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天下第一哲學》(二十)

《天下第一哲學》(二十)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二十篇《周易·觀》文譯解

  (原文)


  “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窺觀,利女貞。 觀我生進退。 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觀我生,君子無咎;觀其生,君子無咎。”


  (譯文)

  二十、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如洗心革麵,不再重現錯誤,這正是有了愛和莊嚴地情懷所致。


  像兒童那樣觀察認識事物,這對勞動百姓來說沒有什麽過失;可對治理國家的君子來說,就會帶來恥辱。觀察認識事物不全麵,如同從門縫向外看東西,這是有利婦女之道。觀察認識自己國度生民的狀態,才能知進退。觀仰熟悉一個國家的禮樂風尚,才有利於成為君王的輔佐。觀察認識自己國家生民狀態,不至於失誤。觀察了解他國生民狀態,君子就不會出現過失。”


  (解說)

  “觀”指觀察,細看的意思。“臨”是“俯視”,而“觀”是“仰望”。若把《周易》裏的哲學理念看成是形而上學,那麽,《觀》就是它的方*論。通過對《觀》篇文章的釋讀,《觀》裏的方*論無疑是辯證的,也是科學的認識論。《觀》篇雖然所運用的是生活裏的經驗之談,並通過比喻寓意道理,但比喻的道理是符合邏輯的。


  本篇的立論是“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 盥(guàn)”:洗手,盥水器。“薦”:重。“顒(yóng擁)”:大的樣子,嚴正之貌。這立論的意思是:“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如同洗心革麵,不在重現錯誤,有了愛和神聖的情懷所致。”本篇就圍繞著這命題,論述了幾種不同的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即闡述觀察認識事物方法的正確與否。


  “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童”:兒童。“童觀”是比喻,即像兒童那樣去觀察認識事物。正因為兒童觀察認識事物是幼稚的。這是用兒童來比喻看問題的幼稚與不正確性。若是有了這種幼稚的認識事物,就會給君子帶來恥辱。因為幼稚的看待問題,自然會導致對事物判斷的錯誤認識,那麽,君子在治國理政上不就走向錯誤的結果。


  “窺觀,利女貞。”


  “窺觀”:不難理解,猶如從縫隙裏看東西,是一孔之見。本句還是用比喻來寓意事理。這是比喻觀察認識問題不全麵,一樣會導致認識事物的錯誤結果。這裏的“利女貞”,直譯是“有利於婦女之道”。從此句來看,在西周時期已講究婦德,婦女不可拋頭露麵,婦女隻能是偷偷地窺視外麵的世界。總之,“窺觀”同樣是對君子不利的。


  “觀我生進退。”


  本段是個轉折句,是在上麵不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方法下,而從正麵來對觀察認識事物的論述。如何觀察認識事物,這是真對“君子”講述的道理。“生”:生民。即百姓。“觀我生”是指觀察了解本國的生民情況,這裏的“進退”,是指統治上,即治國理政上遊刃有餘。


  “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光”:禮樂風尚。即文化狀況。君子了解熟悉了國家的文化製度,才能成為君王的輔佐,這就是本句的含義。


  “觀我生,君子無咎;觀其生,君子無咎。”


  這裏強調君子,不但應觀察認識自己國度的生民狀況,而且還有觀察了解它國的生民狀況,對君子來說治國安邦才不至於失誤。“其”是指代國。這叫知己知彼,才能做好事情。對君子才不會有害處。這裏講的觀察認識,其目的體現在君子的政治目的,即治國安邦上。


  《觀》篇裏所論述的觀察認識事物方法,是辯證的,也是理性的。作者是反對“童觀”,“窺觀”這種不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無疑作者提倡的是正確的去觀察認識事物。本篇在圍繞著如何觀察認識事物來論述,給君子提供了政治上知進退的方*論。


  《周易》是政治哲學,本篇內容是講述觀察認識事物的方法。反對“童觀”,“窺觀”這種認識事物的錯誤方法。“童觀”是一種幼稚的,不成熟的認識事物的行為;“窺觀”猶如從縫隙裏觀察事物,是隻見其偏,而不見其全。錯誤的觀察,必然導致錯誤的判斷,這是符合邏輯的。歸根到底,作者從政治上闡述正確的觀察認識事物,才能保證君子治國安邦上的正確行為,才能保證社會的長治久安,這就是《觀》篇的中心思想。


  以下是個小插曲,春秋時史巫曾用篡改的春秋《周易》文本卜筮過,即用那套“六聯體”符號演變出八卦取象又結合《周易》文辭來筮卜,後來的西漢不是發明出更“先進”的“八卦納甲五行生克六親”算卦術,而放棄了春秋用《周易》文辭當筮辭的方法。而《春秋左氏傳》裏記載的卜史曾用春秋《周易》文本(而不是今本《周易》)卜筮的例子,魯莊公二十二年,東周的太史拿著《周易》見陳厲公(陳國國君)。陳厲公讓周太史筮卜兒子陳公子完(即敬仲)的前途。周太史用春秋《周易》文本進行筮卜,從中國最早的曆史文獻中,首見第一次用《周易》筮卜,並詳細描寫用《周易》筮卜過程。在卜筮前還有一段插敘,即公子完的夫人出嫁前,她母親給女兒做過占卜,占卜是通過甲骨占。


  有關這兩次占與筮的情況原文。


  《左傳》魯莊公二十二年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謂‘鳳凰於飛,和鳴鏘鏘。有媯之後,將育於薑。五世其昌,並於正卿。八世之後,莫之與京。’


  陳厲公,蔡出也,故蔡人殺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見陳候者,陳候使筮之,遇《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此其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乾》,天也;風為天;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薑姓也。薑,大嶽之後也。山嶽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


  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也,成子得政。”


  我們再聽聽譯文:

  “起初,陳國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兒嫁給敬仲,他的妻子占卜說:‘吉利。這叫做‘鳳凰飛翔,和鳴的聲音清脆嘹亮。媯氏的後代,養育在齊薑。第五代就要昌盛,官位和正卿同列。第八代以後,沒有人能和他比強大。’


  陳厲公,是蔡女所生,所以蔡國人殺了五父(即公子佗)而立他為國君,生了敬仲。在敬仲年少的時候,有一個成周的太史拿著《周易》去見陳厲公,陳厲公讓他卜筮,筮到《觀》裏《否》繇辭,說:“這叫做‘出聘他國而觀光其國,利於做君王的上賓。’這個人大概要代替陳而享有國家吧!不在這裏,而在別國;不在這個人本身,而在他的子孫。光,是從別的遠處照耀來的。《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風起於天而運行於地上,這就是山。有了山上的 物產又有天光照耀,這就使他居於土地上。所以說:‘出聘他國而觀光其國,利於做君王的上賓。’庭中的禮物陳列了上百件,又進奉了玉器和束帛,天上地下美好的物品都具備,所以說:‘利於君王的上賓。還有等著觀看的’所以說:‘他的昌盛在後代。’風的運行要落在土地上,所以說:‘他的昌盛在別的國。’如果在別的國,一定是薑姓的國家。薑姓,是太嶽的後代。山嶽高大足以配天,但事物不可能兩者一般大。陳國衰亡,這個氏族大概就要昌盛吧。’等到陳國初次滅亡,陳桓子開始在齊國昌大。陳國後來在次被楚國滅亡,陳成子便取得了齊國政權。”


  這裏記載的開始,懿氏的夫人為嫁女兒做過占卜,使用的是龜卜,上文描述很細致。後來陳完小時做過筮卜。你看,這兩次占與筮。說明齊桓公的江山,最終被陳公子完的八代以後所取代。這演繹出曆史上著名的“田氏代齊”的事件。這就是通過八卦取象和篡改後的春秋文本裏《周易·觀》裏的一句話比類、聯想、附會、演議出如同神話般的故事。而《周易》裏的《觀》文是一篇政治理論文章,卻被春秋史巫用之卜辭用於筮卜人事吉凶,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我們把春秋《周易》文本裏《觀》的內容格式附下,就看懂"《觀》之《否》,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的說法來曆。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益: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家人:窺觀,利女貞。


  ()漸:觀我生,進退。


  ()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剝:觀我生,君子無咎。


  ()比:觀其生,君子無咎。”


  春秋《周易》文本裏每"卦"裏已把《周易》文章內容分割成"卦辭"和以《周易》裏的文章名稱做為六句"繇辭"的繇稱(或叫"繇題")。如這《觀》裏的稱法。那麽,這《觀》裏稱法中的六個名稱是如何得來的呢?就是以起初每篇裏的原畫符號(六聯體),從初畫基礎符號變起而得出另一個六聯體畫符號,自然也就知道其名稱。就把《周易》裏另一個符號和名稱來做為春秋《周易》文本裏每"卦"裏六句繇辭的一個繇題。這種以一個“六聯體”符號裏的每一劃而“變”,逐此而變就變出六個卦符號和名稱。


  因一個“六聯體”符號是有六個劃道(或連或斷的兩種線段,當然這是後來“六聯體”符號的寫法)組合,從初畫變起(即“—”變成“— —”,或相反)依次變化,變六次,也就得出六個不相同的“六聯體”符號和名稱,就把這六個“六聯體”符號和名稱(後來在卦學上一看便知是六十四卦裏的某卦符號和卦名稱)作為一"卦"裏的六個繇辭的繇題,這是《周易》原創文本被篡改成春秋繇式《周易》的結果形式。如這《觀》的結構形式。我們知道了春秋《周易》文本的內容格式來曆,就明白《左傳》裏記載的筮例中稱法了,因帝製至今沒有人看明白《左傳》一書記載筮例中的"某之某日"的說法來曆。


  這本是春秋史巫用春秋《周易》文本結合已衍生出的八卦取象來卜筮的說法。《左傳》一書裏所記載"以《周易》筮之"的筮例,就是占筮出《觀》裏的繇辭,並以八卦取象及結合繇辭,去附會、聯想,類比所問事情的吉凶,太史官一算就算出個八輩子後的人事結果來。


  從這裏的說法,你看到春秋時太史官是如何算卦的,是神奇,還是無稽之談?

  而從這一筮例中看出叁個信息。一,在春秋時期,《周易》在成周太史的手裏已是被篡改後的文本,即繇式《周易》文本。被當作筮卜之書運用了,關健是起卦時離不開那套符號工具。第二,雖是把《周易》一書用於筮卜,可從斷筮上是用六十四畫符號的某一“六聯體”符號的上下“三聯體”符號取象,後稱之為的“八卦”符號。以及“繇稱”裏出現的“六聯體”符號的取象來算人事吉凶的。這說明已把《周易》一書的符號,名稱衍生出了八種取象的卦學內容,並且把《周易》一書的政治哲學文辭內容變成筮辭運用了。第三,這個時期把《周易》變成筮書之用,還沒有附會上陰陽,五行生克內容。隻是八種取象,即天、地、風、火、水、澤、雷、山。並將這八種物象分配到三畫一組(即“三聯體”符號)的那八個符號(即後稱的“八卦”符號)裏。最關鍵的是《周易》裏所用的那套符已被史筮改造成"八卦"筮術上的一套起卦工具,若筮出某一卦,就看那一卦畫符號的內外所屬“八卦”裏的卦象來比類、聯想、附會所要問的吉凶結果來。這《左傳》裏第一筮例在為一諸侯的兒子算卦說法猶如語言遊戲。


  從這一筮例所出現的內容說法,我們看與《周易》一書有關或無關的都有哪些:有關聯的內容,其一,“六十四卦符號”《周易》一書裏確實有,但已知不是《周易》裏始創,早在《周易》一書幾百年前就出現了。《周易》一書所用時,還不稱卦符號。那套符號還不是筮術上的專用符號。即《周易》時代裏還沒有把六十四畫符號演變成筮術專用符號工具。其二,筮出的〝《觀》之《否》〞(而不是說“《觀》之六四”)這種稱法裏的這兩個名稱,是“春秋《周易》文本”的格式所稱法,而是《周易》被篡改後的卜筮稱法。其三,筮例中的那句話“觀國之光,利於賓於王”,這確實是出自《周易》原創一書,《周易·觀》篇文章內容,卻有此句內容。但原初不是用於占辭,而是《觀》篇內容裏論述政治道理的組成部分。這三項內容算是與《周易》一書有關聯的。


  那麽我們再看這第一筮例,在解卦時運用的內容與《周易》不相關聯的東西。其一,斷卦時出現的“坤是土”,“巽是風”、“乾是天”、“山”這些內容不是《周易》一書裏《觀》的內容。其二,斷卦時所用的“土”、“風”、“天”、“光”、“山”這些內容是來自於“八卦”筮術上的取象,與《周易》一書內容不相幹。其三,更主要的是起筮(卦)方法(《周易哲學解讀》一書裏有詳解),不與《周易》有關。所以“八卦”筮卜中的起卦與斷卦的兩個重要環節都是與《周易》不相幹的事。而與《周易》相幹的,是史巫把《周易》一書變成六繇式的占辭,而用於筮卜了。《左傳》裏記載的“以《周易》筮之”的筮例,所依據的是“春秋《周易》文本”進行的筮例,已是將原創《周易》篡改成“六繇式”的而錯用於卜筮了。


  究其因,是史巫見《周易》裏所用的那套符號而衍生出八卦筮術,一並把《周易》篡改成繇題式文本格式。自此《周易》背負著卜筮的黑鍋,被冤枉千古。


  我們再把《周易》春秋文本與數字卦爻式文本《周易》(今本《周易》裏《觀》的內容格式附下比較,就明白《左傳》記載的說法來曆了。下麵出現的括號代表的個六聯體符號,因打不出來,以括號代之。


  附:

  一、春秋《周易》文本裏的《觀》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益: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家人:窺觀,利女貞。


  ()漸:觀我生,進退。


  ()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剝:觀我生,君子無咎。


  ()比:觀其生,君子無咎。”


  二、今本《周易》裏的《觀》卦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六三:觀我生進退。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