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學”評論》(二十四)
上卷:先秦"易學"評論
——《周易》一書在先秦時期形成的"易學"派別
第四章
先秦"易學"匯集——《易傳》,對《周易》的學術研究
第六講《係辭傳》對《周易》是如何解釋的
第一節
從《係辭》內容來看,是對今本《周易》一書的綜合論述,不同於《象》、《彖》那樣對所謂卦爻辭進行的闡釋。《係辭》是麵對今本《周易》做為研究對象,是今本《周易》(即數字爻題《周易》)的學術文章。
今本《周易》是在春秋《周易》文本基礎上為進一步適應算卦,而改造成數字卦爻格式。這種格式文本《周易》,大約在秦統一六國後已經完成,故今本《周易》做為卜筮之書,不被禁焚,才傳者不絕。
傳世本《係辭傳》分上下兩篇,但無論上下篇都是總論今本《周易》原理,是從卦、爻、象、數等論其筮術理論和易占原理,所彰顯的是八卦占術與神秘易理,正因今本《周易》是個算卦格式文本所致。
而帛書《周易》不分上下篇,帛書《係辭》也不分上下篇。在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帛書《易傳》裏已有《係辭》,因帛書《易傳》是西漢初期的抄本,帛書《係辭》與今本《係辭》內容基本相同,帛書《係辭》裏沒有今本《係辭》裏的“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這一章內容,其它帛書《易傳》裏也沒有。說明在漢初帛書《係辭》還沒有"大衍之數"算卦起卦法,是西漢後來篡入的。
今本《係辭》無疑是在帛書《係辭》基礎上整編而成的。今本《係辭》上篇,其中除增入了“大衍之數”算卦起卦方法一章外,其餘章節次序與帛書本同。而今本《係辭》的下篇,則比帛書本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章節,這部分增入的章節是從帛書佚文《易之義》和《要》中移過來的。
《係辭》一文在整個《易傳》裏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超過今本《周易》一書。其重要是在於後封建時期裏的典章書籍裏所引述稱為《易》或稱《周易》裏文句,多是出自於《係辭》文。《係辭》成為後封建社會裏《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係辭》的產生對後封建社會裏的文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其影響遠遠超過《周易》影響。《係辭》實則成為了後封建社會文化的活水源頭,也是後封建社會二千多年裏的文化脊梁。每個時代裏的思想家都從所謂經之首的《易經》裏的《係辭》中得到那活水的滋養。真正成為帝國二千多年裏文化的活水源頭是《易經》(今本《周易》加《易傳》),尤其是《易》經裏的《係辭》文章。帝製時期裏的各種文化無不打《係辭》文化思想的烙印,因為那裏頭有演義不完的陰陽、八卦、太極、道器這些所謂形而上的哲學命題。
《係辭》大約四千五百字,不足五千言,與《老子》(又稱《道德經》)五千言是略少了幾百字,但這不足五千言的《係辭》傳,正是與《道德經》一文構成後封建社會裏帝王文化戰車上的內外兩軸輪,而驅動著帝國的文化戰車永不停息。而在帝國時期的意識形態上,《係辭傳》(《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比《老子》一書更占有統治地位。而在帝國時代裏所彰顯的《易經》(《周易》加《易傳》)內涵,正是《係辭》裏的陰陽、八卦、天道神秘文化理念。
我們看《係辭傳》是如何解釋今本《周易》呢? 《係辭》有關大量的關於八卦占筮筮術說法。
我們說 “八卦”筮術理論化,始於《係辭傳》,《周易》一書裏可沒有“卦”與“八卦”一詞,更沒有“卦學”的內容與理論。就《易傳》裏的《象》、《彖》、《文言》文章裏也不涉及“卦學”內容,均是闡釋義理文章。因為這些《易》(即《周易》)學文章,確確實實是從《周易》的義理觀出發,而闡發發展了《周易》的義理思想。到《係辭傳》出現了“八卦”筮術理論。
① 《係辭》關於"八卦"的論述:
“是故,剛柔相摩,八卦相蕩。鼓之以雷霆,潤之以風雨。日月運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是故卦有小大,辭有險易。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
“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陽卦多陰,陰卦多陽,其故何也?陽卦奇,陰卦偶。其德行何也?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
②《係辭》關於"爻"的論述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係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以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係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係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天地之大德曰生,聖人之大寶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財。理財正辭,禁民為非曰義。”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變動,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雜,故曰文。文不當,故吉凶生焉。”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變動以利言,吉凶以情遷。”
③《係辭》關於"象"的論述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以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製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功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mén)亹者,莫大乎蓍龜。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易有四象,所以示也。係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係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縕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係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剛柔者,立本者也。變通者,趣時者也。吉凶者,貞勝者也。天地之道,貞觀者也。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天下之動,貞夫一者也。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tuí)然示人簡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動乎內,吉凶見乎外,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動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險。夫坤,天下之至順也。德行恒簡以知阻。能說諸心,能研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是故變化雲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知來。天地設位,聖人成能,人謀鬼謀,百姓與能。”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剛柔雜居而吉凶可見矣。”
④《係辭》關於"數"的論述
“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佑神矣。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
“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
《係辭傳》是今本《周易》的學術,今本《周易》已是在繇題《周易》格式上篡改成更適應於起卦卜筮的數字爻題格式。麵對一部算卦格式的《周易》,《係辭》能闡述出什麽嗎?自然《係辭》編篡者,花費大量的篇幅和筆墨從算卦的角度闡述今本《周易》。
正如《易學基礎教程》認為:“《係辭傳》論占筮的原則和體例,其內容有兩方麵,一是對卦爻辭的意義及其卦象爻位等的解釋,一是論揲蓍求卦的過程。”(《易學基礎教程》朱伯崑主編 第97頁)
這說法雖不完整,但確實《係辭》是摡論八卦占筮原則與方法。
卦、爻、象、數卻是今本《周易》所賦予了的特征,今本《周易》一書已約定成俗為算卦書,共有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每爻又有數位,並分陰分陽。取象早已賦予《周易》一書所用那套符號裏,分到八個"三聯體"符號上,命名之八卦,並各有取象,早在春秋史巫就用取象卜筮人事吉凶,雖後附會到八卦裏的取象越來越多。
所以《係辭》既有分論卜筮功能的卦、爻、象、數,也有綜合論述八卦如何之生成。
特別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這一章節,無疑是講述揲蓍起卦方法。在你麵對一部卦爻式《周易》能幹什麽用呢?在《係辭》作者看來,其主要是卜筮吉凶的。有了如何起卦,又有了那些八卦象、爻、數原理,就可以去算卦好了。當然了,我們也不否認《係辭》一文也論述了《周易》裏義理,雖然在論述《周易》裏義理時,無疑彰顯的是神秘思想。
我們說,自《係辭》始把八卦筮術理論化,即“亦筮亦理”錯對《周易》一書的看待,後人也是受《係辭》的影響,認為《周易》是筮卜之書。
事實上,《係辭》裏說的占筮方法與原則是個張冠李戴,即把《周易》成書後,史巫卜筮而產生的八卦內容認為是《周易》裏的東西了,這是《係辭》作者的錯誤認為。
《係辭傳》指向今本《周易》的卜筮說法:“聖人設卦觀象,係辭焉,而明吉凶。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要者,《易》之序也。所樂而玩者,爻之辭也。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
《係辭》裏的這段話,作者雖然是用《易》稱:“《易》之序也”、“爻之辭也”、“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
這實際就是指《周易》裏的爻辭(即今本《周易》的爻辭),可以占斷事情的變化。《係辭》裏還說道:“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製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是以君子將存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
這裏把《易》(指今本《周易》)說成具備了聖人的四種原則,其中之一是用《周易》來占卜。是君子要所行、所為、所要遵循《周易》一書裏的四種原則。其中一項是來占筮,其它三項是“辭”、“變”、“象”。這正是《係辭》作者被今本《周易》的外在形式所迷惑,而亦理亦筮的論《周易》的開端。
無論《係辭》作者們論述的“言辭”、“變化”、“取象”多麽的義理深奧,都被所認為《周易》有占的功用衝消掉。
這就是《係辭》對《周易》一書性質的說法,有四種聖人之道在其中,其一是占卜的功用,《周易》豈不成了卜筮的工具麽?
這豈不成為“哲學變成了神學的婢女”了嗎?進入帝國時期,哲學與巫術神學相合流。確實是這樣,《係辭》裏的"哲學"思想成為後封建時期神學天命思想的活水源頭。後封建時期與先秦相比,沒有了哲學。後封建裏的"哲學"成為了天命神學的解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