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易學”評論》(五十六)

《“易學”評論》(五十六)

  中卷:帝製時期"易學"評論

  第五篇:宋代"易學"評論

  第五章:評北宋圖式易說


  曆史進入宋朝時期,“易學”又一次出現了空前絕後的繁榮,宋朝在《易》學的大道上又派生出很多路徑,即在六十四卦象數易學這棵大樹上又發新枝,並產生了象數圖式易學,以先天後天八卦圖,“河圖”、“洛書”諸圖,成為《易》學文化的組成。兩宋的象數圖式易學與兩漢象數易學,可謂交相映輝。而這漢與宋時期產生的“易學”碩果均是紮根於《易傳》裏的《係辭》與《說卦》這塊豐厚的“易學”土壤裏。當然與《周易》所用那套符號,及衍生出的八卦之關聯。實與《周易》原創內容無關。無論漢“象數易學”,宋“圖式易學”,均不是無源之水,無滕之果,而是《係辭》、《說卦》這些“易學”文化上的複興。


  而由《易傳·係辭》裏的太極、陰陽、八卦之說而用更視覺感的"圖式"表示為"太極圖",最具"圖式易學"上的代表,自此這個"太極圖"成為易經文化的圖騰。


  無論稱"易圖",或稱"圖式易",均是相對於原是用文字表述東西,變成以圖畫,或公式似的東西而代表。


  那麽,北宋的易圖有那些?又源於誰搞的為之初呢?


  無論宋史上是誰先後搞出的易圖不重要,隻是把前人的文字敘說變成圖式表示,而對傳承過程又是個爭論不休。但卻到南宋朱熹時已將易圖收入他所撰寫的《周易正義》一書裏。專例"圖目",其“易圖”裏有河圖洛書(圖)、伏羲八卦次序(圖)、伏羲八卦方位(圖)、伏羲八十四卦次序(圖)、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文王八卦次序(圖)、文王八卦方位(圖)、卦變圖。


  而明末清初的黃宗羲著的《易學象數論》裏已收集論說的易圖有幾十種。再到清代胡渭在他的《易圖明辨》收集了大量前代和時人的有關易圖的著作,以這些易圖出現的時間為序依次進行辯駁。


  無疑易圖成為易學上的一派學問,更把《易經》籠罩於迷霧間。


  那麽,對北宋的易圖主要內容與說法和說者,我們分解如下。


  一、北宋易圖主要內容


  主要是《河圖》、《洛書》、《先天圖》、《太極圖》和《卦變圖》等。


  二、易圖傳承之說


  《宋史朱震傳》雲:“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


  這裏說的是易圖裏不同內容的兩條傳序。一條是《先天圖》傳到最後於邵雍;另一條是《河圖》與《洛書》傳至劉牧。但據《宋史》言皆出陳傳之手。


  三、北宋主要易圖最早說法內容


  若按最早之見是劉牧著的《易數鉤隱圖》(此處無意考證劉牧作此文真偽,或人物真偽,隻看文章內容,因對此人此文史上有爭議。也因曆史上卻有不少假托之作,即使出於正史記載的事情,也未必可信),看其說法與內容。


  第一節:評北宋劉牧《易數鉤隱圖》


  劉牧(1011-1064年)的《易數鉤隱圖》,他以“河圖”、“洛書”,采摭"易學"上的天地奇偶之數,自太極生兩儀以下,至於複卦,共五十五位,畫之成圖,以圖闡釋《易》義,是宋儒易學講述“象”“數”圖學較早的著作。


  《易圖構隱圖序》裏說:“夫《 易》 者,陰陽氣交之謂也。若夫陰陽未交,則四象未立;八卦未分,則萬物安從而生哉?是故兩儀變易而生四象,四象變易而生八卦、重卦六十四卦,於是乎天下之能事畢矣。夫卦者,聖人設之觀於象也。象者,形上之應。原其本,則形由象生,象由數設;舍其數,則無以見四象所由之宗矣。是故仲尼之讚《易》 也,必舉天地之極數,以明成變化而行鬼神之道。則知《 易》 之為書,必極數以知其本也。詳夫注疏之家,至於分經析義,妙盡精研,及乎解釋天地錯綜之數,則語惟簡略,與《係辭》 不偶,所以學者難曉其義也。今采摭天地奇偶之數,自太極生兩儀而下,至於《 複》 卦,凡五十五位,點之成圖。於逐圖下,各釋其義,庶覽之者易曉耳。夫《 易》道淵邈,雖往哲難窺於至跡。牧也,蕞生祖述,誠魄其狂簡,然則象有定位,變有定數,不能妄為之穿鑿耳。博雅君子,試為詳焉。”


  "序"之目的已然點明的是闡述其《易》理,不過他是以“圖"來表圖達意。


  若從題目《易數鉤隱圖》裏的"易數"與"鉤隱"之義,無疑已表述的明確,即"易圖"的來源之意。


  而從"序"中也把寫《易數鉤隱圖》目的說的明白 ,他認為的《易》(所謂經卦八卦)是由數生,並以"圖數"而代表《易》理所進行的論述而已。


  劉牧在"序"裏認為“象者,形上之應。原其本,則形由象生,象由數設;舍其數,則無以見四象所由之宗矣。是故仲尼之讚《易》 也,必舉天地之極數,以明成變化而行鬼神之道。則知《 易》 之為書,必極數以知其本也。”


  這是劉牧把"數"放到《易》之本源說之。


  被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神秘圖案,由上說法來看,這又是他對《河圖洛書》畫法來曆的說法,也不過如此簡單。就是通過《係辭》裏的說法,即陰陽、八卦、取象、太極、兩儀、四象、天地之數等,用這些說法變成個圖案呈現出來,成為後世人們麵前看作無比神秘的東西。


  我們還是來看一看劉牧在他的《易數鉤隱圖》一書裏所關於《易》數的援引及論述(即所鉤隱出理論),現抄錄如下:

  1.太極無數與象。今以二儀之氣,混而為一以畫之,蓋欲明二儀所從而生也。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至於天五,則居中而主乎變化,不知何物也,強名日中和之氣,不知所以然而然也。交接乎天地之氣,成就乎五行之質,彌綸錯綜,無所不周。三才之道既備,退藏於密,寂然無事,茲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也。《經》雖雲四象生八卦,然須三、五之變易,備七、八、九、六之成數,而後能生八卦,而定位矣

  2.《經》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一氣所判,是日兩儀……若二氣交,則天一下而生水,地二上而生火,此則形之始也。五行既備,而生動植焉,所謂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也。則知兩儀乃天地之象,天地乃兩儀之體爾。


  今畫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畫地右動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分而各其處者,蓋明上下未交之象也。


  3.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四象生數也。至於天五,則居中而主乎變化,不知何物也,強名日中和之氣,不知所以然而然也。交接乎天地之氣,成就乎五行之質,彌綸錯綜,無所不周。三才之道既備,退藏於密,寂然無事,茲所謂陰陽不測之謂神者也。《經》雖雲四象生八卦,然須三、五之變易,備七、八、九、六之成數,而後能生八卦,而定位。


  或問曰:天地之數,何以由天五而生變化?答日:天地之生數足,所以生變化也。天地之數十有五,自天一至天五,凡十五數也。天一、天三、天五成九,此陽之數也,故《乾》元用九。地一不地四成六,此陰之數也,故《坤》元用六。兼五行之成數四十,合而為五十有五,備天地之極數也,所以能成變化而行鬼神。


  4.且又雲:《易》有四象,所以示也;擊辭焉,所以告也。然則象與辭,相對之物。辭既爻卦之下辭,象謂爻卦之象也。上兩儀生四象,七、八、九、六之謂也。諸儒有謂七、八、九、六,今則從以為義也。且疏家以七、八、九、六之四象,為所以示之四象,則駁雜之甚也。何哉?夫七、八、九、六,乃少陰、少陽、老陰、老陽之位,生八卦之四象,非《易》之所以示四象也。


  5.五行成數者,水數六,金數九,火數七,木數八也。水居坎而生乾,金居兌而生坤,火居離而生巽,木居震而生艮。巳居四正而生乾、坤、艮、巽,共成八卦也。


  6.此乃五行生成數,本屬洛書,此畫之者欲備天地五十五數也

  7.內十五,天地之用,九六之數也。兼五行之數四十,合而為五十有五,備天地之數也。


  8.《經》曰: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又日:大衍之數五十,則臧天地之數五也


  9.天地之數十有五,居其內而外斡;五行之數四十也,今止用其四十九者,何也?蓋由天五為變化之始,散在五行之位,故中元定象。又天一居尊而不動,以用天德也.。天德,九也。天一者,象之始也,有生之宗也,為造化之主,故居尊而不動也。惟天三、地二、地四之數,合而成九陽之數也。天三則乾之三畫,地二、地四則坤之六畫也。


  10.《係辭》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乃·五行生成之數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此其生數也。如此,則陽無匹,陰無偶,故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於是陰陽各有匹偶,而物得成矣。.故謂之成數也。又曰: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謂此也。又數之所起,起於陰陽;陰陽往來,在於曰道。


  11.詳夫《易緯·稽覽圖》及鄭氏六日七分之說,蓋取《乾》、《坤》老陽、老陰之策配之也。《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六十,當期之日。


  12.或問曰:洛書雲: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則與龍圖五行之數之位不偶者,何也?答曰:此謂陳其生數也。且雖則陳其生數,乃是已交之數也。


  13.《易數鉤隠圖遺論九事》


  昔虙犧氏之有天下感龍馬之瑞,負天地之數出於河,是謂龍圖者也。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蓋《易》係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也。


  以上這些說法,無非論說他的“易數圖”理論來源,即從前人易學上的說法,和自已的認為而已。《周易》一書本無這些說法,他無疑是從《係辭》與《說卦》裏的太極、陰陽、兩儀、四象、天地之數,和本屬八卦筮法(起卦方法)上所講占筮變卦而分老少陰差陽陽之說,如其所說的"七、八、九、六"、少陰、少陽、老陰、老陽,這些說法,及五行成數,八卦五行分屬等等。他的說法自然是個筮與理上的大雜會。


  他認為的《易》(所謂經卦八卦和重卦)是由數生,並以圖式數而代表《易》理。他的說法無疑是無稽之談。即使對所謂六十四卦符號生成,也並不是他認為的那種數生成的,更不能把數代表《周易》之理。


  總之,劉牧《易數鉤隱圖》裏的"數論",則是他認為易卦的生成論。


  我們再看一看劉牧在他的《易數鉤隱圖》一書裏所對前人關於"河圖洛書"的援引及論述:

  1. 何氏謂:天生神物,聖人則之,一也;天地變化,聖人效之,二也;天垂象,見吉凶,三也;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四也。


  2.聖人始得之於河圖、洛書,遂觀天地奇偶之歟,從而畫之,是成八卦,則非率意以畫其數也。


  略試論之:夫三畫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數也。乾之三畫而分三位者,為天之奇數三,故畫三位也。地之偶數三,亦畫三位也。餘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體則一,故亦三位之設耳。且夫天獨陽也,地獨陰也。在獨陽、獨陰,則不能生物。暨天地之黑、五行之數定,始能生乎動植,故《經》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3.略試論之:夫三畫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數也。乾之三畫而分三位者,為天之奇數三,故畫三位也。地之偶數三,亦畫三位也。餘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體則一,故亦三位之設耳。且夫天獨陽也,地獨陰也。在獨陽、獨陰,則不能生物。暨天地之黑、五行之數定,始能生乎動植,故《經》曰: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易》雲:見乃謂之象,河圖所以示其象也。形乃謂之器,洛書所以陳其形也。


  4.《經》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斯之謂矣。且夫河圖之數,惟四十有五,蓋不顯十數也。不顯十數者,以河圖陳八卦之象,若其十數,則入乎形數矣。是兼其用而不顯其成數也。洛書則五十五數,所以成變化而著形器者也。故河圖陳四象而不言五行,洛書演五行而不述四象,然則四象亦金、木、水、火之成數也。在河圖,則老陽、老陰、少陽、少陰之數是也;在洛書,則金、木、水、火之數也。所以異者,由四象附土數而成質,故四象異於五行矣。


  5.《易》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春秋緯》雲: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龍圖發,洛龜書感。《河圖》有九篇,《洛書》有六篇。《書·正義》日:洛書九類,各有文字,即是書也。而雲:天乃錫禹。如此天與禹者,即是洛書也。漢《五行誌》,劉飲以為伏犧繼天。而王,河出圖,則而畫八卦是也;禹治洪水,錫洛書,法而陳《洪範》是也。穎達共為此說,龜負洛書,《經》無其事。《中候》及諸《緯》多說黃帝、堯、舜、禹、湯、文、武受圖書之事,皆雲龍負圖,龜負書。緯候之書,不知誰著,通人討竅,以為偽起哀、平者也。前漢之末,始有此書,不知起誰氏也。以前學者必相傳此說,故孔氏以《九類》是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從一而至於九,見其文,遂因而第之以《九類》也。陳而行之,所以常道得其次叔也。言禹第之者,以天神言語必當簡要,不應曲有次第,丁寧若此,故以禹次而第之也。然大禹既得《九類》,常道始有次叔;未有洛書之前,常道所以不亂者,世有澆、淳,教有疏、密,三皇以前無文亦治,何止元洛書也。但既得《九類》以後,法而行之則治,違之則亂也


  6.且《經》無載圖書之事,惟《易·係辭》雲: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蓋仲尼以作《易》而雲也。則知河圖、洛書出於犧皇之世矣。乃是古者河出龍圖,洛出龜書,犧皇畫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仲尼輔之《十翼》,《易》道始明。


  7.《書》雲天錫禹九疇者,蓋是天生聖德於禹,誠明洛書之義,因第而次之,垂範後世也。今河圖相傳於前代,其數自一至九,包四象八卦之義,而兼五行之數;洛書則惟五行生成之數也。然犧皇但畫卦以垂教,則五行之數未顯,故禹更陳五行而顯九類也。今諸儒以禹受洛書,書載天神言語,陳列字數,實非通論。天何言哉,聖人則之必不然也。


  8.且夫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天象則雖組其義,非至聖不能明之。河圖、洛書,非羲皇不能畫之。卦合其象,非文王不能伸之。爻象之興,非周公不能著之。


  且孔氏以箕子稱天乃錫禹九疇,便謂之洛出龜書,則不思聖人雲河出圖,洛出書,在作《易》之前也。又唐法九疇,唐虞之前已行之矣。而雲禹受洛書之後,始有常道


  9.《春秋緯》曰:《洛書》六篇。孔氏雲:洛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一至九。今代之所傳龜書,惟總五行生成之數,未知孰是。


  10.答曰:仲尼稱河出圖,洛出書,於玄犧畫《易》之前,不當雲出夏禹之世也。


  11.問曰:今《書》世之傳者龍圖、龜書,《經》所不載,緯候之書蔑聞其義,誠誕說也?曰:龍圖、龜書,雖不載之於《經》,亦前賢迭相傳授也。然而數與象合位,將卦偶不盈不縮,符於自然,非人智所能設之也。況乎古今陰陽之書,靡不宗之。至於通神明之德,與天地之理,應如影響,豈曰妄乎?

  12.聖人始得之於河圖、洛書,遂觀天地奇偶之歟,從而畫之,是成八卦,則非率意以畫其數也。略試論之:夫三畫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數也。乾之三畫而分三位者,為天之奇數三,故畫三位也。地之偶數三,亦畫三位也。餘六卦者,皆乾、坤之子,其體則一,故亦三位之設耳。


  以上抄錄劉牧所引論的“河圖洛書”之說,無疑則是劉牧"河圖洛書"成圖的方**。即劉牧所言的"河圖洛書"之道理與之畫法。


  總之,《易數鉤隱圖》是論《易》與數之關係,意在說明數是《易》之源、之本。他說的《易》就是八卦之象數而已。


  《易數鉤隱圖》如同王弼《周易略例》,都屬論《易》之文章。《周易略例》是論屬如何解釋《周易》,即解釋《周易》的方**。而《易數鉤隱圖》是論述從《易》(實為象數易學裏)裏鉤隱出"數"之道理,把數說成《易》之源。而"圖"隻是把"數"之理給以呈現出來。


  那麽"河圖洛書"如何畫法哪?正如劉牧所言:

  如《易數鉤隱圖卷上》:“今畫天左旋者,取天一、天三之位也。畫地右動者,取地二、地四之位也。分而各其處者,蓋明上下未交之象也。”


  《易數鉤隠圖遺論九事》:“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


  這裏說的“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就是"河圖"的畫法。即把"數"分成黑白點,按此說法就以畫圖表示出來。


  我們現來演示一番。


  劉牧傳承的《河圖》畫法,若用黑白圍棋子排放,就更好看懂與理解了。


  白子代表陽(奇數),黑子代表陰(偶數)。如何擺放呢?就按“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與四為肩,六與八為足,五為腹心,縱橫數之皆十五”說法,這是找烏龜形的畫圖說法。


  以此說法,無論先擺放何子都可以,若先用五個白子放置中央,圍著中間五子再通過八方,即東西南北和東北、西南、西北、東南。也就按這八個方位,擺放不同數字的黑白子。好正北方用白子擺放九個,正南方用白子排放一個,這就是"戴九履一”,即頭部位放九個白子,尾部位放一個白子。接下來正東方擺放白子七個,正西方擺放白子三個。這共25個數為天數,即奇數一、三、五、七、九。


  按下來擺放黑子,東北方擺放二個,西北方擺放四個,東南方擺放六個,西南方擺放八個。這就是所謂的地數,即偶數二、四、六、八,計20,因地數為共30,才合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可"河圖"之總數才45個,劉牧有說法,其理也是個無理頭之說。


  通過中心與八方黑白子的擺放,"河圖"就成圖型了。並且對稱的三位數計15,這十五劉牧也有說法。但一方為15,而八方總數為120,顯然劉牧無法解釋,也就不涉及此數說法。


  以上是從文字表述《河圖》的內容,這個圖可從百度一搜就出現一大堆,你可結合筆者用黑白圍棋子擺放之說看的明白。要問有何用,猶如數字遊戲而已,或許現在之用可開發點智力。


  而劉牧所言的《洛書》什麽樣子呢?正如其說“且夫河圖之數,惟四十有五,蓋不顯十數也。不顯十數者,以河圖陳八卦之象,若其十數,則入乎形數矣。是兼其用而不顯其成數也。洛書則五十五數,所以成變化而著形器者也。”


  總之,《河圖》是四十五數,《洛書》是五十五數就行了。還用黑白點畫之,隻是在《河圖》圖畫基礎上的八方變成四方,即在東西南北四方上,重疊兩層上畫出黑白點,其總數為天地之數五十五。這個圖,可從百度搜"洛書",就看的分明。


  總之,無論什麽樣的易圖皆是前人"象數"易學上說法的產物,特別是《易傳》裏的說法,皆是八卦以"象",筮法以"數"上的轉換。


  所謂“象”,就是指八卦中卦象和爻象,既是筮法之用,又是以卦象和爻象表現世界生成發育的萬有現象之說。


  所謂“數”,就是指八卦筮術中起筮推演之數,到宋變成萬物以"數"說之。更是以數字符號行同數字遊戲,用以“河圖”、“洛書”圖式呈現出來。並對後世神秘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而劉牧繪出的《河圖洛書》兩圖,基本定型,現網上一搜就有這種圖。


  總觀《易數鉤隱圖》總體來看,屬於"易數"之論文章,突出的象數論說。劉牧《易數鉤隱圖》裏的數論則是他認為易卦的生成論,即認易卦是由數生成的;而引論的“河圖洛書”之說,則是"河圖洛書"成圖的方**。


  《河圖洛書》的畫法,現在看來,是把《係辭》裏說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這些說法,演義成圖式表現出來。就隻是把所謂天地之數五十五,拆開分陰分陽,即天數(奇數)一、三、五、七、九與地數(偶數)二、四、六、八、十,用點壯或黑白圈代替,按八方以總數相加一致而排列,如同數字組合遊戲。可這《河圖洛書》,既神秘於後世人們上千年,也迷惑了後世人們上千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