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哲學》(十七)
——《周易》六十四文政治哲學譯解
第十七篇《周易·隨》文譯解
(原文)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於嘉,吉。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譯文)
十七、追隨處理得當,是大而亨通,有利無害的前景。
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製度來。這既關係著青年人的接替,也影響著老一輩人離去的問題。既要維係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考慮得當,照這樣辦,既尋求到正確的工作方法,也有利於其位,符合正道。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則有凶險;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麽災禍呢?愛是通向美好吉祥的根本,繼承和發揚好的傳統,於是聽從國家的法度行之,而被君王所任用,就會亨通於西山那樣的穩固。
(解說)
“隨”指追隨,照辦,順從等意。本篇是指“追隨”之意。本篇的命題是“隨,元亨,利貞,無咎。”通過“隨”的判詞來看,都是好的結果。那麽追隨什麽能有如此好的結果呢?正是篇中的“有孚在道”,即為官者應追隨的愛民原則,才“元亨,利貞,無咎”。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官位,官府。“渝”:變更。“官有渝,貞吉”意思是“官位常有變動,是好的發展事情。”
這是圍繞著“追隨”講官府上的道理。官位不斷的變動,體現更好的選拔官員。
“出門交有功”。
“出”:拿出,產生。“門”:做事情的方法關鍵。“交”:交流,互相。“功”:工作,成績,功效。
本句的意思是“要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流工作的製度來”。
本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說“官員常有變動是好事情,應建立出一套官員交替的製度來。”
這應是現在組織法的最早論述了。這裏的“官有渝,貞吉”,無疑體現了作者的進步思想,對打破官位壟斷無疑提出了思路。因《周易》時代早已進入官僚製社會。無論周王,或是諸侯國君,都是家長製專製,而家長製專製與官僚是個伴生現象。
“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本篇第二段內容。“係”:繼,連接,聯係。“小子”:年幼一輩。《周禮·夏官》有小子,掌祭祀的小事。“失”:失去,,改變,錯過等意。“丈夫”:成年男子的統稱。“隨”:照著辦,跟隨。“求”:指尋求,要求,得到,事情做對了等意。
本段是承上段之意的進一步論述,上段講的是官府裏的官員交替工作應建立一套製度。而本段就進一步闡述這是“關係著年輕一代和老一代退去的工作交替問題,既要維係著老一輩,也莫耽誤了新生力量,照這樣做,就尋求道了正確的辦法,也有利其位,並符合原則。”(“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這是為君子講述如何對待官員組織問題,青年一代上來了,就要失去有經驗的老官員,即要退下去的問題。這“係”與“失”是個新老官員交替的問題。解決好官員交替工作,對有家有國的“君子”來說,是關係著政治的大事,即安邦治國的重要問題。給君子講述這些問題及道理,是讓君子更好的去安邦治國。
第三自然段是個轉折,是承上啟下之句。上麵對官員交替工作這一問題應如何搞好進行了闡述。而本段是從正反兩個方麵進行論述,即在官位上應堅持什麽和反對什麽?
“隨有獲,貞凶”。
作者總是從事物的利害關係來分析問題。這裏的“有”是指取得,占有。“獲”:得到。這句話的意思是“追隨是為了占有官位,那麽,後果就有凶險。”確實在專製的官僚體製裏,一心想的是占有官位,就會出現風險。而作者又緊跟著從正麵給指明了方向:
“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既然盯著官位,舍不得丟掉官位,就會帶來凶險。那麽,如何化凶為吉呢?這裏作者還是強調要堅持基本原則不變,即“有孚在道”。“孚”:愛。“在”:居於,處於。“道”:規律,道理,思想,方法等意。
本段的意思是“把愛作為遵循的根本原則,光明正大,還有什麽災禍呢?”
本段體現了作者對官位問題的思考,中國本是一個官本位的傳統之國,是人治之國。在西周時期已然是人治,作者從經驗中所得,曾發出過“履虎尾”,即伴君如伴虎的警示。而這裏的“隨有獲,貞凶”依然是警示。作者是在提醒君子們別占有官位不放,該急流勇退時,就退下來,免得生出災禍。作者一樣是找不出一個合理有效的解決官僚製裏的官道上的風險辦法,隻有從精神道德層麵上找出路,以此規避政治風險與災禍。由此作者建構出的“有孚”理念,成為政治上的根本行為準則。即讓“愛”成為“君子”與“小人”之間連結的紐帶。讓統治者愛被統治者,隻是《周易》作者的一種政治向往而已。《周易》作者構建的“有孚”理念,無疑關注的是社會人生,即突破了西周初“以德配天”的神巫思想。《周易》無疑是哲學的突破,畢竟一種新的思想產生了。本篇裏出現的“有孚在道”,是作者把“有孚”上升到“道”的理念。這裏的“道”無疑是規律與原則。因《周易》的影響,發展出了後儒學(孔孟)強大的倫理道德政治學,並壟斷了後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思想界。而最早提出“道”這一學說,是《周易》作者。
第四自然段還是進一步論述“有孚”這一理念。
“孚於嘉,吉”。
“嘉”:美好的,讚美。這句話的意思是:“愛是通向美好與吉祥的根本”。
本篇最後的句子是“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拘係”:繼續遵守。“維”:剛,國家法度。“西山”:山名。“亨於西山”是引典,這是引用曆史事件來說明堅守“愛”,就像周人開國享有西山封地而擁有祭祀的資格。“亨於西山”是指商王承認周族封國之地“岐山”,這是周族的發祥地,這裏引用是說明事理。
本段的意思是“發揚傳統美德,順從國家的法度,被王所用,其位像周人亨有西山那樣國固而位穩。”
這是講君子之道,君子若能堅守“愛”,就會成功,會像周人那樣“開國承家”。
本篇是圍繞著官位上應遵循的一種正道,才能收到好的結果。這是為君子講述的為官與治官之道。即遵循愛的原則,才能享有開國的收獲。作者把“有孚”作為“君子”之治與立世的根本原則應去遵守,《周易》是以“愛”來治理天下的思想表述。
我們來看戰漢之際對《周易·隨》的解釋,以下是屬最早的《易傳》裏的《彖》與《象》對《隨》所做的解釋。
“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鄉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係丈夫”,誌舍下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九五:孚於嘉,吉。
《象》曰:“孚於嘉,吉”,位正中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我們再看三國時期王弼的《周易注》裏對《隨》卦爻辭的解釋。
“( )隨,元亨,利貞,無咎。
震剛而兌柔也,以剛下柔動而之說,乃得隨也。為隨而不大通,逆於時也。相隨而不為利,正災之道也。故大通利貞,乃得無咎也。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於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
(雖然上麵的話是王弼對附在所謂卦辭後的《彖》文進行的解釋,但基本遵循《彖》文對隨卦符號取象的剛柔說法。隨前括號代表是卦畫。筆者注)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居隨之始,上無其應,無所偏係,動能隨時,意無所主者也。隨不以欲,以欲隨宜者也。故官有渝變,隨不失正也。出門無違,何所失哉!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陰之為物,以處隨世,不能獨立,必有係也。居隨之時,體於柔弱,而以乘夫剛動,豈能秉誌違於所近?隨此失彼,弗能兼與。五處已上,初處已下,故曰“係小子,失丈夫”也。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陰之為物,以處隨世,不能獨立,必有係也。雖體下卦,二已據初,將何所附?故舍初係四,誌在“丈夫”。四俱無應,亦欲於已隨之,則得其所求矣,故曰“隨有求得”也。應非其正,以係於人,何可以妄曰“利居貞”也?初處己下,四處已上,故曰“係丈夫,失小子”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處說之初,下據二陰,三求係己,不距則獲,故曰“隨有獲”也。居於臣地,履非其位,以擅其民,失於臣道,違正者也,故曰“貞凶”。體剛居說而得民心,能幹其事,而成其功者也。雖為常義,誌在濟物,心有公誠,著信在道以明其功,何咎之有?
九五:孚於嘉,吉。
履正居中,而處隨世,盡“隨時”之宜,得物之誠,故“嘉吉”也。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隨之為體,陰順陽者也。最處上極,不從者也。隨道已成,而特不從,故“拘係之乃從”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而為不從,王之所討也,故“維之王用亨於西山”也。兌為西方,山者,途之險隔也。處西方而為不從,故王用通於西山。”
我們通過古代裏最早的屬《易傳》裏和三國魏國王弼對今本《周易·隨》卦解釋能否看懂說的是什麽意思嗎?帝製裏對今本《周易》做注釋的太多了,更多的屬象數派要比《彖》、《象》和王弼義理派注釋今本《周易》更繁雜神秘的多了,也不勝枚舉,也更難看懂解釋的是什麽。
我們再看現代人對《隨》卦的譯文。
“隨卦原文
隨。元亨,利貞,無咎。
白話文解釋
隨卦:大吉大利,卜得吉兆,沒有災害。
初九。官有渝,貞吉。 出門交有功。
白話文解釋
初九:館舍時裏發生事故,筮遇此爻則吉,出門同行都得好處。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白話文解釋
六二:抓住了未成年的奴隸,跑了成年的奴隸。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白話文解釋
六三:抓住了成年奴隸,跑了未成年奴隸。希望無失不如現得。筮遇此爻,卜問居處則吉利。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白話文解釋
九四:追名逐利,貪多務獲,卜問得凶兆。押送俘虜上路,明於約束,沒有災難。
九五。孚於嘉,吉。
白話文解釋
九五:俘虜了不少嘉人,吉利。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白話文解釋
上六:將俘虜拘禁起來,緊緊捆綁,周文王將他們作為人牲在西山祭祀神靈。”
你從網上一搜,就能搜出對《隨》卦爻辭的不少者注譯。雖然現在對卦爻辭譯法,多不再同帝製時期裏以卦畫和爻畫附會上的陰陽及數字爻位("象數派")去解釋今本《周易》卦爻辭,但已然把"貞"字解釋為占卜。這種譯法如何不讓人誤認為《周易》不是占卜的書呢?即使古代《彖》與《象》文和王弼《周易注》裏也沒把《周易》解釋成占卜辭,倒是現代人把《周易》譯成占卜辭。
這種譯文,既不能把巫史披在《周易》身上的巫術外衣(即六·九爻式)剝去,又把《周易》當成卜筮之書來譯文。看現在這些譯文,內容句子是語無倫次,淩亂無序,既不像文章,也讀不出邏輯性,不能不讓讀者認為《周易》是卜筮之書。何況當今的眾多專家學者已把《周易》定性為卜筮之書。但看這些譯文,總感覺《周易》與算卦那回事相差太遠。看這些譯文,算卦也不像,義理也不像,可這種譯法,是當今的普片現象。這正是沒有真正弄懂《周易》一書的性質及曆史成因所造成的緣故。這種亦卜亦理的譯法,既把《周易》說成是占筮,可又包含著說理的內容,這正是受後封建社會裏的象數派釋解《周易》所影響。
即使《周易》原創文本裏的文章內容,篡改成卦爻格式文本。猶如用祭祀器物裝酒,酒的性質並沒有變,還是酒,並不因祭祀器裝過就改變酒的性質變成神秘之物了。那麽,《周易》原創每篇文辭,即使錯誤裝入算卦格式裏,文辭的含義一樣並不能改變。假如史巫錯把《論語》每章分割裝進每卦裏,如《左傳》裏記載那樣,史巫一樣會用於卜筮附會人事吉凶。同理《論語》的文字含義並不因裝進卦爻裏就改變其文字含義。道理很明白,《左傳》記春秋時期史巫用《周易》卜筮,用《周易》裏文辭去聯想、附會人事吉凶。到帝製時期裏易學象數派,用象數詮釋今本《周易》每卦裏的文辭。而現代人們去譯注《周易》,已去掉象數釋法,而單從今本《周易》每卦裏的文字上去解釋了。同是並沒曾也沒減的那些《周易》文辭,在運用和解釋曆史上卻有巨大的差別呢?但那些《周易》文辭始終並沒有改變呀!難道《周易》一書裏文辭,即使用不同格式包裝,如酒那樣,始終還是酒呀!
這道理顯而易見,《周易》一書裏文辭始終決定其思想含義。不因任何形式的改變而改變。
如《周易·隨》原創時就是文章格式。一個六聯體符號隻是文章排序,符號排序後麵是一篇文章。
原創《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內容是沒有名稱的,後來《周易》一書內容,被命了名稱後,史巫用其名稱把《周易》篡改成以《周易》書裏名稱稱謂的格式文本,我們稱謂春秋《周易》文本。
再到戰國末期又被篡改數字稱謂的卦爻格式,即今本《周易》。無論這三種文本格式《周易》,但《周易》一書裏的文辭內容沒有變,即不多不少還是那些字。我們把《周易·隨》裏三種文本格式內容附下:
一、《周易》原創文本格式
“() 隨,元亨,利貞,無咎。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孚於嘉,吉。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二、《周易》春秋文本格式
()隨,元亨,利貞,無咎 。
()萃: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困: 係小子,失丈夫。
()革: 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 ,利居貞。
()屯: 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震:孚於嘉,吉。
()無妄: 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
三、今本《周易》(數字卦爻格式)
()隨:元亨,利貞,無咎 。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 ,利居貞。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九五:孚於嘉,吉。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於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