇敢地麵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是為君子講述既要有憂患意識,又要有積極地作為行動。


  “大吉,無咎。”


  這是承上麵內容的進一步的論述。“大吉無咎”這是說,大的作為與成功的事情,是建立在努力與正確行為基礎之上。上段是強調積極地去作為,而本段就是通過積極地作為,就迎來事業的成功。


  “萃在位,無咎,匪孚,元永貞,悔亡。”


  “萃在位”:在位置上應憂勞勤奮的工作。“匪”:非;不足。“匪孚”:不失掉愛。本段還是強調在位者(統治者)堅守愛民為本,有了愛民作為根本的行為準則,才沒有災禍發生,悔恨就消失了。


  “齎谘涕泆,無咎。”


  “齎(jī)谘”:悲歎之聲。“涕泆”:眼淚鼻涕。本句話意思是“憂思歎息得落淚流涕,就沒有過失”。這寓意著時刻要有憂患意識,才不會出現過失。


  本篇是講述王者之道,王要勤勞憂思,既要勤政,又要把愛民作為根本,才不會有過失與災禍。這無疑是先儒倡導的民本思想,再次說明儒學是《周易》作者創立的,而非是孔子創立。而本篇提到的“王假有廟”裏的“廟”,反映了西周的宗廟文化。西周的宗廟祭祀,是最重要的禮儀。《儀禮》裏有種種等級嚴格,程序繁瑣的規定。宗廟祭祀非常隆重,場麵盛大。周王主祭,諸侯助祭,濟濟多士分列,一切按部就班,響聲沉重的鏞鍾,整齊舒緩的舞容,蕭管編鍾齊鳴,煙香繚繞燭光通明,人人肅穆無聲。隻有低沉凝練的歌聲,祈禱祖先神明的福佑。《詩》裏的“周頌”三十一篇,多數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如《清廟》、《維天之命》、《武》、《賁》、《我漿》等,都是祭祀文王的祭禱樂詩。我們知道了西周的宗廟禮儀,不難理解《周易》裏說的“王假有廟”的道理了。讓統治者憑借對宗廟祭祀禮儀的活動,來進行教化與聚攏人心,但更要體現在愛民這一宗旨與原則的基礎上。而這裏的宗廟活動,如同現在的國家,舉行建國慶典那樣,即使花費很多財力,目的是激勵人民愛國與團結一心。


  我們再看一看現在人們對今本《周易·萃》卦的注譯。


  “(坤下兌上)萃(1):亨。王假有廟②。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③,吉。利有攸往。


  初六:有爭不終(4),乃亂乃萃⑤,若號(6)。一握為笑(7),勿恤。往,無咎。


  六二:引吉(8),無咎。爭乃利用禴(9)。


  六三:萃如嗟如(10)。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九四:大吉,無咎。


  九五:萃有位(11),無咎。匪孚(12),元永貞,悔亡。


  上六:齎谘涕泆(13),無咎。


  【注釋】


  ①萃是本卦的標題。萃在卦中用作“悴”,“瘁”,意思是憂慮。全卦的內容主要講祭祀和政治態度。標題的“萃”字是卦中多見詞。②假:到,至。(3)大牲:牛,古代祭祀時以牛為大牲。④不終:沒有結果,這裏指俘虜被抓後跑了。③亂:紛亂。(6)若:而。號:呼號。(7)一握:即嗌喔,咿喔,表示笑聲。(8)引:永久,長期。(9)禴(yUe):祭祀的名稱,指春祭。(10)嗟:感歎。(11)萃:用作“瘁”。有,於。位:職位。(12)匪孚:沒有俘虜。(13)齎谘(jizi):谘嗟,歎息。泆:流鼻涕。


  【譯文】


  萃卦:亨通。君王到宗廟祭祝。有利於見到王公貴族,亨通,吉利的占問。祭祀用牛牲,吉利。有利於出行。


  初六:抓到俘虜,後來又跑了,引起一陣紛亂和憂慮,大家呼喊著追捕。追回來後嘻哈大笑,不再擔憂。前行,沒有災禍。


  六二:長久吉利,沒有災禍。春祭最好用俘虜作人牲。


  六三:長久歎息。沒有什麽好處。前行,沒有災禍,隻有小危險。


  九四:大吉大利,沒有災禍。


  九五:盡瘁於職守,沒有災禍。沒有俘虜,占問長久吉凶,沒有悔恨。


  上六:感歎流涕,為國憂心,沒有災禍。


  【讀解】


  前一卦講了夢中的小事,這一卦接著就講大事要事--祭祝。祭祝對古人而言,恐怕難以再有比它重要的了。祭祝的對象一為祖宗,這與以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宗法觀念密切相關,也是社會組織結構形成的始基;一為神鬼,人間萬物都有神鬼的法力在支配,不得不以恭敬虔誠的的態度來對待;一為天地,人的生存條件取決於天與地,天地的運行變化,自然要對人的命運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必須崇拜。


  總而言之,祭禮以神聖隆重的儀式把古人的心靈導向自身以外的崇拜對象,唯獨不崇尚自己,自己的心目中沒有自己(天子例外,因為他就是天地神靈在人世間的唯一代表)。人是沒有價值的,他的責任和義務就是服從,從家長到官員到大臣到皇上到祖先到天地到鬼種,人活著的意義就是為這些被當作神聖的對象服務,充當仆人和奴隸,充當牛馬和犬羊!個人就更不用說了。個人是為他人、群體活著,是一架巨大機器上的一顆沒有思想、沒有情感、沒有生命的螺絲釘。所以,在祭犯中,奴隸可以像牲口一樣被殺了來做犧牲品,而人們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必須如此。


  看了這樣的祭祝,我們的心裏總該有所動吧!”


  這是選自林之滿主編的《周易全解》,此書2012年1月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這裏把《周易》卻當成占卜辭譯之,又把"孚"字當成俘虜譯文了。"孚"本是《周易》一書構建的"民本"思想,"孚"當愛講,指讓統治者愛護百姓,即“君子維有解吉,有孚於小人”(《周易·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