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政治哲學演講(二十六)
卷一:正本清源話《周易》
??第四章《周易》稱謂說
??第三講: 現代人對《周易》的稱法
??1.現代辭書及學者對《周易》稱法上的混亂現象
??在當今有不少稱《周易》或《易經》的出版讀本,卻在內容上較為混亂。無論是用《周易》或《易經》名稱的書籍,所注釋的內容不外是今本《周易》和《易傳》。有些雖然名稱相同,可注釋的內容則不相同。如用《周易》名稱,其內容有注釋今本《周易》加《易傳》,也有隻是注釋的是今本《周易》和《易傳》裏的一部分內容。也有以《易經》名稱的注譯本,卻以《周易》為名稱的注譯本的內容混亂現象差不多。如有一些稱《易經》的注譯本,所注譯的內容即所謂的六十四卦爻辭(今本《周易》),也有標著《易經探秘》的書名,而所探秘的隻是《周易》的內容。當然也有“八卦”算命的東西,卻也打著《周易》或《易經》的名稱。如標著《周易與預測學》或《易經八卦》,可書中既沒有《周易》內容,也沒有《易傳》內容,所說的隻是納甲筮術算命的東西。還有什麽《易學應用》書名,同樣講的是八卦納甲算命的東西。當今算命者,卻把《周易》、《易經》、“易學”的名稱,都標榜在算命上了。
??總之,當今在出版界,所出版的《周易》或《易經》的讀本,其注譯的內容很不統一,這就造成讀者分辨不清,誰是誰非。連《周易》與《易經》包括的內容是啥,就混亂不清,如何對《周易》說清楚呢?
??那麽,當今辭書或學術上又是如何對《周易》、《易經》、《易》這些概念作出解釋呢?
??我們先看一看現代辭書裏是如何解釋《周易》的。
??《辭源》對《周易》這一條目的解釋是:“《周易》也叫《易經》,我國古代有哲學思想的占卜書,是儒家的重要經典。易有,變易、簡易。內容包括《經》、《傳》兩部分,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辭,爻辭為《經》。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係辭,下係辭,文言,說卦,序,雜卦,稱十翼為傳……。”
??《辭源》解釋說“《周易》也叫《易經》”,也就是說《周易》與《易經》是個同一概念。這就是說《周易》一書內容包括"經"與"傳"。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周易》不等於《易經》,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而《易經》確實包括了兩部分內容,是包括了《周易》與《易傳》。也不能說《易經》包括"經"與"傳"。
??因為《周易》與《易傳》在西漢都上升為“經”的地位,故《周易》與《易傳》都是《易經》的內容。所以不能把《周易》說成也叫《易經》,否則就混淆了兩者的概念。《周易》原創內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後篡改成繇式《周易》到今本《周易》,即史巫把六十四篇文章篡改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附卦辭,爻辭”的格式內容。
??《周易》是不包括《易傳》內容的,因為《易傳》是不同時期對《周易》作出的各種解釋。故《辭源》對《周易》的稱謂和包括的內容,作出的解釋是錯誤的。
??《辭源》對《周易》的解釋,雖是錯誤的,但其說法又不能說沒有淵源,自唐以降卻有這種稱法,以《周易》之名,而把所謂的卦爻辭分“經上”、“經下”和“十翼”一並進行闡釋。
??《辭源》裏沒有《易經》這一條目,而有《易》與《易傳》的解釋,且看《辭源》對《易》與《易傳》的解釋。
??“《易》:古卜筮之書,有《連山》、《歸藏》、《周易》三種,合稱三《易》。見《周禮·春官·大卜》。今僅存《周易》,即《易經》”。
??這是《辭源》對《易》作出的解釋,我們知道《易》稱,最早出現在《左傳》一書裏,《左傳》裏的《易》稱,是對《周易》一書的簡稱。西漢中期以前的《易》稱,是《周易》一書的簡稱,而自西漢中期以後出現的《易》稱已不再是《周易》的簡稱,即這時期的《易》稱,已不單單是《周易》的簡稱,《易》稱也包括了《易傳》的內容。“三易”之說,唯出現於《周禮》中,而《周禮》是西漢人編篡成書,把《周易》歸為《連山》、《歸藏》認為是卜筮之書,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的錯誤認為。故《辭源》所對《易》這一概念的解釋,也是錯誤的。
??《辭源》對《易傳》的解釋說“《易傳》:《周易》的組成部分,包括《彖》、《象》、《係辭》、《文言》、《序卦》、《說卦》等,《史記》稱《易大傳》,是儒家學者對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種解釋”。
??我們看到的這種解釋上的矛盾性,既然說《易傳》是儒家學者對古代占筮用《周易》所作的各種解釋,那麽,所認為的《易傳》是《周易》的組成部分就不能成立。比如,今天出現的眾多對今本《周易》一書作出的各種解釋,豈能說是《周易》的組成部分嗎?
??(以上《辭源》所對《周易》、《易》、《易傳》的解釋,是摘自於商務印書館1983年修訂版《辭源》裏的解釋)
??我們已知《辭源》對《周易》、《易》所作的解釋,而今還有一部大型辭書,即《辭海》,我們且看《辭海》裏又是如何對《周易》解釋。
??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年版的《辭海》對《周易》一詞是這樣的解釋:“《周易》亦稱《易經》,又簡稱《易》。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辭海》對《周易》條目的解釋與《辭源》裏的解釋基本相同。
??總之,《辭海》與《辭源》對《周易》的解釋既是錯誤的,又是十分有害的。???
??高懷民的《先秦易學史》裏這樣說“易筮術在西周初年有三種,號為“三易”,它們是:一、《連山易》;二、《歸藏易》;三、《周易》。《連山》與《歸藏》二易很早被淘汰,東周以後隻有《周易》流傳。所謂《周易》,便是今所見《周易》本中除去十翼部分;也就是隻有六十四卦象及卦爻辭,原是用於筮術占斷的”。(先秦易學史》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7年 第10頁)
??按高先生對《周易》的內容說法,與《辭源》和《辭海》裏的說法是不相同的,單從《周易》稱謂及內容來說也算是清晰與正確的。
??朱伯崑的《易學研究中的若幹問題》一文裏是把《周易》與《易經》也是說成一回事。
??“《周易》即《易經》一書裏的內容,……《周易》自身是否存在著象辭相應之理,即是說,卦爻象與卦爻辭之間是否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係,從而自成為一嚴密的思想體係,這同《易經》的形成問題有密切關係。依近人研究,《周易》作為古筮用的典籍,……如關於《坤卦》象的筮辭,積累了許多條,從已應驗的筮辭中選出一條,作為標準答案,便是《坤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或從中選出某一爻的筮辭,如選出守口如瓶,可以不犯過錯一條,編在《易經》中,則成為此卦六四爻辭:‘括囊,無咎無譽’。總之,卦爻辭的素材,即筮辭,來源於對所問之事的回答。……此種嚐試之一,是《易經》中有些卦爻辭的編排,……《周易》的編者,依此爻之事,整理其他筮辭,經過加工,便成為遁卦各爻辭的內容”。(《周易》二十講 廖明春選編 華夏出版社 2008年版 第49—50頁)
??朱伯崑的“《周易》即《易經》”的說法,雖然與《辭源》和《辭海》解釋的“《周易》也叫《易經》”或“《周易》亦稱《易經》”這種稱法相同,但所稱法的內容則是不相同的。朱伯崑所認為的“《周易》即《易經》一書的內容”,是不包括《易傳》,即無論稱《周易》,或稱《易經》其內容就是六十四卦爻辭的內容。
??把《易經》的稱謂等同於“六十四卦爻辭”,即把《易經》的內容,隻包含“六十四卦爻辭”。這種認為也是錯誤的,因《周易》是《易經》的內容,《易傳》也《易經》的內容。
??如董光璧也這樣認為:“形成於殷周之際的《易經》是一部占筮書,由“十翼”組成的春秋戰國時期的解釋《易經》的作品《易傳》已屬哲學著作”。(《周易二十講》 廖明春選編 華夏出版社 2008年版 第394頁)
??李鏡池的《周易探源》一書,對《周易》的稱法以及包含的內容。
??“二《易經》的性質和它的哲學思想,
??《周易》分“經”和“傳”兩部分,內容性質有很大的差別。“經”是占筮書,卦,爻辭(經文筮辭也叫繇辭)反映了周早期政治,軍事,社會,經濟等方麵的生活狀況,正如甲骨卜辭一樣,我們可以從這裏找到了好些寶貴的曆史材料。“傳”雖然是解釋“經”的,但作者們從卦畫和卦,爻辭分析綜合,引申發揮,研究宇宙問題和人生問題”。(上麵內容引自《周易探源》 中華書局 1978年版 第1頁 第154頁)
??這裏說的《周易》或《易經》稱謂所表述的內容來看,其稱謂是混亂的。
??我們再看高亨的說法:“《周易》一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經,二是傳。經的部分共六十四卦,每卦六爻……《周易》古經是因古人迷信而產生的一部筮書。筮就是算卦”。
??“十翼都是《周易》古經的注解,講義理,也有講象數,有些關於自然和社會的很透明的理論,但也有帶有一些巫術色彩和神秘意味”。(上麵引自 高亨《周易》九講 高亨著 王大慶整理 中華書局 2011年版 第3頁 第99頁)
??高亨認為《周易》的內容也是包括了“經”與“傳”。即《易傳》也成了《周易》一書的內容。
??《中國哲學史》裏的說法是:“現在的《周易》一書,其中包括兩大組成部分:一部分是六十四卦的卦辭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辭,稱為《易經》;另一部分是解釋卦辭和爻辭的注釋和論述,這些說明過去稱為“十翼”(彖辭、象辭、文言、說卦傳、序卦傳、雜卦、係辭傳),也統稱為《易傳》”。(《中國哲學史》第一冊 任繼愈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63年版 第15頁)
??任繼愈主編的《中國哲學史》,可以說是建國後的權威哲學史書。按《中國哲學史》裏的說法,《周易》一書包括了《易經》和《易傳》,《易經》隻是“六十四卦”裏的卦辭和爻辭。按此說《易經》不同於《周易》,《周易》的內容是《易經》與《易傳》。
??可《中國哲學史》裏又說“據史書記載,《周易》這部書起源於殷周之際……商代甲骨文也是用來占卜的,但鑿龜,看它灼裂的“兆”,手續比較麻煩。《易經》的占卜方法比較簡易,因為是周人習用的一種方法,故稱“周易”。(《中國哲學史》第一冊 任繼愈主編 人民出版社 1963年版 第16頁)
??從這一段的說法來看,《易經》和《周易》又成了同一概念,與前麵說的隻是“六十四卦”裏的卦辭和爻辭是《易經》,豈不是矛盾的嗎?總之,《中國哲學史》裏的說法,讓人不明白《周易》與《易經》到底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
??《中國哲學簡明讀本》一書裏的說法是:《易經》(《周易》)常常被稱為“群經之首”,“十三經之首”,而它僅有兩萬餘字。《易經》的基礎是卦畫,而卦畫的構成要件則是兩個符號……。(《中國哲學簡明讀本》 馬中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版 第215頁)
??從這段文字表述來看,作者說的《易經》就是指《周易》,因為作者在《易經》後麵用括號括著《周易》,說明《易經》也叫《周易》。那麽,《中國哲學簡明讀本》的作者所認為的《易經》(《周易》)內容包括了什麽呢?雖然作者沒有如他人所說的“《周易》包括《經》與《傳》兩部分,但作者的那段文字表述中,已經表明了《易經》所包括的內容了。因為作者說的“《易經》(《周易》)常常被稱為"群經之首","十三經之首",而它僅有兩萬餘字”。這裏說的“而它僅有兩萬餘字”,已經說明了《易經》(《周易》)的內容包括了什麽。
??我們知道無論原創《周易》,還是篡改為的今本《周易》一書,其文字總計不足5000字。而《易傳》總計的文字有一萬多字,隻有《周易》加“十翼”才有兩萬餘字。《中國哲學簡明讀本》作者說的“《易經》(《周易》)常常被稱為“群經之首”,“十三經之首”,而它僅有兩萬餘字”,豈不是說《周易》包括了《易傳》的內容麽。那麽,按《中國哲學簡明讀本》作者的說法,也就是說:《周易》的內容是《周易》和《易傳》,或《易經》的內容是《易經》和《易傳》。當然這說法既不符合事實,也不符合語法邏輯。
??《中國哲學簡明讀本》又說:“《易經》的簡易風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諸子”。(《中國哲學簡明讀本》 馬中著 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7版 第216頁)
??從這一句的說法來看,顯然作者認為的《易經》不是兩萬餘字的內容了,即不包括《易傳》的內容,否則怎能說“《易經》的簡易風格深深哺育了先秦諸子”呢?因先秦諸子時代,《易傳》還沒有匯集流傳於世。
??陳鼓應的《道家易學建構》一書裏也有對《周易》的說法。
??“《易》本是殷周之際的占筮之書……春秋以前,《周易》為曆代史官所掌管,這由《左傳》的記載可為明證。老子是史官,故而通曉《易經》。《易》,《老》的內在聯係,在辯證法方麵最為突出。《周易》六十四卦卦形,有五十六卦都以對反為順序……由占筮材料集編而成的《易經》,主要是占筮語言,其中也兼有哲理性的語言。而《易傳》除了"占筮語言"外,還產生了一套"哲學語言"”。
??從這一段話裏出現的《易》、《易經》、《周易》三個稱謂,是否是一回事呢?能分請誰與誰嗎?
??還有一書名叫“大道之源《易經》”,其內容也隻是對“六十四卦”作注譯。(大道之源《易經》 孫熙國著 ****法治出版社 2010年版)
??這些冠名《易經》的注譯書,其內容隻有“六十四卦爻辭”,認為“十翼”不是《易經》裏的內容。
??而有一些冠名《周易》的注譯書,其內容不但對所謂的《周易》“經”進行注譯,而且還對所謂的《周易》“傳”進行注譯。如《周易全解》(徐子宏著 貴州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還如黃壽祺的《周易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
??這種冠《易經》或《周易》的注譯本,其譯注的內容恰恰與曆史事實不符,《易經》的內容是《周易》加《易傳》,而《周易》一書的內容,就是原創六十四篇文章,或今本《周易》,即所改造成“六十四卦”卦爻辭內容。
??2.應正確對《周易》稱法的運用
??現在無論在對《周易》或《易經》的學術上,所出現的稱法內容上是相當混亂。那麽,如何統一規範呢?應按曆史事實與真相來稱謂。
??《周易》一書和其名稱產生的最早(春秋是繇式《周易》內容;今天是卦爻式《周易》內容);《易傳》是《周易》一書的學術研究文章匯編集;到漢武帝時把《周易》與《易傳》尊奉為五經之首,而稱《易經》。故這三者不容混淆。帝製時代裏《周易》與《易傳》同是"經"的內容,故《周易》不等同於《易經》,因《周易》是《易經》的內容之一。既不能稱《周易》又叫《易經》,也不能稱《周易》包括"經"與"傳"。
??《周易》一書裏的六十四篇內容是自成體係(後改造成繇式《周易》,到卦爻式的今本《周易》),是完整地政治理論。故《周易》稱謂的內容就是六十四篇文章,即從《乾》到《未濟》。若打著《周易》名稱,就應研究,解釋《周易》六十四篇文章。即應恢複《周易》原創六十四篇文章文本結構,而拋棄掉史巫篡改的卦爻式文本。
??若研究今本《周易》,(即卦爻式《周易》,或稱象數《周易》)應說明是今本《周易》。
??《易經》之名稱出現的晚,是西漢中期尊“經”時出現的稱法。《易經》的內容,包括了今本《周易》與《易傳》。若打《易經》名稱,就去研究解釋今本《周易》和《易傳》這兩部分內容。
??《易》的稱法,應按曆史時段來劃分,先秦的《易》稱,是《周易》的簡稱,而後封建時期裏的《易》稱,是《易經》的簡稱。故若用《易》稱,應加以注解,說明所指的內容。
??隻有把《周易》稱謂及內容是哪些弄明白了,而研究《周易》一書的演變及其性質也就有了針對性。???
書屋小說首發