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一)

《天下第一哲學》(四十一)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四十一篇《周易·損》文譯解

  (原文)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利貞。征凶,弗損益之。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譯文)

  “四十一、減損,其目的是為了用之於民,很正確,沒有害咎,更有利於未來的發展。而對於祭祀,何不用兩種簡單的器具裝用食物來代替?


  是啊!所做的事情應盡快去辦,沒有過失,目的是酌情減少損失,更有利於未來。不可征戰;不但不減損,而且增長財富。三人做事,則會損害一人的利益;而一人做事,則能得到朋友的支持。減少疾苦,讓喜慶之事盡快出現,沒有過失。有的人增加而擁有了財富,隻要不苛刻,不行邪惡,則是大吉的事情。不減損而增加財富,沒有過失,前途光明,長久的發展都是有利的,更會得到臣民的擁護。”


  (解說)

  “損”:減少,喪失。“損”在本篇裏的意思是指財富上的減損,類似現在所講的扶貧,惠民政策。即中央的財政減少了,而是為了扶貧與惠民用去了。“財富上的減損,其目的是用之於民,這是正確的路線方針”,這就是本篇的立論。“曷”:疑問代詞,也指“豈”,“難道”講。“簋(guǐ)”:古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享”:供奉祭祀品。本題目的意思是“財富的減損,是為了民生,是大吉的事情,沒有過失,對未來長久都是有利的,何不采用簡單的兩器具的食物,可用於供奉祭祀品。”本篇所立論的是,“損上益下”的道理。減損財富的目的,是在於為民,並且完全可以在祭祀上移風易俗,減少浪費。這體現了作者的理性與進步思想。作者強調的是關注民生,而反對的是大搞迷信的祭祀活動。


  “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本段是講不該減損的,一定不能造成減損的道理,如前麵提到的祭祀,而這裏又講的征戰問題,沒有了戰爭,自然財富不但不減損,而且是增益的結果。


  “已”:去,完成。“事”:事情,從事。“遄(chuěn)”:快,迅速。“已事遄往”:做事情應盡快去做。應辦的事情盡快的辦理,不可拖拖拉拉,要講效益,自然不會造成損失。“征凶”:指不可征戰。征戰就會帶來凶險的結果,一旦發生征戰,就會出現凶災之年。如果沒有征戰,國家財富不但不減損,而且會增加財富與實力。這就叫“弗損益之”。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本段還是比喻,這裏的“三人行”與“一人行”是比喻事物的差異與統一。


  “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本段是對“損”進一步的論述。“疾”:疾苦。“遄”:盡快。本段意思是:減少疾苦,讓好事情盡快出現。即把不好的,壞的局麵改變,讓好的,喜慶的社會局麵盡快出現。這是講,什麽是應該減少的,什麽是不能減少的辯證道理。


  “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本段是從“損”的另一麵,是從對立的一麵,即增益的一麵來論述。


  “朋”:錢幣。“龜”:昂貴的寶物。“十朋之龜”象征財富很多。“克”:通刻,即苛刻。“違”:違反,邪惡。本段之意“有的人因增益而擁有了財富,隻要不苛刻,不邪惡,是大吉的事情”。這是從“損”的另一麵,即增益的一麵來對比說明財富增加的道理。作者並不反對擁有財富,而倡導的是遵守財富之道。


  “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本段是歸結本篇的中心思想,不減損而增加了財富,沒有過失,前途光明,長久的發展都是有利的,又會得到臣民的擁護。確實,無論小到個人,家庭;大到集團,國家。經濟實力是生存與發展的根本。這裏的“得臣無家”,是說“得到臣民的擁護而忘掉個人小家私利。


  本篇是圍繞著“損”展開的論述,闡述了損上益下,用之於民的政治道理。對於百姓之事,即民生之事,減損是有益無害的事情;而對待祭祀之事,應避免浪費財物,使損失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是鮮明的立場與觀點。作者關心的是民生,而反對的是祭祀與戰爭。恰恰作者的時代,諸侯國裏所重視的是“祀與戎”。這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表明了作者的進步思想。總之,本篇講述的減損或增益都是有原則的,講出了辯證道理。並指出那些擁有財富者,隻要不苛刻,不做壞事,財富來的正當,擁有財富同樣是大吉祥的事情。表明了一種思想,人人都可發家致富,隻要不背離原則,不去做邪惡之事,擁有財富是好事情。本篇中心體現了“民本”思想,隻有愛民,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這已然是為“君子”講述的政治道理。


  我們來看一看現代學者對今本《周易·損》卦的注譯。


  “損(卦四十一)——保持恰到好處的“度”


  【原文】


  (兌下良上)

  損(1):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2),可用享(3)。


  初九:已事遄往(1),無咎。酌損之。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六四 :損其疾(5),使遄有喜(6),無咎。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7),弗克違(8)。無吉。


  上九:弗損益之(9),無咎,可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10)。


  【注釋】


  (1)損是本卦的標題。損的意思是減損。全卦的內容是說明損與益兩個對立方的關係。標題的“損”字是卦中多見詞。 (2)曷:用作“瞌”,意思是送食物。簋(gui):裝飯的器物。 (3)享:宴享,祭享。 (4)已:用作“祝”,意思是祭耙。遄(chuan):快,速。


  (5)損:減輕,消除。 (6)使:使人祭把。有喜:這裏指病愈。 (7)益之:送給。朋:朋貝,貨幣,十枚一串貝為朋。 (8)違:離去。 (9)弗損益之:意思是說不減少不增加。 (10)臣:一奴一隸。家:家人。無家:沒有家人,意思是說單身漢。


  【譯文】


  損卦:獲得俘虜,大吉大利,沒有災禍,如意的占問。有利於出行。有人送來兩盆食物,可以用來宴享。


  初九:祭祝是大事,要趕快去參加,才沒有災禍。但有時可酌情減損祭品。


  九二:吉利的占問。出討他國,凶險。有時不能減損,要增益。


  六三:三人同行必有一人因看法不一而被孤立,一人獨行遇人可以作伴。


  六四 :減輕疾病,要趕快祭神,才會病愈,沒有災禍。


  六五:有人送給價值十朋的大龜,不能不要。大吉大利。


  上九:不增不減,完全依舊。沒有災禍,占得吉兆。有利於出行,可以獲得單身一奴一隸。


  【讀解】


  損和益,一減一增,被當作兩個相互聯係的方麵,既是對立的,又可以相互轉化;或減或增,或減中有增,增中有減,或不增不減。如何取舍,如何抉擇,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要依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


  在對立雙方中尋求一個恰到好處的度,是我們的祖先喜歡並擅長的思維方式和處世為人的態度。他們從不走極端,從不抓住一方麵緊緊不放,也不習慣窮很究底或以毒攻毒,雪上加霜。這讓人不由自主聯想到走鋼絲:主旨是保持平衡狀態,穩住不致掉下來;向左邊斜了就往右一點,向右邊歪了就往左傾一些,不偏不倚正是所需的“度”。


  國人傳統的智慧、技巧、知識都用在了保持這個恰到好處的度上。人生的過程仿佛就是一個走鋼絲的過程,雖然很累,但四平八穩,沒有大起大落,大災大難,於是就心安理得了。


  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保守的。它排斥進取、冒險、衝刺、拚搏,固守自我封閉的心態,好靜不好動,使人老態龍鍾,生氣全無。”


  這是出自《周易譯注》裏內容(周振甫 譯注),周振甫(1911年—2000年),原名麟瑞,筆名振甫,後以筆名行,浙江平湖人。中華書局編審,著名學者,古典詩詞,文論專家,資深編輯家。此書出版於1991年04月第1版,出版社:中華書局出版。


  雖然現在對今本《周易》內容文字進行翻譯成現代語句,也多有不再以象數去注釋翻譯了;也不同於帝製時期那種以象數注釋方法,即一句話卻能注釋出幾百字內容,但並不能使讀者明白那句話的含義。現在雖對原文注釋與譯文者,但已然並不能接近原著的本義,還是被譯文的支離玻碎,當然也有與今本《周易》的卦爻數字格式造成的原因之一,關健是當今注譯者不去研究《周易》一書曆史上被篡改的成因。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