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周易哲學解讀> 《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

《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三十六)

  卷一:正本清源話《周易》


  ??第六章:“八卦”筮術的曆史源流揭示與批判


  ??(兼論因《周易》一書所用那套符號而衍生出的八卦筮術,成為《周易》蒙冤千古的曆史根由)

  ??第四講:(續)由《周易》一書裏所用的那套符號和名稱衍生成八卦筮術上的一套工具,既成為八卦卜筮之源頭,又成為八卦筮術之架構


  ??揲蓍之法是利用左手的手指間,將蓍草掛在手指間來計算排演起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來。剛好在食指與小指之間有三個夾封,來夾放蓍草,具體的演算起卦是這樣的,有幾個基本的步驟:


  ??第一步


  ??按《易傳·係辭》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即用五十根蓍草從中抽出一根放到一邊(一根代表著“太極”),爾後用49根蓍草隨意分成兩撮,就是49根草莖一分為二。一半夾在食指與中指中間,另一半夾在無名指與小指中間。這就象征太極分兩儀,也象征混沌初開,有了天地。


  ??第二步


  ??“掛一以象三”


  ??就是把分成的這兩撮草棍其中的任一撮裏抽出一根,夾在中指與無名指的中間,來象征人。因有天、地,而後有了人,天、地、人全有了。這就是“掛一以象三”,這個“一”就是表示人。“掛一以象三”,就是從天地之中分出人來,以象征天、地、人三才齊全。這也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道理。古人算卦與做學問的思維方法是一樣的,是比類聯想法,即原始思維。


  ??第三步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


  ??揲四,就是說把這兩撮草棍,分別按四個一組,把它分出來。即把夾在手指上左右兩邊的蓍草,四根四根的分出來(揲:《說文》閱持也。意用手持而分數)。實際是一邊一撮蓍草的總數除以四,除盡的話,把餘數作四,除不盡的餘下幾根,就把餘下的蓍草夾在象征人的一組裏。而除盡的,也要拿出四根夾在象征人的一組裏。假定象征“天”的一組蓍草是24根,除以四,沒有餘數,就從象征“天”的一撮蓍草裏拿出四根夾在象征人的裏麵。為何要“揲之以四”呢?在中國的黃河流域所見到的天地下,一年有四季的變化分明。這是有天地模仿到四季,故要四根四根向外拿,叫“以象四時”。古人的思維是停留在直觀,感性的認識上,即比類聯想的思維方式上。把“比體”與“喻體”也看成能產生因果關係了。而那種因果關係的媒介就是“神靈”的作用。從“大衍之數”表述來看還不知道用四除。而是一種笨辦法,以次四根四根的向外數。一撮蓍草莖,四根四根的向外拿,拿盡了的話,就拿四根蓍草放在“人”組裏。若剩下不夠四根了,餘下的蓍草也放到“人”組裏。


  ??再將另一邊象征“地”的一撮蓍草,也是四根一組向外拿(現在的簡便方法就是數一數除以四就可以了),剛好拿完,還是要拿四根放到象征“人”的裏麵。若四根四根向外拿時,剩下還不夠四根的蓍草,就把剩餘的蓍草無論是一,還是二,三根蓍草就放到象征“人”的蓍草中去。


  ??實際上這種分法,結果隻有兩個數目,除盡的“天”、‘地’數,象征‘人’的數目,隻能是“九”(因象征天,地的左右的倆撮都以四除盡的話,一邊拿出四根,共八根,再加上事先從49根裏拿出的一根,一共是九根)),除不盡也隻能出現“五”這個數目,沒有其它數目了(如把四十九根草莖隨意一分為二。出現兩撮蓍草,各夾在左手上的兩邊手指裏,再任意從左邊,還是從右邊的那撮蓍草裏抽出一根夾在手指中間。這就叫‘天,地,人’都出現了。四十九抽出一根象征“人”。隻剩下48根,假若一邊是30根,那麽另一邊就是18根。18根除四,餘數是二,把餘下的2根蓍草放到‘人’、的象征裏。而另一邊30根蓍草除四,餘數也是二。也把餘下的2根蓍草放進“人”數量。這樣象征人的蓍草總共是5根。除不盡的數,隻能得到“五”的數目)。


  ??以49根蓍草通過以上的推“衍”,最後所出現的數目不是“九”就是“五”,但最終目的不是要得到“九”與“五”的數字,而是還要接著繼續推“衍”。


  ??第四步


  ??“歸奇於扐以象閏”


  ??“歸奇於扐”。歸,就是歸納;扐,就是指餘數。就是把“掛一以象三”裏的“掛一”的那個“一”,與“揲之以四以象四時”裏的“揲四”之後所餘下的兩個餘數“歸奇”(即相加在一起不是“九”,就是“五”)在一起。“歸奇”之數(幾根蓍草)就從“大衍之數”所用的“四十有九”裏麵減去,就是剩餘之數(扐,就是指餘數)。接下來還要以“第一變”的“餘數”進行“第二變”的推“衍”。這“歸奇於扐以象閏”裏的“閏”,是比照曆法上“閏年”的道理說事。因一年裏還要閏幾天,就是餘幾天。這裏就是通過天地、四季、閏年比類到算卦上,作為理論根據。總之,通過這四個步驟就叫“四營”,至此就完成了“一變”。至於“五歲再閏,再扐而後掛”。“五歲再閏”,.農曆五年二閏,謂之再閏。所以“再扐而後掛”,就是再來一遍。怎麽“再閏”呢?就是從“四十九”減去第一個步驟中的“歸奇”之數(不是“九”則是“五”的數)所剩之“餘數”,然後以“餘數”再照“第一變”步驟再來一遍,就是接著推衍“第二變”。


  ??通過“一變”的推演,象征“人”的蓍草根數不是‘五’就是‘九’。接下來是要進行“二變”,首先將在一變中“歸奇”(即不是“九”,既是“五”的這兩個數)的蓍草除去,則剩下的蓍草隻能是40或44根。接下來繼續按“一變”的那種步驟推演。那麽經過“一變”,從四十九根蓍草棍裏拿出來的不是九根,就是五根,四十九根蓍草棍49根剩下的總數不是40根,就是44根了。若剩下的是40根蓍草,還是一分為兩撮,再抽出一根加到手中間,若40根抽出一根後,就剩下39根。若一邊是10根,那麽另一邊就是29根。通過除四,10根的是餘2根,29根的餘1根,把餘下的蓍草放到手中間的“人”數裏,總共是4根蓍草。


  ??假定把40根蓍草棒,一分為二象征天、地,再任意從“天”還是從“地”數裏抽出一根夾在手指中間象征“人”。爾後再將兩邊(即象征天、地的蓍草)的蓍草數除四。如40根抽出一根,剩下39根,分為兩撮,一撮裏是12根,那麽另一撮裏就是27根。一撮裏是12根的是被4能除盡的,除盡的是要拿出4根蓍草棒放入“人”數裏。另一撮是27根是被4除不盡的,即有餘數3,就把這3根蓍草棍也放入“人”數裏,那麽象征“人”裏的蓍草數就是8根。


  ??除盡的把四當餘數,除不盡的把餘下的數是幾就是餘數。通過“二變”,象征“人”數裏的蓍草棍,隻能出現“四”和“八”這二個數。


  ??“二變”的演算結果“人”數裏的蓍草棍不是四就是八。這“四”和“八”也是要從“二變”所用40根蓍草數裏拿掉,剩下之數繼續進行“三變”的推“衍”。


  ??“二變”40根蓍草減除“四”根,還是減除“八”根“蓍草棍後,則剩下的蓍草隻能是36或32根。


  ??那麽,接著進行“三變”,是要用這“36或32根”蓍草棍進行推“衍”。還是要按前麵的方法分出“天、地、人”。


  ??假若“二變”推演剩下36根了,接下來用剩下的36根蓍草進行“三變”。把剩下的36根蓍草重新匯到一快,再隨意分作兩組,象征天與地,不忘從“天”還是“地”裏抽出一根當作‘人’的象征。36根抽去1根,剩下35根,一邊若是15根,那麽另一邊就是20根了。15根除四,餘數為三。20根除四,沒有餘數,而把四看作餘數。“三變”的結果“人”裏出現了“八”根蓍草。那麽36根蓍草去掉八根後,剩下的蓍草是28根。通過神聖的一到三變,結果剩下了28根蓍草棍,這28個蓍草棍要恭恭敬敬放到一邊,以備下一步之用。


  ??通過三變得出最後的蓍草根數,自此完成了起卦的第一步。接下來還要從頭再用49根蓍草進行三變。這種步驟要進行六次,每次三變,六次共十八變。


  ??用49根蓍草通過三變,其結果最後剩餘數隻能出現四種數目字的蓍草,即24,28,32,36。無論通過三變所得出這四組裏的哪一組數目,再除以四,這才完成了一個爻數。就是算出一個爻,一個卦裏有六爻,經過三次“變”才得一爻,那麽求得一卦裏的六爻,得通過18次“變”。這就是《係辭》裏說的“十有八變而成卦”。為何三變得一爻,大概古人認為隻有“三”才能生萬物吧(“六十四畫符號”本是有二個基礎符號推衍來的,有一畫到“一一”兩畫組合,再有兩畫到三畫組合,這就是一生二、二生三,即“八卦”生成,因八卦裏有乾坤天地,故三生萬物的說所來曆,這均是帝製時期裏的產物)?要推衍起卦,就通過三變看最後剩餘下的蓍草數,再除以四,何以四分,古人認為一有四季。這就是比類聯想。如上推演,若最後得到的剩餘蓍草數為28,28除四得“七”,那麽這個“七”,就是第一個爻數出現了。這個“七”還是寫到竹簡上,或是用七根蓍草恭恭敬敬的放在一邊。這個“七”為第一爻,也稱初爻。“七”為奇數,(後來又稱為“陽”,即為陽爻),也可用卦畫的陽畫符號“—”來記作,也就得出了一個陽爻畫。


  ??接下來再開始推衍一卦裏的第二爻。如推演第一爻數的那樣,通過三變,得出剩下的蓍草數,看是多少。我們已知隻有四種,即24,28,32,36。若求二爻通過三變得出的數是“36”,除四得“九”。這“九”就是第二爻的得數。也要恭敬的把“九”寫到竹簡上,還是帛錦上。一至通過六次十八變,才能得六爻,也就得出一卦來。


  ??通過四十九根蓍草,經過一,二,三變,其結果隻會有24,28,32,36這四個數目,每數又除四,最後得數也隻有“六”、“七”、“八”、“九”這四個數。古人對數目字,還處於有限的認識地步,把這種推演出來的數字,看得很神秘。認為“六、七、八、九”是神數了。把四個數目又附會上神秘色彩。即陰陽屬性。六,八為偶數,是為陰數,七、九為奇數,是為陽數。把這四個數又分為老、少、陰、陽之數。“六”為老陰,“八”為少陰,“七”為少陽,“九”為老陽。竹書《周易》裏已添加上了“六、九”形式。這標明史巫已把《周易》改造成適應於筮術的卜筮來用了。《周易》裏的“六、九”之數的來曆應是春秋《周易》文本之後到帝國時期增添進去的“六、九”筮術形式。因為《左傳》裏記述的筮例,所引述《周易》裏的句子,既不見“六、九”之說,也沒有“陰陽”之說。


  ??揲蓍起卦法需要通過“三變”來得到一個爻畫,要想得出一個六爻卦,則需要通過十八變得到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這正是與卦爻符號相結合,而得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來。這《係辭》裏的“大衍之數”章,應是前漢人的說法,因帛書《係辭》裏還沒有這一段話,正因這段說法,是以今本《周易》(即卦爻式的文本《周易》)為藍本所說的起卦方法。


  ??那麽,“大衍之數”在起卦上適應不適應春秋《周易》文本呢?即《左傳》裏所記載的筮例呢?一樣適應。因春秋《周易》文本雖沒有篡改成數字爻式,而是每個“六聯體”符號也是做為繇式《周易》裏的每卦首,隻要用上六十四卦符號,無論是把《論語》一書分割裝進六繇式裏,史巫一樣通過得的繇辭去比類、聯想、附會人事吉凶。史巫是通過那套六十四卦符號做為筮術上的工具,才能用蓍草排演出某卦符號,因繇式《周易》裏有那套六十四卦符號,自然適應史巫用蓍草起卦,而得出某卦符號來,得出某卦符號,就得出八卦取象,就可比類、附會人事吉凶了。不過六繇式《周易》文本與六爻式《周易》文本在起出某卦時,所要得出某卦裏的某一繇辭與後來的數字爻辭相比有所局限。


  ??若用“大衍之數”起卦,規定一個“變數”,看卦符號裏是幾畫符號是第幾個變數(後稱變爻),


  ??就看每卦後麵的屬第幾的繇稱裏的繇辭。這就如《左傳》裏記載出現的筮例“《觀》之《否》曰“的說法。


  ??我們就以《左傳》裏的第一筮例來演示在春秋時期起卦時得出“觀之否”。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這句繇辭的過程。


  ??首先是用蓍草來起筮(後稱卦),前麵已講過的推演方法,是要通過“三”,“六”十八變求出一卦,在揲蓍過程中(即三,六,十八變)得出六個數字:如


  ??“七、七、八、六、八、八”。在通過對這些數字按規定轉換成“六聯體”符號(在春秋“六聯體”符號組合的兩個基礎符號之一的寫法還不是後來的“--”這種寫法,應是“∧”或“┚┖”這種寫法),就得出一個“六聯體”符號來,也就知道是繇式《周易》裏的那一個符號和名稱內容了,即後來所謂的某一卦了。


  ??具體的操作是這樣的:

  ??第一步,通過揲蓍(經過“三”,“六”十八變的推“衍”)所推演出的這個數字,再把這數字轉換成“卦符號”,假若按成卦法則規定,奇數轉為“—”符號,偶數轉為“∧”(後來寫作“――”)符號。就有揲蓍推演出的六個數字變出一個“六聯體”符號,也就得出春秋《周易》文本裏的某一個“六聯體”符號(如以春秋《周易》文本以外的卦書進行卜筮,同樣是這種方法,而得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符號,也就得出某一卦了)。


  ??如下轉換方式:


  ??七—


  ??七—


  ??八∧

  ??六∧(x)

  ??八∧

  ??八∧

  ??(揲數)(《觀》卦“符號”)

  ??(打x是代表起卦時,有“變”一個卦劃)

  ??通過揲蓍之法,即通過“十八變”推衍出“七、七、八、六、八、八”這六個數字,我們給這些數字命名為“揲數”,即揲蓍推衍之數。再把“揲數”轉換成“六聯體”符號,就得出所謂的卦來。而標記x這個符號則是記作為變繇符號,也就得出那卦裏的某一繇辭來。


  ??春秋時期還沒有在卜筮符號上附陰陽之說,但在筮法上可以分奇偶數字來規定轉換成“六聯體”符號裏的兩種基礎符號。即使春秋時期對數字還沒有的奇偶之說,應知道數字裏的單雙之分,就以數字裏的單雙之數轉換成“六聯體”裏的兩種基礎符號,一樣能得出“六十四畫符號”裏的某一“六聯體”符號來。


  ??第二步,但是如何得出春秋《周易》文本裏的所謂某篇裏的某一繇辭呢?我們已知春秋《周易》文本是以“六聯體”及《周易》裏的名稱做為每‘卦’裏的繇辭的“繇稱”。如春秋《周易》文本中《觀》的結構形式是:

  ??(每個()裏是一個六聯體符號,因打不出故以括號代替)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益: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渙:闚觀,利女貞。


  ??()漸:觀我生進退

  ??()否: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


  ??()剝:觀我生,君子無咎


  ??()比:觀其生,君子無咎


  ??以上麵第一步中已知,可通過“大衍之數”起卦,得出揲蓍之數而變出的“六聯體”符號,就知道是《觀》的符號,但如何得出《觀》裏的某一繇辭呢?實際這是一個很好解決的問題,即規定出筮法原則。如規定出,在起筮過程中,通過揲蓍所得出的奇偶之數裏,凡遇最小(或稱“少”)的偶數“六”,與最大的(或稱“老”)奇數“九”,是謂“變數”。凡得出“大”、“小”變數,就是“繇變”(後來改稱“爻變”),就得出某“卦”裏某“繇辭”來(因為通過“大衍之數”,推演的結果隻有“六、七、八、九”四個數字出現)。如第一步中,在揲蓍過程所得六個數目,其中排在第三中的數是“六”,是“六、七、八、九”中的最小的偶數,按筮法規定是“變數”(即“繇變”)。那麽就知道是《觀》中的“六聯體”符號自下而上排在第三的“繇畫”是個“變畫”,在記作的時候可在這個“變畫”符號後麵幾個記號(如記個“×”)。在對應《觀》裏的繇辭,就知道是什麽內容的“繇辭”了。


  ??春秋巫史在起筮時,用蓍草推衍,是心知肚明的會心裏記著這個“六”是個“繇變”,還是用毛筆在竹筒上把《觀》裏畫符號排在第三的繇畫符號上作個特殊記號。如現在起卦會在紙上寫上“×”或“○”,說明是老變,或少變的記號。


  ??而是史巫用揲蓍推演出六個數字後,按成卦法則轉換成“六聯體”符號,就知是《觀》卦了。同時按成卦法則規定的“大”、“小”奇偶數(春秋筮例中還沒有陰陽說法)為“變數”,也就知道《觀》裏的第三繇畫是個“繇變”,目的是得出“繇辭”,而不是再變出新的一卦畫符號。如上麵“第二步”中的《觀》結構形式裏第三繇辭的“繇題”是“否”。已知起筮時,這一繇辭是個“繇變”,假如規定是要按這一繇辭,推斷人事吉凶的,史巫起出這一‘卦’時,就會說:“遇觀之否曰:觀國之光,利於賓於王。”這“否”是《觀》裏一繇辭的“繇題”而已,而不是又變出了所謂的六十四卦裏的《否》卦。故不能認為《左傳》裏的“觀之否”是“變卦”筮法,而恰當的稱法,隻是個“繇變”筮法。???

  ??這種以蓍草起卦的方法相當複雜和費時間,到唐代時就以錢代蓍起卦法。事實上說卦筮術本身沒有道理,是巫術下的產物,自然如何起卦又有什麽道理呢?自然可以有任意的起卦方法,以錢是一種,邵雍不是“發明”了聽聲音起卦法、用時間數字起卦法嗎?若想起出一卦,方法是很多的,如抽簽法,抓鬮法等等。還用得“大衍之數“裏說的那種繁瑣方法嗎?本身都無意義的東西,有那麽必要嗎?

  ??《左傳》裏記載的第一筮例,是史巫以春秋《周易》文本,通過蓍草推演起筮,即要經過“十八變”才能得一‘卦’。是通過三變得一繇,這樣周太史筮出《觀》,就得經過六次十八變,得出的數是七、七、八、六、八、八;又通過“奇偶數”換成“繇畫”符號所得出的。


  ??以蓍草推衍,通過“十八變”得出的數字按奇偶之數換成繇畫符號,就可起出一卦來,卜筮的巫史,不用翻本就知是哪一卦了。《左傳》裏記載的第一筮例,周太史就是這樣筮出了《觀》中的“否”繇辭來“推算”小陳完以及其子孫的命運吉凶的。那麽,通過這一“起筮”方法知道,這與《周易》一書裏的內容是無關的。因《周易》一書裏即沒有講筮術的方法,也不講斷卜筮的內容。若想從《周易》一書學得“起卦、算卦”,隻能是白日做夢。隻有把六十四畫符號派生出卦學,有了“八卦”內容,再結合《係辭》裏的“大衍之數”才能起出六十四卦裏的某一卦。這無疑說明《周易》與“八卦”筮術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周易》一書已早出,而八卦筮術是晚出的卜筮之術。


  ??把《周易》一書裏所用六十四畫符號,變成六十四卦符號的算卦工具,成為占筮算卦的起卦基礎。而八卦取象則是算卦的方法基礎。由兩者的結合,就構成八卦筮術的框架基礎,也是八卦筮術的源頭。


  書屋小說首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