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易學”評論》(七)

《“易學”評論》(七)

  上卷:先秦"易學"評論

  ——《周易》一書在先秦時期形成的"易學"派別

  第一章


  由《左傳》一書反映人們最早對《周易》的運用,也反映了先秦"易學"流派的雛形


  第二講:評《左傳》一書記載史巫錯“以《周易》筮之"的曆史成因


  第四節

  我們現在所看到和使用的《周易》文本內容是個卦爻格式,可這種文本內容並不是原初文本格式,這就涉及《周易》文本問題。


  我們所研究考證而發現了《周易》在曆史上不同時期的不同文本格式如下:

  1、《周易》春秋文本(繇式《周易》)的發現


  由《左轉》一書考證,春秋《周易》文本與傳承的卦爻式格式《周易》(今天傳承的《周易》)不同。


  2、《周易》原創文本發現


  ①由《連山》與《歸藏》而反正出《周易》一書原創文本的存在,正是二者模仿《周易》原初文本,即運用《周易》裏所用的符號和六十四個名稱模仿與《周易》格式相同而文辭不同的書。因《周易》書名及六十四篇文章名稱均是後人給命名的,並不是原創時就有的為證。


  ②由《周易》六十四篇政治哲學文章而證明《周易》原初文本,因《周易》一書裏的六十四篇文章名稱,與文章內容是提綱契領式而不可分割的關係。(參見《周易》哲學解讀一書卷上有詳論)

  接下來講述所研究發現了《周易》在曆史上的不同時期裏的出現的不同文本。


  現在我們看到的《周易》一書裏所謂第一卦稱《乾》卦,其內容格式是:

  《乾》卦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群龍無首,吉。


  所謂《乾》卦裏有一個已約定成俗被稱謂的卦符號,已與《乾》不離不棄,看到《乾》名稱就知道其卦符號是什麽。同樣看到這個符號就知道叫啥名稱。現在《周易》被稱有六十四卦,自然每卦裏有一個卦符號。我們從所謂《乾》卦格式裏還能看到用數字像代碼編排在每句文辭前,除《乾》和《坤》裏各多出一句,其它均是被分割為六句話,用六·九數字稱謂著,被現在稱謂的"數字爻題",是按所謂的卦符號裏劃道分陰分陽,陽畫("一")用"九"稱,陰畫("一 一")用"六"稱。


  現在的《周易》一書,叫今本《周易》,或稱卦爻式《周易》。而在當今考古上已發現這種文本的《周易》有幾個版本。


  那麽,我們就來看一看這種文本的《周易》,在曆史上最早出現的幾種版本。


  ⑴ 刻在石頭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曆史上曾將今本《周易》刻在石碑上,這是東漢的事情。現在稱“熹平石經”,熹平石經上的《周易》與“易傳”是最早刻於石碑上的官方教科書。這本是東漢光和六年(183年)刻的,不過卻是東漢熹平四年倡儀的,所以稱熹平石經。到上世紀20 年代在洛陽出土了漢代熹平石經殘石,後經於右任從古董商手中購得,建國後入藏西安碑林,也稱為“漢喜平石經《周易》”。經研究者言,殘石至不規則形狀,高約33厘米,寬62厘米,兩麵刻字。正麵二十七行,共二百六十四字。刻《文言》和《說卦》;背麵二十一行。共一百九十一字,刻《家人》至《歸妹》,兩麵共計四百五十字,均為隸書。殘石上保留的《家人》至《歸妹》十八卦以及《文言》和《說卦》,其內容與現在通行本《周易》基本相同。此殘石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⑵ 寫在絲帛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現在學界裏稱的“帛書周易”,是1973年考古界在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考古發現寫在絲帛上的《周易》。而在長沙馬王堆漢墓考古出土的不單單是“帛書周易”,還有“帛書易傳”(非傳世本“易傳”)。


  “帛書周易”與“帛書易傳”的出土,是一次重要的文獻發現。特別是“帛書易傳”裏的一些文章,不見於傳世“易傳”,這對於研究《周易》,無疑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帛書周易”於1973年12月在長沙的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而在馬王堆3號漢墓發掘出土了一塊木牘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樣,由此斷定墓主人下葬於漢文帝十二年,即公元前168年。因“帛書周易”與“帛書易傳”避漢高祖劉邦諱,而不避漢惠帝劉盈諱。學者認為帛書周易與帛書易傳抄寫的時間應在劉邦稱帝期間與劉盈即位之前,即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194年間。就是說“帛書周易”與“帛書易傳”是西漢初期的抄本了,而這個時間是遠遠比刻在石頭上的今本《周易》早了。


  ⑶ 香*古玩市上出現的竹簡上的今本《周易》版本


  前麵說的兩種今本《周易》版本,都已經是兩千多年前西漢與東漢時代的版本了,但還不是今本《周易》最古老的版本。


  上海博物館從海外古玩市場上收購而藏的“竹書《周易》”(沒有考古學上意義,因沒有考古出處,也被質疑為偽竹簡),至目前來說,算是最早的《周易》版本了。上海博物館藏的“竹書《周易》”,是1994年春,出現在香港的古玩市場上,並由香港購回。


  根據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濮茅左著的[楚竹書《周易》研究]一書來看,竹書《周易》涉及三十四卦內容。寫《周易》的竹簡,經鑒定距今時間為 2257 ± 65 年。研究者認為標本的時間為戰國晚期。實際時間下線沒有超出西漢出期,從竹簡上文字來看,當屬戰國末期。


  通過對比(今)、(帛)、(竹)三種曆史上的《周易》版本裏的卦畫符號的寫法,雖寫法有所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


  已知所謂的楚竹書《周易》與後世的《周易》版本沒有本質區別,即都是以“數字”作爻題的卦爻式《周易》文本。


  (4)考古發現今本《周易》的改造版本


  若按竹簡上抄寫的卦爻式《周易》來說,那麽,還有一種將卦爻式《周易》裏的內容進行添加,即改造版的卦爻式《周易》,也抄寫在竹簡上,被考古所發現,這就是被學界稱謂的“阜陽漢簡《周易”。 下麵我們就看一看“漢簡《周易》”的內容及結構形式。


  當今學界裏稱的“阜陽漢簡《周易》”,嚴格的說,被考古發現的阜陽漢墓裏竹簡上的改造了的《周易》,不能稱阜陽漢簡《周易》(或稱漢簡《周易》),因為阜陽漢墓出土的竹簡上寫的《周易》已與今本《周易》的內容(即與今本《周易》的卦爻辭)不相同了,已不是今本《周易》的另種版本了。所謂阜陽漢簡《周易》是在今本《周易》的卦爻辭後麵,又增添進去了“卜事之辭”。所以,正確地稱法,應稱“阜陽漢簡改造版《周易》”或稱“阜陽漢簡今本《周易》改造版”。如“《同人》卦,爻辭“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卜事之辭說:“卜有罪者,凶;卜戰鬥,敵強不得誌;卜病者,不死乃癃。”又如《大過》爻辭“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卜事之辭說:“卜病者,不死;卜戰鬥,敵強有勝;有罪而遷徙。”


  這種改造版《周易》是在定型了的今本《周易》內容(即卦爻辭)上又增加進去占斷之辭。這是搞筮卜的人們,深感那種卦爻式《周易》(即今本《周易》)裏的卦爻辭,無法用於卜筮上所問人事的吉凶判斷,就對傳統上認為的卜筮之書《周易》進行再改造。這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對自然與社會的不斷認識,像《左傳》裏記載的春秋時期“以《周易》筮之”的筮例中的那種解卦方法,在秦漢之際時期的卜筮者眼裏,深感不能不筮。所以在今本《周易》的卦爻辭後麵增添進去認為能適合算卦的卜事之辭。這對於算卦為己為人算卦時,對所卜問的人事吉凶,認為也就好下斷語了。


  嚴格的說,所謂阜陽漢簡《周易》,與今本《周易》不是一個不同的版本問題,而是一個不同的文本問題。這就是我們順便要說明的問題。


  以上我們已經將今本《周易》,出現在曆史上最早的幾種不同版本進行了介紹。已知今本《周易》之外,今天我們還能看到近幾十年來,出土的今本《周易》早期的三種不同版本。它們是戰國末期抄寫在竹簡上的《周易》、西漢高祖時期至文帝前期抄寫在帛書上的《周易》、東漢喜平年間刻寫在石碑上的《周易》。通過這些出土的材料,均已證明了,那是一種《周易》文本,都是卦爻式《周易》,即今本(或稱通行本、傳世本)《周易》的早期版本而已。


  至目前考古上並沒有發現早於戰國末期以前的今本《周易》文本,嚴格地說無論什麽文本的《周易》,早於上博藏竹簡上的《周易》時間,考古上還沒有發現。


  那麽,戰國及之前流行的《周易》,已然是今本《周易》(數字卦爻式《周易》)文本嗎?並不是這種文本,有史為證。接下來我們講,通過地上曆史文獻《左傳》一書發現了繇稱式《周易》(或稱春秋《周易》文本)文本的存在,完全不同於今本《周易》文本的格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